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核心素养是当代教育体系所提出的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对小学语文的教学的长远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的,因此,展开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事情。小学语文课程是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教学工作者在课堂上,让学生们通过直观的情景参与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技能的同时,建立起创新意识,通过独立思考,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观,最终达到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时代在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发展的越来越迅猛,不断深入推广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科目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启蒙科目,对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有着关键作用。语文学科不仅仅只是听说读写,它还包括了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以及学生主动用语文的视角看待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小学阶段,在语言能力方面,教师主要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的训练,而在这四种能力中,老师对于文字语言读和写方面的练习和培养较为重视,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不多,因此学生在表达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词不达意,语义不通的问题,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是没有好处的。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老师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课,有时会有一些问题提出,希望同学们进行思考并解答,但是往往就是自问自答,学生机械的听老师讲,也没有进行思考,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逻辑思维能力是没有得到训练的。这些对于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是一种拖累。
1 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学生在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上是存在差异的,教师需要清晰的认识到这一点,当学生透露出他思维中的闪光点的时候,应该及时予以鼓励,教师不能强求每个学生能够给予教师期待中的反应。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思考,最后再和同学们进行小组间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问题和想法,例如,在《徐悲鸿画马》
中,教师可以提问:“徐悲鸿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想做到像徐悲鸿那样的成就,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用这种方式将学生导向深层次的思考。教师对于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需要高度重视,鼓励学生有新意的回答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借鉴辅导书里面的标准回答。语文学科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都只是每位学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百家争鸣”的课堂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这样的课堂才能实现培养出核心素质的人才。
2 提升自身專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生的自制力差,自学能力不足,因此想要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需要教师和学校对此进行有效的努力,老师在备课时,制定教学目标时,都需要考虑到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进去。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乐学热情的启蒙阶段,在这个时期,教师需要努力让学生一开始就对语文学习产生直接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语文有了兴趣,就会主动的去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感受到语文文学的魅力,为以后终生学习夯实了基础。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以核心素养为中心,在传统的教学识记课程基础上,展开多元化的课程模式,演讲课、阅读课、辩论课等,丰富课堂主题,例如:在小学3年纪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中:该不该实行班干轮流制?设置一次辩论课,参加辩论的选手分为两队,一队选择赞同,一队选择反对,正反两方提问讨论这两种方式的优缺点,最后同学们投票,评定哪一队获胜。这样一节课,达到了口语交际的目标,又可以帮助学生们独立思考。
3 让学生开拓视野,专注社会
学生不单单只学习课本上面的知识,这样学习语文的渠道就太狭窄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学习语文,不能局限于基本的教科书。因此,我们需要在上好语文课的同时,安排一些活动,让同学们体察社会,丰富自身语文素养,提高对自己学习语文的认识,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的黄金阶段,在此阶段让学生进行对经典作品的诵读,对学生来说是受益无穷的。这是最直接的一种方法,但是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够看到成效。由此,小学教师可以推荐经典书籍,让学生们去诵读。比如,《百家姓》、《千字文》、《唐诗三百首》等,选取其中的好段,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合理安排。
综上,小学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启蒙时期,是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石。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一定需要教师的引导。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逐步开发出自主意识,学会自我表达,形成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现代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工作者需要改变当前沉闷的课堂氛围,使之活跃起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旭霞.略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基础教育,2017(28).
[2] 万峰.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J].中外交流,2018.
[3] 黄剑景.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教研争鸣,2017.
(作者单位:湖北省浠水县散花镇山洲坪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时代在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发展的越来越迅猛,不断深入推广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科目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启蒙科目,对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有着关键作用。语文学科不仅仅只是听说读写,它还包括了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以及学生主动用语文的视角看待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小学阶段,在语言能力方面,教师主要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的训练,而在这四种能力中,老师对于文字语言读和写方面的练习和培养较为重视,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不多,因此学生在表达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词不达意,语义不通的问题,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是没有好处的。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老师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课,有时会有一些问题提出,希望同学们进行思考并解答,但是往往就是自问自答,学生机械的听老师讲,也没有进行思考,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逻辑思维能力是没有得到训练的。这些对于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是一种拖累。
1 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学生在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上是存在差异的,教师需要清晰的认识到这一点,当学生透露出他思维中的闪光点的时候,应该及时予以鼓励,教师不能强求每个学生能够给予教师期待中的反应。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思考,最后再和同学们进行小组间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问题和想法,例如,在《徐悲鸿画马》
中,教师可以提问:“徐悲鸿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想做到像徐悲鸿那样的成就,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用这种方式将学生导向深层次的思考。教师对于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需要高度重视,鼓励学生有新意的回答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借鉴辅导书里面的标准回答。语文学科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都只是每位学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百家争鸣”的课堂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这样的课堂才能实现培养出核心素质的人才。
2 提升自身專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生的自制力差,自学能力不足,因此想要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需要教师和学校对此进行有效的努力,老师在备课时,制定教学目标时,都需要考虑到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进去。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乐学热情的启蒙阶段,在这个时期,教师需要努力让学生一开始就对语文学习产生直接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语文有了兴趣,就会主动的去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感受到语文文学的魅力,为以后终生学习夯实了基础。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以核心素养为中心,在传统的教学识记课程基础上,展开多元化的课程模式,演讲课、阅读课、辩论课等,丰富课堂主题,例如:在小学3年纪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中:该不该实行班干轮流制?设置一次辩论课,参加辩论的选手分为两队,一队选择赞同,一队选择反对,正反两方提问讨论这两种方式的优缺点,最后同学们投票,评定哪一队获胜。这样一节课,达到了口语交际的目标,又可以帮助学生们独立思考。
3 让学生开拓视野,专注社会
学生不单单只学习课本上面的知识,这样学习语文的渠道就太狭窄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学习语文,不能局限于基本的教科书。因此,我们需要在上好语文课的同时,安排一些活动,让同学们体察社会,丰富自身语文素养,提高对自己学习语文的认识,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的黄金阶段,在此阶段让学生进行对经典作品的诵读,对学生来说是受益无穷的。这是最直接的一种方法,但是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够看到成效。由此,小学教师可以推荐经典书籍,让学生们去诵读。比如,《百家姓》、《千字文》、《唐诗三百首》等,选取其中的好段,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合理安排。
综上,小学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启蒙时期,是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石。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一定需要教师的引导。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逐步开发出自主意识,学会自我表达,形成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现代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工作者需要改变当前沉闷的课堂氛围,使之活跃起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旭霞.略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基础教育,2017(28).
[2] 万峰.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J].中外交流,2018.
[3] 黄剑景.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教研争鸣,2017.
(作者单位:湖北省浠水县散花镇山洲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