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应用题教学是数学学科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每个数学教师都有同感,由于应用题与小学数学所有基础知识紧密相关,类型较多,且方法灵活,所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之一。基于以上认识,我将结合一些例题,来谈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审好题
根据不同题目、不同年级、采用恰当的形式,让学生理解题目的内容与要求。有些老师在讲应用题时,不注意从问题本质出发,而是从形式上、表面上作出一些不完全正确的结论。这样不仅束缚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会造成知识上的错误。例如:有个老师总结加法应用题的规律是:“求一共是多少或求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计算。这种提法很不全面,造成学生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到“一共”或“多几”就列成加法算式,而且实际并不如此。又例如,在教学了分数应用题之后,可以设计如下问题:有一天,老师带了600元钱到家具公司买家具,便看见那里的家具都在降价。忽然,老师看见一套家具组合,老师很喜欢。衣柜200元,梳妆柜的价钱是衣柜的4/5,床的价钱比衣柜贵1/5。请你帮老师预算一下,老师带的钱够不够?所以在应用题教学中,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弄清问题的本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规律。切忌从形式上表面上出发,贻误学生。
二、思路清
解答应用题的思考方法步骤要清清楚楚,有根据有条理,这是培养形式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也是应用题教学重点。有的老师在讲应用题时,忽视审题,急于计算。讲例题的时候,只读一两遍题目,没有认真的审题,弄清题意,就急于计算,尤其是简单的应用题,很多老师忽视了从问题的本质去切合实际进行分析。对问题的分析,学生要有思考的余地,才利于学生对数量间的关系的理解。因此,不能急于计算。如果简单的应用题的分析欠了债,复合应用题的分析就成了堆。反映在学生中分析应用题往往不从题目的全部内容去思考,而是只抓住题目中的局部和表面的条件就做出判断。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的应用题的时候后,我们可以尽量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图表或数据,让学生结合表格来研究。如某一月的空气污染指数,某一个班学生测验的平均成绩等等。再例如“小青买了两本练习本,一枝毛笔,共用了四元钱。其中已知了一枝毛笔是两元钱,问一本练习本是多少钱?”这种应用题的呈现方式单一而且封闭,都是文字叙述,两、三个条件再加上一个问题。如果这种题目反反复复,出现的次数多了,学生的心里就会产生厌烦。如果是那样的话,做出来的效果肯定不佳。而对于同样一道例题,改用其他的方式呈现,如图文应用题。这样就使原本枯燥乏味,冷飕飕的数字罗列的应用题变成了活泼生动,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三、强训练
训练的形式多种多样,口头说理,口述算式,操作教具,书面解答等都是训练,从形式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反正智力的过程来看,一般是从感性知识逐步内化;从操作教具的动作技能到口头有声有色的叙述,逐步内化成心智技能。因此不仅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而且必须安排书面解题的训练,才能了解他们心智技能情况。同时练习应有层次、有坡度。在解题过程中,老师只满足于对问题作“清一色”的教法,不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上狠下功夫。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清一色”的教法,是“封闭式”,不是“开放式”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不适应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这一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小华家养了35只母鸡,4个月一共产蛋3640个,平均每只母鸡每个月产蛋多少个?”时,题目一出现,应该先让学生思考,人人动脑,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3640÷4÷35的解题方法。解这题时,还可以先求出每只鸡4个月一共产多少个蛋,再求出每只鸡每个月产多少个蛋。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别的方法,这样就可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显然,“清一色”的教学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得不到發展的。
四、重反馈
不仅要掌握学生口头说理的反馈,还要包括书面作业的反馈,同时从反馈的面来看,教师应了解每个学生的解题情况。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在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思维训练,创新思维获得高效率的有力保证。要重视解题过程的评价与反思,除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会欣赏,体会成功的喜悦等情感、态度方面的功用以外,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也是不可缺少的支持。而在目前教学中,评价教学应用题的质量的主要标准是看学生应用题考试的分数。于是,便会出现这样一种怪现象:不少学生应用题的分数很高,但是,实际上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是很强。有的时候,学生一旦遇到新的问题,变束手无策了。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突破教材在内容呈现方式上的局限性,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将“纯文字化”的表达模式有机地与表格、漫画、情境图、数据单、情景剧表演等有效地结合起来,广泛地采用于教学之中。这样,既直观又形象,而且还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出素材,提高学生的兴趣,满足了多样化的学生的需求。
总之,在应用题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摆正角色——做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使我们的学生变得“聪明些、精明些”,使 他们的成长更为自信而成功地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升。
一、审好题
根据不同题目、不同年级、采用恰当的形式,让学生理解题目的内容与要求。有些老师在讲应用题时,不注意从问题本质出发,而是从形式上、表面上作出一些不完全正确的结论。这样不仅束缚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会造成知识上的错误。例如:有个老师总结加法应用题的规律是:“求一共是多少或求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计算。这种提法很不全面,造成学生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到“一共”或“多几”就列成加法算式,而且实际并不如此。又例如,在教学了分数应用题之后,可以设计如下问题:有一天,老师带了600元钱到家具公司买家具,便看见那里的家具都在降价。忽然,老师看见一套家具组合,老师很喜欢。衣柜200元,梳妆柜的价钱是衣柜的4/5,床的价钱比衣柜贵1/5。请你帮老师预算一下,老师带的钱够不够?所以在应用题教学中,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弄清问题的本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规律。切忌从形式上表面上出发,贻误学生。
二、思路清
解答应用题的思考方法步骤要清清楚楚,有根据有条理,这是培养形式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也是应用题教学重点。有的老师在讲应用题时,忽视审题,急于计算。讲例题的时候,只读一两遍题目,没有认真的审题,弄清题意,就急于计算,尤其是简单的应用题,很多老师忽视了从问题的本质去切合实际进行分析。对问题的分析,学生要有思考的余地,才利于学生对数量间的关系的理解。因此,不能急于计算。如果简单的应用题的分析欠了债,复合应用题的分析就成了堆。反映在学生中分析应用题往往不从题目的全部内容去思考,而是只抓住题目中的局部和表面的条件就做出判断。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的应用题的时候后,我们可以尽量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图表或数据,让学生结合表格来研究。如某一月的空气污染指数,某一个班学生测验的平均成绩等等。再例如“小青买了两本练习本,一枝毛笔,共用了四元钱。其中已知了一枝毛笔是两元钱,问一本练习本是多少钱?”这种应用题的呈现方式单一而且封闭,都是文字叙述,两、三个条件再加上一个问题。如果这种题目反反复复,出现的次数多了,学生的心里就会产生厌烦。如果是那样的话,做出来的效果肯定不佳。而对于同样一道例题,改用其他的方式呈现,如图文应用题。这样就使原本枯燥乏味,冷飕飕的数字罗列的应用题变成了活泼生动,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三、强训练
训练的形式多种多样,口头说理,口述算式,操作教具,书面解答等都是训练,从形式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反正智力的过程来看,一般是从感性知识逐步内化;从操作教具的动作技能到口头有声有色的叙述,逐步内化成心智技能。因此不仅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而且必须安排书面解题的训练,才能了解他们心智技能情况。同时练习应有层次、有坡度。在解题过程中,老师只满足于对问题作“清一色”的教法,不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上狠下功夫。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清一色”的教法,是“封闭式”,不是“开放式”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不适应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这一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小华家养了35只母鸡,4个月一共产蛋3640个,平均每只母鸡每个月产蛋多少个?”时,题目一出现,应该先让学生思考,人人动脑,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3640÷4÷35的解题方法。解这题时,还可以先求出每只鸡4个月一共产多少个蛋,再求出每只鸡每个月产多少个蛋。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别的方法,这样就可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显然,“清一色”的教学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得不到發展的。
四、重反馈
不仅要掌握学生口头说理的反馈,还要包括书面作业的反馈,同时从反馈的面来看,教师应了解每个学生的解题情况。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在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思维训练,创新思维获得高效率的有力保证。要重视解题过程的评价与反思,除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会欣赏,体会成功的喜悦等情感、态度方面的功用以外,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也是不可缺少的支持。而在目前教学中,评价教学应用题的质量的主要标准是看学生应用题考试的分数。于是,便会出现这样一种怪现象:不少学生应用题的分数很高,但是,实际上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是很强。有的时候,学生一旦遇到新的问题,变束手无策了。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突破教材在内容呈现方式上的局限性,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将“纯文字化”的表达模式有机地与表格、漫画、情境图、数据单、情景剧表演等有效地结合起来,广泛地采用于教学之中。这样,既直观又形象,而且还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出素材,提高学生的兴趣,满足了多样化的学生的需求。
总之,在应用题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摆正角色——做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使我们的学生变得“聪明些、精明些”,使 他们的成长更为自信而成功地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