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两年中国经济曾经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已风光不再,这也引发了国内外关于中国是否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本文在对以往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中等发展瓶颈”这一新概念,相对而言,这个概念更具有普遍性与适用性。通过分析中国的当前形势,提出相应突破“中等发展瓶颈”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中等发展瓶颈”;经济增长
前言
2015年4月28日,财政部长楼继伟在清华大学校庆之际中提到,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是非常大的,甚至是五五开。同年1月份,李克强总理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时也提到过如何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魔咒。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一度飞速增长,从低收入国家短短几十年一跃成为中高等收入国家。然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2008年GDP增速实现保8,从2012年开始,我国GDP增速开始出现下滑,2013年首次跌破8%,为7.7%,2014年为7.4%,作为曾经经济每年以两位数高速增长的国家,如今也困难重重。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即将进入“中等收入陷阱”,这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一、相关概念论述
(一)文献综述
“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概念,最初是世界银行在 2006 年发表了题为《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的研究报告中提出的,指人均GDP突破低收入阶段之后进入一个中等收入阶段,而不能继续顺利进入高等收入阶段进而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情况[1]。2010年我国GDP总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已达4382美元,2014年人均GDP增至7485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划分等级,我国早已进入世界银行定义中的中高等收入国家行列,从国际经验来看,我国已经跌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实质则不然。
关于我国目前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较大;郝身永(2015)基于国外经验与国内新形势,在我国“新常态”的关键时期,提出我国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较大[2]。张勇(2015)提到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是我国仍然存在“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3]。第二种观点是我国不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叶子荣和段龙龙(2015)认为我国这种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机制并不完全等同于传统公共投资支撑性增长模式,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的一般结论不适用于我国,从而我国也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4]。吴丹丹和董丽蒙(2015)认为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可持续性和社会稳定、人力资本的积累保障了我国能持续高速增长,中国不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但要成为高收入国家,仍要注重传统产业升级创新,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收入分配改革[5]。第三种观点认为认为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概率是五五开;楼继伟在清华演讲时就提到过。
(二)概念澄清
纵观以往研究,在分析我国是否有可能跌入“中等收入陷阱”这个问题时,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即以人均GDP作为衡量我国是否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否是合理的。笔者认为以简单的人均GDP来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优劣是显失考虑的,而且掩盖了一个国家在经济结构、政治体系、与民生等方面的所取得的进步。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这只是一个标量,并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实质;从统计学上讲,均值只是代表总体的一般水平,它极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基于此,笔者认为这种经济增长降速的情况可以称之为“中等发展瓶颈”而不是“中等收入陷阱”。
(三)“中等发展瓶颈”的含义
本文对“中等发展瓶颈”定义为:一个国家在经过某些要素带来的高速增长之后,由于这些要素有限而难以再持续发展下去,此时处在先前不可持续要素带来的增长即将耗尽与新的可持续发展要素还未实现之间的一种紧迫局面,使得经济处于换挡期间的阶段。这是一个相对比较广泛的概念,有较强的适用性。同时,“中等发展瓶颈”也概括了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全方位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以“中等发展瓶颈”来形容当前中国经济是十分恰当的。
二、中国当前经济特征表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的河南考察中说过,我国经济“新常态”“新”在以下三点:国民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并升级;从曾经的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经济增长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增长。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我国当前经济形势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产业结构处于“微笑曲线”最低点,我国大部分产业主要集中在附加值较低的加工制造阶段,而在产品设计与售后服务等这些附加值较大阶段的产业很少。第二,贫富差距悬殊将会是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短板。第三,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第四,我国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出现,人口红利已经消失。第五,我国已经处于环境库次涅茨“倒U”字曲线的顶端,环境问题严重。第六,国际市场受到重创,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崛起的打压,并且实行各种贸易保护措施使得我国出口受阻。此番种种都意味着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面临“中等发展瓶颈”的挑战与考验。
三、经历过“中等发展瓶颈”国家的启示
(一)拉美和东南亚经济体 “中等发展瓶颈”的失败教训
拉美和东南亚经济体在“中等发展瓶颈”阶段存在的问题如下:第一,资本存量占GDP的比重较低。在过去的50年,拉美和东南亚经济体人均资本增速较慢,从而使得资本存量占GDP的比重较低。第二,贫富差距较大。拉美和东南亚经济体大部分都存在收入差距较大,两级分化情况严重,因此导致宏观经济社会动荡不安,失业率增加,经济也无法持续增长。第三,人口结构与人口质量较低。劳动力人口比重较低,寿命普遍较低,导致经济发展最基本的人口与人力资本积累严重不足,因此经济持续增长难以维持。第四,错失发展模式转换的绝佳机会。拉美与东南亚经济体在经济增长放缓时,没有及时的转换经济增长模式,政府却实行各种对外开放的宏观政策,在本国资本市场还未成熟的情况下,寄希望于国际市场,从而给国际游资创造了投机的机会,使得国际风险激增,最终导致国民经济走向奔溃。 (二)东亚经济体“中等发展瓶颈”成功经验
东亚经济体主要指日本、亚洲四小龙等新兴经济体,这些国家的发展历程中也都经过“瓶颈”时期,他们在“瓶颈”的关键时刻不仅克服了像拉美和东南亚经济体出现的一些列经济与社会问题,而且实现产业结构的顺利升级,挖掘新的可持续增长点,延续经济增长动力,最终实现需求、产业、政治结构的成功转型,将国民经济推上新的台阶,从而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因此,我们需要总结这些曾经顺利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新兴经济体在关键时刻的抉择,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中国在前进的途中尽量少走“弯路”。
四、中国该何去何从?
楼继伟(2015)说要保持中高速的发展途径就是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确定了大量十分具体的改革任务,最具决定性的任务都要在2020年完成。从经济学上说,所谓改革,就是校正扭曲,使潜在的生产力释放出来[6]。我国的发展情况与国际上曾经经过“中等发展瓶颈”的国家相比,有相同之处也有独特之处,因此我需要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以及吸取深刻教训,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主题与提出的“两个坚持”,即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7],为实现新一轮改革、跨越“中等发展瓶颈”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第二,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经济、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作用[8]。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促进要素流动的合理优化,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开发集聚技术、资本、人才带动的新兴产业,找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另一方面,政府必须为新的发展阶段做好配合,完善基础设施、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制度,为相对公平而且稳定的社会做好“守夜人”,为实现顺利突破“中等发展瓶颈”建立完善的各种环境。
第三,发展战略性高新产业,实现产业升级。曾经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持续,要素的贡献已经出现边际效用递减,由过去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升级为集约型经济已成为我们的不二选择,由主要靠第一、二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转变为靠第三产业带动发展的模式,由“微笑曲线”的最低端走向两端,这也是日、韩等新兴经济体顺利跨过“中等发展瓶颈”的成功所在。
第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全民创新能力与水平。科学技术的创新以及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对于一个经济体持续高速发展是强大的支撑和杠杆。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培育全民创新意识与能力,广泛的推动企业的创新与研发,对创新企业与个人适当采取激励政策,是最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之处。
第五,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边发展边保护的成功经验,处理好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有了最基本的保障,其他所有的经济活动、社会建设等等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再现一片蓝天也是跨越“中等发展瓶颈”的重中之重。
第六,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在当前国际大形势存在紧张气氛之时,我国仍然需要努力团结周边发展中国家,建立多边友好关系,“抱团取暖”,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并挣得发言权,为顺利跨越“瓶颈”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吸取东南亚国家的教训,渐进式的提高开放水平,牢牢把握国际新形势、新动态,适应国际环境的需求,从而提高本国竞争力。
未来10年到20年是我国十分关键的时期,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只要这些策略都能一一落实,那么我国顺利跨过“中等发展瓶颈”就不是问题。在建党一百周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将会成为现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就不远了,“中国梦”也不再是“梦”。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世界银行.2006年世界发展报告:公平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郝身永.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5(1):57-67.
[3] 张勇.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必须跨越“三大陷阱”[J].理论月刊,2015(2):28-31.
[4] 叶子荣,段龙龙.“中等收入陷阱”于中国适用性之辩[J].经济学家,2015(4):101-102.
[5] 吴丹丹,董丽蒙.我国不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J].市场研究,2015(3):4-5.
[6] 楼继伟.中高速增长的可能性及实现途径[EB/OL].http://www.goingconcern.cn/mw/article/index id=6638.2015-4-28.
[7] 习近平.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EB/OL].http://china.huanqiu.com/special/18jszqh/index.html.2014-12-15.
[8] 习近平.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EB/OL].http://m.news.k618.cn/ &src=http://news.k618.cn/ztx/tj/201311/t20131112_4194234.html.2013-11-09.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中等发展瓶颈”;经济增长
前言
2015年4月28日,财政部长楼继伟在清华大学校庆之际中提到,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是非常大的,甚至是五五开。同年1月份,李克强总理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时也提到过如何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魔咒。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一度飞速增长,从低收入国家短短几十年一跃成为中高等收入国家。然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2008年GDP增速实现保8,从2012年开始,我国GDP增速开始出现下滑,2013年首次跌破8%,为7.7%,2014年为7.4%,作为曾经经济每年以两位数高速增长的国家,如今也困难重重。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即将进入“中等收入陷阱”,这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一、相关概念论述
(一)文献综述
“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概念,最初是世界银行在 2006 年发表了题为《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的研究报告中提出的,指人均GDP突破低收入阶段之后进入一个中等收入阶段,而不能继续顺利进入高等收入阶段进而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情况[1]。2010年我国GDP总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已达4382美元,2014年人均GDP增至7485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划分等级,我国早已进入世界银行定义中的中高等收入国家行列,从国际经验来看,我国已经跌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实质则不然。
关于我国目前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较大;郝身永(2015)基于国外经验与国内新形势,在我国“新常态”的关键时期,提出我国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较大[2]。张勇(2015)提到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是我国仍然存在“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3]。第二种观点是我国不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叶子荣和段龙龙(2015)认为我国这种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机制并不完全等同于传统公共投资支撑性增长模式,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的一般结论不适用于我国,从而我国也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4]。吴丹丹和董丽蒙(2015)认为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可持续性和社会稳定、人力资本的积累保障了我国能持续高速增长,中国不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但要成为高收入国家,仍要注重传统产业升级创新,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收入分配改革[5]。第三种观点认为认为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概率是五五开;楼继伟在清华演讲时就提到过。
(二)概念澄清
纵观以往研究,在分析我国是否有可能跌入“中等收入陷阱”这个问题时,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即以人均GDP作为衡量我国是否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否是合理的。笔者认为以简单的人均GDP来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优劣是显失考虑的,而且掩盖了一个国家在经济结构、政治体系、与民生等方面的所取得的进步。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这只是一个标量,并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实质;从统计学上讲,均值只是代表总体的一般水平,它极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基于此,笔者认为这种经济增长降速的情况可以称之为“中等发展瓶颈”而不是“中等收入陷阱”。
(三)“中等发展瓶颈”的含义
本文对“中等发展瓶颈”定义为:一个国家在经过某些要素带来的高速增长之后,由于这些要素有限而难以再持续发展下去,此时处在先前不可持续要素带来的增长即将耗尽与新的可持续发展要素还未实现之间的一种紧迫局面,使得经济处于换挡期间的阶段。这是一个相对比较广泛的概念,有较强的适用性。同时,“中等发展瓶颈”也概括了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全方位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以“中等发展瓶颈”来形容当前中国经济是十分恰当的。
二、中国当前经济特征表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的河南考察中说过,我国经济“新常态”“新”在以下三点:国民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并升级;从曾经的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经济增长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增长。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我国当前经济形势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产业结构处于“微笑曲线”最低点,我国大部分产业主要集中在附加值较低的加工制造阶段,而在产品设计与售后服务等这些附加值较大阶段的产业很少。第二,贫富差距悬殊将会是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短板。第三,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第四,我国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出现,人口红利已经消失。第五,我国已经处于环境库次涅茨“倒U”字曲线的顶端,环境问题严重。第六,国际市场受到重创,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崛起的打压,并且实行各种贸易保护措施使得我国出口受阻。此番种种都意味着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面临“中等发展瓶颈”的挑战与考验。
三、经历过“中等发展瓶颈”国家的启示
(一)拉美和东南亚经济体 “中等发展瓶颈”的失败教训
拉美和东南亚经济体在“中等发展瓶颈”阶段存在的问题如下:第一,资本存量占GDP的比重较低。在过去的50年,拉美和东南亚经济体人均资本增速较慢,从而使得资本存量占GDP的比重较低。第二,贫富差距较大。拉美和东南亚经济体大部分都存在收入差距较大,两级分化情况严重,因此导致宏观经济社会动荡不安,失业率增加,经济也无法持续增长。第三,人口结构与人口质量较低。劳动力人口比重较低,寿命普遍较低,导致经济发展最基本的人口与人力资本积累严重不足,因此经济持续增长难以维持。第四,错失发展模式转换的绝佳机会。拉美与东南亚经济体在经济增长放缓时,没有及时的转换经济增长模式,政府却实行各种对外开放的宏观政策,在本国资本市场还未成熟的情况下,寄希望于国际市场,从而给国际游资创造了投机的机会,使得国际风险激增,最终导致国民经济走向奔溃。 (二)东亚经济体“中等发展瓶颈”成功经验
东亚经济体主要指日本、亚洲四小龙等新兴经济体,这些国家的发展历程中也都经过“瓶颈”时期,他们在“瓶颈”的关键时刻不仅克服了像拉美和东南亚经济体出现的一些列经济与社会问题,而且实现产业结构的顺利升级,挖掘新的可持续增长点,延续经济增长动力,最终实现需求、产业、政治结构的成功转型,将国民经济推上新的台阶,从而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因此,我们需要总结这些曾经顺利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新兴经济体在关键时刻的抉择,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中国在前进的途中尽量少走“弯路”。
四、中国该何去何从?
楼继伟(2015)说要保持中高速的发展途径就是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确定了大量十分具体的改革任务,最具决定性的任务都要在2020年完成。从经济学上说,所谓改革,就是校正扭曲,使潜在的生产力释放出来[6]。我国的发展情况与国际上曾经经过“中等发展瓶颈”的国家相比,有相同之处也有独特之处,因此我需要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以及吸取深刻教训,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主题与提出的“两个坚持”,即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7],为实现新一轮改革、跨越“中等发展瓶颈”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第二,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经济、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作用[8]。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促进要素流动的合理优化,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开发集聚技术、资本、人才带动的新兴产业,找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另一方面,政府必须为新的发展阶段做好配合,完善基础设施、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制度,为相对公平而且稳定的社会做好“守夜人”,为实现顺利突破“中等发展瓶颈”建立完善的各种环境。
第三,发展战略性高新产业,实现产业升级。曾经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持续,要素的贡献已经出现边际效用递减,由过去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升级为集约型经济已成为我们的不二选择,由主要靠第一、二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转变为靠第三产业带动发展的模式,由“微笑曲线”的最低端走向两端,这也是日、韩等新兴经济体顺利跨过“中等发展瓶颈”的成功所在。
第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全民创新能力与水平。科学技术的创新以及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对于一个经济体持续高速发展是强大的支撑和杠杆。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培育全民创新意识与能力,广泛的推动企业的创新与研发,对创新企业与个人适当采取激励政策,是最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之处。
第五,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边发展边保护的成功经验,处理好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有了最基本的保障,其他所有的经济活动、社会建设等等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再现一片蓝天也是跨越“中等发展瓶颈”的重中之重。
第六,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在当前国际大形势存在紧张气氛之时,我国仍然需要努力团结周边发展中国家,建立多边友好关系,“抱团取暖”,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并挣得发言权,为顺利跨越“瓶颈”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吸取东南亚国家的教训,渐进式的提高开放水平,牢牢把握国际新形势、新动态,适应国际环境的需求,从而提高本国竞争力。
未来10年到20年是我国十分关键的时期,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只要这些策略都能一一落实,那么我国顺利跨过“中等发展瓶颈”就不是问题。在建党一百周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将会成为现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就不远了,“中国梦”也不再是“梦”。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世界银行.2006年世界发展报告:公平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郝身永.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5(1):57-67.
[3] 张勇.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必须跨越“三大陷阱”[J].理论月刊,2015(2):28-31.
[4] 叶子荣,段龙龙.“中等收入陷阱”于中国适用性之辩[J].经济学家,2015(4):101-102.
[5] 吴丹丹,董丽蒙.我国不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J].市场研究,2015(3):4-5.
[6] 楼继伟.中高速增长的可能性及实现途径[EB/OL].http://www.goingconcern.cn/mw/article/index id=6638.2015-4-28.
[7] 习近平.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EB/OL].http://china.huanqiu.com/special/18jszqh/index.html.2014-12-15.
[8] 习近平.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EB/OL].http://m.news.k618.cn/ &src=http://news.k618.cn/ztx/tj/201311/t20131112_4194234.html.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