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41岁的孙桂云,是一名勤劳朴实的农家妇女。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只剩下她和刚满16岁正在上初中的儿子。2009年的一天,孙桂云突然发起了高烧,打针、吃药双管齐下,也丝毫不见好转。这样的高烧整整持续了一个月。谁料,接下来,孙桂云又感到自己身体有好几处疼痛难忍,即使喝点水,也疼得难以下咽。原本柔和的嗓音现在却变成了骇人的“嘶哑声”。更让她困惑不解的是,自己竟莫名其妙地开始掉头发,而且是一绺绺地往下掉。一系列地变化令她和家人感到异常不安。最后经过医院确诊,她的病情为右甲状腺癌伴两肺转移。
这一诊断,犹如晴天霹雳,极大地打击了她。为了给她抓药治病,家里能卖的都卖了。好在每天都有邻人来送这送那,孙桂云一家暂时衣食无忧。更让孙桂云感激万分的是,村子里所有的村民自发地进行捐款,虽然杯水车薪,但大大增强了她活下去的信心。
既然摊上了这事,就坦然面对呗,唉声叹气有什么用?有好多时候,孙桂云总是自己安慰自己。一开始,她还想到自杀:“现在想想,真是可笑,自己是解脱了,可那还未成年的儿子呢?”一想到儿子,孙桂云立马觉得自己劲头大增。“儿子是自己的精神支柱,自己辛辛苦苦养了这么多年,不能说撒手就撒手,尽管自己留在世上的日子不多了,但能有一秒,我就把握住这一秒,来尽心地照顾儿子,不留遗憾。该为儿子做点什么呢?对了,儿子最喜欢我织的毛衣了。趁着我剩余不多的时间,我还是再给儿子织件毛衣吧,多织几件,好让儿子多穿几年,即使我不在了,儿子仍旧有毛衣穿,那该多好啊。”
想到这儿,孙桂云似乎一下子来了力气。她很想给儿子织件崭新的毛衣,可是家里为了给她治病,哪有多余的钱呢?要不就把旧的拆掉,再重新编织,不也很好吗?她忙翻箱倒柜,找出了儿子的几件旧毛衣,开始熟练地拆起来。
为了能尽早织好,孙桂云总是忍着疼痛,争分夺秒地干。一针一线,她是用生命在织。可是时间一久,她的手就会不自觉地哆嗦起来,发烧头晕,实在坚持不住了,她也只是闭目休息一下,待稍稍好些,又咬牙继续。就这样,织织停停,毛衣的雏形终于渐渐在她手里显现出来。
一个周六,放学的儿子回家,孙桂云忙叫到身边,叫儿子试试新织的毛衣。懂事的儿子埋怨她以后可别再织了,好好养病。看着穿着新毛衣的儿子,孙桂云笑了。是呀,穿新毛衣的儿子就是帅气!可一想到自己以后再也不能看到儿子了,孙桂云又莫名地悲哀起来。
一件毛衣儿子可以穿4年,3件就可以穿到他结婚的时候了。对,我至少要织3件。从此,孙桂云加快了速度。由于家人多次反对,孙桂云不得不偷偷摸摸地进行。忍着剧痛,强压住哆嗦的双手,一针一线地织着。晕时,就赶快躺下休息会儿;累时,就扭头看看桌上儿子的照片。
每每看到时不时来送米送面的邻居,孙桂云感激得总是无以言表。自己很想回报,可是自己已经这样了,谈何回报?环视一下徒有四壁的家,她的心一阵阵纠结。我还再能奉献什么呢?除了自己这一副残躯。对了,听说人死后,可以将自己的遗体捐献出去。第二天,她只身一人去了医院。在第一家医院,她遭到了委婉的拒绝。她并没气馁,拖着沉重的步伐,继续寻找下一家。在这一家医院办公室里,工作人员热情地给她讲解捐献遗体的流程。虽然牵扯的问题和层面比较多,但是孙桂云已下定决心。医院的一位工作人员看到孙桂云坚决的样子,决定帮助她。
这一天,虽然舟车劳顿,筋疲力尽,但是好在她的心愿终于有了着落,孙桂云痛并快乐着。“生病后,社区、亲人、邻居、朋友都给了我很多帮助。我很感激,我也想为社会做一些贡献,希望自己的身体能够用于医学研究。”孙桂云感慨地说。
或许是真的累了,或许是自己的心愿终于完成了,这一夜,孙桂云睡得很踏实,也很香甜。梦中的她,嘴角时不时地漾起浅浅的笑来。屋外,圆圆的月亮挂在中天,皎洁的月光沐浴着静谧的人间。
这一诊断,犹如晴天霹雳,极大地打击了她。为了给她抓药治病,家里能卖的都卖了。好在每天都有邻人来送这送那,孙桂云一家暂时衣食无忧。更让孙桂云感激万分的是,村子里所有的村民自发地进行捐款,虽然杯水车薪,但大大增强了她活下去的信心。
既然摊上了这事,就坦然面对呗,唉声叹气有什么用?有好多时候,孙桂云总是自己安慰自己。一开始,她还想到自杀:“现在想想,真是可笑,自己是解脱了,可那还未成年的儿子呢?”一想到儿子,孙桂云立马觉得自己劲头大增。“儿子是自己的精神支柱,自己辛辛苦苦养了这么多年,不能说撒手就撒手,尽管自己留在世上的日子不多了,但能有一秒,我就把握住这一秒,来尽心地照顾儿子,不留遗憾。该为儿子做点什么呢?对了,儿子最喜欢我织的毛衣了。趁着我剩余不多的时间,我还是再给儿子织件毛衣吧,多织几件,好让儿子多穿几年,即使我不在了,儿子仍旧有毛衣穿,那该多好啊。”
想到这儿,孙桂云似乎一下子来了力气。她很想给儿子织件崭新的毛衣,可是家里为了给她治病,哪有多余的钱呢?要不就把旧的拆掉,再重新编织,不也很好吗?她忙翻箱倒柜,找出了儿子的几件旧毛衣,开始熟练地拆起来。
为了能尽早织好,孙桂云总是忍着疼痛,争分夺秒地干。一针一线,她是用生命在织。可是时间一久,她的手就会不自觉地哆嗦起来,发烧头晕,实在坚持不住了,她也只是闭目休息一下,待稍稍好些,又咬牙继续。就这样,织织停停,毛衣的雏形终于渐渐在她手里显现出来。
一个周六,放学的儿子回家,孙桂云忙叫到身边,叫儿子试试新织的毛衣。懂事的儿子埋怨她以后可别再织了,好好养病。看着穿着新毛衣的儿子,孙桂云笑了。是呀,穿新毛衣的儿子就是帅气!可一想到自己以后再也不能看到儿子了,孙桂云又莫名地悲哀起来。
一件毛衣儿子可以穿4年,3件就可以穿到他结婚的时候了。对,我至少要织3件。从此,孙桂云加快了速度。由于家人多次反对,孙桂云不得不偷偷摸摸地进行。忍着剧痛,强压住哆嗦的双手,一针一线地织着。晕时,就赶快躺下休息会儿;累时,就扭头看看桌上儿子的照片。
每每看到时不时来送米送面的邻居,孙桂云感激得总是无以言表。自己很想回报,可是自己已经这样了,谈何回报?环视一下徒有四壁的家,她的心一阵阵纠结。我还再能奉献什么呢?除了自己这一副残躯。对了,听说人死后,可以将自己的遗体捐献出去。第二天,她只身一人去了医院。在第一家医院,她遭到了委婉的拒绝。她并没气馁,拖着沉重的步伐,继续寻找下一家。在这一家医院办公室里,工作人员热情地给她讲解捐献遗体的流程。虽然牵扯的问题和层面比较多,但是孙桂云已下定决心。医院的一位工作人员看到孙桂云坚决的样子,决定帮助她。
这一天,虽然舟车劳顿,筋疲力尽,但是好在她的心愿终于有了着落,孙桂云痛并快乐着。“生病后,社区、亲人、邻居、朋友都给了我很多帮助。我很感激,我也想为社会做一些贡献,希望自己的身体能够用于医学研究。”孙桂云感慨地说。
或许是真的累了,或许是自己的心愿终于完成了,这一夜,孙桂云睡得很踏实,也很香甜。梦中的她,嘴角时不时地漾起浅浅的笑来。屋外,圆圆的月亮挂在中天,皎洁的月光沐浴着静谧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