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课堂,“创客”人才的培养不可忽视。本文以高校社团建设为视角,以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为例,论析了学生社团对培育“创客”人才的三个“有利于”及成效,以此说明加强高校社团建设应成为高校育人的重要工作。
[关 键 词] 高校社团;“创客”人才;社团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01-0083-03
在2015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提及“创客”一词,并第一次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描述对就业问题的期待。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或将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和趋势。“创客”是指出于兴趣、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想法转变为现实的人。他们也是各个行业里的新鲜血液,更多地为所在行业提供新鲜的思想和富有创造力的产品。多份调查显示,许多大学生创业者无法把自己的创意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对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情况缺乏了解,分析时采用的数据经不起推敲,没有说服力等。[1]这些都反映出目前大学生创业知识缺乏、有理想抱负但缺乏经验的现状。除了创业知识、经验,成功的创客还应具备创客精神。创客精神可概括为坚守创新的精神、持续实践的精神、乐于分享的精神。[2]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学生社团已在高校内具有相当规模和辐射力,成为学生课余开展学术科研、娱乐休闲、社会实践等活动的重要阵地。据调查,有五分之四的在校学生参加过社团活动,许多学生参加了一个以上的社团。社团在培养学生成才方面的功能越来越受到足够的重视。美国大学的实践表明,所有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具体事件,有五分之四发生在课堂外。耶鲁大学培养出了老布什、小布什、克林顿等多位美国总统,为墨西哥、德国培养了总统,为韩国培养了总理,培养了五百多名国会议员,还为很多一流大学培养了杰出校长。耶鲁大学的校长说,所有后来成为总统的学生,都是在导师指导下在学院里组织的各种各样社团中担任过领导职位的学生。
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发形成的以共同志趣、爱好为出发点的非正式群体组织,如同具有相同爱好的人搭建的操作和分享平台,即“创客空间”,在校园里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本文以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的学生社团活动为例,探讨高校学生社团在培育“创客”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社团活动能全面拓展学生素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狭窄会妨碍创造。广泛的兴趣有助于触类旁通、身心协调、灵感迸发。事实上,创造性人才都是具备一定的知识深度和广度的人,一个知识渊博、视野开阔的人更具备创造力,如,爱因斯坦、达·芬奇、毛泽东、钱学森等。而大量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扩展业余兴趣、增长社会知识的重要渠道。以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为例,近50个各类学生社团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增色添彩,使大学生的学习更有实效、生活更有情趣。书画社、动漫社、电影协会、吉他社等文艺类社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使思维更有创意;街舞社、网球协会、高尔夫协会、手球协会等体育类社团为社员强身健体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服务,为进行创新活动打下了良好的身体基础;而魔术社、花草爱好者协会、化妆社、摄影协会等娱乐休闲类社团能起到愉悦身心的作用,使学生以轻松愉快、充满活力的状态投入学习创造。这些颇具个性的学生社团为以理工科为特色的河海校园增添了许多亮色,社团成员们在社团活动中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基础,全面提升了人文素质,有效激发了创造兴趣。
二、社团活动能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是创新人才形成的前提与基础。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高度创造力的人是品德、意志、才智的集合,人格因素和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创造过程最重要的机制。美国著名创造心理学专家托兰斯(E.P.Torrance)的研究表明,一个具有高度创造力的人是利他主义的、精力旺盛的、刻苦勤勉的、百折不挠的、自我肯定的、多才多艺的,有敏锐的感受和独立自主性等特点。[3]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Guilford)发现创造性人才在人格上一般表现出八个方面的特点:(1)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不肯雷同;(2)有旺盛的求知欲;(3)有强烈的好奇心;(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5)工作中讲求理性、准确性与严密性;(6)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喜好抽象思维;(7)富有幽默感,表现出卓越的文艺天赋;(8)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干扰,长时间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中国学者张晓明、郗春媛的研究则表明创新人格核心特质由独立性、意志力、自信心三要素构成。[4]
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人翁地位,具体活动的策划、组织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的,同时也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和困难,如,活动经费的筹集、活动海报的策划、活动场地的布置、活动人员的召集、评委的邀请等,这些看似简单而平常的事务,却是对学生主动性、独立性、责任心、自信心、合作性、意志力等创新人格品质最好的锻炼。清泉文学社自办刊物《清泉》、心理协会进行“城市生存挑战”活动、魔术社举办“魔术之夜”、话剧社开展“校园小品大赛”、春秋辩论社组织“常州高校辩论联赛”、投资理财协会举办“模拟炒股”、电影协会摄制微电影……通过这些富有创意的社团活动,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示,才能得以发挥,创新人格进一步提升。
三、社团活动能促使学生投身实践,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在知识掌握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能力的发展主要靠主体活动。学生社团充分满足了大学生实践训练的需要,在社团活动这个重要的“第二课堂”,在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术科技类社团,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法哲社、电子竞技社、电子制作社、大学生创业协会等,由于这些社团带有明显的“探究”特征,又基于学生共同的兴趣,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起着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公益类社团,如,心火爱心社、环保协会是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服务类社团,社员通过社团开展的各种传递社会关爱、保护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能很好地锻炼他们的沟通、交际等实践能力,增进对社会的认识和责任感,激发求知欲、探索欲,从而使其找到创新的源泉和载体。[5]
此外,社团成员们还通过积极参加心理征文/征画大赛、校园写手大赛、电子设计比赛、软件设计比赛、公益形象创意大赛等能力与素质类竞赛,以及社团发展规划大赛、星级社团评比大赛、社团巡礼月、文化艺术节等各类活动,锻炼了才干,发展了兴趣,不断增强了其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社团的自发性、自主性、专门性、开放性给新时期的大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拓展素质、健全人格、锻炼才能的广阔平台,社团活动本身的不断创新又能激发大学生的灵感,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而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重要阵地的学生社团,在建设中还面临着一些实际问题,如,社团类型不够丰富,不均衡,对能直接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学术科技型等“创客”类社团还要增加和重点扶持;社团活动的吸引力、影响力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健全机制,为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政策制度保障等。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校区学生社团工作,2014年,在校区党委的高度重视下,我校专门成立了学生社团工作领导小组和学生社团工作指导小组,分别负责学生社团工作的领导组织和业务指导,同时严格制度管理、加大经费支持,使校区的学生社团工作走上新征程。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在近期大学生科技创新赛事中屡创佳绩,近三年以来,拥有5000多名学生的校区每年学生参加省部级以上竞赛获奖100余项,获得专利20项以上,三年累计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00多项,获奖近1400人次,成为河海大学创新教育示范点,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其中,校园内如火如荼、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功不可没,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创客”人才在社团中成长、在校园中闪耀,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扬帆助力。
参考文献:
[1]郭永芳.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创客” 俞敏洪:不能因95%失败就不创业[N/OL].新京报,2015-03-13.[2015-04-07].http://vnetcj.jrj.com.cn/2015/03/13113118968254.shtml.
[2]任衍珍.“学而”讲坛:创客文化与创客精神[N/OL].交大新闻网,2014-11-03.[2015-04-07].http://newsxq.xjtu.edu.cn/info/1010/44490.htm.
[3][美]S·阿瑞提.创造的秘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441-442.
[4]张晓明,郗春媛.大学生创新人格核心特质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2(2):80-83.
[5]伍德勤.大学生社团活动的理论与实践[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173.
[关 键 词] 高校社团;“创客”人才;社团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01-0083-03
在2015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提及“创客”一词,并第一次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描述对就业问题的期待。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或将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和趋势。“创客”是指出于兴趣、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想法转变为现实的人。他们也是各个行业里的新鲜血液,更多地为所在行业提供新鲜的思想和富有创造力的产品。多份调查显示,许多大学生创业者无法把自己的创意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对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情况缺乏了解,分析时采用的数据经不起推敲,没有说服力等。[1]这些都反映出目前大学生创业知识缺乏、有理想抱负但缺乏经验的现状。除了创业知识、经验,成功的创客还应具备创客精神。创客精神可概括为坚守创新的精神、持续实践的精神、乐于分享的精神。[2]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学生社团已在高校内具有相当规模和辐射力,成为学生课余开展学术科研、娱乐休闲、社会实践等活动的重要阵地。据调查,有五分之四的在校学生参加过社团活动,许多学生参加了一个以上的社团。社团在培养学生成才方面的功能越来越受到足够的重视。美国大学的实践表明,所有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具体事件,有五分之四发生在课堂外。耶鲁大学培养出了老布什、小布什、克林顿等多位美国总统,为墨西哥、德国培养了总统,为韩国培养了总理,培养了五百多名国会议员,还为很多一流大学培养了杰出校长。耶鲁大学的校长说,所有后来成为总统的学生,都是在导师指导下在学院里组织的各种各样社团中担任过领导职位的学生。
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发形成的以共同志趣、爱好为出发点的非正式群体组织,如同具有相同爱好的人搭建的操作和分享平台,即“创客空间”,在校园里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本文以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的学生社团活动为例,探讨高校学生社团在培育“创客”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社团活动能全面拓展学生素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狭窄会妨碍创造。广泛的兴趣有助于触类旁通、身心协调、灵感迸发。事实上,创造性人才都是具备一定的知识深度和广度的人,一个知识渊博、视野开阔的人更具备创造力,如,爱因斯坦、达·芬奇、毛泽东、钱学森等。而大量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扩展业余兴趣、增长社会知识的重要渠道。以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为例,近50个各类学生社团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增色添彩,使大学生的学习更有实效、生活更有情趣。书画社、动漫社、电影协会、吉他社等文艺类社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使思维更有创意;街舞社、网球协会、高尔夫协会、手球协会等体育类社团为社员强身健体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服务,为进行创新活动打下了良好的身体基础;而魔术社、花草爱好者协会、化妆社、摄影协会等娱乐休闲类社团能起到愉悦身心的作用,使学生以轻松愉快、充满活力的状态投入学习创造。这些颇具个性的学生社团为以理工科为特色的河海校园增添了许多亮色,社团成员们在社团活动中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基础,全面提升了人文素质,有效激发了创造兴趣。
二、社团活动能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是创新人才形成的前提与基础。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高度创造力的人是品德、意志、才智的集合,人格因素和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创造过程最重要的机制。美国著名创造心理学专家托兰斯(E.P.Torrance)的研究表明,一个具有高度创造力的人是利他主义的、精力旺盛的、刻苦勤勉的、百折不挠的、自我肯定的、多才多艺的,有敏锐的感受和独立自主性等特点。[3]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Guilford)发现创造性人才在人格上一般表现出八个方面的特点:(1)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不肯雷同;(2)有旺盛的求知欲;(3)有强烈的好奇心;(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5)工作中讲求理性、准确性与严密性;(6)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喜好抽象思维;(7)富有幽默感,表现出卓越的文艺天赋;(8)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干扰,长时间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中国学者张晓明、郗春媛的研究则表明创新人格核心特质由独立性、意志力、自信心三要素构成。[4]
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人翁地位,具体活动的策划、组织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的,同时也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和困难,如,活动经费的筹集、活动海报的策划、活动场地的布置、活动人员的召集、评委的邀请等,这些看似简单而平常的事务,却是对学生主动性、独立性、责任心、自信心、合作性、意志力等创新人格品质最好的锻炼。清泉文学社自办刊物《清泉》、心理协会进行“城市生存挑战”活动、魔术社举办“魔术之夜”、话剧社开展“校园小品大赛”、春秋辩论社组织“常州高校辩论联赛”、投资理财协会举办“模拟炒股”、电影协会摄制微电影……通过这些富有创意的社团活动,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示,才能得以发挥,创新人格进一步提升。
三、社团活动能促使学生投身实践,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在知识掌握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能力的发展主要靠主体活动。学生社团充分满足了大学生实践训练的需要,在社团活动这个重要的“第二课堂”,在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术科技类社团,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法哲社、电子竞技社、电子制作社、大学生创业协会等,由于这些社团带有明显的“探究”特征,又基于学生共同的兴趣,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起着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公益类社团,如,心火爱心社、环保协会是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服务类社团,社员通过社团开展的各种传递社会关爱、保护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能很好地锻炼他们的沟通、交际等实践能力,增进对社会的认识和责任感,激发求知欲、探索欲,从而使其找到创新的源泉和载体。[5]
此外,社团成员们还通过积极参加心理征文/征画大赛、校园写手大赛、电子设计比赛、软件设计比赛、公益形象创意大赛等能力与素质类竞赛,以及社团发展规划大赛、星级社团评比大赛、社团巡礼月、文化艺术节等各类活动,锻炼了才干,发展了兴趣,不断增强了其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社团的自发性、自主性、专门性、开放性给新时期的大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拓展素质、健全人格、锻炼才能的广阔平台,社团活动本身的不断创新又能激发大学生的灵感,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而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重要阵地的学生社团,在建设中还面临着一些实际问题,如,社团类型不够丰富,不均衡,对能直接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学术科技型等“创客”类社团还要增加和重点扶持;社团活动的吸引力、影响力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健全机制,为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政策制度保障等。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校区学生社团工作,2014年,在校区党委的高度重视下,我校专门成立了学生社团工作领导小组和学生社团工作指导小组,分别负责学生社团工作的领导组织和业务指导,同时严格制度管理、加大经费支持,使校区的学生社团工作走上新征程。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在近期大学生科技创新赛事中屡创佳绩,近三年以来,拥有5000多名学生的校区每年学生参加省部级以上竞赛获奖100余项,获得专利20项以上,三年累计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00多项,获奖近1400人次,成为河海大学创新教育示范点,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其中,校园内如火如荼、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功不可没,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创客”人才在社团中成长、在校园中闪耀,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扬帆助力。
参考文献:
[1]郭永芳.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创客” 俞敏洪:不能因95%失败就不创业[N/OL].新京报,2015-03-13.[2015-04-07].http://vnetcj.jrj.com.cn/2015/03/13113118968254.shtml.
[2]任衍珍.“学而”讲坛:创客文化与创客精神[N/OL].交大新闻网,2014-11-03.[2015-04-07].http://newsxq.xjtu.edu.cn/info/1010/44490.htm.
[3][美]S·阿瑞提.创造的秘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441-442.
[4]张晓明,郗春媛.大学生创新人格核心特质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2(2):80-83.
[5]伍德勤.大学生社团活动的理论与实践[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