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24至25日,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主办、光明食品集团承办的2016年中国(国际)食品产业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聚焦“实施品牌战略促进产业升级”的主题。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治发布《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状况分析》的报告。报告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食品工业规模效益稳定增长、企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区域食品工业协调发展,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向好。“十三五”时期,我国食品行业从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是食品行业品牌发展的关键期和阵痛期。
科技投入和食品安全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副巡视员王小青指出,科研投入和规模提升有利于食品工业中高速增长,保持中高端水平。2015年新建了一批国家级、省级研发中心、示范基地,并且食品、食物及处理领域的专利申请、授权数分别达到15000项和5000项。2011年到2015年,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从7.7%上升到9.2%。食品工业利润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从8.6%上升到10.7%。
食品企业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我国日益扩大的中产阶级消费升级的需求。王小青表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是食品产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品牌建设的基本保障。2011年到2015年,60%以上的规模以上食品企业达到了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认证的要求,抽检合格率达到了97%以上。目前食品安全保持总体向好稳定态势,没有发生区域性、地区性的事件。
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腾佳材指出,随着《食品安全法》的深入贯彻实施及实施条理的即将出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将建立一整套适应我国阶段发展要求、配套完备的监管制度体系,建立职业化食品安全检查员队伍。他强调,由于大型食品企业涉及面广、占有率高,一旦发生问题往往造成恶劣的影响。这就要求大型食品企业要遵守《食品安全法》,更加严格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科学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守住食品安全底线,切实发挥好行业领军和示范作用。
聚集发展产生积极效应
刘治指出,近年来,农业产粮大县高度重视食品工业,把食品工业作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增加优惠措施,积极鼓励食品企业的发展,县域食品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自2000年起,中国食品协会开展优秀食品企业强县和优秀龙头食品企业的认定工作。至今已有近200个县级行政区被评为优秀食品企业强县,1000多家食品企业被评为优秀龙头食品企业。衡量优秀食品企业强县的指标之一,是食品工业的产值或者主营业务销售收入占全县经济总量的50%。
集聚发展对食品企业品牌建设产生积极效应。刘治称:“大型食品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带动了附近乡镇的经济发展,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载体。同时,企业还能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确定发展方向和重点。食品工业有集聚、有特色,有利于产业贯通、融汇发展、产城融合,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同步发展,有利于完善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
刘治强调,落实食品工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涉及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现主食产品工业化,二是过剩产能去库存,三是产品高端化发展趋势。由于消费升级,主食产品工业化和家庭厨房社会化成为食品行业发展新趋势。目前,馒头、面条、米饭等主食的工业化程度低、发展潜力大,约有40万亿元的消费需求空间。
打造交流互动平台
“本次论坛是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主办的第三届食品产业发展论坛,也是中食协首次举办的国际化论坛,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曹树民说,“中国食品行业核心竞争力与创新能力仍然较弱,中高端产品的供给不足,产品在品种、品质、品牌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将中国国际食品产业发展论坛打造为食品行业的品牌,成为推动食品产业发展升级的平台,成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服务企业、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阵地。”
与会者通过主旨演讲、经验交流、重点讨论、品牌展示等形式,交流探讨食品行业供给侧改革和品牌建设经验。品牌展示环节受到参会嘉宾的广泛关注,各食品园区或企业负责人走到品牌展位前,详细了解其他食品工业园区和企业的品牌发展情况、市场经营情况,品鉴产品,了解未来发展趋势,深入交流、探讨合作机会。
济宁食品工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翟小伟介绍,济宁食品工业开发区发挥大蒜、辣椒、烘焙休闲、生物技术等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规划打造国际大蒜产业园、国际辣椒产业园、烘焙休闲食品产业园和生物技术产业园。开发区先后引进了苏州稻香村、北京首农集团等50余家国内外知名食品加工企业和8家生物科技企业,已建成投产项目24个。
论坛期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品牌战略工作委员会会长、加多宝集团党委书记庞振国,根据中食协主办的2016消费者喜爱的食品品牌调查活动结果,结合目前我国食品行业品牌发展情况,向大会作《食品行业品牌建设与发展报告》。参加此次品牌调查活动的全国及区域前十的近80家获奖企业获得了荣誉奖牌。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治发布《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状况分析》的报告。报告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食品工业规模效益稳定增长、企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区域食品工业协调发展,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向好。“十三五”时期,我国食品行业从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是食品行业品牌发展的关键期和阵痛期。
科技投入和食品安全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副巡视员王小青指出,科研投入和规模提升有利于食品工业中高速增长,保持中高端水平。2015年新建了一批国家级、省级研发中心、示范基地,并且食品、食物及处理领域的专利申请、授权数分别达到15000项和5000项。2011年到2015年,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从7.7%上升到9.2%。食品工业利润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从8.6%上升到10.7%。
食品企业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我国日益扩大的中产阶级消费升级的需求。王小青表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是食品产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品牌建设的基本保障。2011年到2015年,60%以上的规模以上食品企业达到了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认证的要求,抽检合格率达到了97%以上。目前食品安全保持总体向好稳定态势,没有发生区域性、地区性的事件。
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腾佳材指出,随着《食品安全法》的深入贯彻实施及实施条理的即将出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将建立一整套适应我国阶段发展要求、配套完备的监管制度体系,建立职业化食品安全检查员队伍。他强调,由于大型食品企业涉及面广、占有率高,一旦发生问题往往造成恶劣的影响。这就要求大型食品企业要遵守《食品安全法》,更加严格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科学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守住食品安全底线,切实发挥好行业领军和示范作用。
聚集发展产生积极效应
刘治指出,近年来,农业产粮大县高度重视食品工业,把食品工业作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增加优惠措施,积极鼓励食品企业的发展,县域食品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自2000年起,中国食品协会开展优秀食品企业强县和优秀龙头食品企业的认定工作。至今已有近200个县级行政区被评为优秀食品企业强县,1000多家食品企业被评为优秀龙头食品企业。衡量优秀食品企业强县的指标之一,是食品工业的产值或者主营业务销售收入占全县经济总量的50%。
集聚发展对食品企业品牌建设产生积极效应。刘治称:“大型食品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带动了附近乡镇的经济发展,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载体。同时,企业还能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确定发展方向和重点。食品工业有集聚、有特色,有利于产业贯通、融汇发展、产城融合,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同步发展,有利于完善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
刘治强调,落实食品工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涉及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现主食产品工业化,二是过剩产能去库存,三是产品高端化发展趋势。由于消费升级,主食产品工业化和家庭厨房社会化成为食品行业发展新趋势。目前,馒头、面条、米饭等主食的工业化程度低、发展潜力大,约有40万亿元的消费需求空间。
打造交流互动平台
“本次论坛是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主办的第三届食品产业发展论坛,也是中食协首次举办的国际化论坛,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曹树民说,“中国食品行业核心竞争力与创新能力仍然较弱,中高端产品的供给不足,产品在品种、品质、品牌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将中国国际食品产业发展论坛打造为食品行业的品牌,成为推动食品产业发展升级的平台,成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服务企业、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阵地。”
与会者通过主旨演讲、经验交流、重点讨论、品牌展示等形式,交流探讨食品行业供给侧改革和品牌建设经验。品牌展示环节受到参会嘉宾的广泛关注,各食品园区或企业负责人走到品牌展位前,详细了解其他食品工业园区和企业的品牌发展情况、市场经营情况,品鉴产品,了解未来发展趋势,深入交流、探讨合作机会。
济宁食品工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翟小伟介绍,济宁食品工业开发区发挥大蒜、辣椒、烘焙休闲、生物技术等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规划打造国际大蒜产业园、国际辣椒产业园、烘焙休闲食品产业园和生物技术产业园。开发区先后引进了苏州稻香村、北京首农集团等50余家国内外知名食品加工企业和8家生物科技企业,已建成投产项目24个。
论坛期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品牌战略工作委员会会长、加多宝集团党委书记庞振国,根据中食协主办的2016消费者喜爱的食品品牌调查活动结果,结合目前我国食品行业品牌发展情况,向大会作《食品行业品牌建设与发展报告》。参加此次品牌调查活动的全国及区域前十的近80家获奖企业获得了荣誉奖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