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学生学懂知识固然重要,但育人更加重要。在物理教学中,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固然重要,但将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中更重要,因为教育的真谛是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本文就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进行了论述,论述的重点是结合物理学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关键词:物理教学 思想品德 教育
义务教育的教育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作为义务教育教材之一的初中物理,新教学大纲强调指出:“物理教学必须结合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物理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愛国主义教育。”“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各种活动中,形式应灵活多样,要易于学生接受。”《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可见,思想品德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理应确立思想品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应有的地位,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在引导学生学习教材、掌握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动力和重要保证。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之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只有培养青少年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他们才会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转化为学习和行为的动机,并自觉地按照祖国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来发展自己,从而保证他们身心健康得到和谐的发展。
但是,还有很多学校和教师,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应试教育仍然备受重视,素质教育难呼为继。特别是近年来,一些与教材脱节的教辅资料扰乱了学生学习的视线,一些教育主观部门单一地用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机制,学校和教师或片面强调升学率,让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以标榜学校和教师的“业绩”,只重视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过多的搞“题海战术”,经常布置一些过多或过难的作业题,不求实际地提高了物理知识的教学要求。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既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背离了教育的真正的目的。在学生的心目中,学习物理的目的就只是为了考高分,升入高一级学校。这样的教育只能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一些或高分低能、或思想品质低劣、或学到一点点就目空一切的不合格人才。
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必须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思想、品德和其他心理素质上都得能到相应的发展。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在物理学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祖国、崇尚科学的思想感情。
(1)在物理教学内容中,适当地、有选择地介绍我国古代物理学的发展史和在科学领域的成就,以具体地事实,在恰当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如:在讲光学时,不妨先给学生讲一下公元前四世纪的《墨经》记载的关于小孔成像、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成像的观察研究事实。又如:在学习《天平的使用》后,可向学生介绍“天平小史”,由秤砣的发现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已经有了秤和称量物体质量的统一单位了。再如:学习《杠杆》后,让学生《我国古代杠杆》,学习《电和磁》后,向学生介绍我国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些事例,不仅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我国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一种自豪的心理共鸣,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激励他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学习。
(2)给学生介绍一些物理学家的典型事例,可以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如我国核物理学家何泽慧,介绍她在德国、法国从事研究工作期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物质条件相当困难,但她用简单仪器设备做了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发现了重原子核的三分裂变。回国后,又正值建国初期,国家对实验核物理研究的投资很有限,但她和青年人一起利用简陋的设备,克服重重困难,制成了达到国际水平的乳核探测仪。又如,钱学森为了报效祖国,多次遭到迫害,被监禁在孤岛上长达五年之久,在一切书籍被没收的情况下,他把资料强记在脑子里,终于胜利地回到祖国。再如,在我国西部,一大批科学家、青年知识分子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在荒无人烟的大沙漠上奉献一生,终于使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居于世界前列,等等。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个执着追求科学真理的科学家,他们都是埋头苦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爱国主义者,科学家的追求就是对国家对人民的最大贡献。这些事迹会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3)通过介绍世界各国著名科学家热爱自己祖国的高尚品格来感染学生,加深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情感。每个科学家都有自己的祖国,他们时刻都在想着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奉献给祖国,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很值得我们每个人效法。如在学习球面镜后,介绍“魔镜”的故事,通过阿基米德利用“魔镜”帮助国王大破罗马战船的故事,说明这其实是凹镜的作用。学生听完后自然会想到阿基米德能用自己的发明来保卫祖国不被敌人侵犯,作为学生我们该为祖国做些什么呢?
2、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来阐述物理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1)深入挖掘物理教材本身的辩证唯物主义素材,在教学物理概念、物理定律、物理原理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例如在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时,可先告诉学生法拉第是怎样想到这个问题的:他根据奥斯特“电生磁”原理,按照事物的逆向思维方法,经过长期无数次实验才总结出电磁感应定律的。然后通过材料《科拉顿“跑”失良机》的故事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的实验,科拉顿却看不见电流计指针的偏转呢?从而说明,一个微小的条件的变化,却会导致物质运动的根本变化。只有教师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用哲学思想把物理教学上升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从而对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才会有积极作用。
(2)结合教材有关知识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世界的物质性”时,可结合“力是什么”、“磁场”等知识点;认识“一切自然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时,可结合“力、光、声、热、电、磁”等知识点;认识“物理现象与它的发展过程是对立统一的”时,可结合“运动和静止”、“物体的浮沉条件”、“电压与电阻”、“原子的构成”、“反射与折射”等知识点;认识“发展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时,可结合“物态变化”等知识点。
(3)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来组织教学。
例如:对“14.5浮力”教材内容,我是这样安排的:
联系生活:鸭子能漂在水上……
探究实验:观察弹簧秤称重物,在空气中与物体浸入水中的读数变化。
小结:阿基米德原理。
防止简单枚举:指出浸入液体(或空气)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作用。
如此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事物的认知规律。
3、在物理教学中持科学态度,用科学方法进行良好品德教育,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中进行渗透与感染尤为重要。
(1)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按科学规律办事,学习物理就是要带领学生认识并掌握物理现象的客观规律。因此,进行物理概念与规律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相信科学的过程。要做到相信,既取决于对物理规律认识的深刻程度,又取决于情感上的接受程度。教学中必须先从生活和现象中指出问题再研究得出结论,而不能无凭无据的下定义。物理规律要通过实验操作并进行归纳,才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它们的认可程度,只有认可了、相信了物理规律,才能热爱物理,也只有热爱物理才能更好地掌握物理。初中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相信,还不仅仅来自于实验和推导,同时还要看这些物理规律是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应该很好地利用教材中“马德堡半球实验”等有关材料,使学生相信大气压的存在,从而体会到不按科学办事是不行的道理。
(2)勤于动手,勇于实践。物理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学科,培养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这是培养学生一种重要的科学品质,探究性实验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实事求是态度,真正体现物理的实验学科的特点。让学生亲自参与科学探究过程,从中获得体验。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一种乐于探究、乐于求真的心理倾向。在探究过程中,要培养学生遵循物理规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崇高的动机。教材十分重视兴趣作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和利用操作兴趣,要重视教材的观察实验和小实验、小制作;二是培养和利用因果兴趣,如教材中的“想想议议”,一般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按照因果关系去分析、探索,靠因果关系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园地。爱迪生一生中获专利的发明有1328种之多,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丰硕的发明成果,除了他对发明具有浓厚兴趣,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造福人类的崇高的动机。
4、在物理教学中还应该结合有关内容揭露和批判迷信思想,使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
例如:在学完《声现象》后,介绍科学世界“不是老天爷显灵,是建筑师的杰作”,通过北京天坛的巧妙设计,使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又如:学习《光的折射》后,让学生阅读“海市蜃楼”,然后说明成因,让学生冲破迷雾,相信科学。
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初中物理教学有促进作用。
前面提到:高尚的思想品德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和学习文化知识的动力和保证。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对教学有着促进作用。对此我深有体会: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利用播放课件《牛顿的故事》来引入新课,看了课件后,学生被物理学家牛顿的勤奋和悉心钻研的精神所感动。于是,教学就在这热烈的气氛中展开,学生怀着对牛顿的崇敬心情去学习,这一节课效果非常令人满意。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所在,特别是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又是整个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将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渗透到各门学科教学之中,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一环。
参考文献:
《中学物理教材教法》教育科学出版社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93版、06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物理教学 思想品德 教育
义务教育的教育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作为义务教育教材之一的初中物理,新教学大纲强调指出:“物理教学必须结合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物理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愛国主义教育。”“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各种活动中,形式应灵活多样,要易于学生接受。”《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可见,思想品德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理应确立思想品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应有的地位,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在引导学生学习教材、掌握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动力和重要保证。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之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只有培养青少年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他们才会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转化为学习和行为的动机,并自觉地按照祖国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来发展自己,从而保证他们身心健康得到和谐的发展。
但是,还有很多学校和教师,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应试教育仍然备受重视,素质教育难呼为继。特别是近年来,一些与教材脱节的教辅资料扰乱了学生学习的视线,一些教育主观部门单一地用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机制,学校和教师或片面强调升学率,让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以标榜学校和教师的“业绩”,只重视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过多的搞“题海战术”,经常布置一些过多或过难的作业题,不求实际地提高了物理知识的教学要求。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既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背离了教育的真正的目的。在学生的心目中,学习物理的目的就只是为了考高分,升入高一级学校。这样的教育只能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一些或高分低能、或思想品质低劣、或学到一点点就目空一切的不合格人才。
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必须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思想、品德和其他心理素质上都得能到相应的发展。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在物理学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祖国、崇尚科学的思想感情。
(1)在物理教学内容中,适当地、有选择地介绍我国古代物理学的发展史和在科学领域的成就,以具体地事实,在恰当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如:在讲光学时,不妨先给学生讲一下公元前四世纪的《墨经》记载的关于小孔成像、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成像的观察研究事实。又如:在学习《天平的使用》后,可向学生介绍“天平小史”,由秤砣的发现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已经有了秤和称量物体质量的统一单位了。再如:学习《杠杆》后,让学生《我国古代杠杆》,学习《电和磁》后,向学生介绍我国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些事例,不仅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我国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一种自豪的心理共鸣,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激励他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学习。
(2)给学生介绍一些物理学家的典型事例,可以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如我国核物理学家何泽慧,介绍她在德国、法国从事研究工作期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物质条件相当困难,但她用简单仪器设备做了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发现了重原子核的三分裂变。回国后,又正值建国初期,国家对实验核物理研究的投资很有限,但她和青年人一起利用简陋的设备,克服重重困难,制成了达到国际水平的乳核探测仪。又如,钱学森为了报效祖国,多次遭到迫害,被监禁在孤岛上长达五年之久,在一切书籍被没收的情况下,他把资料强记在脑子里,终于胜利地回到祖国。再如,在我国西部,一大批科学家、青年知识分子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在荒无人烟的大沙漠上奉献一生,终于使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居于世界前列,等等。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个执着追求科学真理的科学家,他们都是埋头苦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爱国主义者,科学家的追求就是对国家对人民的最大贡献。这些事迹会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3)通过介绍世界各国著名科学家热爱自己祖国的高尚品格来感染学生,加深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情感。每个科学家都有自己的祖国,他们时刻都在想着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奉献给祖国,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很值得我们每个人效法。如在学习球面镜后,介绍“魔镜”的故事,通过阿基米德利用“魔镜”帮助国王大破罗马战船的故事,说明这其实是凹镜的作用。学生听完后自然会想到阿基米德能用自己的发明来保卫祖国不被敌人侵犯,作为学生我们该为祖国做些什么呢?
2、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来阐述物理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1)深入挖掘物理教材本身的辩证唯物主义素材,在教学物理概念、物理定律、物理原理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例如在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时,可先告诉学生法拉第是怎样想到这个问题的:他根据奥斯特“电生磁”原理,按照事物的逆向思维方法,经过长期无数次实验才总结出电磁感应定律的。然后通过材料《科拉顿“跑”失良机》的故事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的实验,科拉顿却看不见电流计指针的偏转呢?从而说明,一个微小的条件的变化,却会导致物质运动的根本变化。只有教师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用哲学思想把物理教学上升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从而对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才会有积极作用。
(2)结合教材有关知识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世界的物质性”时,可结合“力是什么”、“磁场”等知识点;认识“一切自然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时,可结合“力、光、声、热、电、磁”等知识点;认识“物理现象与它的发展过程是对立统一的”时,可结合“运动和静止”、“物体的浮沉条件”、“电压与电阻”、“原子的构成”、“反射与折射”等知识点;认识“发展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时,可结合“物态变化”等知识点。
(3)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来组织教学。
例如:对“14.5浮力”教材内容,我是这样安排的:
联系生活:鸭子能漂在水上……
探究实验:观察弹簧秤称重物,在空气中与物体浸入水中的读数变化。
小结:阿基米德原理。
防止简单枚举:指出浸入液体(或空气)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作用。
如此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事物的认知规律。
3、在物理教学中持科学态度,用科学方法进行良好品德教育,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中进行渗透与感染尤为重要。
(1)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按科学规律办事,学习物理就是要带领学生认识并掌握物理现象的客观规律。因此,进行物理概念与规律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相信科学的过程。要做到相信,既取决于对物理规律认识的深刻程度,又取决于情感上的接受程度。教学中必须先从生活和现象中指出问题再研究得出结论,而不能无凭无据的下定义。物理规律要通过实验操作并进行归纳,才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它们的认可程度,只有认可了、相信了物理规律,才能热爱物理,也只有热爱物理才能更好地掌握物理。初中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相信,还不仅仅来自于实验和推导,同时还要看这些物理规律是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应该很好地利用教材中“马德堡半球实验”等有关材料,使学生相信大气压的存在,从而体会到不按科学办事是不行的道理。
(2)勤于动手,勇于实践。物理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学科,培养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这是培养学生一种重要的科学品质,探究性实验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实事求是态度,真正体现物理的实验学科的特点。让学生亲自参与科学探究过程,从中获得体验。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一种乐于探究、乐于求真的心理倾向。在探究过程中,要培养学生遵循物理规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崇高的动机。教材十分重视兴趣作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和利用操作兴趣,要重视教材的观察实验和小实验、小制作;二是培养和利用因果兴趣,如教材中的“想想议议”,一般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按照因果关系去分析、探索,靠因果关系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园地。爱迪生一生中获专利的发明有1328种之多,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丰硕的发明成果,除了他对发明具有浓厚兴趣,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造福人类的崇高的动机。
4、在物理教学中还应该结合有关内容揭露和批判迷信思想,使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
例如:在学完《声现象》后,介绍科学世界“不是老天爷显灵,是建筑师的杰作”,通过北京天坛的巧妙设计,使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又如:学习《光的折射》后,让学生阅读“海市蜃楼”,然后说明成因,让学生冲破迷雾,相信科学。
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初中物理教学有促进作用。
前面提到:高尚的思想品德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和学习文化知识的动力和保证。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对教学有着促进作用。对此我深有体会: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利用播放课件《牛顿的故事》来引入新课,看了课件后,学生被物理学家牛顿的勤奋和悉心钻研的精神所感动。于是,教学就在这热烈的气氛中展开,学生怀着对牛顿的崇敬心情去学习,这一节课效果非常令人满意。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所在,特别是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又是整个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将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渗透到各门学科教学之中,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一环。
参考文献:
《中学物理教材教法》教育科学出版社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93版、06版)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