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案基本情况
刘凯,男,十一岁,现为我校五年级学生。刘凯同学性格内向,学习中下等水平,上课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常常走神,家庭作业的完成质量差,常会少做,甚至不做,找各种理由和借口说谎搪塞,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也得不到同学的尊重,放学后也时常遭到同学的欺负。起初,他也试图给老师反映过这些情况,以寻求老师的帮助,但事情并未得到有效解决,加之后来几次又被同办公室的老师误解,故此其心理上的失落感、自卑感和无助感倍增,渐渐对老师失去信任。终于,意料不到的事情随之发生:那一次,班主任叫他到办公室调查相关事情时,该同学疯了似的从教学楼上冲下去跑了,不愿再回学校上学。
二、案例分析
自卑畏怯的心理在学生身上均有不同程度地体现,适应力较强的同学在小学五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而那些性格内向,且适应力脆弱的同学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一旦中途受遇了挫折,就愈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自我认定自己确实不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和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一)个人因素
孩子的性格内向,不喜欢和同学交流,而自身的学习行为习惯也比较散漫,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虽然端坐,但时常发呆,有时思维没与老师同步。学习成绩不理想,总是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再加上父母不明事理的加压和责骂,渐渐的,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心理变得更加自卑。通过观察,发现他长期受自卑、焦虑和恐惧等负面情绪的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不如别人。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心理恶性循环之中,也严重影响了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家庭因素
孩子对学习渐渐失去信心,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在和家长的交流中,我了解到,父母工作繁忙,无法及时督促孩子学习,于是孩子每天放学后,边看电视边做作业,学习上不专心,作业偷工减料,应付差事,所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母亲对孩子学习的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又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又十分粗暴。父母的高期望,给孩子带来的往往是无望。因此,孩子害怕上学,害怕学习,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少专家指出,家庭教育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但很多家长却把家当成了教室的延伸,把孩子当成了实验室中的学习机器,家庭教育的误区正在伤害着我们的孩子。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而肩负过重压力的孩子在未能达到父母的期望值时,导致孩子逐渐形成了自卑的心理反应,孩子开始否定自己,怀疑自己,同时孩子内心深处的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随之而来。
(三)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老师对他的关注不够,造成对他误解不断,评价偏低,这种忽视孩子个体情感体验的做法,最终等于忽视了他的成长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心理的失落感越来越强烈,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肯定,更多的是老师的冷嘲热讽,久而久之让他对老师也失去了信任。对于孩子来讲,他也不得不慢慢学会否定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变得越来越不自信,自卑感也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多数属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普遍会使这部分学生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再加上老师片面地认识学生,对优等生日趋偏爱,更进一步加深中间状态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自卑心理日趋严重。
三、心理辅导策略
根据这个孩子所表现的心理问题,我重点从培养他的自信心做起,先架起和他之间的心灵桥梁,深入了解这个孩子的基本情况,时常和他进行心理沟通和交流,正真做到心中有数,继而对症施措,帮助他和老师之间建立彼此的信任感。其次,在帮助该孩子分析成绩不好的缘由的同时,通过鼓励、督促等多种方式帮助其逐步改正学习上的不良行为习惯,从而慢慢消除他内心的自卑感,使其心理反应向阳光、自信、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识自卑,多鼓励,唤起信心
“师爱是教育的基础”,为了消除刘凯同学的畏惧心理,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在他对我消除畏惧心理后,我与他进行真诚的谈心,在谈话中我问他为什么不认真完成作业,他说:“爸爸只在乎分数,并给我定了每门功课95分,如果达不到,只能被爸爸臭骂一顿,说我就是一个差生,我努力了,为什么他们总看不到我的一点点进步,学了我也是一个差生,倒不如干脆不学的好,所以也就不愿意写作业,在老师面前我只能撒谎、认挨批评。”我说“老师从来就没有把你当一个差生,你的成绩也不差,其实你很聪明,只是你课后的复习没有跟进,所以成绩才不理想。”“老师,你真的没把我当差生?”“从来就没有,你给自己定个目标吧?” “数学90分,语文和英语85分。”孩子很有信心地说。“不管多少分,只要你努力了就好。”我又问“为什么老师找你到办公室了解事情的情况,而你却不顾一切的跑了呢?”他说“在老师眼里我就是一个差生,每次同学们欺负了我,不管我怎么解释,老师总相信他们的话,说他们都是好学生,怎么会欺负你,老师不相信我的话。”孩子说的是声泪俱下,同时也给我的心灵上重重的一击,一个年幼的孩子心理竟然承受着这么大的压力。我告诉他:“这种事情以后再不会发生,以后如果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老师一定会认真调查,把事情处理好,处理公平,不冤枉一个同学,也不袒护任何同学,相信老师好吗?”谈话结束后,我及时和家长取得了联系,告诫他们在家多表扬,少批评,又和班主任进行了沟通商榷。在这之后,我常让他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让他上课前帮我把笔记本电脑和班里的交互式电子书写屏接好,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让他感受到老师时刻都在关注着他。我发现他上课注意力集中了,举手也积极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
(二)多锻炼,树信心,激起动力
有人说人生是一本书,孩子更是一本书,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读懂这本书。为了鼓励这个孩子走出“自卑”的心理阴影,我决定多给他锻炼的机会,比如当值周生,环保小卫士、小组长等等。使他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逐步增强他的自信心。尤其在当小组长期间,他对自己、对同学、对事情的看法有了明显的变化,每天的作业做得干净、整齐,第一个拿来让老师检查,同时对组员的作业也检查得很认真。渐渐地,他不再沉陷在自卑之中,而更多展现出来的是一种自信、自强。
(三)互评价,促自信,稳步提高
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的长处,放大孩子的亮点,用激励的方式使其扬长避短。每周班会让他通过自评、小组评,把自己所取得的进步记录下来,在班级评价表中及时予以肯定,使其心理上得到了满足,同时孩子的内心也获得了自信;在自我认识上,他学会了反省,也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总之,孩子各个方面都逐步在完善自己。为了调动他的自我教育意识,把他突出的个人事迹在班集体中、家长会上予以公开表扬,这样充分调动了他的积极性,使他在评价中自我激励,迸发出自身的力量,使其在自律、自信、自强中稳步提高。
刘凯,男,十一岁,现为我校五年级学生。刘凯同学性格内向,学习中下等水平,上课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常常走神,家庭作业的完成质量差,常会少做,甚至不做,找各种理由和借口说谎搪塞,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也得不到同学的尊重,放学后也时常遭到同学的欺负。起初,他也试图给老师反映过这些情况,以寻求老师的帮助,但事情并未得到有效解决,加之后来几次又被同办公室的老师误解,故此其心理上的失落感、自卑感和无助感倍增,渐渐对老师失去信任。终于,意料不到的事情随之发生:那一次,班主任叫他到办公室调查相关事情时,该同学疯了似的从教学楼上冲下去跑了,不愿再回学校上学。
二、案例分析
自卑畏怯的心理在学生身上均有不同程度地体现,适应力较强的同学在小学五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而那些性格内向,且适应力脆弱的同学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一旦中途受遇了挫折,就愈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自我认定自己确实不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和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一)个人因素
孩子的性格内向,不喜欢和同学交流,而自身的学习行为习惯也比较散漫,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虽然端坐,但时常发呆,有时思维没与老师同步。学习成绩不理想,总是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再加上父母不明事理的加压和责骂,渐渐的,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心理变得更加自卑。通过观察,发现他长期受自卑、焦虑和恐惧等负面情绪的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不如别人。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心理恶性循环之中,也严重影响了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家庭因素
孩子对学习渐渐失去信心,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在和家长的交流中,我了解到,父母工作繁忙,无法及时督促孩子学习,于是孩子每天放学后,边看电视边做作业,学习上不专心,作业偷工减料,应付差事,所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母亲对孩子学习的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又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又十分粗暴。父母的高期望,给孩子带来的往往是无望。因此,孩子害怕上学,害怕学习,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少专家指出,家庭教育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但很多家长却把家当成了教室的延伸,把孩子当成了实验室中的学习机器,家庭教育的误区正在伤害着我们的孩子。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而肩负过重压力的孩子在未能达到父母的期望值时,导致孩子逐渐形成了自卑的心理反应,孩子开始否定自己,怀疑自己,同时孩子内心深处的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随之而来。
(三)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老师对他的关注不够,造成对他误解不断,评价偏低,这种忽视孩子个体情感体验的做法,最终等于忽视了他的成长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心理的失落感越来越强烈,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肯定,更多的是老师的冷嘲热讽,久而久之让他对老师也失去了信任。对于孩子来讲,他也不得不慢慢学会否定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变得越来越不自信,自卑感也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多数属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普遍会使这部分学生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再加上老师片面地认识学生,对优等生日趋偏爱,更进一步加深中间状态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自卑心理日趋严重。
三、心理辅导策略
根据这个孩子所表现的心理问题,我重点从培养他的自信心做起,先架起和他之间的心灵桥梁,深入了解这个孩子的基本情况,时常和他进行心理沟通和交流,正真做到心中有数,继而对症施措,帮助他和老师之间建立彼此的信任感。其次,在帮助该孩子分析成绩不好的缘由的同时,通过鼓励、督促等多种方式帮助其逐步改正学习上的不良行为习惯,从而慢慢消除他内心的自卑感,使其心理反应向阳光、自信、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识自卑,多鼓励,唤起信心
“师爱是教育的基础”,为了消除刘凯同学的畏惧心理,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在他对我消除畏惧心理后,我与他进行真诚的谈心,在谈话中我问他为什么不认真完成作业,他说:“爸爸只在乎分数,并给我定了每门功课95分,如果达不到,只能被爸爸臭骂一顿,说我就是一个差生,我努力了,为什么他们总看不到我的一点点进步,学了我也是一个差生,倒不如干脆不学的好,所以也就不愿意写作业,在老师面前我只能撒谎、认挨批评。”我说“老师从来就没有把你当一个差生,你的成绩也不差,其实你很聪明,只是你课后的复习没有跟进,所以成绩才不理想。”“老师,你真的没把我当差生?”“从来就没有,你给自己定个目标吧?” “数学90分,语文和英语85分。”孩子很有信心地说。“不管多少分,只要你努力了就好。”我又问“为什么老师找你到办公室了解事情的情况,而你却不顾一切的跑了呢?”他说“在老师眼里我就是一个差生,每次同学们欺负了我,不管我怎么解释,老师总相信他们的话,说他们都是好学生,怎么会欺负你,老师不相信我的话。”孩子说的是声泪俱下,同时也给我的心灵上重重的一击,一个年幼的孩子心理竟然承受着这么大的压力。我告诉他:“这种事情以后再不会发生,以后如果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老师一定会认真调查,把事情处理好,处理公平,不冤枉一个同学,也不袒护任何同学,相信老师好吗?”谈话结束后,我及时和家长取得了联系,告诫他们在家多表扬,少批评,又和班主任进行了沟通商榷。在这之后,我常让他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让他上课前帮我把笔记本电脑和班里的交互式电子书写屏接好,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让他感受到老师时刻都在关注着他。我发现他上课注意力集中了,举手也积极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
(二)多锻炼,树信心,激起动力
有人说人生是一本书,孩子更是一本书,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读懂这本书。为了鼓励这个孩子走出“自卑”的心理阴影,我决定多给他锻炼的机会,比如当值周生,环保小卫士、小组长等等。使他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逐步增强他的自信心。尤其在当小组长期间,他对自己、对同学、对事情的看法有了明显的变化,每天的作业做得干净、整齐,第一个拿来让老师检查,同时对组员的作业也检查得很认真。渐渐地,他不再沉陷在自卑之中,而更多展现出来的是一种自信、自强。
(三)互评价,促自信,稳步提高
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的长处,放大孩子的亮点,用激励的方式使其扬长避短。每周班会让他通过自评、小组评,把自己所取得的进步记录下来,在班级评价表中及时予以肯定,使其心理上得到了满足,同时孩子的内心也获得了自信;在自我认识上,他学会了反省,也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总之,孩子各个方面都逐步在完善自己。为了调动他的自我教育意识,把他突出的个人事迹在班集体中、家长会上予以公开表扬,这样充分调动了他的积极性,使他在评价中自我激励,迸发出自身的力量,使其在自律、自信、自强中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