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夏刚过,灿烂的阳光照耀华南大地。虽然高达三十几度天气已经初现夏季炎热,但毕竟只是初夏,早晚温差大,二十几度气温以及零星的阴雨还是会给人带来几丝凉意。在身体保健方面,根据春夏之交的气候特点进行保养,也是顺应自然规律,天人和谐的体现。
首先要养“心” 在中国传统文化范畴内,立夏之后所进入的夏三月,谓之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也就是说,天气逐渐转热,植物生长到了茂盛期。而相应地在人体上,心属火,主血脉,主神志,通于夏气,就是说在夏季,心阳最为旺盛,功能最强。所以“心”的保健也就成为当季养生关键。
在中医理论中所谓的“心”与现代医学的“心”不完全一样,除了血肉之心即实质性心脏以外,中医的“心”还包括神明之心即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的现代医学的大脑的功能。按照传统医学说法,心属火,夏季的炎热气氛最易于扰乱心神,易使心火上炎。
这种说法在现代医学里也有相应解释,因为复天的炎热非常容易使人烦躁易怒,心绪不宁,焦虑不安,而心烦就会加速心跳频率,进而加重心脏的负担,特别是原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对环境气候的不良刺激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发病。因而,在春夏之交时,人们要顺应天气季节转换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
在具体措施方面,低脂、低盐、清淡饮食有利于心神养护。茯苓、莲子、百合、红枣、枸杞子等都算是养心安神的食物。随着天气的炎热,养阴生津的食物如银耳、西瓜,都有利于夏季养生。此外,性味比较“苦”的食物如苦瓜、绿豆等,也有以养阴清热,消暑除烦的作用。在其他方面,调节心志、静坐闭目养神都有协调身心、平衡阴阳、安神定志的良好作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夏天气压降低或在雷雨前,经常会出现闷热天气,让人感到透不过气来,这时候心血管病人可能比健康人更容易出现胸闷、心慌、心情郁闷的现象。因此,从初夏开始调畅情志,劳逸结合,及时补充营养物质,才是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才能安然地度过夏天。
小心脾胃受损 很多人在夏天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胃肠道问题,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入夏后人体胃口自然变差,消化功能本来就随天气受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人们贪凉嗜好冰冷的食物,刺激肠胃,使胃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血管骤然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影响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导致生理功能失调。很多老人、儿童以及消化功能不良者就往往在夏季出现腹部疼痛、胃炎等情况。
从养生方式来说,在夏季养护脾胃,最好能多进稀食,吃粥喝汤,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此外,新鲜蔬菜水果能补充足够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在食物中,清热利湿的食物有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绿豆等,这些都有一定消暑作用。而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食物,最好不要急着吃,应在常温下放一会儿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应少吃或不吃。
注意呼吸类疾病区别 时下正处春夏之交。日夜温差较大,人们容易因此患上呼吸类疾病如感冒、流感、过敏性鼻炎等,而这几类疾病往往容易混淆,从而延误治疗。
五六七月是流感最高发的时候,也是风寒感冒减少风热感冒增加的时候。流感主要是以高热(38℃以上)、肌肉酸痛为主,呼吸道症状稍轻。因此,感冒病人伴有全身性肌肉酸痛则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此外,感冒也很容易和过敏性鼻炎混淆,有不少人把过敏性鼻炎当成感冒,采取了错误的治疗方法,不仅造成药物滥用,也错过了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时机。更有可能由过敏性鼻炎诱发支气管哮喘,其次是鼻窦炎、中耳炎、过敏性咽喉炎等其他疾病。在具体区分方面,过敏性鼻炎病程特点为突发突止反复发作,而感冒通常病程为一周左右;前者打喷嚏往往持续进行。甚至会一下子打十几个以上的喷嚏;后者喷嚏只偶有零星发作;过敏性鼻炎往往流大量鼻涕,感冒则少些;过敏性鼻炎咽痛发烧不明显,但是眼部喉部却有刺痛感,感冒则少一些。
预防皮肤病 立夏过后节气为小满,这就是皮肤病高发作的节气了。原因是小满节气气温明显增高,雨量也会增多。闷热初夏天气加上潮湿,就为皮肤病发作提供了条件。所以刚过完立夏,离小满还有一段时间,要先为预防未来的皮肤病而做一些准备。
一般来说,小满节气前后的皮肤病以“风疹”为多,其病因病机包括湿郁肌肤、肠胃积热等,所以在这时候皮肤病的治疗上,要以疏风祛湿,清泻血热为原则。清爽清淡的素食有利于预防这类皮肤病,尤其是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绿豆、冬瓜、黄瓜、马蹄、木耳、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鲫鱼、草鱼等。辛辣的食物应该相应减少如生葱、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等。
首先要养“心” 在中国传统文化范畴内,立夏之后所进入的夏三月,谓之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也就是说,天气逐渐转热,植物生长到了茂盛期。而相应地在人体上,心属火,主血脉,主神志,通于夏气,就是说在夏季,心阳最为旺盛,功能最强。所以“心”的保健也就成为当季养生关键。
在中医理论中所谓的“心”与现代医学的“心”不完全一样,除了血肉之心即实质性心脏以外,中医的“心”还包括神明之心即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的现代医学的大脑的功能。按照传统医学说法,心属火,夏季的炎热气氛最易于扰乱心神,易使心火上炎。
这种说法在现代医学里也有相应解释,因为复天的炎热非常容易使人烦躁易怒,心绪不宁,焦虑不安,而心烦就会加速心跳频率,进而加重心脏的负担,特别是原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对环境气候的不良刺激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发病。因而,在春夏之交时,人们要顺应天气季节转换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
在具体措施方面,低脂、低盐、清淡饮食有利于心神养护。茯苓、莲子、百合、红枣、枸杞子等都算是养心安神的食物。随着天气的炎热,养阴生津的食物如银耳、西瓜,都有利于夏季养生。此外,性味比较“苦”的食物如苦瓜、绿豆等,也有以养阴清热,消暑除烦的作用。在其他方面,调节心志、静坐闭目养神都有协调身心、平衡阴阳、安神定志的良好作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夏天气压降低或在雷雨前,经常会出现闷热天气,让人感到透不过气来,这时候心血管病人可能比健康人更容易出现胸闷、心慌、心情郁闷的现象。因此,从初夏开始调畅情志,劳逸结合,及时补充营养物质,才是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才能安然地度过夏天。
小心脾胃受损 很多人在夏天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胃肠道问题,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入夏后人体胃口自然变差,消化功能本来就随天气受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人们贪凉嗜好冰冷的食物,刺激肠胃,使胃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血管骤然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影响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导致生理功能失调。很多老人、儿童以及消化功能不良者就往往在夏季出现腹部疼痛、胃炎等情况。
从养生方式来说,在夏季养护脾胃,最好能多进稀食,吃粥喝汤,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此外,新鲜蔬菜水果能补充足够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在食物中,清热利湿的食物有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绿豆等,这些都有一定消暑作用。而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食物,最好不要急着吃,应在常温下放一会儿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应少吃或不吃。
注意呼吸类疾病区别 时下正处春夏之交。日夜温差较大,人们容易因此患上呼吸类疾病如感冒、流感、过敏性鼻炎等,而这几类疾病往往容易混淆,从而延误治疗。
五六七月是流感最高发的时候,也是风寒感冒减少风热感冒增加的时候。流感主要是以高热(38℃以上)、肌肉酸痛为主,呼吸道症状稍轻。因此,感冒病人伴有全身性肌肉酸痛则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此外,感冒也很容易和过敏性鼻炎混淆,有不少人把过敏性鼻炎当成感冒,采取了错误的治疗方法,不仅造成药物滥用,也错过了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时机。更有可能由过敏性鼻炎诱发支气管哮喘,其次是鼻窦炎、中耳炎、过敏性咽喉炎等其他疾病。在具体区分方面,过敏性鼻炎病程特点为突发突止反复发作,而感冒通常病程为一周左右;前者打喷嚏往往持续进行。甚至会一下子打十几个以上的喷嚏;后者喷嚏只偶有零星发作;过敏性鼻炎往往流大量鼻涕,感冒则少些;过敏性鼻炎咽痛发烧不明显,但是眼部喉部却有刺痛感,感冒则少一些。
预防皮肤病 立夏过后节气为小满,这就是皮肤病高发作的节气了。原因是小满节气气温明显增高,雨量也会增多。闷热初夏天气加上潮湿,就为皮肤病发作提供了条件。所以刚过完立夏,离小满还有一段时间,要先为预防未来的皮肤病而做一些准备。
一般来说,小满节气前后的皮肤病以“风疹”为多,其病因病机包括湿郁肌肤、肠胃积热等,所以在这时候皮肤病的治疗上,要以疏风祛湿,清泻血热为原则。清爽清淡的素食有利于预防这类皮肤病,尤其是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绿豆、冬瓜、黄瓜、马蹄、木耳、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鲫鱼、草鱼等。辛辣的食物应该相应减少如生葱、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