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前激趣是实现语文阅读课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因此,在阅读课教学之前,我们要充分设计好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依据课文内容,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素材,或朗诵,或讲故事,或播放视频、音频或图片展示或联系地方风俗名胜、人文风情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上《生命·生命》一课的时候,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环节,我让学生听心跳的音频,同时加上我的旁白,让学生充分感受心跳声。通过这一活动,我把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心跳声中上,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内驱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我就势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任务。由于学生有了较强的探知文本的兴趣和渴望,在后续的教学环节中,学生表现活跃,发言积极,我也就顺势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一节课,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若保持着高昂的学习兴趣,能就自然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学生自主地参与课堂学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
二、语文阅读课应该是“有声”的课堂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程标准中高年段的阅读教学目标。而低年段的教学目标要求同样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就要求语文阅读课应当是“有声”的课堂,阅读课教学中应有朗朗的读书声。朗读是学生接触文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扫除阅读中语言理解的基本障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则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基调。阅读课应该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朗读中揣摩,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品味。
在阅读教学中,常有一些教师忽略了学生的阅读,出示学习目标后,便直接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讨论分析。由于学生没有朗读文本,缺少与文本的充分的对话,所以学生常“一问三不知”,课堂陷入沉闷干涩的氛围,最终整堂课成为了教师的独角戏;或者学生能够参与讨论、回答,但常是蜻蜓点水,浮于表面不能深入理解。
我在阅读教学中,常根据课文长短、教学需要让学生以集体或小组、分角色、表演,比赛等方式进行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美词、美句、美段,并在朗读中对其进行揣摩、理解,进而感悟文章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最终达到能迁移运用的目的。
如我在上《东方之珠》一课时,就让学生进行集体朗读。集体朗读,一方面可以最大范围地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直接与文本碰撞,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在学习香港夜景的美时,我通过引读、集体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整个香港夜景的灯多。学生在引读、集体读中感受着香港的夜景美;在朗读中,体悟语言中表达的情感,感受其中句子和词语的优美。比如,“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一句。学生通过朗读感受香港“灯”的多;在读“五颜六色的焰火”“马路上那一串串的车灯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这些句子时,学生从灯的色彩、壮观景象感受香港夜景的美。
三、阅读教学应注意阅读习惯、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标中对阅读也明确要求: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语文阅读课教学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如在上《一定要争气》《东方之珠》两课中,我主要用阅读以及读写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指导。
在阅读方法上,我首先重视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朗读,并在朗读中圈、画的习惯。如在读《一定要争气》童第周做实验“把青蛙卵的外膜剥掉”这部分时,我就让学生带着“面对这么难的实验,童第周是怎样想的,他又是怎么做的”这两个问题进行朗读,并要求学生在朗读中围绕问题进行圈、画,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朗读,并读出效果。其次,指导学生学会从关键句子、字词入手阅读理解。如:在体会童第周为了把实验做成功时,我让学生从文段找出“不声不响、一遍又一遍、重做”这些词语让学生感受童第周的决心。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我通常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在“读”中学“写”,指导学生把从阅读中习得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去;在“写”中促“读”,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练笔与同学分享,以读助写,促成读写一体。如:我在上《东方之珠》时,学生感悟香港夜景的美后,让学生观察这一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学生找出来后,我就告诉学生这一段就是按总分的结构来写的,先总写整个香港的灯,再分写港湾里和马路上的灯。请同学们快速看看课文,哪些段落也按总分的结构来写的。学生很快找出2—5自然段都是用总分的方法来写的。于是我就让学生用总分的方法按下面的句式说一段话,同时提供生活中的图片辅助学生说。句式:“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学生分小组说后,小组代表发言,师生评价后,学生就把自己所说的写下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习得了总分的构段方法。
在学法指导上要根据文体特点,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指导。进行学习方法指导,追求的目标是通过文本的范例作用,使学生形成独立阅读、理解、分析、欣赏、写作能力,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终极目标。
课前激趣是实现语文阅读课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因此,在阅读课教学之前,我们要充分设计好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依据课文内容,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素材,或朗诵,或讲故事,或播放视频、音频或图片展示或联系地方风俗名胜、人文风情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上《生命·生命》一课的时候,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环节,我让学生听心跳的音频,同时加上我的旁白,让学生充分感受心跳声。通过这一活动,我把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心跳声中上,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内驱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我就势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任务。由于学生有了较强的探知文本的兴趣和渴望,在后续的教学环节中,学生表现活跃,发言积极,我也就顺势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一节课,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若保持着高昂的学习兴趣,能就自然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学生自主地参与课堂学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
二、语文阅读课应该是“有声”的课堂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程标准中高年段的阅读教学目标。而低年段的教学目标要求同样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就要求语文阅读课应当是“有声”的课堂,阅读课教学中应有朗朗的读书声。朗读是学生接触文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扫除阅读中语言理解的基本障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则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基调。阅读课应该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朗读中揣摩,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品味。
在阅读教学中,常有一些教师忽略了学生的阅读,出示学习目标后,便直接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讨论分析。由于学生没有朗读文本,缺少与文本的充分的对话,所以学生常“一问三不知”,课堂陷入沉闷干涩的氛围,最终整堂课成为了教师的独角戏;或者学生能够参与讨论、回答,但常是蜻蜓点水,浮于表面不能深入理解。
我在阅读教学中,常根据课文长短、教学需要让学生以集体或小组、分角色、表演,比赛等方式进行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美词、美句、美段,并在朗读中对其进行揣摩、理解,进而感悟文章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最终达到能迁移运用的目的。
如我在上《东方之珠》一课时,就让学生进行集体朗读。集体朗读,一方面可以最大范围地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直接与文本碰撞,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在学习香港夜景的美时,我通过引读、集体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整个香港夜景的灯多。学生在引读、集体读中感受着香港的夜景美;在朗读中,体悟语言中表达的情感,感受其中句子和词语的优美。比如,“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一句。学生通过朗读感受香港“灯”的多;在读“五颜六色的焰火”“马路上那一串串的车灯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这些句子时,学生从灯的色彩、壮观景象感受香港夜景的美。
三、阅读教学应注意阅读习惯、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标中对阅读也明确要求: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语文阅读课教学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如在上《一定要争气》《东方之珠》两课中,我主要用阅读以及读写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指导。
在阅读方法上,我首先重视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朗读,并在朗读中圈、画的习惯。如在读《一定要争气》童第周做实验“把青蛙卵的外膜剥掉”这部分时,我就让学生带着“面对这么难的实验,童第周是怎样想的,他又是怎么做的”这两个问题进行朗读,并要求学生在朗读中围绕问题进行圈、画,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朗读,并读出效果。其次,指导学生学会从关键句子、字词入手阅读理解。如:在体会童第周为了把实验做成功时,我让学生从文段找出“不声不响、一遍又一遍、重做”这些词语让学生感受童第周的决心。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我通常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在“读”中学“写”,指导学生把从阅读中习得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去;在“写”中促“读”,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练笔与同学分享,以读助写,促成读写一体。如:我在上《东方之珠》时,学生感悟香港夜景的美后,让学生观察这一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学生找出来后,我就告诉学生这一段就是按总分的结构来写的,先总写整个香港的灯,再分写港湾里和马路上的灯。请同学们快速看看课文,哪些段落也按总分的结构来写的。学生很快找出2—5自然段都是用总分的方法来写的。于是我就让学生用总分的方法按下面的句式说一段话,同时提供生活中的图片辅助学生说。句式:“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学生分小组说后,小组代表发言,师生评价后,学生就把自己所说的写下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习得了总分的构段方法。
在学法指导上要根据文体特点,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指导。进行学习方法指导,追求的目标是通过文本的范例作用,使学生形成独立阅读、理解、分析、欣赏、写作能力,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