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谁来种地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xke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说过:“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然而,在中国,农民不愿种地,农村劳动力日渐“空心化”、老龄化以及劳动力素质下降等问题,已是普遍现象,也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问题。我们不由得发一声问:谁来种地?
  老人们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弱,很难掌握、运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高效率农业设施装备难以利用、高水平农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70后、80后的年轻一代从小接受义务教育,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可谓是摘下了“文盲”的帽子的这一代,但同时他们却又戴上了“农盲”的标识。他们大多数刚刚成年便纷纷外出打工,早已脱离了农业,田间的农活对于他们只是个空空的概念而已,对于农事早已模糊甚至遗忘。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根本原因就是种地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收益低。外出打工,收益比在家务农高得多。
  另外,不可忽视的是不愿种地还有代际传递的效应,如今大多数农村青年丧失了农耕技能,难以回到农村当农民,而且这种影响还会延伸到下一代。孩子们在城市出生,从小便跟随父母在城市打拼,在城市里生活、读书,在城市里长大,务农对于他们连个概念都没有,他们不分五谷,从没下过地、施过肥、打过药,更别提春种夏割秋收了。他们这一代不仅农事干不了,甚至连回村居住的可能性都小。
  谁来种地,换言之就是“谁将成为未来的农业工人”的问题,发展现代农业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最基础的就是要培育有科技素质、职业技能与经营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随着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率的不断提升以及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发展,农民应该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我们需要培育一批有知识、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既有一定资金实力,又具备市场眼光的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解决未来“谁来种地”问题。
其他文献
当前社会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如何运用“互联网 ”所具备的“创新驱动、跨界整合”的新特性,实现传统农民培训与先进办学手段的深度融合,构筑农民培训事业发展的新优势,成为摆在基层农广校面前的一个新题目。招远农广校紧跟时代步伐,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通过打造“互联网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坐标,实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凝聚新型职业农民健康成长的“智囊团”  招远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在互联
农业农村部与中信集团签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金融社会资本支持乡村振兴。合作协议的签署,既是农业农村部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发出的乡村振兴倡议书,也是中信集团支持乡村振兴的宣言书,双方將重点围绕农作物种业、动物育种、科技创新、动物健康与营养、农业机械、农业服务、品牌农业等七大领域,加强产业政策、科技创新与金融投资等方面对接合作,共同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和重大创新试点,加快推动农业重点产业
人物导读:黄振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人。2014年参加了炎陵县首批新型职业农民示范培训,2015年成立了炎陵辉民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走“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发展道路。2015年加入炎陵县爱心协会,指导和帮助贫困家庭、残障人士种植黄桃,全县经他指导的农户涉及炎陵周边4个县市,19个村350余户。  在106國道炎陵与桂东交界的中村瑶族乡鑫山村,有一位远近闻名的黄桃产业“爱心”人物,他不但自
中华武术素有南拳北腿之说,戳脚被誉为“北腿之杰”,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优秀拳种,在我国北方广为流传。戳脚源出少林,创于宋,成于明,盛于清,新中国成立后得到进一步发展。历史上,戳脚曾被叫作枝子拳、金刚锤、趟子腿、九番鸳鸯腿等。  关于戳脚的渊源可追溯到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水浒传》,其中有武松使用“玉环步、鸳鸯脚”醉打蒋门神之说。玉环步、鸳鸯脚正是戳脚拳的招数,所以民间一些戳脚拳师把武松视为戳脚门的前辈。而
吉林省第二届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历时2个多月,9个市州的50多名选手和项目通过初选入围初赛,经过几轮培训和比赛,共有初创组、成长组15名选手和项目进入决赛。本次大赛项目既涵盖传统农业“种植养殖”“产加销”等环节,也涉及到农业裝备、设施农业、园区建设,还包括有休闲农业、智慧农业、“互联网 ”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过角逐,评出成长组一等奖一名和初创组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四名,优秀奖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脱贫攻坚还有哪些堡垒,脱贫硬任务如何不折不扣完成?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安排部署,吹响了决战决胜的冲锋号角。  攻克最后堡垒,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编者按: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近期,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扶贫政策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目标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本期专题从抓好脱贫带头人培育、高素质农民培育带动产业扶贫、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等方面聚焦产业扶贫,刊登几篇文章,分享各地农广校扶贫工作的经验做法,敬请关注。  新疆农广校发挥体系优势,落实自治区农业农村部门
(一)持续深入保护绿水青山  云南省推进落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实现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生态创建全覆盖,累计建成4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0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8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国家级生态村,普洱市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  (二)着力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6月17日,安徽省黄山市举办2020年全市農村改厕技术人员培训班。本次培训班由黄山市农广校承办,共有50名全市从事农村改厕工作的技术骨干参加本次培训。本次培训采用系统知识培训与跟踪指导服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并充分发挥市农广校实训基地的设施和技术优势,创新实训教学模式,搭建实物模型,模拟工作现场,实训过程对接实际工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堅战的收官之年。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农广校作为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近年来始终将产业扶贫作为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坚持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加大对贫困地区人才培养,发挥高素质农民引领作用,推进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依托产业育人才,带动扶贫结硕果。各地农广校搭建资源平台,依托产业培养人才,依靠人才壮大产业,形成产业兴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