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黔桂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疏离感的相关性

来源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123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滇黔桂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疏离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促进滇黔桂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滇黔桂26所中学1945名少数民族中学生,采用修订的青少年疏离感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测查.结果: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轻度、中度问题检出率为57.4%和9.4%,存在学段和省区间的统计学差异,高中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好于初中少数民族学生,且高中生比初中生表现出更少的偏执、敌对、人际敏感、心理不平衡、双语学习动力不足(t=3.27,4.59,6.12,3.47,3.99,4.40;P<0.05).三省区间贵州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最差,广西次之,云南最好.不同性别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中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差异,但在分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其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中学生在双语学习适应压力、抑郁、强迫、焦虑、心理不平衡方面的心理健康风险最大.疏离感与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症状呈正相关(r=0.45,P<0.01);分层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自我疏离感(β=0.21,t=8.01)、亲人疏离感(β=0.16,t=6.11)和社会疏离感(β=0.25,t=8.38)对心理症状总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5).结论:滇黔桂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三省存在省际差异、高中生比初中生心理更健康,性别和家庭经济社会地位对心理健康的分维度有显著影响,疏离感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高、低社交焦虑大学生对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及其加工机制/内在机制.方法:使用简明版惧怕否定评价量表筛选出15名高社交焦虑、16名低社交焦虑大学生被试.采用2(被试类型:高、低社交焦虑)x5(情绪面孔对类型:高兴—平静、愤怒—平静、厌恶—平静、愤怒—高兴、厌恶—高兴)x2(探测刺激呈现位置:一致、不一致)混合实验设计,运用点探测范式研究其对情绪面孔图片的注意偏向.结果:对反应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被试类型主效应显著[F(1,29) =8.96,P=0.006,η2=0.236],社交焦虑水
目的:探讨疫情谣言认同度、批判性思维、父母心理控制之间的关系,降低网络谣言的社会和心理危害性.方法:采用父母心理控制量表、批判性思维量表、疫情谣言认同度量表施测1136位青少年,并采用SPSS 22.0和Amos 23.0进行关系分析与模型检验.结果:①父母心理控制对网络谣言认同度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5,P<0.001);②批判性思维其中一个维度认知成熟度对网络谣言认同度有负向预测作用(β=-0.11,P<0.01);③认知成熟度在父母心理控制和网络谣言认同度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父母心理控制既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