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职业学校主要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应根据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突出重点环节,并采用现代教学模式和手段教学,才能满足当前农业科学的发展需要。
职业高中对农学类专业生的教育,要打破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走文化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道路,在稳定公共文化课的基础上,坚持“能力本位”、“能力中心”的市场标准导向。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具有“专业技能性”的实用型、适用型人才或者为高等学府准备一批知识和技能都扎实的后备军。
一、 职业高中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职业高中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两方面功能:第一,直接为社会发展提供实用技术性人才;第二,为高等院校输送学生,为以后提供实用技术性人才准备生员。从这两方面上讲,职业高中教育必须在稳固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强调劳动就业,在学生没有升入高等学府的情况下,能直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然而一段时期以来,不少职高职专教育却基本上是沿用普高的教育模式,虽然“专业性”极强,但“职业技能性”的特点却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没有从自身特点和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没有从单纯的学术教育中分离出来,形成自己独有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因此,对中等职高职专的学生的教育,要做到“学术性教育”与“技能性教育”的双投入。既做到对学生基础文化的教育,又必须坚持“能力本位”、“能力中心”以市场标准为主导。
二、 改善农学类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改善农学类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必须从课程体系改革入手。目前,中等职高、职专的农学类专业的课程设置,虽然具有“专业性”,但“职业技艺性”特点未能体现出来。总的说来有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公共基础课所占学时比例偏大,结构不合理;
2、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的课时比例失调,过分强调理论教学;
3、学科专业类课程比重大、技能训练课程选择面太小。
根据上述情况,中等职高职专农业类专业课程改革必须从自身的特点和培养目的实际出发,建立一个以一定专业理论教育为基础,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保证的课程体系。
这个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确保公共文化基础课的一定比例,不能因强调技能训练而忽视对基础课的学习,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对这些课程进行必要的删、简、并、融,减少交叉重复,以有利于扩充实践性教学环节。
(2)学科专业课程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内容和课时比例要进行优化,使这类课程体现出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可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调合为“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和“技能实训课”三类,以有利于产学结合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
(3)学科专业实践性课程的要求,应放在对学生实际操作的技能训练上,以有利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或为以后大学能培养出更好的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二十一世纪农业的主题是发展知识化农业
中等职高、职专学校也应像高职、高专学校那样,抓住知识化的关键领域,培养、造就和储备大批适应这种变化的应用型人才或为高等学校提供一批坚实有力的后备军。知识农业是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和消费为主导因素的农业,是知识高度密集,多学科高度渗透的可持续发展的高效农业。知识农业与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的基本特征:
1、人与自然协调和谐,农业可稳定持续发展;
2、高新技术作为无形资产投入农业并起决定性作用;
3、农业高度产业化、市场化;
4、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一些专家认为世界农业在迈向知识化以后的进程中,将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向高科技农业的方向发展,并将展现“基因农业”、“精准农业”、“网上农业”、“太空农业”等令人耳目一新的面貌。
面对汹涌而来的知识经济浪潮,面对不可抗拒的知识农业时代的到来,变革中的我国农业所面临的将是一次世纪性机遇和抗战!对此,作为农业教育的低层的职业高中教育,必须首先探明我国农业知识化的关键领域,并在这些领域培养、造就新型适用、实用人才或为高等学府输送最好的学生。
四 、职业高中农学类专业教育,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特殊的要求
在具体的办学过程中,应围绕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性课程建设,紧紧抓住实践性教学环节。
1、把实践教学列入教学计划并建立实践性课程体系,为确保实践教学方案的实施,在教学计划中要努力突破单纯以理论课构筑教学计划的模式,探索建立实践教学的完整体系,分学期明确实践教学项目;固定专任教师,选编专门教材,深化对实践性教学的改革。
职业高中对农学类专业生的教育,要打破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走文化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道路,在稳定公共文化课的基础上,坚持“能力本位”、“能力中心”的市场标准导向。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具有“专业技能性”的实用型、适用型人才或者为高等学府准备一批知识和技能都扎实的后备军。
一、 职业高中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职业高中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两方面功能:第一,直接为社会发展提供实用技术性人才;第二,为高等院校输送学生,为以后提供实用技术性人才准备生员。从这两方面上讲,职业高中教育必须在稳固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强调劳动就业,在学生没有升入高等学府的情况下,能直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然而一段时期以来,不少职高职专教育却基本上是沿用普高的教育模式,虽然“专业性”极强,但“职业技能性”的特点却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没有从自身特点和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没有从单纯的学术教育中分离出来,形成自己独有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因此,对中等职高职专的学生的教育,要做到“学术性教育”与“技能性教育”的双投入。既做到对学生基础文化的教育,又必须坚持“能力本位”、“能力中心”以市场标准为主导。
二、 改善农学类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改善农学类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必须从课程体系改革入手。目前,中等职高、职专的农学类专业的课程设置,虽然具有“专业性”,但“职业技艺性”特点未能体现出来。总的说来有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公共基础课所占学时比例偏大,结构不合理;
2、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的课时比例失调,过分强调理论教学;
3、学科专业类课程比重大、技能训练课程选择面太小。
根据上述情况,中等职高职专农业类专业课程改革必须从自身的特点和培养目的实际出发,建立一个以一定专业理论教育为基础,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保证的课程体系。
这个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确保公共文化基础课的一定比例,不能因强调技能训练而忽视对基础课的学习,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对这些课程进行必要的删、简、并、融,减少交叉重复,以有利于扩充实践性教学环节。
(2)学科专业课程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内容和课时比例要进行优化,使这类课程体现出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可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调合为“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和“技能实训课”三类,以有利于产学结合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
(3)学科专业实践性课程的要求,应放在对学生实际操作的技能训练上,以有利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或为以后大学能培养出更好的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二十一世纪农业的主题是发展知识化农业
中等职高、职专学校也应像高职、高专学校那样,抓住知识化的关键领域,培养、造就和储备大批适应这种变化的应用型人才或为高等学校提供一批坚实有力的后备军。知识农业是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和消费为主导因素的农业,是知识高度密集,多学科高度渗透的可持续发展的高效农业。知识农业与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的基本特征:
1、人与自然协调和谐,农业可稳定持续发展;
2、高新技术作为无形资产投入农业并起决定性作用;
3、农业高度产业化、市场化;
4、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一些专家认为世界农业在迈向知识化以后的进程中,将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向高科技农业的方向发展,并将展现“基因农业”、“精准农业”、“网上农业”、“太空农业”等令人耳目一新的面貌。
面对汹涌而来的知识经济浪潮,面对不可抗拒的知识农业时代的到来,变革中的我国农业所面临的将是一次世纪性机遇和抗战!对此,作为农业教育的低层的职业高中教育,必须首先探明我国农业知识化的关键领域,并在这些领域培养、造就新型适用、实用人才或为高等学府输送最好的学生。
四 、职业高中农学类专业教育,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特殊的要求
在具体的办学过程中,应围绕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性课程建设,紧紧抓住实践性教学环节。
1、把实践教学列入教学计划并建立实践性课程体系,为确保实践教学方案的实施,在教学计划中要努力突破单纯以理论课构筑教学计划的模式,探索建立实践教学的完整体系,分学期明确实践教学项目;固定专任教师,选编专门教材,深化对实践性教学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