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视听类节目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ena_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 而音乐视听类节目则是结合听觉的“音”和视觉的“画”,以一种特有的张力和感染力将音乐的特点和本真表现出来的节目。但现今有不少音乐视听类节目,仅仅为追求画面的丰富,去除了音乐本身的真实感,使得音乐节目的感染力大幅下降。因此, 音乐视听类节目必须要牢牢把握其典型特征,强化听觉形象的塑造,达到画面与声音的协调、配合、高度统一,为受众带来更好的艺术享受。
  音乐视听类节目是以视听内容为核心并以流畅而广泛的方式通过互联网、电视、手机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传播的,这种多元化、多方位、多载体的传播形式也使得音乐视听类节目“声势浩大”并且不断地“攻城掠地”,当然这也造成了音乐视听类节目质量参差不齐,这就急需音乐视听类节目制作人敏锐洞悉其发展趋势, 把握前进方向,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盛宴。
  音乐视听类节目的典型特征
  音乐视听类节目是伴随着电视节目的发展而应运而生,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和贴近生活的表现手法给观众带来审美享受,它不是以类似小提琴演奏曲、钢琴曲这种既定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单一的内容, 也不是以电影音乐那种柔美、清新的方式去反映生活,而是独立地结合时代特征、人物形态、地方的风土人情等内容呈现给观众音乐的美。
  旗帜鲜明的时代性特征。音乐视听类节目具有旗帜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其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注意对时代特征的反映和表达,将我们身处的时代发生的各类事情和各种体验囊括其中,如同给受众打开了一扇心灵的窗户,丰富了受众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各种类型的音乐视听类节目将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融入到一起,不仅为受众传递了时代的气息,也演奏出了时代强音。
  全民参与的广泛性特征。音乐视听类节目具有全民参与的广泛性特征。全民参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普通百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节目的进程和走向,二是普通百姓可作为参赛者直接参与其中。这样一来就可以使观众的“明星瘾”得到满足,也能让音乐视听类节目“接地气”,做出“平民式娱乐”的效果, 更打破了传统音乐视听类节目门槛过高的弊端。曾红极一时的《超级女声》就呈现出了“草根”狂欢的极致境界。
  音乐视听类节目的现状分析
  音乐视听类节目在我国的大众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内容和形式不断变化,逐渐拥有了一定的受众市场,其也成为受众放松减压的生活方式之一。但音乐视听类节目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节目不仅呈现出了泛娱乐化态势,也有诸多问题存在。
  节目文化含量不高,缺乏品牌特色。纵观众多的音乐视听类节目, 不难发现节目的文化含量不高。节目中一般都缺少特有的中国元素,或者仅仅是片面追求娱乐化,将节目置于一片欢声笑语之中,而忽略了节目本身的内涵。某些音乐视听类节目除了比赛仍然是比赛,观众早已“疲乏不堪”,而如果在其中加入一些特有的中国元素,如民歌之类的,则能吸引眼球关注,带给观众别样的感受和回忆,又能提高节目的文化含量。山西卫视的《歌从黄河来》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提高音乐视听类节目的文化含量,力求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对于节目本身的长远发展和观众的过程体验都极为重要。同时,在众多的音乐视听类节目中,具有品牌特色的音乐视听类节目却屈指可数。《中国好声音》成为了少数大获成功的音乐视听类节目之一。其在某种程度上回归了音乐视听类节目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打造出了自身特有的风格。
  部分节目立意不高,克隆之风严重。现今很多音乐视听类节目以低门槛吸引眼球,甚至以零门槛的特征吸引普通观众,但是此种吸引的效果是极为有限的,虽然能够在较低的水平上保持收视率,但是这也使得节目对质量的追求有所降低,还易导致节目立意不高,甚至很多节目开始走向通俗,靠近庸俗,这极不利于音乐视听类节目的发展。再者,在现今的电视节目方兴未艾之时,很多的同类型节目存在严重的克隆和抄袭之风。经常是一类节目迅速蹿红之后,随即而来的就是如同“龙卷风”般抄袭模仿, 如《超级女声》大红大紫之后,其他卫视纷纷效仿,出现了按照《超级女声》选秀模式运作的如云南卫视《完美声音》、辽宁卫视《激情唱响》等节目。
  节目泛娱乐化严重,缺乏创新力度。由于节目片面追求泛娱乐化,甚至盲目达到“娱乐至死”的境界,使得很多音乐视听类节目定位存在较大问题,更为严重的是节目形式过于单一,没有创新力度可言,在花大价钱制作完成后,却因为没有收视率,在尴尬地播出几期之后便草草收场。
  创新是一个节目的灵魂和不竭的动力源泉,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音乐视听类节目的恶意模仿与相互克隆成为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而各个音乐视听类节目虽然主题和名称不同, 但是究其内容无外乎是歌舞表演或者单一的PK淘汰赛等形式,此种做法在如今的中国电视消费市场已经寸步难行。因此,音乐视听类节目要想成为一棵“常青树”,就必须要丰富节目内容和加大创新力度。
  音乐视听类节目的发展建议
  观众对于节目的“喜新厌旧” 也有不同的速度,此种速度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而且随着观众审美层次的改变而改变,而音乐视听类节目同样逃不出这种轨迹之中。笔者认为,音乐视听类节目想要提高收视、站稳市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探讨。
  拓宽渠道。从长远来看,音乐视听类节目要想走持续发展之路,必须紧紧依托于互联网、电视、手机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传播,形成一种多元化、多方位、多载体的传播形式。笔者发现,如今的网络传播环境下, 视听新媒体多元化和分众化特点极其明显,因此音乐视听类节目要紧紧抓住视听新媒体,拓宽自己的分享渠道,同时也要把握住电视这一“老客户”,将音乐视听类节目的销售链变长变宽,重新建构视听服务产业链, 使得节目能够从更多平台寻找到更为广泛的“知音”。
  内外兼修。全球化的时代不只体现在经济全球化,而是表现在各个方面。音乐视听类节目同样面临全球化这项议题。在这种国际化的趋势下, 音乐视听类节目在自身自主创新机制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中西结合,内外兼修的方法,借鉴国外优秀的节目制作模式和形态,同时加入中国元素和中国特质,让节目带有明显的民族特质和地域特色,使得音乐视听类节目的娱乐功能、审美功能、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得以完美的结合。
  音乐视听类节目在创新和借鉴的过程中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也不是恶意模仿与克隆,模仿有助于学习, 却永远无法成就自身。音乐视听类节目必须要在竞争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创新。因此制作人必须积极地、主动地吸收外部文化,采取全面的方法,跨越模仿的路径,把中国元素完美整合到音乐视听类节目当中, 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视听类节目。
  寓教于乐。音乐视听类节目必须从观众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出发,力求达到雅俗共赏、耳目一新的境界,因此音乐视听类节目应强调寓教于乐的特征,并向“绿色娱乐” 努力。“绿色娱乐”即不只强调娱乐性,还需强调教育性,毕竟音乐视听类节目不同于娱乐节目,美妙的旋律可以使视听音乐节目构造出即时的幻想空间,带给观众身心的愉悦,这就需要适时地在节目中加入积极的元素,传递正能量,让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受到启发或者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当该类节目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达到一定的标准后,才能带给观众赏心悦目的感受,才能加深观众对音乐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发挥出音乐视听类节目在生活中的作用。
  作者系周口师范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正>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以综合性图书馆的图书分类要求编制的。它对各学科类目设置的详略程度基本一致,目的能适用于绝大多数图书馆类分各类图书的需要。然而,各种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日常生活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为了让学生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也在进行不断的探索
本文利用等精度测量原理,通过EDA技术运用VHDL编程设计一个频率计.精度范围在0.1-100MHz,给出实现代码和仿真波形,基于VHDL等精度频率计设计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外墙镶贴面砖是目前常用的装饰工艺。本文介绍湖州师专图书馆外墙面的砖优化排列、精心操作,克服了通病,确保建筑外观质量及完美性。
导入,就是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本着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具体特点,精心设计一小段与新课内容相关的课引,以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一堂课如
本文首先分析了教务管理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连接的必要性,提出了系统连接的设计方案,以及数据的安全保密设计,并通过中间服务器和代理实现了系统与系统的连接功能,方便了数据的共
本文利用软件工程的思路,分析了ACM在线学习系统的需求,结合需求特点确定使用的开发工具和平台,给出系统功能框架,最后阐述了系统的数据库和在线评测核心功能具体实现的详细
高职软件工程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本文在明确了课程培养目标的情况下,通过转变教学理念,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多种教学方法集中于软件工程课程中进行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动物神经网络行为特征,进行分布式并行信息处理的算法数学模型,具有非线性、非局限性、非常定性和非凸性。因测报问题本质就是一个输入输出系统,而人
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对中学数学课程设置以及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意识、有计划地在教学过程中优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