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I型胶原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研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I型胶原海绵对兔膝关节浅层大面积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观察^3H-TdR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示踪作用。方法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组织工程支架I型胶原海绵,植入修复兔膝关节大面积浅层软骨缺损模型,分别于术后4、12、24周取材,观察修复效果;运用’H.TdR标记骨髓基质干细胞,同法植入软骨缺损区,分别于术后4、12、16及24周取材,液体闪烁计数定量分析、乳胶封片、4周后显影定性分析。结果实验组术后4周缺损表面未见明显的新生软骨形成;12周,缺损表面有少量的新生软骨形成;24周,缺损表面的新生软骨较4、12周的新生软骨明显,仍存在部分缺损尚未修复。对照组则均未见明显的修复。修复组织的细胞核内均有放射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修复组织的细胞来源为体外移植的细胞,而非自体细胞,至术后24周,植入的细胞仍然存活。结论该方法对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具有修复作用,但不能完全修复;所修复组织的细胞来源为植入的骨髓基质干细胞;’H—TdR标记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较好的长期示踪作用。

其他文献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是起源于少突胶质细胞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5%[1].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病例50% ~80%出现染色体1p/19q杂合性缺失[2].国内相关文献报道较少[3].我们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41例少突胶质细胞肿瘤1p/19q杂合性缺失,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期刊
脂肪栓塞综合征(FES)是创伤骨折的常见并发症之一[1-2]。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低分子右旋糖酐与地塞米松联用预防FES作用强于单独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地塞米松[3],但尚无实验证实。我们以油酸静脉注射法建立FES动物模型[4],观察两药联用对FES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方法:雄性Wistar健康大鼠(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实验中心提供),体质量300~320 g,随机分为4组,
期刊
自胸腔镜应用临床至今,历经不同技术改进,已经逐渐被胸外科医师所认同[1-2].我们于2009年5月至2011年1 1月采用完全胸腔镜治疗155例肺癌患者,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及疗效。
期刊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小儿睾丸下降固定术在手术治疗小儿隐睾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腹腔镜下与传统开放睾丸下降固定术两组术前和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创伤程度及炎症反应低于开放手术组(P<0.05),并发症、住院时间少于开放手术组(P<0.05).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排气
目的 探讨大鼠肝移植术后损伤胆管中Notch 2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将9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未手术组;B组:假手术组;C组:采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肝移植.于术后1、7、14、28 d检测总胆红素(TBIL)、γ-GT、谷丙转氨酶(ALT),同时处死大鼠取肝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检测Notch 2基因的表达.
前列腺癌( prostate cancer,PCa)是西方发达国家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及致死原因,常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卫生问题[1],虽然我国仍属于PCa低发国家,但近20年来其发病率出现稳步增加趋势[2-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人口结构老龄化,预期PCa高危人群必将大幅增加.雄激素去势是PCa的重要治疗方法,然而最终多导致侵袭性更高的激素抵抗性PCa(hormone
期刊
我们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质谱(SELDI-TOF-MS)技术观察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变化规律,初步发现该类患者血清中存在LGT(lost goodwill target)蛋白质组表达并检测其丰度。
期刊
二肽基肽酶Ⅳ(DPPⅣ)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表面糖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DPPⅣ的活性与慢性肝脏疾病有一定的相关性[1].本研究旨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幼鼠模型,检测血清DPPⅣ的水平及DPPⅣ在肝脏的表达。
期刊
肿瘤的发生涉及一系列基因改变,当这些发生基因异常的细胞逃避机体的防御系统得以存活、增殖时便形成了肿瘤.凋亡是一种正常的生物学现象,对消除多余细胞及异常细胞起着关键作用,对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系统的正常发育至关重要.凋亡是生物体内细胞被特定的内源和外源信号诱导,激活细胞内程序,并在有关基因的调控下发生的程序性死亡过程.凋亡通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相对保守,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是细胞凋亡的关键调节因子。
期刊
1963年Abelev发现甲胎蛋白(AFP),两年后Gole与Freeman发现癌胚抗原(CEA),这是首次用于肿瘤早期诊断的生化免疫指标.1978年,Herberman在美国肿瘤免疫诊断会上第1次提出了肿瘤标志物(TM)的概念.此后,TM被普遍用于各种肿瘤的早期检测.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蛋白组学、基因组学、免疫学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已发现的TM越来越多,这不仅为肿瘤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带来了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