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债务风险的有效解决路径研究

来源 :开发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nkthink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由于盲目扩张、铺张浪费、财务管理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许多高校陷入了债务危机之中,这种债务危机削弱了高校的综合竞争力,影响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当前,许多高校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困境,甚至有高校走到了财务破产的边缘。为此,本文对高校债务问题的现状、成因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以期为高校债务风险问题的解决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高校债务;成因;化解路径;社会资本
  中图分类号:G5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i61(2012)06-0153-04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迅速由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大规模扩招导致高校的硬软件缺口迅速增加,并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了解决资金短缺的难题,许多地方都实行了举债办学的发展模式,这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举债办学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解决高校办学资金短缺i另一方面它增加了高校的债务风险。如今,许多高校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甚至走到了资不抵债、财务破产的边缘。面对高校的巨额债务,不少学者为高校的发展前景感到忧虑。为此,本文对高校债务问题的现状、成因、化解路径等进行了思考,以期为解决高校债务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一、负债办学对高校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负债办学的积极意义
  高校负债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次大胆尝试,它使高校突破了原来完全依靠财政拨款办学的发展模式。高校可以将银行贷款用于包括教学、后勤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也可以将资金用于校办产业、科研、投资等投资性领域。用于消费性领域可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用于投资性领域可以给学校带来更多的收益。因而,适度的贷款对高校并没有危害,反而会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此外,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成本在逐年上升。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教学设备的使用;教学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教师工资、待遇的提高,等等,这些都会提高高校教育成本。因而,高校负债经营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负债办学的消极影响
  高校负债是指高等学校所承担的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这些债务对高校产生两种影响:一方面可以带动高校固定资产的积累,改善高校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银行贷款的增加也给高校带来了债务风险。就我国的现状来看,高校债务可能影响高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稳定。此外,高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事业性收费等,这些收入往往是固定的又限的,增收空间不大,因而高校的还款能力是有限的、可以预见的。如果高校贷款规模过大必然会带来资金短缺,影响高校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物质待遇是人们选择工作的重要标准,如果因为经费紧张而降低老师的待遇,必然会导致师资力量下降,教学和科研能力下降,从而削弱学校的竞争力。
  此外,高校债务具有传导性。如果高校的贷款规模较大,一旦发生债务危机,必然传导到其他领域,高校的所有权属于国家,高校的债务风险最后必然要转移给政府。高校为还贷而提高收费标准或压缩教学经费支出必然会引起公众的不满,从而产生不良的社会后果。
  二、我国高校债务风险的具体表现与成因研究
  (一)我国高校债务风险的具体表现
  1.过度举债
  社科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指出,2005年之前我国公立学校的银行贷款在.1800亿元左右,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银行贷款,而且各大高校都进入了还款付息的时期。例如,吉林大学的债务高达30亿元,负债率高达55%,每年要支付银行1.5亿元,学校已产生了严重的财务赤字;山东人大财经委调查显示,山东省教育厅所属高校贷款余额为75亿元,每年要支付利息4.3亿元,而省财政投入只有l亿元。许多高校的债务还表现为工程建设方垫资、单位投资等,保守估计我国高校的总负债约为4 000亿元人民币,这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2.不能按时还本还息
  高校的财政拨款主要是用来支付学校工作人员的工资,并且在高校经费来源中政府拨款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因而,依靠政府拨款来还贷的可能性不大。对学费收入国家有明确的政策规定,要求25%用于返还学生,20%左右作为教学经费,1%左右用于毕业生就业指导,也就是说有50%的学费可以用于偿还贷款及利息,这就决定了高校的还贷能力是有限的,也导致许多高校不能按时还本还息。在现实中,有很多高校因为盲目扩建、铺张浪费等,已处于亏损运行的状态和财务破产的边缘[2]。
  3.增加了财政与金融风险
  高校提供的产品具有准公共性,其公益性与非营利性特征决定了政府是其债务的最终承担者。高校和企业有着本质的差异,企业的固定资产价值可以通过产品销售而逐渐收回,但是高校并不能创造利润。当高校没有能力偿还债务时,就会将债务转移到地方政府身上,从而增加地方政府的财务风险。巨额的高校债务实质上也隐含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审计署公布的审计结果显示,中国农业银行部分信贷业务存在潜在风险,而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对高校贷款形成的债务风险。许多高校都是以学费收费作为质押进行贷款的,但是在学校的学费管理中实行的是收支两条线,因而学校不能按时偿还贷款时,银行也很难收回质押的权利,这就会增加银行的金融风险。
  (二)高校债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高校的债务问题并非高校单方面行为造成的,与我国的高校扩招、高校管理体制、地方政府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是穷国办大教育的必然结果。在政府、学校、银行三方共同作用下,导致了高校债务危机的产生,而政府是影响高校债务危机的主要因素。
  1.从政府的角度来分析
  一是政府对高校的财政投入不足的原因。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符合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由此可知,政府应是高校经费的主要承担者。中央政策也明确规定,应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高校经费投入机制,保证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并非如此。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即使到现在教育经费投入也仅占GDP的3%左右,由于财政经费投入不足,许多学校不得不通过向银行举债融资的方式谋求发展。   二是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据有关机构统计,1998年至2007年间我国高校已从1.022所增加到1908所,高校在校人数也由341万人增加到1885万人,学生入学率达到23%。高校的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但扩招政策使高校的硬件设施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图书馆、宿舍、食堂等硬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但是政府却不能在经费上给高校有力地支持,只是为高校提供了一些优惠政策,如借助银行贷款改善教学设施等。政府的高校信贷政策使举债办教育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方式,而且相关部门还出台贷款任务和贷款补贴等激励性政策,通过贷款的方式发展高等教育已成为高校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也使大量的银行贷款流入了高等教育领域。
  三是本科教学评估机制的影响。2003年教育部对高校实行了五年一轮的教学评估,评估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等几个级别。本科教学评估结果不仅关系到高校的声誉,还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发展前途,影响着高校获得建设和项目资金的数量。为达到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很多高校不得不在校舍、经费和基础设施等方面不断完善改造,为了能够获得好的评估等级,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许多高校只能向银行申请贷款。
  四是教育成本上升的原因。我国实行教育成本分担制,即政府、学校和学生各承担部分费用。近年来,教育成本费用不断上升,虽然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有所增长,但与国家确定的教育经费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从教育占家庭收入比例来看,1996年学生学费支出占城镇居民收入的35%,占农民收入的87%,2000年时已分别达到70%和196%,学生的学费已远远超出农村家庭的承担范围,而国家却没有承担起应付的教育成本。
  2.从学校的角度来分析
  当前,我国各个高校的生源充足,只要有足够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就会有足够的生源,就能带来稳定的学费、住宿费等各项收入,就可以还清银行贷款。因而,许多学校都在盲目攀比、贪大求全,超计划、超标准、超规模地建设新校区,原有的预算资金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为此,不得不到银行贷款。同时,高校的养老保险金、教职工工资水平等都在逐年提升,这无疑也加重了高校的负担,迫使高校通过贷款来解决资金缺口。
  此外,由于高校是事业单位,不进行利润核算,缺少风险监管制度,在贷款时不能做出合理的规划,造成高校还款能力不强。同时,许多高校存在着贷款管理不规范、违规操作、奢侈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许多高校的监督机制失灵,主要领导独断专行,权力寻租现象屡禁不止。
  高校还存在着支出不实的问题。高校会计制度实行“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方法,这种方法有一定的缺陷,它不能真实反映学校的债权,学校许多应该形成支出而未支出款项并没有得到体现,从而导致学校的会计信息失真,高估了学校的还债能力。每项固定资产都有规定的使用年限,在其使用年限内,其实际价值会逐渐减少,但是,高校的固定资产是不计提折旧的,有些资产的实际价值几乎是零,但在账面上仍以新购置时的原价计人资产,这就导致虚增了净资产。
  3.从银行的角度分析
  经过股份制改革之后,国有银行的经营目标转变为追求利润最大化,银行更加注重资金的安全性。而高校贷款有着风险小、稳定性强等特点,只要高校有生源就会有收入,因而银行对高校的市场前景比较乐观,积极开展“银校合作”。
  另外,银企合作也得到了政府的政策支持,1999年教育部长陈至立在教育工作会议上讲到,应利用银行贷款进行校园建设。以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应完善教育拨款政策与成本分担机制,综合利用财政、金融、信贷等多种手段发展教育事业。可以说,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为高校贷款提供了政策依据。而地方政府为推动当地的GDP,对高校贷款建校更是大力支持,甚至有些地方政府采用贴息的方式“刺激”高校贷款。
  因为高校是事业单位,银行往往认为高校贷款出现问题政府会出面解决,因此,银行更愿意将贷款提供给高校。一方面高校确实存在资金上的需求,另一方面是银行迫切追求投资渠道,这样银行与高校的合作都满足了各自的需求,从而促使银行不计后果地向高校发放贷款。
  三、有效化解高校债务风险的路径求索
  (一)政府的投入是解决高校债务问题的基础
  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是非盈利性质的公办学校,政府是高等教育的举办者,也是高校教育经费主要提供者,化解高校债务危机关键在于政府。
  1.政府应当加大对高校的财政投入
  当政府能够按照教育经费支出政策的要求进行财政投入时,高校债务负担就会有所缓解。针对高校大规模的债务,政府还可以开放扶持政策,帮助高校解决资金困境,如放开对高校土地置换的约束;制定方案逐年安排资金帮助高校化解债务,等等。
  2.政府应认真核实高校的债务情况
  政府应安排审计部门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高校债务进行审核,弄清高校债务总量以及资金的来源、使用方式、使用效率等,严格控制高校新增债务规模,切实将《关于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经济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见》落到实处,对贷款规模过大、存在债务风险的高校应给予风险警示。有关部门应制定高校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健全高校债务风险管理制度,科学评估高校债务偿还能力,加强对高校财务的监管;应完善责任追究制,对隐瞒债务实际情况、弄虚作假、权力寻租的高校领导应追究其行政责任,对离任的高校领导应进行严格的高校债务审计。对盲目扩张造成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以及建设中出现的铺张浪费、贪污腐败现象应严肃处理,采取果断措施。财政部门应定期对存在债务风险的高校进行通报,并要求其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款方案。在化解高校债务问题时,政府部门应制定公开、透明的管理办法。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审计结果,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议;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高校债务化解办法,接受人大、政协等机构的监督,坚决避免腐败行为和暗箱操作。   3.应完善高校收费制度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高校教育收费标准偏高,这是我国教育普及的必然结果。我国教育收费标准是根据学校学生年均日常成本的1/4计算的,高校运行成本的逐年提升,必然会造成收费标准的增加,这也导致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辍学率高的问题。为此,国家应不断完善奖学金、助学金等制度,这样可以使更多的优秀人才接受高等教育,也可以为高校争取更多的生源,从而增加高校的学费收入,弥补学校的资金缺口。
  4.政府应严格控制高校建设资金的使用
  重复建设、铺张浪费是造成高校债务危机的重要因素,许多高校热衷于新校区、新宿舍、新设备的建设和投资,为整合教育资源一些地方政府在对高校新校区规划时,建立大学城统一规划用地。但大学城中的高校都只顾建设自己的校园,资源浪费现象严重。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应当积极介入,加强资源整合,使各高校共享硬件资源,减轻高校债务负担。教育主管部门应完善高校教学评估制度,简化硬件指标和评估材料,减轻高校举债创优的不良发展倾向。
  (二)拓宽融资渠道是化解高校债务危机的重要途径
  当代社会中,高校对社会的依赖程度大大增加,高校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因此,化解高校债务危机不仅需要政府的投入,还需要政府采取种种优惠措施,支持、引导、鼓励社会资金向高等教育领域投入。有人将高校的贷款问题和国企贷款相比较,认为扶持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应顺其自然,让部分高校破产,然后对其兼并重组,使其走上民营化的道路。也有人认为,应对部分学校实行“债转股”的形式,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高等教育领域,这样既可以遏制高校的投资冲动,又可以减轻政府的负担。
  1.充分发挥社会捐助在缓解高校债务危机中的作用
  在发达国家社会捐助是高校经费来源的重要渠道,以美国为例,美国社会捐赠占全国高等教育经费的8%左右,而我国仅仅占到1%左右。这就是说我国的社会捐资助学还极不发达,政府应通过扩大社会捐资助学的税收优惠范围,提高税收优惠标准等多种措施,提高社会捐助的积极性,将社会捐资助学这块“蛋糕”做大。我国的高校基金会事业起步较晚,各种管理制度和运作程序还不够成熟,缺少良好的制度环境。为此,我们应多管齐下,在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还应加大社会宣传。此外,学校也应转变社会捐资观念,主动出击,建立专门的高校融资机构,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建立健全社会捐资目标责任制,将学校的融资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到各个院系。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募捐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社会募捐中既可以面向全社会进行募捐,也可以整合校友资源,强化学校和校友之间的联系,充分吸引校友的社会捐助,构建校友与学校发展的良性互动模式。
  2.应为高校开拓新的融资渠道
  高校可以借鉴新东方在纽约交易所上市的模式,到资本市场进行融资;高校还可以采用信托融资的方式进行融资,中原信托投资公司就推出教育产业信托产品,向社会募集了6 000万元资金。同时,政府还应给高校融资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如制定高校到金融市场融资的具体办法,支持学校的市场化运作,等等。高校还可以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实的途径进行融资,这样既可以解决高校资金不足、债务负担过重的问题,还有利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此外,高校还能通过建立基金会、发展校办产业、发放教育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通过加大教育开发力度,实现教育技术有偿服务,建立社会募捐机制等方式融资。
  (三)发挥高校自身的力量化解债务危机
  1.应通过深化高校管理制度改革
  化解高校债务危机不仅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努力,更需要强化高校的法人意识,发挥高校自身的作用。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校长对学校的经济活动负有完全法律责任,也就是说高校有独立法人地位。因此,高校也应该解放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的财务工作;应树立正确的融资观念,摒弃还债完全依赖政府的错误思想;应从控制办学成本、合理规划校园建设、强化资本预算等多方面提高学校资金的利用率
  2.高校应加强内部监管
  高校应坚持量力而行,处理好发展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应优化贷款结构与规模,使贷款结构及规模与高校的实际发展需要相适应。学校应控制运营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首先,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如社会培训科技服务、后勤营业性收入等获取多样性的经济收入,为办学筹集更多的资金i还应该积极开辟增收渠道,激发社会捐助的热情,以吸引更多的社会捐赠。学校应完善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预算编制、执行、控制等制度,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全面提高学校资金的利用率,以节约开支、降低办学成本。学校还应该减少铺张浪费,控制资金漏洞,发挥好财务制度的约束作用;应优化财政业务流程,加强财政绩效考核,将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在筹措资金时学校应统筹考虑贷款期限的配置,优化短、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资金利息少,但还贷压力大;长期贷款利息多,但短期还贷压力小,而且银行建立了客户信用档案制度,只要有一次不良记录,再次申请贷款时就会面临更为复杂的手续,贷款数额也会受到极大的限制。高校在贷款前应当统筹安排学校现有的资金和资源,减少贷款规模,优化贷款结构与规模。
  3.通过出让闲置的老校区来解决高校资金短缺问题
  筹资建设新校区的高校,其老校区一般都处于市区的繁华地段,其土地有着很高的商业价值。高校可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出让闲置的土地和校舍以缓解资金短缺的现状。例如,2005年,江苏省的13所高校置换了1800多亩土地,共获取近25亿元的收益;浙江大学卖掉湖滨校区就获得了近18亿元的收益,这些成功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此外,高校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智力优势,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将拥有的技术、知识转化为资金。
  (四)发挥银行的外部监管作用
  银行是化解高校债务风险的关键因素。银行要强化贷款风险意识,在高校贷款时应加强贷款项目审查,这也是化解高校债务风险的重要途径。银行对高校贷款的审查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控制:贷款项目和贷款规模。-银行在审查高校贷款申请时,应对高校贷款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了解和掌握高校真实的信用评价,正确评估高校的经济状况、还贷能力以及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等因素,严格控制高校贷款规模,保证银行贷款的安全性。同时,银行还应高度关注高校贷款资金的流向。长期以来,银行与贷款人签订合同之后就不再过问款项使用情况,只等到期后收取本金和科息,缺乏风险预防和控制意识。银行发放贷款之后还应当密切关注资金是否按要求使用、资金收益如何、确保资金专款专用等。而且银行还需要对高校的财务状况、贷款规模有无增加等事项进行动态观察,分析贷款资金的潜在风险因素,严格按照贷款合同督促高校及时还贷。‘如果高校出现了债务危机,银行应当帮助高校寻求解决途径,保证贷款资金的顺利回收。
  高校负债经营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普遍现象,同时也是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的产物。高校债务危机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化解高校债务危机也应该全面考虑,多管齐下,既要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又要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要发挥好高校自身的作用。高校应合理规划学校的发展,控制好贷款的数量,加强财务管理,完善法人治理机制和财务治理机制。高校在设计高校债务化解方案时,应考虑其政策上的合规性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应做好高校财政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真正摆脱债务危机的困擾,从而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作者简介]张华(1978—),女,河南滑县人。硕士.安阳工学院经济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责编:林月;校对:林月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对农业产业化和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国际技术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介绍和比较国外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植物新品
<正>研究目的:对不同平衡能力测试方法进行检验,找出现用平衡能力测量方法的特点和不足,为以后建立适合中老年人群平衡能力的测量和评价的新方法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为进一步
会议
教师在开展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树立写作信心,注重学生词汇的积累及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指导,充分运用听、说、读训练丰富写作的内容与形式,引导学
<正> 一、前言重介质旋流器选矿,具有劳动生产率高、按比重分选精确度高、处理量大、占地面积小和投资少等优点。长坡选厂处理的矿石为锡石-多金属硫化矿床类型矿石。由于入
本文在简述河套灌区群管组织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不同群管组织的运作机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农户用水协会还是代管公司,尽管在产生机制、制度建设、农民参与等有所
【摘 要】本文探讨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在学习适应性上的差异程度,认为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整体处于一般水平,在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方面的适应略显不足;发散型学习者在学习动机维度的适应上显著低于适应型、同化型和聚合型;发散型与适应型在教学模式维度的适应水平方面显著低于同化型和聚合型;在环境影响的适应水平上,同化型显著高于发散型和聚合型。提出要注重学习适应水平,加强动机引导和能力培养;关注学习风格特点,探
以华北某省3个行政村的调研资料为实证基础,以“公地悲剧”理论为视角,分析得出矿产资源产权主体和责任主体的虚位是导致“私挖滥采”发生并屡禁不止的根源,同时基层政府的“不
从甘肃省技术交易总体状况、应用行业、技术领域及技术流向地域等多方面,概述了甘肃省"十一五"以来技术市场发展现状,客观分析了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提出了通过发展技术市场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