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开始关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随着实验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显现出优越性.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
学活动
数学在初中课程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正处于直观思维向抽象逻辑过渡的初中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可能成为他们学习中的难点,容易使学生出现畏难甚至厌恶情绪.因此,教师要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克服学生的消极情绪.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首先,处于此阶段的学生,智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根据“最近发展区”原则进行设计;其次,学生的数学能力参差不齐,教师要在创设情境时全面考虑,尽可能地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既不能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也不能讓他们的思维松懈,要注重全员参与.重要的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性地回答.问题1: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图形?问题2:请设计一些有趣的轴对称图形.通过课前设置问题,为下次课创设教学情境,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趣味性以及完成的可能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明确实验的目的,有条理地展开实验教学
实验具有很强的步骤性.开展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的逻辑思维更有条理、更加清晰.尽管实验教学具有这一优点,但是运用不得当也会让学生产生模糊的逻辑思维,不知道本堂课的重点在哪,一堂课下来发现什么也没学到,只是在玩.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设计实验教学,既不能脱离教材内容,又要根据学生实际敢于创新,尽可能地优化实验教学,展示与传统课堂截然不同的教学过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有条理的实验教学中得到提升的同时,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形成也有赖于实验目的的明确性.数学讲求思维的严谨、推理的缜密,而这些都与明确的实验目的、有条理的实验步骤密不可分.学习数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在进入社会以后才不会觉得学校中的学习完全无用,遇到问题时也不会手足无措.数学中的思想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实验教学最终的目的.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性.例如,在讲“一次函数的应用”时,教师要明确“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实际生活中”的实验目的,围绕这一目的有条理地展开实验教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实验目的设计越明确,越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实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与小组合作学习联系在一起的.两者相互配合,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不例外.在实验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进行分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形成团队意识.合作探究学习,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互相带动,促使学生都参与进来,感受实验教学的乐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培养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
四、注重实验直观性的有效运用
虽然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已经开始向抽象阶段过渡,但是直观实验工具的使用还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讲“空间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使用直观的教具,让学生在观察中给思维以寄托,用直观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世界的奇妙,进而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教师意识到陈旧僵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环境下教育发展的要求.数学作为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在初中阶段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实验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由于目前尚未达到成熟阶段,因此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并作出调整,从而优化数学实验教学,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覃思乾.论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J].教学与管理,2005(34).
殷红,李忠海.中学数学实验的教学模式探讨[J].数学教育学报,2001,10(03).
一、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
学活动
数学在初中课程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正处于直观思维向抽象逻辑过渡的初中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可能成为他们学习中的难点,容易使学生出现畏难甚至厌恶情绪.因此,教师要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克服学生的消极情绪.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首先,处于此阶段的学生,智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根据“最近发展区”原则进行设计;其次,学生的数学能力参差不齐,教师要在创设情境时全面考虑,尽可能地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既不能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也不能讓他们的思维松懈,要注重全员参与.重要的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性地回答.问题1: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图形?问题2:请设计一些有趣的轴对称图形.通过课前设置问题,为下次课创设教学情境,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趣味性以及完成的可能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明确实验的目的,有条理地展开实验教学
实验具有很强的步骤性.开展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的逻辑思维更有条理、更加清晰.尽管实验教学具有这一优点,但是运用不得当也会让学生产生模糊的逻辑思维,不知道本堂课的重点在哪,一堂课下来发现什么也没学到,只是在玩.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设计实验教学,既不能脱离教材内容,又要根据学生实际敢于创新,尽可能地优化实验教学,展示与传统课堂截然不同的教学过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有条理的实验教学中得到提升的同时,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形成也有赖于实验目的的明确性.数学讲求思维的严谨、推理的缜密,而这些都与明确的实验目的、有条理的实验步骤密不可分.学习数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在进入社会以后才不会觉得学校中的学习完全无用,遇到问题时也不会手足无措.数学中的思想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实验教学最终的目的.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性.例如,在讲“一次函数的应用”时,教师要明确“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实际生活中”的实验目的,围绕这一目的有条理地展开实验教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实验目的设计越明确,越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实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与小组合作学习联系在一起的.两者相互配合,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不例外.在实验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进行分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形成团队意识.合作探究学习,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互相带动,促使学生都参与进来,感受实验教学的乐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培养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
四、注重实验直观性的有效运用
虽然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已经开始向抽象阶段过渡,但是直观实验工具的使用还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讲“空间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使用直观的教具,让学生在观察中给思维以寄托,用直观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世界的奇妙,进而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教师意识到陈旧僵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环境下教育发展的要求.数学作为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在初中阶段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实验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由于目前尚未达到成熟阶段,因此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并作出调整,从而优化数学实验教学,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覃思乾.论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J].教学与管理,2005(34).
殷红,李忠海.中学数学实验的教学模式探讨[J].数学教育学报,200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