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学者最近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旨在了解反复下呼吸道感染(RLAI)患儿气道结构是否存在异常。试验组为2007年至2013年因RLAI接受过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的患儿,对照组为同时期因其他原因接受纤支镜检查的患儿。评价指标包括纤支镜检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菌培养结果。
血管生成素-2是通过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也是血管内皮细胞稳定受体Tie2的拮抗剂,参与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针对促血管生成素-2这一靶点,有学者通过动物实验测试了特定RNA干扰的肺血管内皮细胞治疗策略对脓毒症的治疗潜力。实验通过盲肠结扎穿孔或静脉注射脂多糖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在制模前后分别静脉注射肺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促血管生成素-2小干扰RNA。
最近,美国学者对一项多中心队列研究的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旨在评估早期给予肾上腺素能否提高无法实施电除颤的心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研究对象为来自570家医院的119978例心搏骤停患者,其中83490例患者在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或其他特殊科室中发病而被排除,有523例患者因反复发生心搏骤停而被排除,有85例患者在给予。肾上腺素之前就已接受过血管加压素治疗而被排除。
伴有低度异型增生的巴雷特食管炎容易进展为食管腺癌,而且西方国家食管腺癌的发病率正在迅速增加。为此,荷兰学者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旨在了解内镜下射频消融术能否降低巴雷特食管炎患者的癌变风险。研究对象为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来自欧洲9个不同地区的136例伴有低度异型增生的巴雷特食管炎患者。
10年前的一项单中心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对急诊中的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实行程序化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而最近美国学者进行了一项多中心临床试验,旨在进一步验证上述研究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研究人员将来自美国31个急诊科的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程序化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组要求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并根据血流动力学指标使用强心药或输血;程序化标准化治疗组不要求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及使用强心药
《腹部心肺复苏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腹部心肺复苏(CPR)的大型专著,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第一篇全面论述了腹部CPR的概念、范畴、特征与途径,深度解析了腹部CPR的解剖生理基础以及“腹泵”等参与复苏的“多泵机制”原理,着重诠释了腹部提压CPR的研究与转化,以便读者参考理解。第二篇系统归纳总结了腹部CPR的实验研究结果与临床实践案例,如作者将历经数载创立的“腹部提压”“腹主动脉反搏”“膈肌下抬
亚硒酸钠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其他抗氧化酶的一个辅因子,因此有可能具有抗氧化的作用。近期有学者进行了一项相关临床研究,旨在了解亚硒酸钠是否能提高脓毒症患者的抗氧化能力,并调节白细胞抗原的表达。研究人员将4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创伤/失血性休克(T/Hs)在战伤及日常创伤中均十分常见。鞘氨醇1-磷酸受体激动剂FTY720具有降低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活性的能力,同时还可维持损伤应激状态下内皮细胞屏障功能和血管稳态。因此,有学者推测FTY720可作为复苏治疗的一部分,能减轻T/HS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研究人员建立大鼠T/HS模型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最近,澳大利亚学者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了懈近10年来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救治是否有所突破。研究人员对2000年至2012年问收住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101064例严重脓毒症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主要评价指标为患者住院结局(死亡、出院、转院进一步治疗或进行康复训练)。
国内关于脑膜败血性黄杆菌所致感染的报道较少,我们收集了10例,现将其特点作一分析. 1.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0例脑膜败血性黄杆菌感染病案,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36~76岁,平均59.6岁.其中基础疾病为心脑血管病3例,尿路感染1例,颅脑损伤2例,创伤性湿肺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1例.住院时间4~219天不等,平均68.8天.转归情况:除1例因原发病严重而死亡外,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