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今天中美洲伯利兹南部茂密的雨林里,曾有一个繁华的玛雅人社区。城里建有金字塔形的寺庙、装饰华丽的石造行政大楼和蓄水池,以及一个在节日举行比赛的球场,平时就作为商业贸易的场所。
在这个球场中,地上摆满了工匠制作的精美陶器。笔吏辛勤誊写在树皮上的彩饰经文,并指导王孙公子学习玛雅复杂文字的要点,场地中最忙碌的是商人,他们是这个城市的主角。
商人向远方的其他玛雅城邦输出这一带盛产的石料和矿物,例如制造利刃用的燧石,制造石磨的花岗石,用来提取红、黄、黑等颜色的赤铁矿石、褐铁矿石、针铁矿石和锰矿石,以及用来做镜子的金色黄铁矿晶体。
这个古城繁荣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大约在公元750年,玛雅文化圈的一些大城邦发生内战,使这个本来充满活力的城市渐渐衰落。由于通商道路的阻断或封闭,商业逐渐萎缩,在残酷战争、贫穷、疾病、环境恶化等种种因素夹攻之下,居民都逃离了这个城市,使它变成一座死城。
丛林重行侵入,700年后西班牙征服者到来时,此地曾有人烟的任何痕迹已经消失殆尽。
这个城市湮灭了1000多年后,有个名叫彼德·邓汉的美国学童,随着他的祖父回到南美去游览,在钓鱼时发现了一个几百年前的燧石箭头,于是开始在那附近找寻别的古物。从此他对考古学发生了兴趣,中学毕业后,他选择了修读纽约州州立大学的考古学,1990年获得了博士学位。
在修读考古学的10年期间,邓汉到过危地马拉和伯利兹等几个南美和中美国家勘查,发掘文物。他的重点研究对象是玛雅文化和玛雅社会的兴衰原因。
玛雅文化的黄金时代大约是公元250年~公元800年,以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向西向南扩展,直到萨尔瓦多。传统的理论认为,这个向四面八方扩展的文明能够昌盛几个世纪之久,主要原因是危地马拉南部有几个地区盛产几种至关重要的矿物:黑曜岩、硬玉、花岗石和赤铁矿石。但邓汉认为这个理论不够完善,一定还有其他原因。
邓汉一面在伯利兹沿海平原和低地上已知的考古点勘探,一面计划远征玛雅山区那些无人居住的偏远高地。
有关这一地区的资料很缺乏,邓汉于是去查看空中摄影图,他发现猴河源头附近有几片较深的绿色,可能表示土地肥沃。如果那片土地下盛产矿物,不仅可以供应附近的城镇,还能输往北方和西方的城郊,这就为玛雅社会的繁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邓汉知道,要证明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必须组团徒步登山考察。1996年,他向美国之家地理学会申请资助,组织考察队,队员除了5名考古系学生和1名考古专家外,还有3名研究员。
1997年,邓汉要求资助的申请获准。两个月后,他和2名学生怀着亦喜亦惧的心情驾车从克利夫兰前往伯利兹,与其他队员会合。
中美洲的丛林令人望而生畏。光线穿过浓密的树冠直射而下,宛若流动的玉液。在树枝上和地上,活跃着各种鸟兽,包括鹦鹉、吼猴、蛛猴、懒猴、南美浣熊和貘,还有美洲虎、豹猫、毒蛇、蝎子、马蝇、巨蛛。在晚上,蛙噪蝉鸣之声不绝于耳,铿锵响亮,有时甚至使人难以听清几米外的人语。
邓汉率领的考察队进入了这样一个陌生奇异的世界,为了探索这一地区,一连两年进行了考察活动。
1999年5月,邓汉的考察队跟随着携带武器的玛雅向导,步行进入阴暗的森林。他们沿着一条小溪向上攀登,进入山区,邓汉确信他们已经到了他在地图上所标记地点的附近,只是在丛林里,由于下层植物的纠结缠绕,使人难以发现什么。邓汉心想,用这种方式考察,他们随时可能与古迹擦身而过。
第二天早晨,邓汉把队员分成两组。他率领一组沿小溪前进,看看岩上是否有建筑物的遗迹。另一组人进入丛林,与他相距约70米平行前进;两组人不时以呼唤声保持联络。蓦地,他听到丛林中的另一组人发出了响亮的欢呼声,原来他们发现了一座小丘——个人工砌成的石堆,在大批纵横交错的老树里面,依稀可辨。接着,新发现越来越多,于是邓汉这一组人也走进丛林,沿着石堆进入密林深处去寻找古城的中心。
这些石堆本来是大建筑物的基座,如今有些已成为草木茂盛的小丘,但也有些仍然呈墙状,且近乎完好。
第二天,全队开始清除几处地点的灌木丛。在晨光下,他们看得出那几处以前是行政机构。
考察队不久就发现,他们清理的原来是广场的一角,他们发现了一座楼梯和一幢建筑物的鹅卵石墙的正面,都保存得很完好。
砍刀清除了更多的草木,古城的规模和宏伟的结构逐渐显露。考察队在北端发现了一个庭院,庭院中有块长形石头躺在地上,几乎全被野草覆盖。那是块倾倒的纪念碑,这标志着他们发现的是当年玛雅人的一个重要城市。
还有更令人兴奋的事:一名考察队员从丛林里跑出来报告说,他在远离小溪的地方发现了一个相当大的水池。邓汉跟着他去一看,原来是个人造蓄水池。在一层薄薄的翠绿色浮萍下面,这一仍然完好的建筑物贮存着清澈的淡水,虽已千年之久,仍可饮用。
在这一地区勘探了几个星期之后,所有的人都赞同了邓汉的理论,那就是猴河上流盆地盛产古代玛雅需用的各种岩石、植物和动物,是玛雅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考察队在那里又工作了两个星期之后,邓汉率领全体队员一起出发,去寻找据说在上游几千米处的另一个废墟。
他们走了一整天,找到了那个废墟。但是意外地发现这处废墟曾被盗贼光临过,盗走了一堵石墙上的石块,因为古代玛雅建筑物上的石块也可卖钱。他们扎营以后,就开始清理树木,做勘测工作。
随后的几个星期,邓汉带领队员沿猴河各支流探索了几个山谷。但随后几天一直下着倾盆大雨,他们被迫放弃最直接的路线,随向导走了一条艰险的迂回路。他们人人都背着30千克的背囊,穿越一连串崎岖的峡谷。他们辛辛苦苦地攀登了一天,终于找到了那个废墟。这是个盗贼没有光顾过的废墟。
在最后一天,邓汉虽然发着高烧,并且身不由己地颤抖,他还是步行了25千米去寻找古迹。他们此行一共发现了4处以前无人勘探过的玛雅古城遗址,把那个湮没了1000多年的古城面貌重现在世人面前,为研究玛雅文化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在这个球场中,地上摆满了工匠制作的精美陶器。笔吏辛勤誊写在树皮上的彩饰经文,并指导王孙公子学习玛雅复杂文字的要点,场地中最忙碌的是商人,他们是这个城市的主角。
商人向远方的其他玛雅城邦输出这一带盛产的石料和矿物,例如制造利刃用的燧石,制造石磨的花岗石,用来提取红、黄、黑等颜色的赤铁矿石、褐铁矿石、针铁矿石和锰矿石,以及用来做镜子的金色黄铁矿晶体。
这个古城繁荣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大约在公元750年,玛雅文化圈的一些大城邦发生内战,使这个本来充满活力的城市渐渐衰落。由于通商道路的阻断或封闭,商业逐渐萎缩,在残酷战争、贫穷、疾病、环境恶化等种种因素夹攻之下,居民都逃离了这个城市,使它变成一座死城。
丛林重行侵入,700年后西班牙征服者到来时,此地曾有人烟的任何痕迹已经消失殆尽。
这个城市湮灭了1000多年后,有个名叫彼德·邓汉的美国学童,随着他的祖父回到南美去游览,在钓鱼时发现了一个几百年前的燧石箭头,于是开始在那附近找寻别的古物。从此他对考古学发生了兴趣,中学毕业后,他选择了修读纽约州州立大学的考古学,1990年获得了博士学位。
在修读考古学的10年期间,邓汉到过危地马拉和伯利兹等几个南美和中美国家勘查,发掘文物。他的重点研究对象是玛雅文化和玛雅社会的兴衰原因。
玛雅文化的黄金时代大约是公元250年~公元800年,以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向西向南扩展,直到萨尔瓦多。传统的理论认为,这个向四面八方扩展的文明能够昌盛几个世纪之久,主要原因是危地马拉南部有几个地区盛产几种至关重要的矿物:黑曜岩、硬玉、花岗石和赤铁矿石。但邓汉认为这个理论不够完善,一定还有其他原因。
邓汉一面在伯利兹沿海平原和低地上已知的考古点勘探,一面计划远征玛雅山区那些无人居住的偏远高地。
有关这一地区的资料很缺乏,邓汉于是去查看空中摄影图,他发现猴河源头附近有几片较深的绿色,可能表示土地肥沃。如果那片土地下盛产矿物,不仅可以供应附近的城镇,还能输往北方和西方的城郊,这就为玛雅社会的繁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邓汉知道,要证明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必须组团徒步登山考察。1996年,他向美国之家地理学会申请资助,组织考察队,队员除了5名考古系学生和1名考古专家外,还有3名研究员。
1997年,邓汉要求资助的申请获准。两个月后,他和2名学生怀着亦喜亦惧的心情驾车从克利夫兰前往伯利兹,与其他队员会合。
中美洲的丛林令人望而生畏。光线穿过浓密的树冠直射而下,宛若流动的玉液。在树枝上和地上,活跃着各种鸟兽,包括鹦鹉、吼猴、蛛猴、懒猴、南美浣熊和貘,还有美洲虎、豹猫、毒蛇、蝎子、马蝇、巨蛛。在晚上,蛙噪蝉鸣之声不绝于耳,铿锵响亮,有时甚至使人难以听清几米外的人语。
邓汉率领的考察队进入了这样一个陌生奇异的世界,为了探索这一地区,一连两年进行了考察活动。
1999年5月,邓汉的考察队跟随着携带武器的玛雅向导,步行进入阴暗的森林。他们沿着一条小溪向上攀登,进入山区,邓汉确信他们已经到了他在地图上所标记地点的附近,只是在丛林里,由于下层植物的纠结缠绕,使人难以发现什么。邓汉心想,用这种方式考察,他们随时可能与古迹擦身而过。
第二天早晨,邓汉把队员分成两组。他率领一组沿小溪前进,看看岩上是否有建筑物的遗迹。另一组人进入丛林,与他相距约70米平行前进;两组人不时以呼唤声保持联络。蓦地,他听到丛林中的另一组人发出了响亮的欢呼声,原来他们发现了一座小丘——个人工砌成的石堆,在大批纵横交错的老树里面,依稀可辨。接着,新发现越来越多,于是邓汉这一组人也走进丛林,沿着石堆进入密林深处去寻找古城的中心。
这些石堆本来是大建筑物的基座,如今有些已成为草木茂盛的小丘,但也有些仍然呈墙状,且近乎完好。
第二天,全队开始清除几处地点的灌木丛。在晨光下,他们看得出那几处以前是行政机构。
考察队不久就发现,他们清理的原来是广场的一角,他们发现了一座楼梯和一幢建筑物的鹅卵石墙的正面,都保存得很完好。
砍刀清除了更多的草木,古城的规模和宏伟的结构逐渐显露。考察队在北端发现了一个庭院,庭院中有块长形石头躺在地上,几乎全被野草覆盖。那是块倾倒的纪念碑,这标志着他们发现的是当年玛雅人的一个重要城市。
还有更令人兴奋的事:一名考察队员从丛林里跑出来报告说,他在远离小溪的地方发现了一个相当大的水池。邓汉跟着他去一看,原来是个人造蓄水池。在一层薄薄的翠绿色浮萍下面,这一仍然完好的建筑物贮存着清澈的淡水,虽已千年之久,仍可饮用。
在这一地区勘探了几个星期之后,所有的人都赞同了邓汉的理论,那就是猴河上流盆地盛产古代玛雅需用的各种岩石、植物和动物,是玛雅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考察队在那里又工作了两个星期之后,邓汉率领全体队员一起出发,去寻找据说在上游几千米处的另一个废墟。
他们走了一整天,找到了那个废墟。但是意外地发现这处废墟曾被盗贼光临过,盗走了一堵石墙上的石块,因为古代玛雅建筑物上的石块也可卖钱。他们扎营以后,就开始清理树木,做勘测工作。
随后的几个星期,邓汉带领队员沿猴河各支流探索了几个山谷。但随后几天一直下着倾盆大雨,他们被迫放弃最直接的路线,随向导走了一条艰险的迂回路。他们人人都背着30千克的背囊,穿越一连串崎岖的峡谷。他们辛辛苦苦地攀登了一天,终于找到了那个废墟。这是个盗贼没有光顾过的废墟。
在最后一天,邓汉虽然发着高烧,并且身不由己地颤抖,他还是步行了25千米去寻找古迹。他们此行一共发现了4处以前无人勘探过的玛雅古城遗址,把那个湮没了1000多年的古城面貌重现在世人面前,为研究玛雅文化开辟了一条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