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工艺美术,通过几千年脉络不断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它所固有的文化精神与艺术样式。当下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猛,社会财富逐步积累,是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的空前好时机。近几年,在国家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及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地方高校掀起开发应用地方特色工艺美术融入创新教学应用的热潮。改革创新是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地方高校如何结合地方特色,遵循艺术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找准切入点,结合教学勇于实践探索,走出适合地方高校发展的改革创新路子。
一、融合地方工艺美术创新实践教学以提高教育质量
地方高校艺术教育改革创新的落脚点在于切实提高教育效果,这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是相同的。从中国书画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它的形成都是由现存最早西周帛画、彩陶等实用艺术中分离出来的。如今地方高校美术本科中国书画教学被认为是一种基础性与专业性教育,它根据一定的社会职业分工与人才培养需求,将书画领域的相关知识技能较为系统地传授于学生,让学生具备这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浙江丽水学院艺术学院以中国书画艺术与青瓷技术相结合的实践创新教学,是为青瓷艺术和美术教育发展培养创意、创新型人才为重点的应用型教学实践。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获得书画技能的应用展现,而且对传统工艺美术龙泉青瓷的手工技艺、认知审美等取得很大体验,促进了学生艺术思维创新的启迪与实践拓展及全面综合修养的提高,教学实践效果独特而有质量。
龙泉青瓷是我国古代陶瓷中最古老的品种之一。它作为我国陶艺类唯一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活化石,它反映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特点,它早已具有中华文明和东方艺术的文化符号特征。龙泉青瓷艺术的审美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创造,青瓷融合书画装饰是青瓷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青瓷装饰品位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二、艺术与技艺的和谐统一以凸显教学特色
高校艺术教育是高等学校运用艺术载体面向学生开展的文化艺术素质教育。美术教学要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艺术与技术的和谐统一,提高教学质量凸显特色。
中国画融合青瓷艺术在继承传统技艺基础上融合创新装饰,主要运用高温颜料、雕刻等手法在釉中绘制应用,在发挥书画应用技能基础上以提升青瓷品位与技术研究,促进青瓷文化的发展。如作品《珠光烨烨》,就是以氧化铁等高温原料在泥盘坯上直接绘制而成。在泥坯中用泥料绘制中国写意画很有难度,特别是国画意笔表现,要求一气呵成,追求气韵生动,灵动而神似,特别要对其在原料和烧制等工艺做到一次成功,更是难上难。首先要在教学中对紫藤笔墨技法掌握熟练,运用于胸;再者是在圆盘中对鱼、题款、印章等构图设计宜简洁和谐统一,追求笔简意繁,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在实践中,中国画融合龙泉青瓷的釉下装饰很大程度上受到一定工艺技术条件的制约,它不单纯展现中国画技法,最重要的是艺术与工艺制作的可能。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体会融合青瓷釉下彩工艺与白瓷工艺的不同,龙泉青瓷高温厚釉的流动效果很难控制,好的韵味十足,流動大了,釉下绘制的效果可能是面目全非,而在细部的技法表现上更是困难。这种中国画融合青瓷应用实践教学把艺术表现与工艺技术的有机联系,给美术教育技能应用提供新平台,展现出中国画宣纸以外独特的外延教学。
三、加强和拓展特色实践应用教育,为推动地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方面是艺术的发展繁荣。艺术作为一种以形象化表现现实的文化现象,具有很强的社会渗透性和公众参与性,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传播和社会影响力。地方高校对社会文化艺术以“适应而不随从,超越而不脱离”推动文化发展服务地方。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来说,如何把教学所学应用到实践中以服务地方,使得艺术和技术在何种程度上可以达到完美的融合,这是当下地方高校美术教育的最现实问题。
目前龙泉青瓷在技艺精湛成熟的同时也存在着现代艺术理念落后、产品单一、从业者文化艺术水平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品牌策略缺乏等问题。如何提高龙泉青瓷的竞争力,拓宽龙泉青瓷市场,是龙泉青瓷产业在传承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龙泉青瓷要发展,需要提升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水平及科研创新能力,中国书画应用龙泉青瓷实践教学正是这中间一个重要的参与地方发展的角色。中国书画应用青瓷以创新教学实践、服务地方为出发点,发展合作教学、创新教学和应用教学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升地方高校产、学、研为一体的教学质量,充分地利用和发掘地方资源,为地方建设再创辉煌提供服务。而更具未来发展的意义是实现校校合作对中国传统青瓷文化艺术的创新教学和研究项目的开展,同时也可为各地对龙泉青瓷进行教学实践应用提供服务。
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地方特色工艺美术在教学中应用价值的集中表现。青瓷融合中国书画艺术应用实践教学,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既能坚持发扬地方工艺美术的优势,又能使其与中国书画技能、审美相结合;需要不断创新实践,从传统实践中汲取营养,融会古今,并通过高校地方特色艺术文化与社会的交流,让学生融入社会的创业活动。它必将愈来愈凸现出传承和创新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在地方特色实践教学的应用价值魅。
作者简介
赵治文(1992-),男,聊城大学美术学院17级研究生,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美术学院)
一、融合地方工艺美术创新实践教学以提高教育质量
地方高校艺术教育改革创新的落脚点在于切实提高教育效果,这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是相同的。从中国书画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它的形成都是由现存最早西周帛画、彩陶等实用艺术中分离出来的。如今地方高校美术本科中国书画教学被认为是一种基础性与专业性教育,它根据一定的社会职业分工与人才培养需求,将书画领域的相关知识技能较为系统地传授于学生,让学生具备这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浙江丽水学院艺术学院以中国书画艺术与青瓷技术相结合的实践创新教学,是为青瓷艺术和美术教育发展培养创意、创新型人才为重点的应用型教学实践。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获得书画技能的应用展现,而且对传统工艺美术龙泉青瓷的手工技艺、认知审美等取得很大体验,促进了学生艺术思维创新的启迪与实践拓展及全面综合修养的提高,教学实践效果独特而有质量。
龙泉青瓷是我国古代陶瓷中最古老的品种之一。它作为我国陶艺类唯一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活化石,它反映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特点,它早已具有中华文明和东方艺术的文化符号特征。龙泉青瓷艺术的审美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创造,青瓷融合书画装饰是青瓷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青瓷装饰品位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二、艺术与技艺的和谐统一以凸显教学特色
高校艺术教育是高等学校运用艺术载体面向学生开展的文化艺术素质教育。美术教学要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艺术与技术的和谐统一,提高教学质量凸显特色。
中国画融合青瓷艺术在继承传统技艺基础上融合创新装饰,主要运用高温颜料、雕刻等手法在釉中绘制应用,在发挥书画应用技能基础上以提升青瓷品位与技术研究,促进青瓷文化的发展。如作品《珠光烨烨》,就是以氧化铁等高温原料在泥盘坯上直接绘制而成。在泥坯中用泥料绘制中国写意画很有难度,特别是国画意笔表现,要求一气呵成,追求气韵生动,灵动而神似,特别要对其在原料和烧制等工艺做到一次成功,更是难上难。首先要在教学中对紫藤笔墨技法掌握熟练,运用于胸;再者是在圆盘中对鱼、题款、印章等构图设计宜简洁和谐统一,追求笔简意繁,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在实践中,中国画融合龙泉青瓷的釉下装饰很大程度上受到一定工艺技术条件的制约,它不单纯展现中国画技法,最重要的是艺术与工艺制作的可能。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体会融合青瓷釉下彩工艺与白瓷工艺的不同,龙泉青瓷高温厚釉的流动效果很难控制,好的韵味十足,流動大了,釉下绘制的效果可能是面目全非,而在细部的技法表现上更是困难。这种中国画融合青瓷应用实践教学把艺术表现与工艺技术的有机联系,给美术教育技能应用提供新平台,展现出中国画宣纸以外独特的外延教学。
三、加强和拓展特色实践应用教育,为推动地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方面是艺术的发展繁荣。艺术作为一种以形象化表现现实的文化现象,具有很强的社会渗透性和公众参与性,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传播和社会影响力。地方高校对社会文化艺术以“适应而不随从,超越而不脱离”推动文化发展服务地方。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来说,如何把教学所学应用到实践中以服务地方,使得艺术和技术在何种程度上可以达到完美的融合,这是当下地方高校美术教育的最现实问题。
目前龙泉青瓷在技艺精湛成熟的同时也存在着现代艺术理念落后、产品单一、从业者文化艺术水平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品牌策略缺乏等问题。如何提高龙泉青瓷的竞争力,拓宽龙泉青瓷市场,是龙泉青瓷产业在传承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龙泉青瓷要发展,需要提升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水平及科研创新能力,中国书画应用龙泉青瓷实践教学正是这中间一个重要的参与地方发展的角色。中国书画应用青瓷以创新教学实践、服务地方为出发点,发展合作教学、创新教学和应用教学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升地方高校产、学、研为一体的教学质量,充分地利用和发掘地方资源,为地方建设再创辉煌提供服务。而更具未来发展的意义是实现校校合作对中国传统青瓷文化艺术的创新教学和研究项目的开展,同时也可为各地对龙泉青瓷进行教学实践应用提供服务。
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地方特色工艺美术在教学中应用价值的集中表现。青瓷融合中国书画艺术应用实践教学,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既能坚持发扬地方工艺美术的优势,又能使其与中国书画技能、审美相结合;需要不断创新实践,从传统实践中汲取营养,融会古今,并通过高校地方特色艺术文化与社会的交流,让学生融入社会的创业活动。它必将愈来愈凸现出传承和创新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在地方特色实践教学的应用价值魅。
作者简介
赵治文(1992-),男,聊城大学美术学院17级研究生,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