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每个文本背后都有语言个性的存在。本文通过分析契诃夫作品中“小人物”的形象特点和语言特点,从而揭示其中所蕴含的俄罗斯民族特有的民族个性。
【关键词】:语言个性;契诃夫;小人物
1.引言
“语言个性”一词最早是由俄罗斯学者博金(Г. И. Богин)提出。1987年俄罗斯学者卡拉乌洛夫正式提出语言个性。卡拉乌洛夫的研究推动语言个性研究成为当代俄罗斯语言学的重要流派。
语言个性指决定一个人生成、理解言语作品(话语)的能力与特征的总和,其言语作品(话语)在1)语言结构的繁简程度、2)反映现实的深浅程度、3)目的意向上有所区别(КарауловЮ. Н.)。它既指语言主体——“语言中的人”(человек в языке),也指语言客体——“人说的语言”(язык в человеке)。
语言个性结构由三个层级组成,分别是言语语义层(вербально-семантический уровень)、认知层(когнитивный уровень)、语用层(прагматический уровень)。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散文家、戏剧家,被称为“文学中的列维坦”。在他的创作中对十九世纪末的俄国现实进行了独具特色的描写,深入刻画了世纪之交的社会发展进程和当时俄国的基本社会状况。
2.契诃夫“小人物”语言个性的言语语义层
言语-语义层反映语言个性对自然语言的一般掌握,即语言知识。词汇是该层级的基本单位,词汇通过聚合关系、组合关系、联想关系等交织成语言个性的词汇-语义联想网,词汇之间的定型组合多为常见的、标准的词组、套话。
在契诃夫作品中,由词汇-语义联想网构成的语篇结构表层反映的是当时俄罗斯民族生活的客观现实。契诃夫作品中,有一些十九世纪旧有的词汇表达方式,现在几乎很少见到。比如 статский генерал 三品文官;ваше благородие(长官);вашество(您);кантонист(世袭兵)等显示出当时阶级观念严重,官阶思想很深。
3.契诃夫“小人物”语言个性的认知层
认知层是语言个性结构的中间层,反映语言个性对世界的系统认识,即语言世界图景。
尼·亚·别尔嘉耶夫认为:“俄罗斯的存在之矛盾总是能够在俄罗斯文学和俄罗斯哲学思想中找到反映。俄罗斯的精神创造和俄罗斯的历史存在一样,具有双重性。”
契诃夫作为“双面文学大师”,他的作品艺术形象身上,很好地体现了俄罗斯民族的“双重性格”。其中《变色龙》最为经典,小警察奥楚蔑洛夫根据周围情况变化,不断改变自己对同一事件的看法。在他看来,狗的主人是谁决定如何处置这条咬人的狗。奥楚蔑洛夫不知道这是谁家的狗时,称它为бродячий скот, бешеная собака。而当围观人认为这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态度立刻改变,马上责备起被狗咬的人来:Тырасковырял палец гвоздиком, а потом и пришла в твою голову идея, чтоб соврать… ;Ты болван…;并称狗为дорогая, собака-нежная тварь…当有人否定它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又是另一种表情:Ни шерсти, ни вида… Подлость одна только… Она бродячая!
除了变色龙系列,契诃夫笔下的知识分子也充分体现出双重性格。《假面》(маска)表现了道貌岸然的知识分子矛盾的两面性。在不了解入侵者是权贵人士前,他们对戴假面人的荒唐行为进行严厉谴责,而入侵者摘下面具,知识分子发现他是权贵体面人后,他们立刻称赞起他的行为来:Всю жизнь буду помнить этот незапамятный вечер!
《假面》蕴含着两层含义,一是指戴面具的权贵Пятигоров,二是指所有知识分子所戴的面具,知识分子本质上也具有两幅面孔。
《文学教师》里主的人公尼基丁是当时知识分子的缩影,他们费尽心机遮掩自己的无知,掩盖自己的愚笨,装作生活美满幸福的样子,即使发觉真相,也要竭力摆脱这样的念头。最后,尼基丁觉悟了:“再也没有比庸俗更可怕、更使人感到屈辱、更叫人愁闷的了。”(Нет ничего страшнее, оскорбительнее, тоскливее пошлости.)尼基丁的双重性在于他的矛盾和挣扎,而这种挣扎正是契诃夫想要表达的。
4.契诃夫“小人物”语言个性的语用层
语用层是语言个性的最高级,也是起主导作用的层级。交际需求是语用层级的基本单位。卡拉乌洛夫提出了先例文本的概念,认为先例文本的形象可以表达交际需求。
关于先例现象,克拉斯内赫、古德科夫、扎哈连科等继承了卡拉乌洛夫的基本观点,认为具有以下特征的现象为先例现象:1)超个性特征,即为该民族语言文化共同体所有成员所熟知;2)具有认知(认识和情感)作用;3)在该民族语言文化共同体成员的言语中多次复现。
俄罗斯文学在俄罗斯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先例文本都来源于俄罗斯文学作品。契诃夫作为短篇小说巨匠,其作品也成为先例文本和先例名的重要来源。这些名字已经不单单是个体名称,而是成为某种人物类型的代名词。
先例文本《变色龙》是嘲讽对上献媚对下专横、见风使舵的人的典型文本。先例名《奥楚蔑洛夫》也成了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如:Как хамелеон меня я убежденье, ты заслужил себе всеобщее презренье.(Щербина)
先例文本《裝在套子里的人》表现的是把自己禁锢在个人世界里、因循守旧、畏手畏脚者的形象特征。如:Он напоминает ей чем-то чеховского человека в футляре.(Коптяева)
列宁文集中曾引用契诃夫作品《文学教师》(Учитель словесности)里的经典先例话语“лощади кушают овес и Волга течет в Каспийское море”。这句话喻指众所周知、毫无争议的真理。
5.结语
语言个性分为言语—语义层、认知层和语用层,从中体现了人的言语活动、对世界的认知和言语交际行为。通过对契诃夫短篇小说文本的逐层分析,可以揭示出该民族的词汇—语义联想网、语言世界图景以及反映交际需求的先例现象。本文对著名的“小人物”文学形象的语言个性作出全面描述,这是文学作品里新的研究视角。
参考文献:
[1]Караулов Ю.Н.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и языковая ичность. Москва: Наука, 1987.
[2]李向东.语言个性理论与外语教学实践[J].中国俄语教学,2011年第1期。
[3]契诃夫.契诃夫文集[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关键词】:语言个性;契诃夫;小人物
1.引言
“语言个性”一词最早是由俄罗斯学者博金(Г. И. Богин)提出。1987年俄罗斯学者卡拉乌洛夫正式提出语言个性。卡拉乌洛夫的研究推动语言个性研究成为当代俄罗斯语言学的重要流派。
语言个性指决定一个人生成、理解言语作品(话语)的能力与特征的总和,其言语作品(话语)在1)语言结构的繁简程度、2)反映现实的深浅程度、3)目的意向上有所区别(КарауловЮ. Н.)。它既指语言主体——“语言中的人”(человек в языке),也指语言客体——“人说的语言”(язык в человеке)。
语言个性结构由三个层级组成,分别是言语语义层(вербально-семантический уровень)、认知层(когнитивный уровень)、语用层(прагматический уровень)。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散文家、戏剧家,被称为“文学中的列维坦”。在他的创作中对十九世纪末的俄国现实进行了独具特色的描写,深入刻画了世纪之交的社会发展进程和当时俄国的基本社会状况。
2.契诃夫“小人物”语言个性的言语语义层
言语-语义层反映语言个性对自然语言的一般掌握,即语言知识。词汇是该层级的基本单位,词汇通过聚合关系、组合关系、联想关系等交织成语言个性的词汇-语义联想网,词汇之间的定型组合多为常见的、标准的词组、套话。
在契诃夫作品中,由词汇-语义联想网构成的语篇结构表层反映的是当时俄罗斯民族生活的客观现实。契诃夫作品中,有一些十九世纪旧有的词汇表达方式,现在几乎很少见到。比如 статский генерал 三品文官;ваше благородие(长官);вашество(您);кантонист(世袭兵)等显示出当时阶级观念严重,官阶思想很深。
3.契诃夫“小人物”语言个性的认知层
认知层是语言个性结构的中间层,反映语言个性对世界的系统认识,即语言世界图景。
尼·亚·别尔嘉耶夫认为:“俄罗斯的存在之矛盾总是能够在俄罗斯文学和俄罗斯哲学思想中找到反映。俄罗斯的精神创造和俄罗斯的历史存在一样,具有双重性。”
契诃夫作为“双面文学大师”,他的作品艺术形象身上,很好地体现了俄罗斯民族的“双重性格”。其中《变色龙》最为经典,小警察奥楚蔑洛夫根据周围情况变化,不断改变自己对同一事件的看法。在他看来,狗的主人是谁决定如何处置这条咬人的狗。奥楚蔑洛夫不知道这是谁家的狗时,称它为бродячий скот, бешеная собака。而当围观人认为这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态度立刻改变,马上责备起被狗咬的人来:Тырасковырял палец гвоздиком, а потом и пришла в твою голову идея, чтоб соврать… ;Ты болван…;并称狗为дорогая, собака-нежная тварь…当有人否定它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又是另一种表情:Ни шерсти, ни вида… Подлость одна только… Она бродячая!
除了变色龙系列,契诃夫笔下的知识分子也充分体现出双重性格。《假面》(маска)表现了道貌岸然的知识分子矛盾的两面性。在不了解入侵者是权贵人士前,他们对戴假面人的荒唐行为进行严厉谴责,而入侵者摘下面具,知识分子发现他是权贵体面人后,他们立刻称赞起他的行为来:Всю жизнь буду помнить этот незапамятный вечер!
《假面》蕴含着两层含义,一是指戴面具的权贵Пятигоров,二是指所有知识分子所戴的面具,知识分子本质上也具有两幅面孔。
《文学教师》里主的人公尼基丁是当时知识分子的缩影,他们费尽心机遮掩自己的无知,掩盖自己的愚笨,装作生活美满幸福的样子,即使发觉真相,也要竭力摆脱这样的念头。最后,尼基丁觉悟了:“再也没有比庸俗更可怕、更使人感到屈辱、更叫人愁闷的了。”(Нет ничего страшнее, оскорбительнее, тоскливее пошлости.)尼基丁的双重性在于他的矛盾和挣扎,而这种挣扎正是契诃夫想要表达的。
4.契诃夫“小人物”语言个性的语用层
语用层是语言个性的最高级,也是起主导作用的层级。交际需求是语用层级的基本单位。卡拉乌洛夫提出了先例文本的概念,认为先例文本的形象可以表达交际需求。
关于先例现象,克拉斯内赫、古德科夫、扎哈连科等继承了卡拉乌洛夫的基本观点,认为具有以下特征的现象为先例现象:1)超个性特征,即为该民族语言文化共同体所有成员所熟知;2)具有认知(认识和情感)作用;3)在该民族语言文化共同体成员的言语中多次复现。
俄罗斯文学在俄罗斯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先例文本都来源于俄罗斯文学作品。契诃夫作为短篇小说巨匠,其作品也成为先例文本和先例名的重要来源。这些名字已经不单单是个体名称,而是成为某种人物类型的代名词。
先例文本《变色龙》是嘲讽对上献媚对下专横、见风使舵的人的典型文本。先例名《奥楚蔑洛夫》也成了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如:Как хамелеон меня я убежденье, ты заслужил себе всеобщее презренье.(Щербина)
先例文本《裝在套子里的人》表现的是把自己禁锢在个人世界里、因循守旧、畏手畏脚者的形象特征。如:Он напоминает ей чем-то чеховского человека в футляре.(Коптяева)
列宁文集中曾引用契诃夫作品《文学教师》(Учитель словесности)里的经典先例话语“лощади кушают овес и Волга течет в Каспийское море”。这句话喻指众所周知、毫无争议的真理。
5.结语
语言个性分为言语—语义层、认知层和语用层,从中体现了人的言语活动、对世界的认知和言语交际行为。通过对契诃夫短篇小说文本的逐层分析,可以揭示出该民族的词汇—语义联想网、语言世界图景以及反映交际需求的先例现象。本文对著名的“小人物”文学形象的语言个性作出全面描述,这是文学作品里新的研究视角。
参考文献:
[1]Караулов Ю.Н.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и языковая ичность. Москва: Наука, 1987.
[2]李向东.语言个性理论与外语教学实践[J].中国俄语教学,2011年第1期。
[3]契诃夫.契诃夫文集[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