当代大学专科毕业生就业趋向分析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pj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就业是一项关乎社会稳定的重大民生工程,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也日益激烈,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成为各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专科院校。我们只有在了解市场的同时,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才能够提高就业工作水平,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专科;就业;趋向;调查
  
  由于近年来的高校扩招、学生就业渠道不畅通、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学校专业设置错位等各方面主客观原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渐趋恶化,尤其是对于专科毕业生更是如此。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不论是专科毕业生还是专科院校都不免会有所困惑。因此,做好专科毕业生的就业趋向调查,从学校角度来说,一方面可以了解掌握学生的就业心态和意向,更加有利于有效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另一方面可以为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科学地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提供参考,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从学生角度来说,可以促进学生对就业的思考和职业生涯的规划与能力的准备,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因此,我们对全省5所高校(淮南联合大学、淮南师范学院、淮南职业技术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和亳州师范专科学院)06级26个专科专业学生进行了就业趋向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50份,回收率为90%;其中有效问卷423份,有效率为94%。具体分析如下:
  
  一、就业趋向基本现状
  
  1、调查显示,学生对目前的就业形式都有了较清醒的认识,有近95.4%的学生认识到了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式,13.4%的学生对就业形势比较悲观;只有4.6%的学生对就业形势不关心、不了解。
  
  2、目前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忙于考取各种证书,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数据显示,有66%的学生认为,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可以为求职增添砝码,对求职更为有利;34%的学生认为没有多少帮助。
  
  3、面对就业市场,学生对市场需求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类、工科类、管理类、理工类专业更容易就业,而文科、农林、文史和师范类专业就业较为困难。
  
  4、当前,学生毕业从事非相关专业工作现象很普遍,这也给即将走上职场的学生增添了些许压力。从数据中可以看到,有近73%的学生认为这种情况会对就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仅有27.9%较为正常,对就业不会产生太大的困难。
  
  5、以往,毕业生求职都非常在意工资待遇和企业的规模,但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更加注重企业发展空间和个人发展空间,关注工资标准的有20.%;关注企业规模的有18.4%;关注企业名气的有17%;关注企业文化的有6.4%。
  
  6、面对大城市、中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严峻的就业压力和竞争环境,只有37.8%的学生明确表示愿意到基层和偏远地区就业,33.1%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愿到基层和偏远地区就业,29.1%的学生在除非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的情况下愿意去基层和偏远地区就业。
  
  7、在对学生就业地域选择的调查中,有38.8%的学生选择到珠三角地区就业;35.9%的学生选择到长三角地区就业;14.9%的学生选择留在省内就业;13.2%的学生选择到北京上海地区就业;仅有5.7%的学生选择在西部或国家需要的地方就业。
  
  8、就业层次调查显示,有41.8%的学生想从事基层管理工作;26.7%的学生想从事一线销售工作;22.9%的学生想从事一线工作;依然有一部分学生想一毕业就担任管理干部,占12.3%。
  
  9、自主创业是目前国家积极倡导的、一项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调查显示,有64.1%的学生想过自主创业,35.9%的学生从没考虑过自主创业。
  
  10、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各种所有制结构的经济单位都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调查数据显示,30.5%的学生想到国家机关就业;29.1%的学生想到国有企业就业;28.4%的学生想到三资企业就业;27.8%的学生想到私营和民营企业就业;仅有19.8的学生愿意自主创业。
  
  二、就业趋向特点分析
  
  1、从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都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正如“对就业形势的认识”调查中,有95.4%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式严峻一样。在“专业对就业的影响”调查中,有很多学生认为管理类(46%)、理工类(33.6%)和工科类(39.7%)专业更容易就业,即使不是这些专业的学生也是这样认为,这种偏向性说明学生对就业形势有了较清醒的认识;在“对考证的认识”调查中,有66%的学生认为考取相关资格证书更有利于就业、在“专业不对口对就业的影响”调查中,有72.1%的学生认为专业不对口会给就业带来相应的困难。这都说明学生对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这种认识也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上的压力,给他们的择业和就业带来一定的困难。
  2、在“求职关注的因素”调查中,我们可喜地看到,很多学生更加注重企业的发展空间(30.5%)、和个人的发展空间(40.9%),注重自我长远的发展,而不再同以往那样关注短期效益和非实质的东西,如工资水平、企业规模和企业名气的等。但调查也反映出一个问题,鲜有学生(6.4%)关注企业文化。实际上,作为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对学生将来的就业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3、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和偏远地区就业是党和国家提出的促进大学生就业、解决就业冲突的一项积极政策,但在具体的工作中,实际情况与预期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里的基层我们理解成为县级以下单位和工作的一线,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62.2%的学生是不愿意到基层和偏远地区就业;“就业地域”调查中,仅有5.7%的学生愿意到西部或国家需要的地方就业,其他的都希望到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就业层次”调查中,依然有41.8的学生要担任基层领导和12.3%的学生要担任管理干部,这一系列的数据表明,学生的择业、就业心态还没有真正的端正,对就业形势还没有彻底的认识。
  4、从“单位性质”的调查结果看,学生对各种性质的企业选择大致是差不多的,但通过对比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定的问题,有30.5%的学生希望到国家机关工作;有29.1%的学生希望到国有企业工作,反映出学生对所谓的“铁饭碗”还是比较青睐的,相应的,私营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这些展示他们才华、实现自身价值的良好的舞台一般都作为后选单位,这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将来是不协调的。
  5、自己培养的人才若能为己所用,既解决了发展缺乏人才的问题,又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这是最理想的效果。但从“就业地域”调查的结果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一个问题:仅有14.9%的学生愿意留在省内就业,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希望到经济发达的地方择业、就业,因为他们认为那里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自己培养的人才却不能为己所用,这是一个地方政府值得深思的问题。
  6、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积极扶持大学毕业生创业也是国家解决就业压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此,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大量的优惠政策帮助和扶持大学毕业生创业。从“自主创业”调查结果来看,有64.1%的学生想过自主创业,这是一个比较可喜的现象,说明大学生自主意识越来越强,愿意自立、自强;从“单位性质”调查结果来看,有19.9%的学生愿意自主创业,以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个人价值。这两个数据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悬殊,想与做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和差别,也意味着有很多的工作值得我们去做。
  三、建议和对策
  
  
  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单单依靠哪一方的力量都无法圆满解决,尤其是在当前正面临全球性金融危机之时。因此,应该积极发挥国家、地方政府、学校和学生等各级主体的作用,共同努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这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一)政府
  1、政府应进一步加大优惠政策,引导和促进大学生面向基层和偏远地区就业,并将各项政策切实落到实处。目前,各地为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和偏远地区就业制定的各项政策,如,代偿助学贷款、考研考公务员加分、发放生活补贴等,都起到了比较积极的作用。
  2、政府应采取措施,扩大内需,为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国家要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通过各种经济杠杆,刺激国内经济发展,尤其是生产企业和第三产业,这种情况下可为市场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3、地方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做好省内就业市场的开发,吸引毕业生省内就业,一方面可以避免因学生扎堆而造成就业撞车的不良现象,另一方面可以加强省内建设的人才支撑,为本省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
  (二)学校
  1、学校应加强就业指导教育,端正学生心态。目前,面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利形势之时,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的信心教育。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信心比黄金还珍贵”,我们必须教育学生要对国家、对学校、对自己充满信心,既不能被严峻的形势吓倒,也不能被巨大的压力压垮,必须充满信心地积极应对。在向学生详细分析就业形势的同时,向学生介绍就业机会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学生就业所制定的一系列的方针政策。虽然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情况比较严重,但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很需要大学毕业生,比如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低收入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毕业生就业还没有到非常严峻的境地。
  2、学校要积极了解、预测市场动态、行业动态,针对市场未来的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及时教授学生市场所需的各项专业知识和技能,尽量实现学生与市场的无缝对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自信心。
  3、学校在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和实习基地的同时,要进一步重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目前,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比较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非单单的专业知识或实践经验等某一方面的能力。有关单位有过调查,用人单位最希望毕业生提升的能力和素质如下图: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学校应对学生加强创业教育,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周济部长2007年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创造条件大力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并且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切实提供了大量的优惠政策,政策覆盖的广度、政策的深度和实用性等都不断有新的进展。学校要积极宣传、利用这些优惠政策,从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领导重视等多方面开展切实有效的创业教育,激发和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坚信创业是今后就业的有效途径。
  5、加强推广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是一门建立在多门学科基础之上的应用科学,能够从各个方面为我们提供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同时,目前几乎所有企业需要的都是管理型应用人才:在拥有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具备管理学知识,这样就能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应该让每个学生都具备必要的管理学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企业行为,有效地将个人同企业结合在一起。在“求职关注因素”调查中,仅有5.4%学生关注企业的企业文化,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一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能不能被企业的企业文化接受并与之融合,决定了个人在企业的发展空间,员工认同企业的企业文化,才能与公司共同成长。所以学生在求职时一定要关注企业的企业文化,了解企业文化与自己价值观的契合度是非常重要的。
  6、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并不仅仅是为学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筹划未来,拟订一生的发展方向。学校应在学生刚进入大学校门,对自己有几分懈怠、对未来有些迷茫的时候,对他们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充实他们的校园生活,为实现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
  (三)学生
  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最关键的是观念的转变,观念不转变,政府、学校等外因再起作用也是枉然,依然会存在就业难的问题,甚至会出现“人才过剩”同“人才短缺”同时并存的奇怪现象。所以,学生务必要做好以下几个转变:
  1、角色转变
  我国到2005年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已达到21%,这也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跨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更意味着大学生“天之骄子”的光环已经褪去,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各个单位争相拥有的稀缺资源,他们成为“普通员工”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市场状况正是如此,毕业生一定要做好这种角色的转变,积极乐观地面对市场变化。
  2、选择转变
  第一个选择转变是“机关、国有企业、私营民营、三资企业”。目前,机关单位、国有企业普遍人才饱和,并且对于专科生来说,进入也较困难,唯有私营民营和三资企业才是他们展示才干、实现价值的最好舞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私营民营企业将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有活力的成份,大学生在这里才能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根据国家统计局报告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中小企业所空缺的职位达756万个,这是一个不小的市场。
  第二个选择转变是“城市~~基层”。目前,大量的不同层次的大学毕业生涌入沿海和内地经济发达的地区,这是造成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人才过剩”和“人才短缺”同时存在的原因。毕业生无比要认清这个现实,寻求其他地区就业,避免撞车。国家对到基层和偏远地区就业以及自主创业都提供了大量的优惠政策,毕业生应该切实利用起来。
  3、态度转变
  从我们调查可以看出,依然有44%左右的学生想一毕业就从事管理工作,这是一种不现实的想法。通过长期的同用人单位接触及市场考察,我们认识到,现在几乎所有的高校毕业生,尤其是专科毕业生到了单位之后,都是从事一线工作,接受锻炼,这也是将来走上领导管理岗位的唯一途径。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一个对基层工作没有体验、不了解的人是无法进行有效领导的。所以毕业生务必要转变态度,克服好高骛远的心理,务实奋进,踏踏实实从基层做起。
  4、认识转变
  学生必须认识到,目前市场对毕业生的要求,不是单一的知识水平的高低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而是综合能力的高低。下面是用人单位看中的学生的素质情况:
  
  学生不能再象从前一样死读书,读死书,而是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这样才能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陈贤忠、虞志方、陈啸,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指导[M].2006。
  [2]孙长缨,2007,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23。
  [3]唐士奇,2007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分析,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9。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教学中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利用好这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发挥学科优势,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完美的审美人格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观;审美因素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塑造学生美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因此,科学地分析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因素,引导学生
期刊
摘 要:“课、研、修”一体化是我校在课改后期对“校本教研制度”实施的深度思考和研究。即在“教、研、训”基本“校本教研制度”基础上的校本再实践和创新,是对“以校为本”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概括了我校课程建设的核心思想和主要行为,即以学校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围绕课堂教学实践,通过教研、科研反思、总结和提高,并以此创新校本实践,生成研修文化。  关键词:校本实践;校本研修;研修文化    “课、研、修”一体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号角已经奏响,农村经济建设首当其冲,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在诸多问题中,生态环境问题格外凸现。造成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源,还需从思想文化、具体的制度和技术层面上加以探析。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文化;制度;技术    从远古时代起,我国就特别重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期刊
目前,中、高考存在的条件下,考试作为一种导向,一个指挥棒,一种最主要的评价方法,压的考生喘不过气来,也随之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首都一家杂志日前对几家医院的心理门诊和几所中学的调查中发现,在升学的压力下,学生心理问题的隐患令人担忧,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学校恐惧症已经成为侵扰学生的四大心理障碍。那么,究竟是那些砝码的增加导致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失衡?  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对初三毕业班作了一个认真的调查,
期刊
摘 要:旅游购物是旅游收入中最具弹性的部分,旅游商品的发展将成为提高旅游业综合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虽然我国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但旅游商品市场发展却不乐观。本文深入分析我国旅游商品开发和经营存在的若干问题及成因,借鉴国外旅游业发达国家旅游商品开发与设计成功案例,探讨我国旅游商品开发与设计的因素,以期对我国旅游商品市场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旅游商品;存在问题;原因;开发与设计;因素    
期刊
摘 要:民事审判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民事审判应注重法律效果;正确体现民法精神。为社会和谐作出贡献。  关键词:民事审判;法律效果;社会和谐    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中,民事审判是关系千家万户、社会和谐的法治工程。民事案件审判范围宽、涉法面广。作为民事审判人员,一定要精通法律、政策,更要有一颗公正的心。民事法官要做法律的忠实执行者,要做人性阳光的传播者、法制文明的捍卫者、和谐社会的构建者。法
期刊
摘 要:作战后勤对航空油料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把航空油料保障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论文阐述了作战后勤背景下航空油料保障的极端重要性,分析了我军航空油料保障的现状,重点讨论了我军航空油料保障的艰巨性问题。  关键词:作战;航空;油料保障;艰巨性    现代战争高强度、高消耗、高速度等特点,对航空油料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把航空油料保障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如何适应现代战争应急、多变
期刊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发展态势,培育住房消费,发展住宅建设,成为近时期我国住宅与房地产业的中心工作。在房地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与社会发展不相宜的局面。随着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水泥、钢材等建筑材料价格持续走高,房地产价格持续飙升,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与其相比相差悬殊,成为大部分居民特别是中等收入者望而却步的梦想物品。鉴于目前我国房地产现状,2003年国家在武汉召开了全国住宅与房地
期刊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重大。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我国煤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及我国的国际形象等各方面造成严重影响,解决煤炭安全问题已成为涉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迫在眉睫。因此,针对我国煤矿的实际情况,探寻煤矿事故根源,采取得力措施对症下药,降低煤矿安全事故,保障煤矿职工的人身安全,是当前煤矿安全管理中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以前提
期刊
摘 要: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危机与变革的过程。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建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要坚持立足国情、循序渐进的方针;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仅要注意拓宽筹资渠道,更要突出重点。  关键词: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启示    社会保障制度(social protection system)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为公民提供各种基本生活保障的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