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史料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最基本的素材,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史料,有利于拉近学生与历史的时间和空间距离,激发学习的兴趣,对学生学习和认识历史能力的提高都有相当大的帮助。因此,建立史料教学方法有效促进历史学科的学习,应正确认识其重要性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索及反思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 史料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9.105
在高中历史教育中,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能仅仅依照简单的理论讲授。在一些涉及到了历史典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就必须要使用真实且贴合的史料内容,加深学生对于历史和理论知识的综合理解。基于此,身为一名高中教师,我们在实施历史教学时,一定要对学生的这一能力加以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以在强化其学习能力的同时,保障教学目标得以一一落实。
一、创设历史情境
历史教师要想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好地培育学生对于历史资料的阅读能力,并使其乐于阅读、学会阅读,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起其的阅读兴致,使其对于史料充满着求知欲及好奇心,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步的强化其的阅读水平,保障培育目标得以有效的落实。
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先为学生们选取出合适的阅读史料,并积极的创建历史情境,使学生们对于史料阅读产生一定的兴趣。紧接着,教师也可以充分的借助于学校的周边资源,来引导学生们去参观、考察,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学生们的历史意识,使其感觉到历史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以进一步的激发了学生们对于史料的阅读兴致,使其的阅读能力得以相应程度的提升。比如,在讲解“鸦片战争”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些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的历史资料,以将学生有效的带入到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去,以在激发其阅读兴致的同时,也为其阅读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
二、运用史料培养思维能力
史实即历史事实。介绍史料,讲述基本史实是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在高中阶段,让学生通过历史资料铭记历史事实是远远不够的。在完成基本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史料的情景作用,趁热打铁,引导学生“生疑”,这样做一方面适应了学生好奇求异的心理,另一方面顺势引发了对本课重点问题的探究。史料引入高中历史教学,就是切实地希望学生能够体悟到历史学习过程中的“论从史出”这一原则。在教学中,教师有效运用史料,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情境,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历史事实,“归纳”和“概括”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证明或者证伪均可。在借助史料,让史实“生花”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初步掌握的史实印象得到加深,更让史实“开花结果”,“综合”以上论述得出历史结论。例如,在讲新中国外交方针提出的背景时,一位老师出示了二战后世界形势图,以及美国《时代周刊》的杂志封面,让学生通过分析得出新中国独立之初的处境和外交政策“一边倒”的原因。另一位老师通过图表,通过图表数据的变化,让学生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建交热潮之后建交国数量减少的原因,设问“屋子”打扫干净了,“客人”为何迟迟不来?另一位老师在出示几段材料后让学生讨论总结“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借助史料设置疑问,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激发学生求知欲,以史导论,让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分析和比较、归纳和概括直至综合表述历史结论的能力得到锻炼,切实增强学习能力。
三、丰富史料的表现形式
通常情况下,学生对于新鲜的、变化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要综合运用各种最新的历史材料,丰富史料的表现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对史料分析的兴趣。这需要教师对史料进行有效的补充和完善,以便更好地輔助历史课堂教学。例如在进行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教学时,有关抗日战争的史料可以说是相当丰富的,因此教师要去粗取精,从中获取最能反映历史实际和最新的历史材料。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抗日战争期间的真实照片、报纸、条约等文字信息;有关抗日的经典歌曲,如《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游击队之歌》等;抗日英雄的英勇事迹;抗日期间所使用过的武器装备;有关抗日题材的电影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史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其爱国情怀,还能有效引导学生对抗日战争的相关史料进行客观分析。通过这种丰富的史料表现形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逐渐提升。
四、应用史料进行历史评议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历史史料让学生进行历史评议,从而锻炼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分析、总结、概括的技巧。以教学《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权利法案的内容,自由讨论、分析,总结出权利法案分别赋予了议会什么权利,又剥限制了国王什么权利?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与总结,不难发现《权利法案》内容中:“所有未经过议会同意但是用国王的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为非法权力”这一条,赋予了议会的立法权,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而“凡未经议会准许,以国王特权……而征收金钱……为非法”这一条限制了国王的征税权,同时又赋予了议会的征税权,同时其他的《权利法案》内容分别赋予了议会司法权、军事权等,也剥夺了国王相应的权利。学生通过对《权利法案》这一历史第一手史料的分析,全面剖析了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扩大议会的权利,限制君主的权利。学生提高了分析能力,同时也从史料中直观地感受到了君主立宪制削弱君权的力度,从而对君主立宪制产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对史料的评议应该具有一定的技巧,因此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对类似的史料进行评价,比较其中的异同,并总结不同史料的评价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总之,史实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抓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史实的梳理、整合、联系和拓展,做到融会贯通。当然,在融通史实的过程中,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分享,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带远.历史史料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8(10).
[2]雷艺.浅析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s1).
[3]林荣宗.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量度问题[J].新课程(下),2018(1).
【关键词】高中历史 史料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9.105
在高中历史教育中,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能仅仅依照简单的理论讲授。在一些涉及到了历史典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就必须要使用真实且贴合的史料内容,加深学生对于历史和理论知识的综合理解。基于此,身为一名高中教师,我们在实施历史教学时,一定要对学生的这一能力加以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以在强化其学习能力的同时,保障教学目标得以一一落实。
一、创设历史情境
历史教师要想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好地培育学生对于历史资料的阅读能力,并使其乐于阅读、学会阅读,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起其的阅读兴致,使其对于史料充满着求知欲及好奇心,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步的强化其的阅读水平,保障培育目标得以有效的落实。
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先为学生们选取出合适的阅读史料,并积极的创建历史情境,使学生们对于史料阅读产生一定的兴趣。紧接着,教师也可以充分的借助于学校的周边资源,来引导学生们去参观、考察,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学生们的历史意识,使其感觉到历史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以进一步的激发了学生们对于史料的阅读兴致,使其的阅读能力得以相应程度的提升。比如,在讲解“鸦片战争”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些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的历史资料,以将学生有效的带入到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去,以在激发其阅读兴致的同时,也为其阅读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
二、运用史料培养思维能力
史实即历史事实。介绍史料,讲述基本史实是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在高中阶段,让学生通过历史资料铭记历史事实是远远不够的。在完成基本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史料的情景作用,趁热打铁,引导学生“生疑”,这样做一方面适应了学生好奇求异的心理,另一方面顺势引发了对本课重点问题的探究。史料引入高中历史教学,就是切实地希望学生能够体悟到历史学习过程中的“论从史出”这一原则。在教学中,教师有效运用史料,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情境,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历史事实,“归纳”和“概括”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证明或者证伪均可。在借助史料,让史实“生花”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初步掌握的史实印象得到加深,更让史实“开花结果”,“综合”以上论述得出历史结论。例如,在讲新中国外交方针提出的背景时,一位老师出示了二战后世界形势图,以及美国《时代周刊》的杂志封面,让学生通过分析得出新中国独立之初的处境和外交政策“一边倒”的原因。另一位老师通过图表,通过图表数据的变化,让学生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建交热潮之后建交国数量减少的原因,设问“屋子”打扫干净了,“客人”为何迟迟不来?另一位老师在出示几段材料后让学生讨论总结“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借助史料设置疑问,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激发学生求知欲,以史导论,让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分析和比较、归纳和概括直至综合表述历史结论的能力得到锻炼,切实增强学习能力。
三、丰富史料的表现形式
通常情况下,学生对于新鲜的、变化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要综合运用各种最新的历史材料,丰富史料的表现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对史料分析的兴趣。这需要教师对史料进行有效的补充和完善,以便更好地輔助历史课堂教学。例如在进行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教学时,有关抗日战争的史料可以说是相当丰富的,因此教师要去粗取精,从中获取最能反映历史实际和最新的历史材料。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抗日战争期间的真实照片、报纸、条约等文字信息;有关抗日的经典歌曲,如《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游击队之歌》等;抗日英雄的英勇事迹;抗日期间所使用过的武器装备;有关抗日题材的电影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史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其爱国情怀,还能有效引导学生对抗日战争的相关史料进行客观分析。通过这种丰富的史料表现形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逐渐提升。
四、应用史料进行历史评议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历史史料让学生进行历史评议,从而锻炼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分析、总结、概括的技巧。以教学《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权利法案的内容,自由讨论、分析,总结出权利法案分别赋予了议会什么权利,又剥限制了国王什么权利?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与总结,不难发现《权利法案》内容中:“所有未经过议会同意但是用国王的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为非法权力”这一条,赋予了议会的立法权,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而“凡未经议会准许,以国王特权……而征收金钱……为非法”这一条限制了国王的征税权,同时又赋予了议会的征税权,同时其他的《权利法案》内容分别赋予了议会司法权、军事权等,也剥夺了国王相应的权利。学生通过对《权利法案》这一历史第一手史料的分析,全面剖析了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扩大议会的权利,限制君主的权利。学生提高了分析能力,同时也从史料中直观地感受到了君主立宪制削弱君权的力度,从而对君主立宪制产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对史料的评议应该具有一定的技巧,因此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对类似的史料进行评价,比较其中的异同,并总结不同史料的评价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总之,史实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抓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史实的梳理、整合、联系和拓展,做到融会贯通。当然,在融通史实的过程中,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分享,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带远.历史史料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8(10).
[2]雷艺.浅析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s1).
[3]林荣宗.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量度问题[J].新课程(下),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