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上的单恋

来源 :青春期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的我是校园里的一只流浪猫,逃课迟到是我的家常便饭,天天抱着一本世界名著,任凭我作家的梦想轻舞飞扬。
  班主任几次找我谈话,问我到底住不住校?我告诉班主任,寝室那些臭袜子臭鞋子,还有如雷贯耳的打呼噜声我无法忍受,所以,我依然做我的走读生。因为学校离家很近,我只需要穿过一条商业街和小路就可以到学校。可是即便是这样,我还是经常迟到。
  班主任不得不给我下最后通牒,不住校可以,但不允许我迟到。我嘴上答应着,但私底下却依然我行我素,迟到10分钟是家常便饭,最后老师为了不让我迟到,只好出了一个对策。那就是我迟到多久,便让我在教室门口站多久。
  从那以后,我开始经常站在教室门口站岗放哨,迎接同学们用目光做的炮弹,我孤军奋战,用冷漠孤傲来反击他们。后来,我感觉他们是一群无聊的家伙,和他们一般见识是一件无聊的事。当这群无聊的家伙再朝我张望时,我已经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溜走了。这时候的我已在操场上自由漫步了,欣赏别的班级在操场上体育课。有时候,我还可以混进他们的球队,踢上两脚,但常常被他们不友好的赶出来。
  她就是在这个时候撞进了我的视线。她身穿运动服,特别文静,手捧一本书,在操场旁边的一棵梧桐树下看书。在这以后的日子,我常常在操场上与她相遇,次数多了,我便和她熟悉了,知道了她叫莫小艾,是邻班的同学,和我一样,也是因为迟到,常常被老师罚站门口。我心想,我这样的男生都受不了他们的嘲讽,更何况一个女生,怎么受得了这帮乌合之众幸灾乐祸的眼神。
  慢慢地我和小艾便熟悉了,再到后来就互称难友。我问她为什么常常迟到,她总是笑而不答。这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定做一次神秘跟踪,看看这样一个爱看书,又很文静的女生,为何会像我一样经常迟到。
  我的跟踪行动是在一天中午放学后开始的。我提前奔出校门,在一个地方躲避好,等待小艾的出现。终于,小艾出现了,让我没想到的是,她一直步行走在小路上,走出小路,又穿过闹市,最后,她走进一个很狭窄的小巷里,进了一家小院,那是一家很旧的小院,房子是瓦房,已有些历史了。我在想,是应该进去看看,还是应该转身离开,正在犹豫时,小艾突然开门,我来不及躲藏,满脸的欠意,尴尬地说了句,你住在这里?小艾白了我一眼,便把门关上了,我猜想,她是生气了。
  后来,我和小艾成了朋友,她也断断续续地告诉我一些关于她的事,她的父亲是一名矿上的领导,在一场矿难中受牵连入狱,母亲改嫁。她主动从省城的重点高中回来,边在小城学习边伺候年迈体弱的奶奶。知道小艾的经历后,我突然觉得,原来我与小艾的迟到原因是这样的天壤之别,心中突然对这个女孩子产生了一点怜惜。
  我问小艾,为什么不买辆自行车?这样,也免得上课迟到。小艾笑而不答,我知道,也许我不该问,因为像她这种情况,一辆自行车也算是奢侈品了。看着小艾,我想都没想,就说,我们相隔的不远,以后,我就负责来接送你吧。小艾高兴地答应了,两颗年轻的心简单而真实地快乐着。
  我们相约不再迟到,我的自行车成了小艾的专车,我则成了小艾的车夫。我们成了无所不谈的朋友,我们在自行车上挥洒着我们的青春和快乐。青春期的萌动是谁也阻止不了的,我发觉自己慢慢喜欢上了小艾,喜欢她的纯洁,喜欢她的快乐,喜欢她看书时的样子,她再也不迟到了,而我,也因为小艾,成了班级里不被别人讨厌的男生了。
  一直很想告诉小艾我的想法,我偷偷地给小艾写信,但又一次次地撕掉,因为我不想因为自己的唐突而破坏了我与小艾的关系。再无数次的写信撕信后,我终于鼓起勇气,在一次送她回家后,我把信丢给了她,然后,狼狈的逃掉……
  我不愿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小艾不再让我送她。她变得冷漠、陌生。我后悔自己不该给她写信,原本单纯快乐的生活就这样慢慢地离我越来越远了……
  小艾突然的拒我千里之外,让我内心有些无法接受,曾经以为小艾可以让我变得成熟,没想到,在离开她的时候,那个曾经叛逆的男生又重新回来了,我告诉同学们小艾的事情,我告诉同学们,我与小艾谈恋爱,因为种种原因又与她分开。我诉说着自己内心里最不真实的想法,我觉得伤害她,也许是我最好的解脱办法。那个迟到、逃课、玩世不恭的男生又重新出现了。
  小艾最终还是给我回了一封信,上面写着:我们该好好谈谈了。我们相约在校园后面的小树林,见面的结果是,我们谁也没说话,先沉默,后来她大哭。哭得我魂飞魄散六神无主。我知道她为什么哭,因为我的话伤害了她,她一直不愿意告诉任何人她的家庭,她的生活,而我,却在知道她的秘密后,毫无顾忌地告诉了别人。看着她伤心至极地样子,我心痛极了,后悔极了……
  后来,我再也没有见到小艾,仿佛一夜之间蒸发了。后来我知道她的奶奶去世了,她又回了省城,我知道她想与我谈谈其实也算是跟我道别了。时过五年,我在一次偶然的会议上和小艾相遇。她变得成熟、风韵、楚楚动人。我向她忏悔我当年的幼稚,和对她的伤害。她笑笑说,已经忘记了。
  那天,我说我想借辆自行车,带她在省城里转一转,她没有拒绝。点头间,我们双眼间飘起了烟雾,青春的往事又在我们脑海中慢慢展开。
  (编辑 王娟)
其他文献
吴卫萍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小板桥中学物理教师。  课上,吴卫萍会认真观察每一个学生,从他们听课的神态、脸上的表情等,去了解每个学生的状态,学生们遇到烦心事都会主动找她倾诉,遇到好玩的,也会主动和她分享。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需要具备哪些品质?已经在讲台上辛勤耕耘了31年的吴卫萍对此深有感触,在她看来
吴山,笔名吴拙子、孤山居士。1970年出生于河北三河市。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水墨研究院院士、文化部特聘画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美协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北京金大都画院副院长。    山水画是国画中一个特色的分支,传统的山水画运用散点透视法,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到了近代,山水画又有了发展,新一代大师如黄宾虹、李可染、张大千、
范一冰,又名范国荣。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作品有《一冰国荣水墨小品》、《范国荣水墨艺术》、《美术家范国荣》、《范国荣国画作品辑》等。    己丑之秋,在一次国际艺术博览会上,我与画家范一冰相识,进而被一冰刻苦学艺的历程、执著追求的精神、清高的人品艺德所感动。一冰对艺术的虔诚,对生活的淡定,对世间万物的理解,使她笔下的人物既活灵活现又虚幻迷离,充溢着一种诗情气韵,画路极
在我们身边,不难看见这样的场面,一个个大人对着孩子们训诫,“你给我听好了,按照我的方法做!你听不听话?!”“想当年,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你爸爸都在……”“你能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步地来,你要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  这些现象的背后折射的其实就是一个个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让孩子按照大人的要求做,孩子的自主学习和探索是不被允许的,大多时候还会被冠以“保护”“严格”和“慈爱”的名义。  著名的“奶爸”
1993年,赵建宏从华中师范大学数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广西教育厅直接将他分配到了广西农业大学任教,但赵建宏认为自己更适合教中学,坚持要求将档案改派回桂林,由此回到母校桂林中学,担任高中数学老师至今。  从事数学科研时,赵建宏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将研究方向确定为“理解数学”,导师劝他改变方向,说题目时代性不强,和当前流行研究不切合,不容易出成果。赵建宏却坚持自己的研究主题有其意义与价值。他认为让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开放、优质、幸福’教育是仪陇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黎万俊说,“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聚焦聚力‘质量和特色’两大主要抓手,深入实施了‘教育质量、队伍素质、办学条件’三大提升行動。”目前,仪陇县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断扩大,教育质量已跻身南充市前列。  均衡而有质量的教育是人才发展的基础。“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首先把聚焦点放在教育质量的提升上,主要在三个方面下力气。”黎万俊说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人们不约而同地找寻着专属于自己的幸福,在找寻幸福的道路上偶尔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幸福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有很多种,有的人会说:幸福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有的人会说:幸福就是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而对于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街穗石小学英语老师李伟丽来说,在这条找寻幸福的路上与学生、教育、教学相伴就是其中的全部内涵。  幸福是采集教育的真知  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李伟丽给出
何为一个好老师?“让学生喜欢,让家长放心。”这便是吴学光的理解,简单的十个字,却囊括了太多含义。  记得有一年,吴学光去往一所新学校任教,却没想到第一节课就令他欲哭无泪,即使问题再简单,全班62名学生,也没有一个愿意举手回答,他不得不唱了一节课的“独角戏”。课后,吴学光赶紧去请教本校的老师,却得到令人失望的答案:“我们这儿就是这样,越到高年级学生越不愿意举手,你把课上好就行。”  但吴学光认为,敢
“不少老师总觉得,教语文很复杂,实际上教语文一点也不难,用丁永正老师的话来讲,‘无非就是读、写那些最基本的事情’。”这是李宗琴从教师前辈丁永正老师身上受到的启发,也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语文教学最直观的感受。  丁永正老师是李宗琴最喜欢的名师前辈,他所著的《丁永正:我怎样教语文》也常被李宗琴翻来覆去地研读。受丁永正老师“多读多写”的思想影响,李宗琴也很喜欢阅读,她说:“语文老师必然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
钟思中,名石,号楚丁,1950年生,湖北荆州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湖北分会会员,湖北省微雕协会高级工艺师。香港(海外)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南纪印杜理事。  自幼随父习书学艺,四十多年来勤奋斗室,临池不辍,书法、篆刻、微刻等作品曾先后在海内外多家媒体作专题报道。数以千计作品被日本、新加坡、台湾、韩国及美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人士收藏。近年在国内外一些重大赛事中,亦先后多次荣获一二三等奖。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