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说过:“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然而,在中国,农民不愿种地,农村劳动力日渐“空心化”、老龄化以及劳动力素质下降等问题,已是普遍现象,也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问题。我们不由得发一声问:谁来种地?
老人们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弱,很难掌握、运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高效率农业设施装备难以利用、高水平农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70后、80后的年轻一代从小接受义务教育,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可谓是摘下了“文盲”的帽子的这一代,但同时他们却又戴上了“农盲”的标识。他们大多数刚刚成年便纷纷外出打工,早已脱离了农业,田间的农活对于他们只是个空空的概念而已,对于农事早已模糊甚至遗忘。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根本原因就是种地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收益低。外出打工,收益比在家务农高得多。
另外,不可忽视的是不愿种地还有代际传递的效应,如今大多数农村青年丧失了农耕技能,难以回到农村当农民,而且这种影响还会延伸到下一代。孩子们在城市出生,从小便跟随父母在城市打拼,在城市里生活、读书,在城市里长大,务农对于他们连个概念都没有,他们不分五谷,从没下过地、施过肥、打过药,更别提春种夏割秋收了。他们这一代不仅农事干不了,甚至连回村居住的可能性都小。
谁来种地,换言之就是“谁将成为未来的农业工人”的问题,发展现代农业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最基础的就是要培育有科技素质、职业技能与经营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随着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率的不断提升以及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发展,农民应该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我们需要培育一批有知识、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既有一定资金实力,又具备市场眼光的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解决未来“谁来种地”问题。
老人们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弱,很难掌握、运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高效率农业设施装备难以利用、高水平农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70后、80后的年轻一代从小接受义务教育,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可谓是摘下了“文盲”的帽子的这一代,但同时他们却又戴上了“农盲”的标识。他们大多数刚刚成年便纷纷外出打工,早已脱离了农业,田间的农活对于他们只是个空空的概念而已,对于农事早已模糊甚至遗忘。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根本原因就是种地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收益低。外出打工,收益比在家务农高得多。
另外,不可忽视的是不愿种地还有代际传递的效应,如今大多数农村青年丧失了农耕技能,难以回到农村当农民,而且这种影响还会延伸到下一代。孩子们在城市出生,从小便跟随父母在城市打拼,在城市里生活、读书,在城市里长大,务农对于他们连个概念都没有,他们不分五谷,从没下过地、施过肥、打过药,更别提春种夏割秋收了。他们这一代不仅农事干不了,甚至连回村居住的可能性都小。
谁来种地,换言之就是“谁将成为未来的农业工人”的问题,发展现代农业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最基础的就是要培育有科技素质、职业技能与经营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随着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率的不断提升以及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发展,农民应该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我们需要培育一批有知识、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既有一定资金实力,又具备市场眼光的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解决未来“谁来种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