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山论”具有丰富科学的内涵,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绿色发展观,充分体现了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要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可通过发展模式、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的转化,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成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同时,做到优化规划空间布局、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自2005年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断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两山”理念,强调树立“两山”意识。“两山论”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内涵,准确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及保障措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
所谓“绿水青山”,狭义上讲,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丰富的山、水、林、地、生物等自然资源;广义上讲,其涉及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生态系统及良好的生态环境。“金山银山”意味着能够满足人民美好的物质及精神文化生活的现实财富及各类福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
1、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认为生态系统是人类与自然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1]“绿水青山”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原料,还具备固土保水、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等生态功能。人类从中获取各种自然资源,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并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完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两山论”将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置于突出位置,强化人类的生态意识,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并对绿水青山加以合理利用、科学实践,将其变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价值的“金山银山”。
2、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绿色发展观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成为一个必然趋势。绿色发展作为经济、社会、生态三位一体的新型发展理念,强调实现人与自然间全面、整体地发展,注重在尊重、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科学理性地发展。“两山论”强调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利用“绿水青山”的绿色产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3、充分体现了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都是人类发展的客观需要,二者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物,而是能够和谐共存、并行不悖的统一体。“两山论”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将人类和自然、发展和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要保护生态环境但不是放弃发展,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
“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宝贵的自然、生态财富,但其不会自动变为社会、经济财富。要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转化十分关键,可通过发展模式、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等的转化,将生态环境优势变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1、理论诠释
(1)发展模式转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需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助推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给人民群众创造更为优越的生活品质。运用产业融合理念,依托“绿水青山”的自然资源本底,立足生态环境优势,挖掘发展潜力,将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推动生态经济繁荣。倡导绿色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低碳经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绿水青山除可提供用于市场化交易的产品和服务外,还具有多种生态调节服务功能,都为社会或一定区域带来了巨大的收益。部分产品和服务可以由市场买单,而大量的生态功能价值可考虑通过市场化交易、生态补偿制度来支付。因此要创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将生态资源资本化,通过水权、排放权等交易,实现生态产品转化为经济效益。
(2)生產方式转化
推动生产方式转化,实现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向追求绿色生态转变。在农业生产方面,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扩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和田间节水技术设施,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实现农业清洁生产;在工业生产方面,加快粗放生产向集约、规模生产转变,改造升级传统工业产业,淘汰重污染、高耗能、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企业,培育和发展低污染、低耗能、高产出、高科技含量的新兴工业和生态工业,实现绿色发展;在服务业方面,依托自然地理环境,挖掘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休闲产业,打造文化产业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发展。
(3)生活方式转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践行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两山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顺应人民期待,促进绿色共享、绿色惠民,使人们能够切实体会到生态经济效益,从而促进人民自觉实践,推动人们形成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做到增强意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浪费,重复使用、循环利用,不断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2、实例分析
陕西省留坝县地处秦岭南麓、汉江上游,是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地和大秦岭生态保护限制开发区。境内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属国家级深度贫困县。20世纪80年代,留坝县采取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的方式发展经济,虽然短期内迅速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自2000年起,留坝县改变发展思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生态立县、药菌兴县、旅游强县”战略,走出了一条以旅游业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2017年9月,留坝县被命名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为生态产业发展的样板。 (1)生态旅游引领绿色发展
留坝境内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两汉三国文化资源丰厚。依托自然景观及文化资源,留坝县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实施众多旅游重点项目,推进全域旅游业发展,形成了集观光、研学、运动、休闲、養生为一体的全域旅游产品体系,同时拉长产业链条,带动人民就业及相关产业发展。近五年来,留坝县累计接待游客108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1亿元,切实实现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2)生态产业促进创新发展
在现代工业发展受到限制、传统农业又难以形成规模的情况下,留坝县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引导农民生产特色农产品,并探索“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通过小额信贷、政府贴息、互助资金协会等方式,从而形成了一个与旅游业配套的大产业。百姓人均纯收入70%来自生态产业和绿色产业,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31821元和10757元,真正实现了百姓共享生态产业发展红利。
(3)环境整治兜底生态红线
守好“绿水青山”才能收获“金山银山”。留坝县按照“零工业、零排放、零污染”的严格标准,依法关停多家矿产开发企业;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完善水电路讯基础设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实施退耕还林、建设公益林、封山育林,增加绿地覆盖率至91.23%,林木绿化率达92.97%,空气优良天数长期稳定在350天左右,有效地提质了绿水青山。
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完全符合留坝实际,在推进中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5月,留坝县经陕西省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先后获得“中国县域旅游之星”、“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开创了生态保护与科学发展协调并进的新局面。
保障措施
1、优化规划空间布局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需要做到规划先行。在对区域国土空间功能统筹安排的基础上,划分生态、生产、生活、文化等不同的空间单元,从而强化主体功能定位,明确产业主导区位,提高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市县空间规划可分为生态功能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风景旅游发展区等,根据不同的功能区实施不同的发展方式。同时强化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严守生态红线。[2]
2、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首要任务是保护好“绿水青山”。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继续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推进矿山生态系统修复,加强河湖生态治理、水土流失整治,加快森林草原生态系统修复,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巩固农田整治与土地修复,加强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防治,建设绿色生态屏障,[3]改善生态环境整体质量。
3、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推动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发展。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强化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循环低碳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引导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促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实践应用,以科技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带动绿色产业发展;加快构建环境技术管理新体系,提升现代化管理效率;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环保科技和有益经验,助力科学技术提升。
4、完善管理机制体系
健全法治监管体系,完善管理评价制度,创新市场机制。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体系,依靠法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推动增强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健全生态环境管理、考核评价等制度,确保资源消耗、环境损益的客观评价,强化制度约束。加快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环境补偿制度,探索市场化交易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
参考文献
[1]赵建军,杨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哲学意蕴与时代价值[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31(12):104-109.
[2]王金南,苏洁琼,万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内涵及其实现机制创新[J].环境保护,2017,45(11):13-17.
[3]黄祖辉.“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的机制和路径[J].浙江经济,2017(08):11-12.
作者简介
龚裕凌 陕西省水利发展调查与引汉济渭工程协调办公室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规划、调查等方面工作
自2005年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断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两山”理念,强调树立“两山”意识。“两山论”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内涵,准确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及保障措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
所谓“绿水青山”,狭义上讲,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丰富的山、水、林、地、生物等自然资源;广义上讲,其涉及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生态系统及良好的生态环境。“金山银山”意味着能够满足人民美好的物质及精神文化生活的现实财富及各类福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
1、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认为生态系统是人类与自然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1]“绿水青山”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原料,还具备固土保水、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等生态功能。人类从中获取各种自然资源,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并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完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两山论”将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置于突出位置,强化人类的生态意识,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并对绿水青山加以合理利用、科学实践,将其变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价值的“金山银山”。
2、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绿色发展观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成为一个必然趋势。绿色发展作为经济、社会、生态三位一体的新型发展理念,强调实现人与自然间全面、整体地发展,注重在尊重、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科学理性地发展。“两山论”强调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利用“绿水青山”的绿色产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3、充分体现了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都是人类发展的客观需要,二者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物,而是能够和谐共存、并行不悖的统一体。“两山论”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将人类和自然、发展和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要保护生态环境但不是放弃发展,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
“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宝贵的自然、生态财富,但其不会自动变为社会、经济财富。要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转化十分关键,可通过发展模式、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等的转化,将生态环境优势变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1、理论诠释
(1)发展模式转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需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助推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给人民群众创造更为优越的生活品质。运用产业融合理念,依托“绿水青山”的自然资源本底,立足生态环境优势,挖掘发展潜力,将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推动生态经济繁荣。倡导绿色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低碳经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绿水青山除可提供用于市场化交易的产品和服务外,还具有多种生态调节服务功能,都为社会或一定区域带来了巨大的收益。部分产品和服务可以由市场买单,而大量的生态功能价值可考虑通过市场化交易、生态补偿制度来支付。因此要创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将生态资源资本化,通过水权、排放权等交易,实现生态产品转化为经济效益。
(2)生產方式转化
推动生产方式转化,实现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向追求绿色生态转变。在农业生产方面,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扩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和田间节水技术设施,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实现农业清洁生产;在工业生产方面,加快粗放生产向集约、规模生产转变,改造升级传统工业产业,淘汰重污染、高耗能、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企业,培育和发展低污染、低耗能、高产出、高科技含量的新兴工业和生态工业,实现绿色发展;在服务业方面,依托自然地理环境,挖掘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休闲产业,打造文化产业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发展。
(3)生活方式转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践行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两山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顺应人民期待,促进绿色共享、绿色惠民,使人们能够切实体会到生态经济效益,从而促进人民自觉实践,推动人们形成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做到增强意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浪费,重复使用、循环利用,不断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2、实例分析
陕西省留坝县地处秦岭南麓、汉江上游,是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地和大秦岭生态保护限制开发区。境内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属国家级深度贫困县。20世纪80年代,留坝县采取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的方式发展经济,虽然短期内迅速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自2000年起,留坝县改变发展思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生态立县、药菌兴县、旅游强县”战略,走出了一条以旅游业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2017年9月,留坝县被命名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为生态产业发展的样板。 (1)生态旅游引领绿色发展
留坝境内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两汉三国文化资源丰厚。依托自然景观及文化资源,留坝县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实施众多旅游重点项目,推进全域旅游业发展,形成了集观光、研学、运动、休闲、養生为一体的全域旅游产品体系,同时拉长产业链条,带动人民就业及相关产业发展。近五年来,留坝县累计接待游客108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1亿元,切实实现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2)生态产业促进创新发展
在现代工业发展受到限制、传统农业又难以形成规模的情况下,留坝县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引导农民生产特色农产品,并探索“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通过小额信贷、政府贴息、互助资金协会等方式,从而形成了一个与旅游业配套的大产业。百姓人均纯收入70%来自生态产业和绿色产业,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31821元和10757元,真正实现了百姓共享生态产业发展红利。
(3)环境整治兜底生态红线
守好“绿水青山”才能收获“金山银山”。留坝县按照“零工业、零排放、零污染”的严格标准,依法关停多家矿产开发企业;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完善水电路讯基础设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实施退耕还林、建设公益林、封山育林,增加绿地覆盖率至91.23%,林木绿化率达92.97%,空气优良天数长期稳定在350天左右,有效地提质了绿水青山。
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完全符合留坝实际,在推进中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5月,留坝县经陕西省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先后获得“中国县域旅游之星”、“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开创了生态保护与科学发展协调并进的新局面。
保障措施
1、优化规划空间布局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需要做到规划先行。在对区域国土空间功能统筹安排的基础上,划分生态、生产、生活、文化等不同的空间单元,从而强化主体功能定位,明确产业主导区位,提高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市县空间规划可分为生态功能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风景旅游发展区等,根据不同的功能区实施不同的发展方式。同时强化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严守生态红线。[2]
2、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首要任务是保护好“绿水青山”。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继续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推进矿山生态系统修复,加强河湖生态治理、水土流失整治,加快森林草原生态系统修复,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巩固农田整治与土地修复,加强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防治,建设绿色生态屏障,[3]改善生态环境整体质量。
3、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推动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发展。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强化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循环低碳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引导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促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实践应用,以科技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带动绿色产业发展;加快构建环境技术管理新体系,提升现代化管理效率;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环保科技和有益经验,助力科学技术提升。
4、完善管理机制体系
健全法治监管体系,完善管理评价制度,创新市场机制。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体系,依靠法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推动增强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健全生态环境管理、考核评价等制度,确保资源消耗、环境损益的客观评价,强化制度约束。加快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环境补偿制度,探索市场化交易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
参考文献
[1]赵建军,杨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哲学意蕴与时代价值[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31(12):104-109.
[2]王金南,苏洁琼,万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内涵及其实现机制创新[J].环境保护,2017,45(11):13-17.
[3]黄祖辉.“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的机制和路径[J].浙江经济,2017(08):11-12.
作者简介
龚裕凌 陕西省水利发展调查与引汉济渭工程协调办公室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规划、调查等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