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视角看中泰文化差异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cool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虽然中国和泰国都是亚洲国家,但自古以来两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存在许多文化差异。通过对中泰两国文化的对比,了解两国的文化差异,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能够避免文化冲突。
  关键词:中泰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 文化冲突
  跨文化交际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普遍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越来越像一个大家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交际越来越频繁。[1]中国和泰国地处亚洲,两国交往已久。中泰文化除了相似之处还存在许多不同,文化的差异不仅会引起人们的心理反应,甚至在跨文化交际中也会产生一定的冲突。
  一、中泰习俗礼仪差异
  (一)问候
  人们见面一般都要有所表示,这也是我们所说的打招呼。泰国人见面时实行拜礼,也叫“合十礼”。[1]之前笔者在泰国任教时就因为“合十礼”遇到过尴尬的情况。初到泰国,为了给同事留下好印象,笔者见到学校的教师就主动行礼,甚至遇到所教班级的学生也会先行礼。后来发现学生们看到笔者先给他们行礼,似乎十分惊讶。直到学校一个同龄的泰国教师私下告诉笔者,教师作为长辈是不能先给学生行礼的,遇到不同的人,行礼时双手的高度也不同。笔者听完才知道行合十礼有那么多规矩。当见到长辈和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时,我们要主动行礼,双手合十,拇指位于鼻尖处。遇到同辈时,双手合十,拇指位于下巴的位置。见到晚辈时,双手合十,放在胸前回礼即可。除了胸前合十礼,行其他礼时还要微微低头或者躬身。
  在泰国,行合十礼不仅是一种问候,更是为了体现对对方的尊重。同时,行礼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是“长幼有序,地位不同”的体现。[2]而在中国,一些正式的场合,我们会握手表示问候和礼貌。在日常生活中,跟熟悉的人打招呼,一般不会特别正式。大多情况下,会摆摆手,或者问一句“吃了吗?”“干吗去?”。
  (二)礼仪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礼仪已融合变换。如今,对某些礼仪,泰国似乎更为严格。
  笔者刚到泰国任教时,学校给笔者派了一名助教。有次下课回办公室,我们在走廊遇到学校的几位领导,跟他们打了招呼后,笔者直直地从他们身边走过,然后笔者就看到助教弯着腰快速从他们身边经过。后来笔者才了解到,泰国人是十分看重社会等级地位的,并且受佛教影響,他们认为头部是神圣的,不能随便摸别人的头,在经过别人面前时,身形也不能高过别人的头顶。因此,当级别低的人在级别高的人面前通过时,应该俯首并微微弯腰,迅速通过。
  这是笔者第一次接触弯腰礼,事后也觉得很不好意思。因为笔者当时不懂泰国的礼节,没有做到尊重他人。后来笔者也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学习助教的做法,再经过领导、长辈身边时,也会弯一下腰。
  在泰国,除了弯腰礼外,还有一种礼仪,叫“跪拜礼”。笔者刚开始以为跪拜礼只会出现在一些重大场合,比如拜师节等,可后来有次课,笔者在教室给学生批改作业时,学生跪成了一排。笔者起身去拉他们起来,可学生并不愿意起来。
  这种情况的出现正是由于中泰两国礼仪文化的差异。由于绝大多数泰国人都信奉佛教,受佛教文化影响,他们的礼仪也都来源于佛礼。在泰国,跪拜礼很常见,可在中国,我们只有在特殊的节日才会行跪拜礼。
  二、中泰语言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交际双方可能会因为语言不通或不了解对方语言文化而导致语言交际失败。很多误会与冲突也是由语言文化差异造成的。中泰两国的语言,除了语言本身的差异,在说话方式、词汇义等方面也有很大区别。
  (一)敬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心理的体现。[3]不同的语言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现象,敬语是语言反映文化的一个重要例子。中泰两国都有表示尊敬他人的敬语词,但是两国敬语词在不同语言体系中表现各不相同。泰语是一种形态语,以形统意。汉语刚好相反,是一种非形态语,以意统形。
  比如泰国人很注重区分“ka”和“kap”。“ka”是表示女性的音,“kap”是表示男性的音。这两个语音在泰语中也用来表示对听话者的尊重。而汉语中,我们通常用“您、请”这类词语来表示尊敬。
  再如笔者所教的学生,由于年纪较小,笔者便用“你几岁了?”来询问他们的年龄。但是他们听了以后,会反过来用这个问句询问笔者:“老师,你几岁了?”这是因为泰语询问别人年龄时,可以用同一个句式。但在汉语中我们面对不同年龄的人,询问的句式也有所不同。我们面对小孩子时一般会用“你几岁了?”来询问,在询问成年人时,我们一般会说:“你今年多大?”或“你多大了?”而询问上了年纪的老人时,我们会说:“您高寿?”虽然说询问的意思相同,但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泰语是形态语,它从形态上来区分不同的语义信息。因此,泰语在询问人们年龄上只用单一的句式就可以针对所有的人群。很少从深层语义方面来表示对不同对象的尊敬。汉语是非形态语,以意统形,要从语言深层含义出发,用不同的句式区分不同人群。
  从中泰两国敬语表达方式看,泰语更多的是在语音上进行表达。汉语受文化的影响,常用不同的敬语来表示对不同人的称呼或表达。
  (二)词汇义
  语言中最能反映文化差异的就是词汇。[3]词汇同社会文化的各项活动和社会的各种关系密切相关,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中泰两国的不同文化。在汉、泰语言中,有些词汇的概念意义相同,但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不同,甚至会表达出截然相反的意思。
  笔者之前在泰国任教时,办公室有位同事会说些中文,笔者就经常和他聊天。有次为了表示赞叹,笔者对这位同事说:“你真牛!”笔者的本意是夸赞他,可这位同事听了不仅不高兴,还用奇怪的眼光看着笔者。后来笔者才了解到,在泰国是不能夸别人“牛”的。在中国,我们形容一个人“牛”,是夸赞这个人很厉害、很了不起的意思,但在泰国形容一个人“牛”,则是骂人笨的意思。   再以中泰两国的“老”字来看,它们的概念意义是相同的,但表达的内涵义不同。“老”字在泰国是带有贬义色彩的,有老而無用的意思。如果你使用“老”字来称呼其他人,他们会认为你不够尊重他们。在中国,我们有尊老爱幼的传统。“老”这个字是我们对老年人的敬称。比如“杨老”“老人家”“老大爷”等。还有很多带有“老”字的词语带有褒义色彩,比如“老同学”“老妈”等。“老同学”这样的称呼,表示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老妈”的叫法也很亲切,是一种温暖的表达,表示对母亲的亲近。
  这些词在中泰两国都有相同的指示意义,但由于两国文化的不同,这些词所包含的内涵意义也不同。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些词汇反映出的文化含义,因为这些文化含义的不同是产生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对文化差异的态度
  (一)消除单一文化观念,培养多元文化意识
  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或许文化不同,但并没有对错之分。我们应该尊重彼此的文化,接受并理解彼此的文化差异,不以自身的文化价值去衡量对方。我们应加强自身的多元文化意识,以包容、乐观的态度去对待不同的文化,主动去理解对方的文化,了解对方文化的思维方式、风土人情等。
  在跨文化交际前,我们可以积极了解对方的风俗礼仪,并对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心理准备。在跨文化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当地的习俗。例如,在泰国,我们就应该主动融入当地生活,与泰国人民交往时,尊重他们的礼仪和文化,不要觉得行弯腰礼或跪拜礼有损个人尊严。
  (二)培养跨文化交际的适应能力,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交际者往往会受到文化冲击的影响,造成不同程度的不适,甚至产生文化冲突。当产生文化冲突时,交际者必须做一定的心理调整,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文化冲突。面对冲击时,我们要想办法减缓它,一步一步适应,最终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4]
  比如在跨文化交际时,面对语言文化差异,我们可以了解和学习对方国家的语言,多参与当地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若在泰国,我们可以适当学一些泰语,避免因使用泰语不当引起误会,从而影响交际活动及双方关系。
  (三)弘扬自身文化,积极寻求理解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不仅要积极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也要保持自身的优良文化传统。我们应该加强文化自信,并积极寻求对方对我国文化的理解。跨文化交际不是由一方完成的,这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互相理解。如果双方为了交际而盲目遵从对方文化,抛弃自身文化,这种做法是非常不理智的。
  因此,在中泰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可以主动理解对方文化,并在一定场合下“入乡随俗”。更重要的是,在了解差异的基础上对自身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把我们自己的文化也传播给对方。
  四、结语
  中泰两国作为两个传统的东方国家,在文化上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不同。通过对两国文化差异的了解,不仅能够减少冲突,避免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失败,也能给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最后,我们要强化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不断丰富自己的跨文化知识,保证交流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张萌.中泰文化差异在对泰汉语教学中的正负迁移[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4.
  [3]王渝光,王兴中.语言学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4]闫绍丽.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131-132.
  (作者简介:胡水镜,女,硕士研究生在读,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晨露。静怡地伏在芽尖上  随微风摇曳  呼唤更多的绿,聚集  脱颖的迎春若瀑布  率先绽蕊  悄无声息地烂漫  渐而是二三月的花絮  梅,桃,海棠……依次呈递  熏香味扑鼻  幽巷轩榭间的漏窗  一枝杏儿,正屏息聆听  挠痒痒的音讯  星辰   月上梢头。微风……  徜徉于,灯火阑珊处  湖面恰似柔屏  静——修葺了所有的意象词  此刻尤宜灵魂沐浴  虔诚地浣拭  被淘洗过的星辰,闪烁  宛若刚切
期刊
有一种声音  它比演奏的音符更洪亮  它比乐曲的旋律更动听  它时刻心系山区  牵挂着人民的衣食住行  甘愿舍弃小家的甜蜜  甘愿抛开自身原本安逸的生活  啊,这声音  比那春雨更清澈  比那和风更温馨  它根植于榆林吴堡  心中常驻家乡的发展宏图  顽强毅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亮点  誓把“空心挂面”带出山外  这样的好声音  来自陕西的汉子  一曲曲催人泪下的山区民歌  这声音 粗犷豪放  唱出肝胆
期刊
那是公元一九二一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在红船。  遵义会议定路线,  艰苦奋斗不畏难,  终于迎来了一九四九年。  天安门城楼上传来伟人洪亮的声音: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  立了”,  万众欢呼,人民幸福的歌声随风传。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人民当家作主开始在那一天。  一路风雨,成绩斐然。  从一穷二白到两弹一星,  从京九铁路、三峡工程,到浦江开放,  从香港、澳门回归,  
期刊
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发生的事情。  那时,我家住在县城郊区,西边的邻居是王老师,她在村里的民办小学教书,两户中间只隔一条不足三米宽的小巷子。王老师家住着一幢瓦房,我们住的是三间茅屋,地势比她家低。每次遇到下雨,无论大小,她家总有积水朝我家屋前流。我家东边邻居地基也比较高,这样一来,我家地势处于“凹”形当中。不过,东边邻居的四周都开有疏通积水的小沟,雨后很快流进旁边的池塘。  王老师家情况就不同了,尤
天堂是否是图书馆的模样?  图书馆是否真的像天堂?  浩瀚的知识海洋,  人类文明的宝藏,  正是读者梦寐以求的殿堂。  而图书馆人,  若仅把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  似乎感受不到幸福的力量。  倘若倾注了满腔热忱,  付出毕生的心血,  因而得到真诚回应,  其满足感是否如同进入天堂?  博尔赫斯的话还在回响,  我时时地问,常常地想。  一  一个晴朗的冬日,  午后的阳光,  穿过厚重的玻璃
期刊
感怀  往事堪叹随水流,独坐亭中字字酌。  举杯畅饮思故人,偶得佳句再进酒。  归隐田园  久居樊笼意难平,春风送我为多情。  何日复得返田园,万花丛中孤鸿鸣。  街头  月洒街头星闪耀,回眸擦肩尽妖娆。  南来北往皆过客,人生能得几今宵?  冬日  风雪会中州,泰城几度秋。   鹅毛飘湖面,能载多少愁?  相见欢·仲秋  天清苍穹秋月,人離诀,无奈十五圆时三十缺。  惆怅客,孤独夜,思影斜。两心
期刊
一百年历尽沧桑,  一百年叱咤风云,  一百年辉煌行程,  一百年世界揚名。  伴随着十月革命的巨响,  你悄然地降临神奇的东方。  仿佛是一团生命的阳光,  把黑夜照亮。  自从有了你,  天地亮堂堂。  您用超常的智慧,  挽狂澜、拯万民、定国安……  亲爱的党,东方的太阳,  你的名字是我神圣的向往。  你把生命汇入黄河长江,  你的旗帜是我青春的召唤,  你把阳光洒满北国南疆。  自从有了
期刊
痴天涯  阶边花底微风发,似冷非冷古院华。  丝丝诗意倚黄昏,斜阳笑我痴天涯。  春何在  矫情志文水闸开,冲入怜泉共徘徊。  君莫问我春何在,唐诗伴土已全埋。   独坐生惆  独坐山间湿云起,隔院清磐断几许?  莫名惆怅缘何生?这般黄昏这般雨!  共遨游  金乌穿隙破石囚,刺果借光嫩伸头。  何当凌云蔽阡陌,与君携手共遨游。   春乐  春在山林不在阶,乐在繁忙不在歇。  清福一日恐难尽,亭雨一
期刊
一台缝纫机,一棵柿子树,一只狗,一方鱼塘,一片菜园,是我对奶奶家为数不多的记忆。  三四岁的时候,爸妈工作忙,就把我放在乡下奶奶家小住了一段时间。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其间因为种种原因我都没有再去过。前几天听说老家房子要拆迁了,爸爸带我回去看看……  我的奶奶是个裁缝,留着很多奶奶都会留的短发。小巧的脸上有着浅浅的弯眉,大而忧伤的眼睛,圆圆的鼻子,以及微薄的嘴唇。“小宝,过来——”奶奶总是这样叫我,我
期刊
当您看到这封信,不知道是不是父亲节啦,不知道快递小哥有没有偷懒,不知道这封信是否在节日那天到达……不管在哪里,何时何地,都想大声说一句:老爸节日快乐!  安妮·塞尔顿说过,爸爸是什么样的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心目中的爸爸是什么样的人。我认为在别人那里爸爸是优秀的,是让人赞不绝口的,在我心目中更是无所不能的。  有的时候我会感觉害怕,明明觉得刚过完自己十几岁的生日,却要奔二了!于是会忍不住地想到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