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遭损,文物保护怎能“野生”

来源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guaini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一段关于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和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刻遭盗拓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视频内容是在江苏省丹阳三城巷的南朝石刻群中,一群年轻人在没有允许和批文的情况下就私自拓印碑文,在相关部门负责人赶到现场后被劝离。
     文物石碑虽能侥幸经历长年的风吹雨打而存留至今,但并非“不朽”,经不起这样的“摧残”。在盗拓的过程中,墨汁和拓纸很可能会对石刻内部造成损伤,流入的墨汁可能导致石刻图案无法辨识。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北朝时期的石刻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被盗拓的石刻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照理说,这样珍贵的文物应该得到最好的呵护。但是,通过这次盗拓事件,再次印证了一些野外文物并没有保护到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经是国家文物局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但是,即使是在最高级别的保护下,这些位置相对偏僻的文物仍缺乏妥善的看管,很多时候都是事发之后才会有优化的“保护方案”。一些地方对文物保护工作并没有做到尽心尽力,甚至因为需要保护的文物过多,投入过大,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
     面对这样的现状,在民间出现了很多“野生”文物爱好者和保护者。比如,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民間自发组织的“走陵人”团队,所谓走陵,就是对有历史价值的古代陵寝进行寻访,考察陵寝的神道、神兽、残存石刻等遗迹。此前,咸阳唐崇陵就发生过一次走陵活动,这一活动的目的,就是收集石刻残件,统一放到唐崇陵白虎门的监控摄像头下,他们认为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文物。其实,随意改变文物的摆放位置,也是对文物的破坏。
     其情可悯,其行却该罚。文物保护作为一门大有学问的学科,非专业人士不可为之,贸然行动甚至可能涉嫌违法。我国《文物复制拓印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复制、拓印文物,应当依法履行审批手续。依据相关法律,未经许可私拓违法,可以处2万元以下罚款,如果对文物造成损坏,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所以,无论历史爱好者的初衷是什么,在陵区内搬动石刻残件的做法肯定是不合适的。而类似新闻时有发生,凸显了很多历史文物爱好者想保护文物,却方式不当的情况。面对文物保护的窘境,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迫在眉睫。
     央视有一档很火的节目叫作《国家宝藏》,每集都会甄选几件国家文物来进行介绍,每件“宝藏”都拥有自己的明星“国宝守护人”,他们讲述“大国重器”们的前世今生,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这档节目播出之后口碑与收视齐飞,拥有了许多年轻的收视群体,红极一时。
     这样的节目就是做好文物宣传的榜样之一,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向群众传达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宣传,也是一种更有价值的传承,除了传达思想,还能创造经济价值,带动旅游,实乃一举多得之策。
     所以,一边加强管理,一边加强宣传,这两点完全可以并行不悖。而通过文物的附加价值创造出来的旅游、文化、影视等产业,都可以作为文物保护的投入资金,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在把正确文物保护观念传达给民众的同时,夯实保护文物的“经济基础”。
     历史文物见证山河、历经岁月,是我国璀璨历史文明积淀的精华,保护这些文物就是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根源脉络。所以,还是希望历史文物爱好者们对于文物应该只看不碰,非专业考古,尽量收敛自己的喜爱之情。否则,不管你爱不爱,带来的都是一种伤害。
  (摘自《中国青年报》)
  【赏析】
   历朝历代留下的文物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文物的保护自然是重中之重,容不得丝毫的不专业。因此,爱文物就应该尊重文物的保护准则,而不是随意地盗拓和搬动。法律的惩戒正是希望每个人都能树立起保护意识,因为文物一旦被损坏,再多的钱财也无法补救。对于文物保护单位来说,合理利用文物发展相关产业,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还能传递正确的保护观念,这才是文物保护的正确姿势。
其他文献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提倡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简化成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这句话虽然看上去似乎很朴素,但是道理却很真诚——我们生活在凡尘俗世中,沾染尘埃必不可少,所以就该体会最本真的生活。   回归于最简单的起点,做好当下最琐碎的事,既然处于繁冗的世界,也就无须将生活编织得更加复杂。   其实复杂的起点是简单,而简单的终点依旧是简单
期刊
据央视报道,由中国科协、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打造的“科学辟谣平台”于8月30日正式启动。各大网络平台将疑似谣言汇聚到该平台后,这些信息会被用人工智能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识别,识别结果再返回原网络阻断谣言。据介绍,该平台已有516位专家入驻,涵盖食品安全、营养健康、航空航天等14个领域。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迅猛,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网络谣言时有出现。塑料大米、棉花肉松、喝牛奶能致癌等
期刊
中国近代以来,从王国维将美育和智育、德育并举,到鲁迅写就《拟播布美术意见书》,蔡元培发表《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美育一直承担着陶冶、净化心灵的德育诉求。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因为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美育是审美教育,
期刊
人们常把优秀的学生称为“高足”,而在古代的时候,高足的意思是良马、骏马。“高足”一词源于汉代的驿传制度(供官员往来和递送公文)。汉代驿传制度根据官员官职高低、任务轻重分不同等级,设三等马匹,有高足、中足、下足之别,高足为上等快马。《汉书·高帝纪下》载:“横(田横)惧传诣雒阳。”颜师古引如淳注。《今日良宴会》也云:“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一句中,“高足”指的就是骏马。   大概到了魏、晋时期,高
期刊
人生数十载,最宝贵的礼物于人,莫过这些岁月,莫过如此生活。   当今社会,从事、投身于艺术事业的人数以万计,但真正可被称为艺术家且创造出有价值艺术的人就屈指可数、寥若晨星了。细看之下,无数作家、设计师、画家只把自己困于闭室,闷个几日几夜,企图逼迫自己生发出些许个小灵感以创造出惊世骇俗、得以流传于世的伟大之作。可是,这种远离社会,脱离生活,生挤硬造的所谓艺术哪来的生命力与内涵呢?又有什么价值供世人欣
期刊
怀着喜悦而激动的心情,张余转入了一所新学校,因为他原来的学校离家很远,不便接送。虽然人生地不熟,但张余对这个地方充满了信心,他想他的热情一定能博得同学与老师的欢迎。   刚入校的第一天,天上便下起了小雨,但这并未阻挡张余的热情,他看见一些同学在边聊边走,就过去与他们攀谈,他们也接受了这个新伙伴,并迅速找到了同样感兴趣的话题,大家便开始聊起来。恰逢前方地面上有好多紙团,不知是谁随意扔在路面上的,这可
期刊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的助学故事让人看了心里暖暖的。赵家和教授一辈子生活简朴,不到10元的化纤毛衣一穿就是10多年。别看对自己抠门,他隐姓埋名捐出1500多万元,资助2000多名穷苦孩子上学。   千金散尽只为助学,赵家和教授的人生境界令人敬佩。他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选择呢?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赵家和教授说:“求仁得仁,了无遗憾。”   赵家和教授的做法
期刊
【预测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纪录片《家风》以古代著名家训为切入口,讲述家风形成的历史脉络,以及一个个家族对传统美德的执着追求,体现了中国人超越时代的家族凝聚力与责任感。从世族大家文字化的家训、家谱,到普通百姓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家规、家教形式不同,傳递的都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   读了上面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认识?请以“我的家风故事”为主题,写一篇不
期刊
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的石碑上,刻着这样一句铭文:认识你自己。是的,人最重要的是自知,自知到了,人也就成了。   故事中的小狮子之所以最后被鬣狗吃掉,是因为没有认识到自己是一头无力对抗鬣狗的幼狮。小狮子由于缺乏对自己的清楚认识,最终酿成了悲剧。于是,我不禁联想到,在人生的道路上,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常常会做出错事,而那些能够有所建树成功的人,无不是低调处事,不狂妄自傲,能够清楚认识自己的。   纵观古今中
期刊
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的石碑上,刻着这样一句铭文:认识你自己。是的,人最重要的是自知,自知到了,人也就成了。(引用铭文,提出论点。)   故事中的小狮子之所以最后被鬣狗吃掉,是因为没有认识到自己是一头无力对抗鬣狗的幼狮。小狮子由于缺乏对自己的清楚认识,最终酿成了悲剧。于是,我不禁联想到,在人生的道路上,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常常会做出错事,而那些能够有所建树成功的人,无不是低调处事,不狂妄自傲,能够清楚认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