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和谐?其实和谐就是和睦协调。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就好比一个大家庭,大家和和睦睦,协调有序。和谐班级,能够促进班风的形成;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舒展;能够健全学生的人格。笔者从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认为和谐班级是这样形成的:
一、重视创建班级文化氛围
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往往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班级文化是否浓郁,对熏陶学生的情感十分重要。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高雅的文化氛围,在教室可以张贴一些名人名言和他们的画像;张贴英雄、烈士的经典语言和相关图片;张贴奥运会中,我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图片;张贴班级学生的精美书画作品;张贴中国地图……这些充满精神文明的浓郁的文化氛围,一定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引领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班干部轮流上岗,民主公平竞争
在班级管理中,如果由一套班委会长期的从事班级管理工作,难免会出现一些消极因素。因此,我大胆地对班委会进行了改革,成立了以班长为代表的班委会和以团委书记为代表的班委会,所有班委成员接受全班学生的监督与考核,让两套班委会轮流“上岗”。
在每周的班队会上,由“执政”的班委会主持队会并汇报上周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班主任进行点评。这样,班主任把管理权力真正下放到学生手中,营造了“自我管理”的良好局面。每隔两周,执政的班委会成员必须“集体下课”一次,由另外一套班委会成员顶替其岗位,继续为老师和学生们服务。
两套班委会轮岗制度实施以来,班干部的责任心得到了普遍提高,切实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三、人人参与制定班级准则
一般来说,学生规则是由教育部门、学校或者是班主任制定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无条件的遵守。而学生认为这些规则让他们失去了规则制定的参与权,因此,他们不喜欢这些规则,也不愿意遵守。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制定班级的行为准则,学生可能会喜欢并且愿意遵守。笔者通过实践尝试,证明其效果很好。首先是班规班纪的制定。可以将制定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分组讨论起草,然后由班长收集各组记录,并整理后交给班主任审阅。班主任整体把握,指出不足,提出修改建议。再次让学生针对建议,民主讨论、修改,再提交给班主任过目。待班主任批准后,第一任班长将“班规班纪”工整的抄写三份,一份交班主任保管,一份由班长保存,另外一份张贴在教室里,让大家遵照执行。第一任班长任期满后,将“班规班纪”交给第二任班长,后面依次类推。然后是班规班纪的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大家要严格要求自己,互相监督。违规者,先要自己反省认识,再用书面材料写出自己今后的改正措施,一式三份一份交给老师,便于老师对照检查;一份留给自己,便于自己对照实施;一份张贴在教室,便于大家监督。班规班纪是学生自己约定的,没有老师的强加成分在里面,因此学生在和谐的氛围里面规范他们的言行,也大大减少了班主任的工作量,这样何乐而不为呢?
四、重视创建班级和谐生活环境
在和谐的班集体中“做一个身心健康、基础扎实、思维活跃的人”是学生的共同愿望;“学会锻炼、学会自理、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是学生的必修课程。在这里,学生不必在“题海战”中被动的接受知识,也不必在炼狱般的制度下丧失自由,他们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平等地与老师、同学对话,他们能经常走进社区,走进大自然,了解民俗风情,感受本土文化,他们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权利,真正的成为了班级的主人,在这里,孩子们的天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释放,学生时代的种种美好回忆将伴随他们度过幸福的一生。
五、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
同学之间既是学习中的合作者、竞争者,又是生活上的朋友与伙伴。同学关系是学校中最常见的人际关系,同学关系处理得好坏对于和谐班级、和谐校园的建设具有重要影响,不仅影响到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心理健康水平,还会影响到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行为方式的不同,也难免会产生一些冲突和矛盾。要构建和谐班级,必须建立起和谐的同学关系。班主任老师应加以正确的引导,通过主题班会、集体活动让同学之间建立起相互尊重、互相激励、互相学习、平等互助、共同进步的新型同学关系。只有同学之间友好相处,才能打造和谐的同学关系。
(作者单位:134112吉林省通化县兴林学校)
一、重视创建班级文化氛围
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往往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班级文化是否浓郁,对熏陶学生的情感十分重要。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高雅的文化氛围,在教室可以张贴一些名人名言和他们的画像;张贴英雄、烈士的经典语言和相关图片;张贴奥运会中,我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图片;张贴班级学生的精美书画作品;张贴中国地图……这些充满精神文明的浓郁的文化氛围,一定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引领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班干部轮流上岗,民主公平竞争
在班级管理中,如果由一套班委会长期的从事班级管理工作,难免会出现一些消极因素。因此,我大胆地对班委会进行了改革,成立了以班长为代表的班委会和以团委书记为代表的班委会,所有班委成员接受全班学生的监督与考核,让两套班委会轮流“上岗”。
在每周的班队会上,由“执政”的班委会主持队会并汇报上周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班主任进行点评。这样,班主任把管理权力真正下放到学生手中,营造了“自我管理”的良好局面。每隔两周,执政的班委会成员必须“集体下课”一次,由另外一套班委会成员顶替其岗位,继续为老师和学生们服务。
两套班委会轮岗制度实施以来,班干部的责任心得到了普遍提高,切实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三、人人参与制定班级准则
一般来说,学生规则是由教育部门、学校或者是班主任制定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无条件的遵守。而学生认为这些规则让他们失去了规则制定的参与权,因此,他们不喜欢这些规则,也不愿意遵守。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制定班级的行为准则,学生可能会喜欢并且愿意遵守。笔者通过实践尝试,证明其效果很好。首先是班规班纪的制定。可以将制定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分组讨论起草,然后由班长收集各组记录,并整理后交给班主任审阅。班主任整体把握,指出不足,提出修改建议。再次让学生针对建议,民主讨论、修改,再提交给班主任过目。待班主任批准后,第一任班长将“班规班纪”工整的抄写三份,一份交班主任保管,一份由班长保存,另外一份张贴在教室里,让大家遵照执行。第一任班长任期满后,将“班规班纪”交给第二任班长,后面依次类推。然后是班规班纪的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大家要严格要求自己,互相监督。违规者,先要自己反省认识,再用书面材料写出自己今后的改正措施,一式三份一份交给老师,便于老师对照检查;一份留给自己,便于自己对照实施;一份张贴在教室,便于大家监督。班规班纪是学生自己约定的,没有老师的强加成分在里面,因此学生在和谐的氛围里面规范他们的言行,也大大减少了班主任的工作量,这样何乐而不为呢?
四、重视创建班级和谐生活环境
在和谐的班集体中“做一个身心健康、基础扎实、思维活跃的人”是学生的共同愿望;“学会锻炼、学会自理、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是学生的必修课程。在这里,学生不必在“题海战”中被动的接受知识,也不必在炼狱般的制度下丧失自由,他们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平等地与老师、同学对话,他们能经常走进社区,走进大自然,了解民俗风情,感受本土文化,他们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权利,真正的成为了班级的主人,在这里,孩子们的天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释放,学生时代的种种美好回忆将伴随他们度过幸福的一生。
五、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
同学之间既是学习中的合作者、竞争者,又是生活上的朋友与伙伴。同学关系是学校中最常见的人际关系,同学关系处理得好坏对于和谐班级、和谐校园的建设具有重要影响,不仅影响到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心理健康水平,还会影响到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行为方式的不同,也难免会产生一些冲突和矛盾。要构建和谐班级,必须建立起和谐的同学关系。班主任老师应加以正确的引导,通过主题班会、集体活动让同学之间建立起相互尊重、互相激励、互相学习、平等互助、共同进步的新型同学关系。只有同学之间友好相处,才能打造和谐的同学关系。
(作者单位:134112吉林省通化县兴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