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探究饮食控制对高血压患者的重要性。方法 调查某社区80例高血压患者饮食控制情况,分析饮食控制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结果 有效控制饮食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明显好于未进行有效控制饮食的高血压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好的饮食控制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饮食控制;重要性
高血压为血压升高为特征的一组慢性疾病。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高血压发病率越来越高,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12%~15%,是发生心脏病、脑卒中及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高血压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年龄、血管、心脏及饮食,其中饮食为日常生活中可避免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控制血压的重要方法,但许多高血压患者未能良好控制饮食,致使血压控制不理想,增加相关并发症出现,为此笔者调查本地区某社区80例高血压患者饮食控制情况,探究饮食控制对高血压患者的重要性,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社区80例高血压患者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结果将其中45例饮食控制良好患者分为观察组,将另35例未良好控制饮食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46-76岁,平均(54.3±3.4)岁,病程1-20年,平均(6.3±2.4)年;对照组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45-77岁,平均(54.2±3.1)岁,病程1-19年,平均(6.1±2.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
1.2入组标准
(1)所有患者为社区登记的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2)所有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药物进行血压控制;(3)排除合并其它影响血压疾病的患者。
1.3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调查问卷进行上门问答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患病时间、血压控制情况、每日每餐基本饮食情况、每日药物使用情况等。
1.4观察指标
血压控制情况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规定:控制良好:血压良好控制,波动范围<10mmHg,无并发症发生;基本控制:血压基本控制,波动范围在10~20mmHg,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控制较差:血压未得到控制,波动范围>30mmHg,有相关并发症发生。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血压有效控制率为91.11%,对照组血压有效控制率为71.43%,观察组血压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1278,P=0.0422)。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比较[n(%)]
3讨论
高血压受遗传、环境及其它三方面因素影响,其中环境因素中饮食为最重要危险因素,据相关研究指出,高血压患病及血压控制和钠盐涉入量呈正相关,钠盐可增加血管内渗透性,导致更多水分流动在血管内使得血压升高,相反钾盐的涉入与血压呈负相关[2]。另研究指出,动物和植物蛋白质的过量涉入均能升高血压,饮食中的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比值升高也为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3];饮酒也会使得血压升高,特别收缩压受影响较大,研究发现每天涉入乙醇>50g者血压升高更为明显[4]。可见,日常生活中多种不良饮食习惯都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普遍存在高盐饮食习惯,有32%的高血压患者和高盐饮食有关,所以日常饮食因以清单为宜,并适当涉入含钾高的食物能有效控制血压[5]。另应控制每日蛋白的摄入量,可适当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海鱼、植物油等,应多吃新鲜水果及蔬菜,控制饮酒量都能有效控制血压水平。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对于饮食控制良好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明显好于未进行饮食控制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良好的饮食控制,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相关并发症的控制有显著意义,应积极在高血压及健康人群中进行宣传教育。
参考文献:
[1]易观娣,梁玉婵,李蓬芳等.个性化护理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230-231.
[2]袁木祥.饮食与运动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2823-2824.
[3]谭春琼.健康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6):1235-1237.
[4]关梅菊.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我管理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23(4):45-47.
[5]梁小华,顾东风.我国部分地区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方法现况调查[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2,3(1):56-58.
关键词:高血压;饮食控制;重要性
高血压为血压升高为特征的一组慢性疾病。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高血压发病率越来越高,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12%~15%,是发生心脏病、脑卒中及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高血压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年龄、血管、心脏及饮食,其中饮食为日常生活中可避免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控制血压的重要方法,但许多高血压患者未能良好控制饮食,致使血压控制不理想,增加相关并发症出现,为此笔者调查本地区某社区80例高血压患者饮食控制情况,探究饮食控制对高血压患者的重要性,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社区80例高血压患者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结果将其中45例饮食控制良好患者分为观察组,将另35例未良好控制饮食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46-76岁,平均(54.3±3.4)岁,病程1-20年,平均(6.3±2.4)年;对照组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45-77岁,平均(54.2±3.1)岁,病程1-19年,平均(6.1±2.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
1.2入组标准
(1)所有患者为社区登记的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2)所有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药物进行血压控制;(3)排除合并其它影响血压疾病的患者。
1.3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调查问卷进行上门问答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患病时间、血压控制情况、每日每餐基本饮食情况、每日药物使用情况等。
1.4观察指标
血压控制情况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规定:控制良好:血压良好控制,波动范围<10mmHg,无并发症发生;基本控制:血压基本控制,波动范围在10~20mmHg,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控制较差:血压未得到控制,波动范围>30mmHg,有相关并发症发生。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血压有效控制率为91.11%,对照组血压有效控制率为71.43%,观察组血压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1278,P=0.0422)。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比较[n(%)]
3讨论
高血压受遗传、环境及其它三方面因素影响,其中环境因素中饮食为最重要危险因素,据相关研究指出,高血压患病及血压控制和钠盐涉入量呈正相关,钠盐可增加血管内渗透性,导致更多水分流动在血管内使得血压升高,相反钾盐的涉入与血压呈负相关[2]。另研究指出,动物和植物蛋白质的过量涉入均能升高血压,饮食中的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比值升高也为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3];饮酒也会使得血压升高,特别收缩压受影响较大,研究发现每天涉入乙醇>50g者血压升高更为明显[4]。可见,日常生活中多种不良饮食习惯都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普遍存在高盐饮食习惯,有32%的高血压患者和高盐饮食有关,所以日常饮食因以清单为宜,并适当涉入含钾高的食物能有效控制血压[5]。另应控制每日蛋白的摄入量,可适当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海鱼、植物油等,应多吃新鲜水果及蔬菜,控制饮酒量都能有效控制血压水平。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对于饮食控制良好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明显好于未进行饮食控制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良好的饮食控制,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相关并发症的控制有显著意义,应积极在高血压及健康人群中进行宣传教育。
参考文献:
[1]易观娣,梁玉婵,李蓬芳等.个性化护理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230-231.
[2]袁木祥.饮食与运动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2823-2824.
[3]谭春琼.健康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6):1235-1237.
[4]关梅菊.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我管理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23(4):45-47.
[5]梁小华,顾东风.我国部分地区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方法现况调查[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2,3(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