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嫦娥”“神舟”“北斗”团队:追逐梦想 勇于探索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97165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3名航天员先后进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属于自己的空间站。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神舟”团队作为负责我国所有载人航天器研制设计工作的主力军,是党和国家创新发展载人航天的国家队。面对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的航天器,“神舟”团队从零起步,取得了包括神舟飞船、天宫空间实验室、天舟货运飞船和空间站核心舱在内的10多艘载人航天器飞行试验任务连战连捷的优异成绩,将17人次航天员成功送上太空并安全返回,实现了载人天地往返、航天员出舱、空间交会对接、推進剂在轨补加等多项核心技术的突破,顺利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步和第二步,并向着实现“建成空间站”的第三步目标不断前进,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飞天之路。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正式开通。亲历了北斗研制的人们为此百感交集:从2000年完成北斗一号系统建设、中国有了自己的导航卫星,到2012年完成北斗二号系统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再到2020年完成北斗三号系统建设、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20多年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北斗团队始终用更精、更稳、更准的高难度指标要求自己。无论是北斗卫星还是“北斗专列”长三甲系列火箭,北斗团队迎难而上、敢打硬仗、接续奋斗,攻克了一道又一道的科技难关,实现了关键器部件100%国产化,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又一个“中国精度”。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嫦娥”团队勇于创新,集智攻关,成功研制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实现了我国航天史上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后的第三个里程碑;成功研制我国第一个行星际探测器嫦娥二号,使中国成为国际上第三个飞入拉格朗日点、第四个开展小行星探测的国家;成功研制嫦娥三号探测器,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使我国成为第三个成功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勘察的国家;成功研制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成功研制嫦娥五号探测器,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完成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里程碑式的新跨越,也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地月往返能力,完美实现了“绕、落、回”三步走规划目标,为我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嫦娥团队取得的辉煌成果,也孕育了“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激励航天人继续书写一个又一个精彩篇章……
其他文献
王瑛,1961年出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童年的艰苦生活让她对人民群众有着质朴的爱。1982年,从西南民族学院毕业的王瑛,来到四川省巴中县工作。在这片被红军鲜血浸染的革命热土上,她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坚定了自己对党的事业的忠诚。   王瑛上任南江县纪委书记后不久,就遇到了一件棘手的案子。2003年3月,南江一名在“扫黄”中被拘留询查的年轻女子,在一派出所留置室内自杀。
陆军第74集团军某旅“硬骨头六连”,于1939年3月组建于河北雄县。诞生于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的六连,80多年来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转战南北、功勋卓著,以传承红军血脉、敢打硬仗恶仗享誉全军,打出了“硬骨雄风”的赫赫威名。   革命年代,在六连历经的100多次战斗中,曾涌现出刘四虎、尹玉芬等一大批战斗英雄,形成了压倒一切敌人的狠劲、百折不挠的韧劲、坚持到底的后劲的“三股劲”,和战备思想过硬
“七一”前夕,河北邢台临城县李保国科技馆,市民以及各地游客纷纷来到这里,敬献鲜花,学习他的精神。   李保国,河北武邑人,1958年出生,生前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師。他三十五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把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致富作为毕生追求,创建了一套完整的山区生态开发模式,探索出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被亲切地称为太行山上“新愚公”。   1981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
马本斋,1902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贫苦农民家庭。早年投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因不满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奉行的对日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卸甲,回到故乡河北省献县东辛庄。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很快侵入马本斋的家乡河北献县一带,烧杀淫掠,无恶不作。马本斋随即在家鄉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1938年4月,他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