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特别是高职经管类院校存在不重视人文素质培养的问题和现象,突出地表现在重专业课程轻人文课程、重考试科目轻考查科目、重文凭轻水平、重知识积累轻能力的转化,由此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职 经管类学生 人文素质 就业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可以而且必然转化为人的外在行为,人文素质的高低,在文化素养、审美情趣、思想感情、理想追求、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能体现出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离不开人文教育,其培养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完善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使其从容面对社会[1]。
一、高职经管类学生就业现状
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显示,高职生在实践方面有优势,但在人文素质方面有所欠缺,普遍缺乏人文知识,文化素质较低,非专业知识浅薄,用人单位普遍认为高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弱。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生的就业率连年递增。据教育部的统计资料显示,动手能力强的高职毕业生非常抢手,就业率节节攀升。但不可忽视当前用人单位对高职生发出的感叹,一位企业代表的话表达了众多企业的心声:“对我们来说,要培养一个熟手其实并不难,只需要多花半年时间就可以。但现在好像越来越多高职院校为我们培养出一个个‘机器人’,而实际上,到高职院校招聘,我们更希望能招聘到全面发展的、潜力巨大的员工。”的确,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出现了一定的功利性色彩,实用唯学,急功近利,人文属性渐趋模糊。高职生接受教育的过程是“就业准备的过程”、“智力投资的过程”、“培养工具人的过程”,重知识、能力传授训练,而忽视素质的提高,缺乏人文素养的培养,致使高职生在就业场上出现了不协调的一幕幕。
1.缺少基本礼仪,不善于与人打交道。应聘场上,穿着怪异,不修边幅;情侣亲热共赴职场;对应聘岗位了解不多,答非所问。例如在某招聘会上,主考官问考生为何来应聘这个岗位?他的答案竟然是“学校就业中心的老师要我来,就来了!”有的学生面见主考官时未语脸先红,语无伦次,有的则进进退退,不敢上前。
2.缺乏人文知识,人文素质较差。一些高职生在撰写毕业自荐信时不知从何下手,错别字连篇,笑话百出;面试材料千篇一律,无话可说;有的字迹潦草,龙飞凤舞;有的学生是学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但在基本会计知识面试测试中却不及格;有的学生答不出“什么是‘四书’”;有的写一份简单的请柬,在格式、用语上漏洞百出;还有的学生热衷于考证,证书一大堆,却一问三不知。
3.可持续发展素质弱,导致自身的工具化。爱因斯坦在谈到教育问题时,一再重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而不是制造有用的机器或工具,他多次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4.实践能力强而社会适应能力差,不适应社会角色转换。隨着社会发展,职业定性逐渐趋于模糊,人们的职业选择趋于多元化,多次转换社会岗位和社会角色的趋势加剧。这就要求应聘者除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外,更要具备生存能力、合作能力,是一位善学习、会生存、敢创造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5.缺乏人文精神,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弱。由于人文素质差,在工作中每每遇到困难或挫折,便不知所措,甚至走向极端;在业余生活中除了专业知识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常常感到精神压抑、思想苦闷、情绪消沉。他们习惯以“专业”的思维方式看待复杂的社会问题,不能很好地排解心中的郁闷;他们渴望成才,有自我奋斗的愿望,但缺乏正确的人生理想;他们祟尚实现自我,但却无起码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想显示自己,但常暴露出粗俗与无知;他们爱美、追求美,但常常美丑不分。重个人理想,轻社会理想;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自我意识强,社会责任意识弱;竞争效率意识强,急功近利意识更强,人格境界低下导致他们无法实现自我,每遇挫折就一蹶不振。忽视人文精神的陶冶,部分高职学生参与竞争的实力大打折扣,除了拥有“技术”资本外,他们不善于与人打交道,不善于与人共事合作,不善于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善于面对挑战经受挫折,不善于很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等等。人文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完全分割,已阻碍了高职院校发展的步伐。
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人文教育,注重能使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使之成为高素质、有责任心的未来主体。
二、高职经管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青年时期是人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高职院校的青年学生在社会和人生的舞台上已经受到了时代的严峻挑战,要改变高职学生普遍文化素质较低,非专业知识浅薄,被称为“工具人”的状况,培养高职学生人格健全发展,最终形成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作为教育载体的高职院校需注重科学技术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的统一,使受教育者既掌握专业知识,又通晓人生事理[2]。但“技术与人文融通”并非简单相加,而是要形成相互渗透“此中有彼,彼中有此”浑然一体的关系,创造良好的人文氛围,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1.从教育观念入手。高职教育首先是教育育人,然后才是职业教育。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使人成为“人”,其次才是“才”。因此,高职学校在传授学生现代科学知识、技能、理论的同时,还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教会他们做人之道,使他们真正成为心智与人格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然而,有的教师常常片面地把职业教育视为是一种培养目标十分简单的突出实用技术培养的就业培训,削弱甚至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法制观念、健全人格及健康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教育。当前一些学生的素质也已越来越令人担忧。他们学习不认真,迟到,早退,缺课,课后吸烟、酗酒、打架现象经常发生,上课不听讲,下课不看书,考试时千方百计蒙混过关。这些学生大多没有明确的理想和追求,缺乏社会责任感,公共道德修养不高,不关心集体,不守纪律,不知谦让与互相帮助,心中只有自己。从企业反馈的对毕业学生的信息来看,表明不受欢迎的学生大多不是因为技能低下不适应生产需要,而是因为不会做人。为此,高职院校要改变以往的只注重技能训练的技术教育,而转向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只有这样,高职学校才可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从教育关键点入手。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为人师表者,要有高深的人文知识,注意在专业授课中融入人文教育。
3.从教育模式入手。开设人文课程,适合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改变教学方法,营造人文交融的、有助于学生人文精神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我们主要可以采取以下途径。
①开设人文课程,积极举办人文知识讲座,深入挖掘技能教育中的人文因素,正确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帮助他们养成浓厚的学习兴趣、较高的学习能力。
②让学生学会科学评估自身的人文素质的高低。
③博览群书,特别是历史书籍、诗歌赏析等。
④积极参加各项素质拓展活动及社会公益活动等。
⑤积极参加各类人文知识讲座,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
⑥有针对性地选好选修课。
⑦教会学生主动吸收教师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世国.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营造大学生精神家园[J].思想教育研究,2005,(1).
[2]王利琨.浅论在高等院校加强人文科学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1).
关键词: 高职 经管类学生 人文素质 就业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可以而且必然转化为人的外在行为,人文素质的高低,在文化素养、审美情趣、思想感情、理想追求、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能体现出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离不开人文教育,其培养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完善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使其从容面对社会[1]。
一、高职经管类学生就业现状
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显示,高职生在实践方面有优势,但在人文素质方面有所欠缺,普遍缺乏人文知识,文化素质较低,非专业知识浅薄,用人单位普遍认为高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弱。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生的就业率连年递增。据教育部的统计资料显示,动手能力强的高职毕业生非常抢手,就业率节节攀升。但不可忽视当前用人单位对高职生发出的感叹,一位企业代表的话表达了众多企业的心声:“对我们来说,要培养一个熟手其实并不难,只需要多花半年时间就可以。但现在好像越来越多高职院校为我们培养出一个个‘机器人’,而实际上,到高职院校招聘,我们更希望能招聘到全面发展的、潜力巨大的员工。”的确,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出现了一定的功利性色彩,实用唯学,急功近利,人文属性渐趋模糊。高职生接受教育的过程是“就业准备的过程”、“智力投资的过程”、“培养工具人的过程”,重知识、能力传授训练,而忽视素质的提高,缺乏人文素养的培养,致使高职生在就业场上出现了不协调的一幕幕。
1.缺少基本礼仪,不善于与人打交道。应聘场上,穿着怪异,不修边幅;情侣亲热共赴职场;对应聘岗位了解不多,答非所问。例如在某招聘会上,主考官问考生为何来应聘这个岗位?他的答案竟然是“学校就业中心的老师要我来,就来了!”有的学生面见主考官时未语脸先红,语无伦次,有的则进进退退,不敢上前。
2.缺乏人文知识,人文素质较差。一些高职生在撰写毕业自荐信时不知从何下手,错别字连篇,笑话百出;面试材料千篇一律,无话可说;有的字迹潦草,龙飞凤舞;有的学生是学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但在基本会计知识面试测试中却不及格;有的学生答不出“什么是‘四书’”;有的写一份简单的请柬,在格式、用语上漏洞百出;还有的学生热衷于考证,证书一大堆,却一问三不知。
3.可持续发展素质弱,导致自身的工具化。爱因斯坦在谈到教育问题时,一再重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而不是制造有用的机器或工具,他多次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4.实践能力强而社会适应能力差,不适应社会角色转换。隨着社会发展,职业定性逐渐趋于模糊,人们的职业选择趋于多元化,多次转换社会岗位和社会角色的趋势加剧。这就要求应聘者除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外,更要具备生存能力、合作能力,是一位善学习、会生存、敢创造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5.缺乏人文精神,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弱。由于人文素质差,在工作中每每遇到困难或挫折,便不知所措,甚至走向极端;在业余生活中除了专业知识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常常感到精神压抑、思想苦闷、情绪消沉。他们习惯以“专业”的思维方式看待复杂的社会问题,不能很好地排解心中的郁闷;他们渴望成才,有自我奋斗的愿望,但缺乏正确的人生理想;他们祟尚实现自我,但却无起码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想显示自己,但常暴露出粗俗与无知;他们爱美、追求美,但常常美丑不分。重个人理想,轻社会理想;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自我意识强,社会责任意识弱;竞争效率意识强,急功近利意识更强,人格境界低下导致他们无法实现自我,每遇挫折就一蹶不振。忽视人文精神的陶冶,部分高职学生参与竞争的实力大打折扣,除了拥有“技术”资本外,他们不善于与人打交道,不善于与人共事合作,不善于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善于面对挑战经受挫折,不善于很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等等。人文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完全分割,已阻碍了高职院校发展的步伐。
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人文教育,注重能使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使之成为高素质、有责任心的未来主体。
二、高职经管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青年时期是人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高职院校的青年学生在社会和人生的舞台上已经受到了时代的严峻挑战,要改变高职学生普遍文化素质较低,非专业知识浅薄,被称为“工具人”的状况,培养高职学生人格健全发展,最终形成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作为教育载体的高职院校需注重科学技术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的统一,使受教育者既掌握专业知识,又通晓人生事理[2]。但“技术与人文融通”并非简单相加,而是要形成相互渗透“此中有彼,彼中有此”浑然一体的关系,创造良好的人文氛围,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1.从教育观念入手。高职教育首先是教育育人,然后才是职业教育。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使人成为“人”,其次才是“才”。因此,高职学校在传授学生现代科学知识、技能、理论的同时,还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教会他们做人之道,使他们真正成为心智与人格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然而,有的教师常常片面地把职业教育视为是一种培养目标十分简单的突出实用技术培养的就业培训,削弱甚至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法制观念、健全人格及健康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教育。当前一些学生的素质也已越来越令人担忧。他们学习不认真,迟到,早退,缺课,课后吸烟、酗酒、打架现象经常发生,上课不听讲,下课不看书,考试时千方百计蒙混过关。这些学生大多没有明确的理想和追求,缺乏社会责任感,公共道德修养不高,不关心集体,不守纪律,不知谦让与互相帮助,心中只有自己。从企业反馈的对毕业学生的信息来看,表明不受欢迎的学生大多不是因为技能低下不适应生产需要,而是因为不会做人。为此,高职院校要改变以往的只注重技能训练的技术教育,而转向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只有这样,高职学校才可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从教育关键点入手。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为人师表者,要有高深的人文知识,注意在专业授课中融入人文教育。
3.从教育模式入手。开设人文课程,适合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改变教学方法,营造人文交融的、有助于学生人文精神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我们主要可以采取以下途径。
①开设人文课程,积极举办人文知识讲座,深入挖掘技能教育中的人文因素,正确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帮助他们养成浓厚的学习兴趣、较高的学习能力。
②让学生学会科学评估自身的人文素质的高低。
③博览群书,特别是历史书籍、诗歌赏析等。
④积极参加各项素质拓展活动及社会公益活动等。
⑤积极参加各类人文知识讲座,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
⑥有针对性地选好选修课。
⑦教会学生主动吸收教师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世国.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营造大学生精神家园[J].思想教育研究,2005,(1).
[2]王利琨.浅论在高等院校加强人文科学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