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的“不”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d_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五柳先生传》中,否定词“不”字随处可见,我们完全有理由将它视为本文的眼目。“五柳先生”弃官隐居,躬耕田垄,其甘守贫贱、不慕荣利、率真旷达的品德、情趣和性格,皆从“不”字而出。
  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解析:照理,写传记本应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情,作传者岂能不知所传之人的姓名籍贯?可“五柳先生”却偏不“认理”,他就是要跟自己过不去,竟不知自己为何许人。怪乎?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当是时,矫揉造作、追名逐利者甚多,“五柳先生”却淡泊名利,自得其乐。之所以“不知”“不详”,实乃“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第者而破除之”也。陶公正是借这种自谦的说法,表明了自己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思考:1.请以“……不知何许人也……”的文言句式,向班上的同学介绍自己,要点明自己的个性特征。
  二、“不慕荣利”“不求甚解”
  解析:“不慕荣利”乃“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不求甚解”指的是“五柳先生”在读书时不拘泥于字面,只求理解文章之精神实质,从而得到愉悦之感。
  思考:2.除了“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外,你还知道哪些与“不”字有关的成语?(写出三个即可)
  3.結合下题中所设置的情境,对正确的词语进行勾选。
  (1)中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钱学森(不求名利 不慕荣利),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2)很多同学,在学习上总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 精益求精),往往能熟练地背下来,可无法熟练地运用。
  三、“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为贫贱而忧愁,也不热衷于发财做官。两个“不”字句并列使用,就将“五柳先生”随遇而安、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思考:4.作者连用两个“不”字,就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展现出来,这与《孟子》中的哪一句话相似?
  5.仿写练习。
  (1)请以“梦想”为话题,连用几个“不”字写一句话。(至少用三个,50字以内)
  (2)结合下面的语境,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折射出淡泊的人生志趣;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反映出廉洁正直的情操;
  , ; ; 。
其他文献
岁月沧桑,世事变幻,无论我们的脚步怎样匆忙,不管悲欢离合,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家的方向。  白墙黛瓦的村庄,坐落在群山中。温暖的阳光洒向村落,湿润的青石小路上,岁月的苍苔依旧墨绿如初。漫步其间,小村是那么的祥和宁静,与世无争。  爷爷奶奶都是淳朴的山里人,餐桌上始终有一道菜牵动着他们的心——腐乳。这腐乳看似无奇,味道却极佳,入口即化,营养也很丰富。每次品尝,那柔软的感觉
期刊
我想,没有人喜欢潮湿、晦暗、阴冷的地方吧。所以,阳光便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阳光晒过的被子,阳光晒过的衣服,阳光般的脸庞……都温暖着我们。  在我的心里,一直居住着阳光般的她。  我,校园足球队的一员小将,说不好听点,我只是个坐在板凳上的小替补。对此身份,若说不耿耿于怀,那是假的。  去年夏天的一場比赛开赛前,老师像往常一样说道:“我们选一下这次比赛的主力队员。”听到这话,我深吸了一口气,自觉地
期刊
冯骥才先生认为,“中国人十分讲究文字的功力,尤重单个的方块字的运用,决不是一写一大片。故而我修改的遍数很多。”由此可见,冯骥才作品的语言是经过反复提炼而确定的,有着超强的表现力。下面,我们就以《俗世奇人》(《泥人张》《好嘴杨巴》)为例,具体品析其中的语言特点。  【妙语品味】  1.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两个“找”字用得实在绝妙。海张五拿
期刊
1.(2015年安徽中考语文试题)九年级某班以“走进民间文学艺术之谚语歇后语”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活动中,小雪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了一段文字,请你帮她修改。  【A】中华民族制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谚语和歇后语是其中的两朵奇葩。【B】谚语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和分量,形象,生动;歇后语幽默,风趣,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它们是民间语言的精华,是人们喜闻乐
期刊
生活在大约5万年前的猿人,他们把采集来的野果堆放在一起发酵,造出了醇香的果酒。他们尽情地唱呀喝呀,一个个醉倒在地上。此时,正遇上造山运动、火山或地震爆发,于是这些猿人被埋入地下,成了化石。5万年后,考古学家们才发现各种醉倒的猿化石。这一事实使流传已久的“山猿造酒”的传说得到了证实。当然,关于酒的发明者,历来说法不一。也有说法是禹帝时人仪狄所制,还有说法是杜康所创,古籍中记录有杜康醉刘伶的传说。  
期刊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话语,让你心中漾起情感的涟漪,或愉悦,或兴奋,或自豪,或感激,或温暖,或内疚,或纠结……听着这些话语,我们丰富了情感世界,学会了思考生活,并渐渐长大。  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那些话,那份情”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以上。  思路引擎:这是一道“提示语+题目+要求”的命题作文,构思行文时须注意以下四点:  一、
期刊
故乡总是给人最多的回忆,最多的温馨,最多的快乐。它是我心灵终生的寄托,终生的依靠。  青山  故乡的山上种满了竹子。到了夏秋时节,竹林便成了一片青翠的海洋,在温暖的阳光下,竹林成了孩子们的天堂。我和伙伴们将绸缎两端系在竹节上,做成一个简易的秋千。我们坐在秋千上,互相比着谁荡得高,都扬言要将秋千荡上天空。或是躺在吊床似的秋千上,只在眼上盖几片竹叶便打起盹来。  绿水  夏天的天气越来越闷热,而池塘里
期刊
一看题目,我脑海中立马浮现出妈妈的三句话,从早到晚反复唠叨的三句话,每句话都能概括出一个关键字。且听我慢慢讲解:  快  大清早,我还在做着美梦,她就来到我的床前,掀开被子,往我屁股上一拍,叫道“快起來,都几点了!”吃完饭,我还没来得及漱口、擦嘴,她又喊:“还不快去上学,要迟到了!”放学回家,刚放下书包,歇口气,她又说:“还不快去做作业!”灯光下,我想看一会课外书,她便催促我:“别看了,明天还要上
期刊
【话题导入】  逢年过节的风俗,吃饭穿衣的习惯,以及家乡的建筑、饮食等,细心探究起来,几乎每一样都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到民间去“采风”,关注我们平常习焉不察的民风民情,探寻日常生活背后的“学问”,一定会有许多惊喜的发现。  【写作指导】  一、选材个性化。故宫有故宫的气派,长城有长城的雄姿;戏剧有戏剧的曲折,吆喝有吆喝的味道。民俗文化饶有情趣,在写作的选材上要突出个性。如《端午的鸭蛋》中,汪曾祺
期刊
水面波光粼粼,映得莲花亭亭玉立,塘边白衣翩翩的他更显器宇轩昂。他就是诗仙李白,清新俊逸的青莲居士,傲立于盛唐。  许多孩子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满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曾几何时,我觉得这首诗太过幼稚。如今,细细品读,才知在家中温馨的灯光下遥望夜月,是无法切身体会诗人的感受的。在他乡,多少个一枕清霜冷如冰的夜晚,笛音袅袅随风四散,倔强地挤进他的帘内,钻入他的耳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