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下陕西省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改进措施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PV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带一路”沿线上有多个国家,所用的语言有汉语、俄语、德语等,语言交流是“一带一路”多边合作的重要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国家在经济贸易合作的不断深入,外语在两国经贸合作领域中的重要性逐步加深。本文以陕西省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点,通过阐述外语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论述“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省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分析研究对策,促进陕西省高校外语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  陕西省  高校教师  外语专业
  基金项目:咸阳师范学院重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非省会城市地方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环境构建与模式研究”(项目编号:XSYK18031)。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伟大战略构想近年来已经取得重大进步,语言交流在“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迅速发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语言领域提出了更加具有前瞻性、包容性、完善性、时代性的要求,本文以“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为主,“一带一路”发展为辅,探究推动陕西省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
  1.信息时代背景下要求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要具有前瞻性
  在新时代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世界已经成为了“地球村”,不同国度、种族、语言的人联系在一起。而知识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提高了一个层次,这就要求高校教师需要掌握更多的技能。当前的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途径仅限于掌握外语语法、语境授课,但如果根据授课内容对高校发展提出意见与对策,则显得经验不足。在目前的大环境下,高校外语教师发展虽然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就情况来看,重点仍然放在教师日常教学授课的培养,难以突出高校外语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此外,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引导高校教育教学转型的推动力不足,没有形成良好转型的社会环境。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也对于高校学科教育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高校教育教学模式体制与大数据体制相互冲击,更加要求高校学科发展要具有前瞻性,注重培养高端教育教学人才。
  2.语言认知度差异要求高校外语专业发展要具有包容性
  我国通用语言是汉语,但是“一带一路”周边国家使用的语言有所不同,对于语言存在认知度差异。“一带一路”不仅让各国之间的经济得到更好发展,而且对于文化的传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陕西省作为“一带一路”的起点,其高校并没有满足“一带一路”发展的外语专业模式。语言的融合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储备是“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自身文化底蕴和发展水平不尽相同,而且有些国家还在相互取得信任的阶段,所以想要“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语言达到融合,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所以,就我国来讲,首先要加大高校学科教育的发展力度,同时要求高校外语专业具有更强的包容性。
  陕西省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学生外语基础较为薄弱、教学难度较大
  笔者经过调查,当前高校学生外语基础薄弱的人数占总数的70%,以應付外语考试为学习目的的学生占40%。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学生在中学没有打下坚实的外语学习基础,没有对外语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多数学生是被迫接受而进行的填鸭式学习,所以对于外语具有畏难情绪,无法很好地进行关于听、说、读、写以及更高层次的外语学习,并且在此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使教学难度增大。目前,应用外语进行交流变得越来越普遍,对于外语底子薄弱的学生来说,较难将外语作为流畅沟通交流的工具。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自我认同归属感较低
  在《大学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中提到的自主学习方法,概括来讲主要有:充分了解教师的教学目标和知识概况;结合自身实际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有自我分析、自我研究的学习策略;实时反思,以提高学习效率;自我评估,外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外语效果的提升具有关键性作用。很多学生没有掌握外语学习的方法,从小只是被动接受学习内容,有的学生只是在上课的过程中听教师讲授的知识点,很少去扩展自己的知识,这让学生在这个无时无刻不需要外语交流的生活环境下没有存在感。这种较弱的自我认同归属感导致了高校学生学习外语的动力和动机衰退。积极开展自主学习能够使学习者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能够使他们逐渐对外语产生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提升个人能力。
  3.缺乏外语学习环境和实践应用机会
  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外语口语和听力等语言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据统计,在校大学生利用外语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仅有18%,高校很多专业的学习不需要用到外语,再加上现在社会生活当中,一些地区使用外语的机会较少,外语的重要性随之被忽视。此外,仍有部分家长对外语学习与应用的认识不够,仍停留在学习外语是为了“应试”这一阶段,导致学生实践和应用机会较少,这也直接影响了高校学生的外语学习动力。
  陕西省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
  1.增强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意识
  目前我国实行教育制度改革,在改革的大潮中,高校教师理应转变教育教学角色观念,教师在教改的浪潮中不再是受外界束缚的执行者和建设者,而应增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把教师自我专业发展作为教改的主要目标。除此之外,教师应转变教育发展观念,在特定环境当中,高校教师是专业知识的权威,在课堂当中具有决策力和领导力。在新时代大数据背景下,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从更多的途径获取信息,课堂教学不再是唯一接受教育的方式。教师与学生不再是领导者和服从者的关系,就目前情况来说,教师和学生处于同等地位,高校外语专业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掌握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理论知识,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的心态,增强与学生的交流,在课堂当中为学生创造一个书本之外的学习环境,创新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开展教学。
其他文献
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为传统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在原有的传统教学基础上将探究式阅读教学作为重点展开教学,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学生探究阅读能力得到发展。通过研究,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出具有语文专业知识的人才,有效地改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做出贡献。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对教育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合理方式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针对性培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有效提问,可以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在这一情境中积极主动探究问题,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综合能力进行全面培养。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履行好自身肩负的责任,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帮助,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政治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正确三观,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的政治课堂能够对学生道德品质培养起到极大推动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持续改革的情况下,高中政治教师要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给予高度重视。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属于一个重要环节,而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是通过教学模式进行联系。针对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进行探讨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化手段广泛运用于高中教学过程,微课已经成为最主流的授课形式。微课融合视频、音频以及图画等多种高科技方式,可以更加生动、直观地为学生展现数学知识的内容与体系,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好数学知识。
[摘 要]就高校而言,经济管理类专业进行课程思政创新改革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途径,课程思政的基础是课程,重点是思政,关键是教师,效果是学生。因此深层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切实融入,是课程思政成功的关键。本文主要对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及其教学路径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高校 经济管理类专业 课程思政 教学路径  课题:2019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相传,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应充分整合自身教育资源优势、科技优势等积极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帮扶的位于高原地区的少数民族聚集村落为案例,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视角,深度剖析职业教育服务模式如何转型,为贫困地区“输血”,斩断贫困根子,为职业教育在后脱贫攻坚时代、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接上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在于活态,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最重要的方式是活态传承。马头琴音乐的活态传承,主要以培训班传承和学校传承为重点。其中培训班传承活动,主要依靠两位国家级传承人和数位自治区传承人的传承活动,通过文旅厅主办、各级地方政府与文化部门承办的形式,开展各类传承活动。馬头琴音乐的宣传、展示与推广工作,主要通过开展“展示性展演、马头琴专场音乐会”以及网站宣传、出版发行等活动,
以浙江省3所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疫情背景下大学生群体就业观展开研究。从调研数据看,疫情给大学生就业观的养成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思路。应以此次疫情为契机,探索建立大学生就业观养成的政府+高校+个人的三螺旋结构。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推动大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就业观,提升就业竞争力,实现精准就业。
紫娟茶是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采用单株选种法,经多代培育而成的新品种。历经二十栽,精心培育出云南大叶种群体中珍稀茶树品种,是我国获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第一批茶树品种。该品种的新梢芽、叶、茎均为紫色,花青素含量约为一般红芽茶的3倍,降血压效果优于云南大叶茶种群体,自问世以来就备受关注。
为加强福建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简称体系)的内部交流,宣传体系近年来水稻新品种的选育成果,2021年4月18日,体系首席专家黄庭旭研究员召集体系及福建省水稻联盟成员在海南福建省南繁育种新品种展示基地召开现场观摩会。参会人员对展示品种进行详细观察,对品种的优缺点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