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向: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关于方向,有三点要讲:
首先,方向要大,足够大的市场和长长的雪道,假以时日和努力,能滚出一个大大的雪球。举个例子,如果这个市场的规模是十亿级别的,我们觉得还是太小了,可资本化的市场要始终给后续的投资人留出足够的空间去发展和想象,即使上市的时候也需要给二级市场足够的发展空间。如果只能做到十亿,二级市场的投资人是没有人愿意来买股票的。所以十亿级别是不是够的,至少百亿级别,最好是千亿、万亿级别,在这个市场里面能做到1%都是很大的蛋糕。
其次是对未来的判断:站在月亮看地球,以5年以上的时间长度去想行业变迁。
这是对于行业趋势的判断,所谓站在月球看地球,我们需要跳出来看一看这个行业可能会怎样变迁,尤其今天这个移动互联时代,各个行业都在发生迅速变化。有的行业可能过三年、五年就消失了,是一面倒塌中的墙,再怎么努力也扶不起来;有的行业正在面临成本结构的重组,有的环节会消失;有的行业可能会被颠覆。所以我们出发的时候,必须把自己的眼光放长远,想一想五年之后,这个行业会是怎样的。
最后是世界观与格局观:自己在行业里的位置。这个行业会演变成怎样的格局,我们又会在这个行业格局里扮演怎样一个角色,站到怎样一个位置,守住什么环节,发挥什么作用,产生多大价值。这都来自于我们对世界、对行业的一个认知与判断,这也有助于我们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切入点:
足够小的切入点,以针扎破天。
如果说方向的关键词是大,那么切入点的关键词就是小,足够的小,从而锐利到能捅破一个市场。如果你一开始切入的时候做的就是大事情,那巨头们一下就把你给灭了。小的好处就在于,大公司们可能看不懂,瞧不上,甚至瞧不见。也只有足够小,你才能够把这个事情做到最好,做到极致,才能够成为第一。怎样去找这个小的突破点?
第一要有刚性需求。我们很多所谓的需求,其实都是伪需求,可能是YY出来的,也可能是靠补贴出来的虚假场景,一旦停止了补贴,用户也就跑走了。刚需就是一定要弄清楚在怎样的一个场景下解决怎样一个痛点的问题。
第二是差异化,做第一。一定要做第一,只有成为第一,才能更好的汇聚资源、汇聚更好的人才和汇聚钱。也只有差异化,才能在细分领域成为先行者,然后成为第一乃至垄断。我们最怕的是什么?是同质化竞争,然后陷入同质化陷阱,最后导致价值毁灭。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至少在出发的时候要找到独特价值,然后成为领先者,让别人来追赶你。如果一开始就跟大家一样,或你在跟随人家,事情就很麻烦。
第三是切入点要配合大方向,商业模式不要太绕。从小的切入点开始,要能很好的延展到我们要去的大方向,中间的过度要非常顺,不要太绕。举个例子,我的目标要攀登珠峰的,但我从学游泳开始。练游泳让我强健体魄,是一个好的事情,但离我攀登珠峰这个事情就效率太低了,不是最直接的。
速度:
从潜行到舍命狂奔。速度的关键词就是快。创业公司一定要把速度跑起来,只要有高速增长,管理等问题都将不是问题。
从零到一阶段是潜行,这个阶段的快就是精益创业,快速迭代。不管是产品开发还是市场打样,产品的关键就是尽快的把MVP(最小可用产品)做出来,然后通过不停的测试、反馈去不停改进。产品落地是1,后面放量是加零,如果没有这个1,一切都白搭,所以我们投资的创业团队,在从零到一阶段,真的是没日没夜,就吃在公司,睡在公司,一定要尽快把产品给拿出来。
然后从1到N阶段,就要舍命狂奔了。如果你已经成为相对先行者,就要迅速把这个领先优势扩大,成为第一,乃至垄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抢人抢钱抢资源。
时机:
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变化确实太快了,如果你错过了一年,这个事情就不用考虑再进入了,一年的时间领先者可以跑出去很远,而作为后来者,你光有微创新,有小的改进是不够的,你必须比领先者团队足够牛逼,产品做的足够牛逼,这个牛逼程度是十倍级别,你才能够把用户抢回来。另一方面在融资方面,如果领先者已经拿了许多钱了,投资人也会担心你是否还能赶超,融资会变得加倍困难,从而处于更不利的竞争局面。所以大家一定要关注切入的时机,晚了不行,太早也是不行的,你花了两三年的时间市场都没有起来,这又是时间成本的问题了。
团队:
所谓事为先,人为重,人永远是最重要的。对于团队来讲,首先我们看领导人,公司一定要有个明确的老大,早期创业,老大是最强的发动机。对于这个老大来讲,我们希望他第一是有方向感格局感,知道想要成就怎样的一家企业,也能大体勾勒实现的路径;第二是希望他能落地,懂产品、懂业务,能够把事情搞定;第三是希望他有影响力,会忽悠。所谓会忽悠,不要做贬义理解,是指有影响力有说服力,能够忽悠团队,让团队相信你,跟着你有肉吃、有酒喝,还要能够忽悠投资人,让投资人给你开支票,相信跟着你能赚大钱,有高回报。总体来说,一个创始人是有气场的,从而能够很好地感染团队或投资人。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关于方向,有三点要讲:
首先,方向要大,足够大的市场和长长的雪道,假以时日和努力,能滚出一个大大的雪球。举个例子,如果这个市场的规模是十亿级别的,我们觉得还是太小了,可资本化的市场要始终给后续的投资人留出足够的空间去发展和想象,即使上市的时候也需要给二级市场足够的发展空间。如果只能做到十亿,二级市场的投资人是没有人愿意来买股票的。所以十亿级别是不是够的,至少百亿级别,最好是千亿、万亿级别,在这个市场里面能做到1%都是很大的蛋糕。
其次是对未来的判断:站在月亮看地球,以5年以上的时间长度去想行业变迁。
这是对于行业趋势的判断,所谓站在月球看地球,我们需要跳出来看一看这个行业可能会怎样变迁,尤其今天这个移动互联时代,各个行业都在发生迅速变化。有的行业可能过三年、五年就消失了,是一面倒塌中的墙,再怎么努力也扶不起来;有的行业正在面临成本结构的重组,有的环节会消失;有的行业可能会被颠覆。所以我们出发的时候,必须把自己的眼光放长远,想一想五年之后,这个行业会是怎样的。
最后是世界观与格局观:自己在行业里的位置。这个行业会演变成怎样的格局,我们又会在这个行业格局里扮演怎样一个角色,站到怎样一个位置,守住什么环节,发挥什么作用,产生多大价值。这都来自于我们对世界、对行业的一个认知与判断,这也有助于我们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切入点:
足够小的切入点,以针扎破天。
如果说方向的关键词是大,那么切入点的关键词就是小,足够的小,从而锐利到能捅破一个市场。如果你一开始切入的时候做的就是大事情,那巨头们一下就把你给灭了。小的好处就在于,大公司们可能看不懂,瞧不上,甚至瞧不见。也只有足够小,你才能够把这个事情做到最好,做到极致,才能够成为第一。怎样去找这个小的突破点?
第一要有刚性需求。我们很多所谓的需求,其实都是伪需求,可能是YY出来的,也可能是靠补贴出来的虚假场景,一旦停止了补贴,用户也就跑走了。刚需就是一定要弄清楚在怎样的一个场景下解决怎样一个痛点的问题。
第二是差异化,做第一。一定要做第一,只有成为第一,才能更好的汇聚资源、汇聚更好的人才和汇聚钱。也只有差异化,才能在细分领域成为先行者,然后成为第一乃至垄断。我们最怕的是什么?是同质化竞争,然后陷入同质化陷阱,最后导致价值毁灭。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至少在出发的时候要找到独特价值,然后成为领先者,让别人来追赶你。如果一开始就跟大家一样,或你在跟随人家,事情就很麻烦。
第三是切入点要配合大方向,商业模式不要太绕。从小的切入点开始,要能很好的延展到我们要去的大方向,中间的过度要非常顺,不要太绕。举个例子,我的目标要攀登珠峰的,但我从学游泳开始。练游泳让我强健体魄,是一个好的事情,但离我攀登珠峰这个事情就效率太低了,不是最直接的。
速度:
从潜行到舍命狂奔。速度的关键词就是快。创业公司一定要把速度跑起来,只要有高速增长,管理等问题都将不是问题。
从零到一阶段是潜行,这个阶段的快就是精益创业,快速迭代。不管是产品开发还是市场打样,产品的关键就是尽快的把MVP(最小可用产品)做出来,然后通过不停的测试、反馈去不停改进。产品落地是1,后面放量是加零,如果没有这个1,一切都白搭,所以我们投资的创业团队,在从零到一阶段,真的是没日没夜,就吃在公司,睡在公司,一定要尽快把产品给拿出来。
然后从1到N阶段,就要舍命狂奔了。如果你已经成为相对先行者,就要迅速把这个领先优势扩大,成为第一,乃至垄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抢人抢钱抢资源。
时机:
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变化确实太快了,如果你错过了一年,这个事情就不用考虑再进入了,一年的时间领先者可以跑出去很远,而作为后来者,你光有微创新,有小的改进是不够的,你必须比领先者团队足够牛逼,产品做的足够牛逼,这个牛逼程度是十倍级别,你才能够把用户抢回来。另一方面在融资方面,如果领先者已经拿了许多钱了,投资人也会担心你是否还能赶超,融资会变得加倍困难,从而处于更不利的竞争局面。所以大家一定要关注切入的时机,晚了不行,太早也是不行的,你花了两三年的时间市场都没有起来,这又是时间成本的问题了。
团队:
所谓事为先,人为重,人永远是最重要的。对于团队来讲,首先我们看领导人,公司一定要有个明确的老大,早期创业,老大是最强的发动机。对于这个老大来讲,我们希望他第一是有方向感格局感,知道想要成就怎样的一家企业,也能大体勾勒实现的路径;第二是希望他能落地,懂产品、懂业务,能够把事情搞定;第三是希望他有影响力,会忽悠。所谓会忽悠,不要做贬义理解,是指有影响力有说服力,能够忽悠团队,让团队相信你,跟着你有肉吃、有酒喝,还要能够忽悠投资人,让投资人给你开支票,相信跟着你能赚大钱,有高回报。总体来说,一个创始人是有气场的,从而能够很好地感染团队或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