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下课去往食堂,忽然发现墙壁上的广告栏贴了一张醒目的海报。因为好奇,所以凑上前去,原来是新的一届“快乐男声”沈阳赛区要开赛了。当时也没有在意,转身即过。但是心中也悄然有了一丝小波澜。以后每次去食堂都会经过这张海报,心中忽然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我从小就喜欢唱唱跳跳,而且以前也跟家里人开玩笑说要参加“快乐男声”,但当时的确只是一种玩笑,根本没有想到如今这个机会真的就在眼前。我又留意了一下那张海报,趁着没人经过的时候用手机拍下,然后仿佛做了坏事似的回头看看有没有人注意,发现无人心中便有种窃喜,愉快地回到寝室仔细研究。
报名也并不繁琐,而且因为是正规比赛,不需要交任何报名费,只需要身份证复印件和一张一寸照片即可。又看了一下地点,在太原街的万达广场,离我们学校也不远,坐车非常方便。
4月24号,报名的日子就在明天。上午上完课碰到一位平时最好的同学,聊了几句话,突然就鼓起勇气跟他说了这件事。他听后也很赞成,说愿意陪我一同去,还开玩笑说,这样你以后出名了我就给你当助理!于是马上开始准备,去复印了身份证,又照了一寸照片。至于歌,我想起前几日上英语课,老师让我唱歌时,我唱的一首英文歌《blowing in the wind》——《阿甘正传》里的一个插曲,歌已经非常熟悉了。一切就算是匆匆地准备好了,然后开始紧张地期待明天的到来。
因为海报上写的是上午9点开始,于是我和同学8点就坐公交出发。来到万达广场,看到有一处地方站满了男生,我想这应该就是报名的地点,向前看去,果然透过紧锁的玻璃门看到宽敞明亮的大厅里挂着整个墙面的巨幅海报,写的“‘快乐男声’沈阳赛区”,喜出望外,于是和同学在门外耐心地等待。
我环顾四周,发现身边的男生都是精心打扮的,有用发胶做出各种奇特头型的,染发的更不在少数,黄黄红红,眼花缭乱。一个男生竟然涂上黑色眼影,又细细挑起根根睫毛,俨然遗世独立的“佳人”一般。大家的着装也很独特,都想要与众不同,甚至看到一位男生穿着红军的衣服,手里拿着一面旗帜,写着“毛主席万岁”几个大红字,很是让人侧目。有不少人还带着乐器,有的背上一把吉他,有的拿着小号或是萨克斯。大部分是年轻人,也有少数中年人,这也体现出一种公平,只要你想唱歌,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年龄并没有限制。来的人应该有相当一部分是沈阳音乐学院的,看得出他们从造型到举止都很专业。
大约9点半门开入场,一时间本还在四周的人们突然一拥而上往门内挤,虽然鲁莽,但也可以体会到当时大家的心情。我运气好,看到快开门就走到前面,因此排队时也在最前面几位,然而接下来仍旧是漫长的等待。在这期间大家偶尔谈话,得知这些参赛选手有的来自黑龙江,有的来自内蒙古、长春,甚至还有从秦皇岛专门坐动车赶来参赛的。有的中学生请假而来,早上五点多就到沈阳,一直等到现在。
过了一会儿,终于开始领参赛单。拿到参赛单才得知今天不需要演唱歌曲,要27号才开始比赛。27号本来有课,但老师那天考试所以放假,这样就不会耽误课业,这日子简直是为我量身而定的。
两天后终于可以开始比赛了。来到报名地点,人比那天能多出几千,气势磅礴。也有刚来报名的,我因为已经领到参赛单,所以在候场区的前面排队。刚开始以为是按号来排队入场,但可能因为人数庞大,于是就按到场的先后顺序入场,每一次能入二三十人,又是一场等待。
我排在队伍前面,是第二批入场的。候场区安放二三十个塑料凳,分为四五排,按先后顺序就座。当时,坐在那里觉得心情格外激动,因为舞台就在眼前,心中憧憬了许久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我看身边的选手有的塞上耳机,应该是在默默地听即将参赛的曲目;有的低头沉思,来回摆弄手指;有的跟身旁的参赛选手热切地讨论。每个人对即将到来的比赛都持有不同的心态。我当时也没有任何紧张与焦虑,只是想顺其自然就好。过了半个小时,已经接近11点了,终于轮到离我们这一组在比赛的小棚前等候。现场临时设立两个小棚,用黄色绒布挡住。这个神秘的小屋就是比赛的地方,很多选手的人生也即将在这里得到改写。
按规定每个选手只有30秒的时间展示才艺,唱得优秀可以多唱些时间,如果评委觉得不妥也可以在未到30秒内就摇铃,提前让选手下场。我们在外面能够听到里面选手的歌声,有的的确嘹亮浑厚,但也有刚唱一句就被摇铃终止的。
到我上场的那一刻,心里只觉得轻松无比,掀开黄色绒布,看到里面有两位评委,一男一女,我简单介绍一下名字、编号,就开始演唱。唱了几句后,评委摇铃,我以为要我下场,正准备退场,结果评委说再换一首中文歌,当时我一下子手足无措,因为并没有充足准备,一时也想不起来,就跟评委说可否继续把那首英文歌唱完,评委说可以,我又把它唱完。然后他们又让我唱一首别的英文歌,这又在我意料之外,也是因为准备不足的原因,唱了几句就忘词了,最终还是没有通过。评委很善意地给我点评了一下,针对我的情况谈了一点乐理知识,使我受益匪浅。尤为印象深刻的是他说的一句话:“其实比赛获奖并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要学会一些新的东西,你很有天赋,但是如果准备充分就更好了,明年希望还能见到你!”于是我向评委鞠了一躬就心情安然地下场。
出来时同学赶忙跑过来问是不是过了?我向他微微一笑,说没有。同学很诧异,说不可能,他指着另一个小棚说:“那边的参赛选手都出出进进能有七八个了,这边你还没出来,以为一定能行了。”我说:“没过也没事儿,别想了,咱们去太原街地下吃饭吧!”
参加“快乐男声”的结果并不重要,实际上能参加比赛对我来说就是一次不小的突破,毕竟评委能在选手众多、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为我留下两三分钟的时间展示才艺,并且得到专业人士的点评,我已经知足了。我认为每一个少年都应该有一次这样的经历,如果有过,那么当年岁渐长时再次回忆,依然会被当时充沛的激情所感动。如同一位网友在信中提及的这段话——年轻的时候大抵都有着充沛的激情,只是越来越商业化的生活总让人不知所措。我们生存在一个物质的世界,那一点仅存的热血十分可贵。
我想参赛的最终意义正是如此。这是一次青春之中难得的标记,仿佛春日的桃树只为盛开的那一天,虽然也有凋谢,但盛放的过程已经值得细细品味。
最终,还是不虚此行。
报名也并不繁琐,而且因为是正规比赛,不需要交任何报名费,只需要身份证复印件和一张一寸照片即可。又看了一下地点,在太原街的万达广场,离我们学校也不远,坐车非常方便。
4月24号,报名的日子就在明天。上午上完课碰到一位平时最好的同学,聊了几句话,突然就鼓起勇气跟他说了这件事。他听后也很赞成,说愿意陪我一同去,还开玩笑说,这样你以后出名了我就给你当助理!于是马上开始准备,去复印了身份证,又照了一寸照片。至于歌,我想起前几日上英语课,老师让我唱歌时,我唱的一首英文歌《blowing in the wind》——《阿甘正传》里的一个插曲,歌已经非常熟悉了。一切就算是匆匆地准备好了,然后开始紧张地期待明天的到来。
因为海报上写的是上午9点开始,于是我和同学8点就坐公交出发。来到万达广场,看到有一处地方站满了男生,我想这应该就是报名的地点,向前看去,果然透过紧锁的玻璃门看到宽敞明亮的大厅里挂着整个墙面的巨幅海报,写的“‘快乐男声’沈阳赛区”,喜出望外,于是和同学在门外耐心地等待。
我环顾四周,发现身边的男生都是精心打扮的,有用发胶做出各种奇特头型的,染发的更不在少数,黄黄红红,眼花缭乱。一个男生竟然涂上黑色眼影,又细细挑起根根睫毛,俨然遗世独立的“佳人”一般。大家的着装也很独特,都想要与众不同,甚至看到一位男生穿着红军的衣服,手里拿着一面旗帜,写着“毛主席万岁”几个大红字,很是让人侧目。有不少人还带着乐器,有的背上一把吉他,有的拿着小号或是萨克斯。大部分是年轻人,也有少数中年人,这也体现出一种公平,只要你想唱歌,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年龄并没有限制。来的人应该有相当一部分是沈阳音乐学院的,看得出他们从造型到举止都很专业。
大约9点半门开入场,一时间本还在四周的人们突然一拥而上往门内挤,虽然鲁莽,但也可以体会到当时大家的心情。我运气好,看到快开门就走到前面,因此排队时也在最前面几位,然而接下来仍旧是漫长的等待。在这期间大家偶尔谈话,得知这些参赛选手有的来自黑龙江,有的来自内蒙古、长春,甚至还有从秦皇岛专门坐动车赶来参赛的。有的中学生请假而来,早上五点多就到沈阳,一直等到现在。
过了一会儿,终于开始领参赛单。拿到参赛单才得知今天不需要演唱歌曲,要27号才开始比赛。27号本来有课,但老师那天考试所以放假,这样就不会耽误课业,这日子简直是为我量身而定的。
两天后终于可以开始比赛了。来到报名地点,人比那天能多出几千,气势磅礴。也有刚来报名的,我因为已经领到参赛单,所以在候场区的前面排队。刚开始以为是按号来排队入场,但可能因为人数庞大,于是就按到场的先后顺序入场,每一次能入二三十人,又是一场等待。
我排在队伍前面,是第二批入场的。候场区安放二三十个塑料凳,分为四五排,按先后顺序就座。当时,坐在那里觉得心情格外激动,因为舞台就在眼前,心中憧憬了许久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我看身边的选手有的塞上耳机,应该是在默默地听即将参赛的曲目;有的低头沉思,来回摆弄手指;有的跟身旁的参赛选手热切地讨论。每个人对即将到来的比赛都持有不同的心态。我当时也没有任何紧张与焦虑,只是想顺其自然就好。过了半个小时,已经接近11点了,终于轮到离我们这一组在比赛的小棚前等候。现场临时设立两个小棚,用黄色绒布挡住。这个神秘的小屋就是比赛的地方,很多选手的人生也即将在这里得到改写。
按规定每个选手只有30秒的时间展示才艺,唱得优秀可以多唱些时间,如果评委觉得不妥也可以在未到30秒内就摇铃,提前让选手下场。我们在外面能够听到里面选手的歌声,有的的确嘹亮浑厚,但也有刚唱一句就被摇铃终止的。
到我上场的那一刻,心里只觉得轻松无比,掀开黄色绒布,看到里面有两位评委,一男一女,我简单介绍一下名字、编号,就开始演唱。唱了几句后,评委摇铃,我以为要我下场,正准备退场,结果评委说再换一首中文歌,当时我一下子手足无措,因为并没有充足准备,一时也想不起来,就跟评委说可否继续把那首英文歌唱完,评委说可以,我又把它唱完。然后他们又让我唱一首别的英文歌,这又在我意料之外,也是因为准备不足的原因,唱了几句就忘词了,最终还是没有通过。评委很善意地给我点评了一下,针对我的情况谈了一点乐理知识,使我受益匪浅。尤为印象深刻的是他说的一句话:“其实比赛获奖并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要学会一些新的东西,你很有天赋,但是如果准备充分就更好了,明年希望还能见到你!”于是我向评委鞠了一躬就心情安然地下场。
出来时同学赶忙跑过来问是不是过了?我向他微微一笑,说没有。同学很诧异,说不可能,他指着另一个小棚说:“那边的参赛选手都出出进进能有七八个了,这边你还没出来,以为一定能行了。”我说:“没过也没事儿,别想了,咱们去太原街地下吃饭吧!”
参加“快乐男声”的结果并不重要,实际上能参加比赛对我来说就是一次不小的突破,毕竟评委能在选手众多、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为我留下两三分钟的时间展示才艺,并且得到专业人士的点评,我已经知足了。我认为每一个少年都应该有一次这样的经历,如果有过,那么当年岁渐长时再次回忆,依然会被当时充沛的激情所感动。如同一位网友在信中提及的这段话——年轻的时候大抵都有着充沛的激情,只是越来越商业化的生活总让人不知所措。我们生存在一个物质的世界,那一点仅存的热血十分可贵。
我想参赛的最终意义正是如此。这是一次青春之中难得的标记,仿佛春日的桃树只为盛开的那一天,虽然也有凋谢,但盛放的过程已经值得细细品味。
最终,还是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