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全面推行課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发挥政治优势和重要作用,围绕立德树人,多措并举推行课程思政建设,努力形成党的建设带动课程思政建设有机结合、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
[关 键 词] 高校;基层党组织;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6-0048-02
2016年全国高校基层党建思政理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政工作能力”。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发挥组织优势和重要作用,广泛组织和政治动员,将“三全育人”理念深入到支部、党员和教师中,多措并举,强力推进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发展。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大意义
我国的高校,不仅是培养新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机构,同时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使命。课程思政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确保高校马克思主义这一鲜亮底色的基本要求。从历史经验中我们可以得知,只要高校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就一定能够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指导地位。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强化立德树人理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辐射面和实效性,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广大师生头脑,要把握好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在课程建设、教材选用、学术活动等重大问题上把好政治关。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意识形态与政治斗争环境,培养新一代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迫切需要高校基层党组织提高政治站位,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强化政治自觉,为培养政治坚定、情操高尚、人格完善、拥有过硬专业知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
如何真正实现“知识传授”紧密携手“价值引领”,如何探索构建“三全育人”模式,其中最为关键的当属高校基层党组织如何定位其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问题。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主体作用
增强高校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须明确高校党委处于主导地位,应切实担负起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责任、组织责任和落实责任,加强思政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整合课程资源、学科资源和学术影响,构建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径。要调动各级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和战斗力,就要引导教师自觉成为课程思政“主角”,打造“育人共同体”场域。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作用
中共中央在1996年3月18日印发《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其中第28条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党组织要对师生员工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和国情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形势政策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认真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高校院(系)党组织是课程思政具体的组织者、推动者,要通过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等方式研讨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细化落实措施,找准和研究解决关键问题等。教师党支部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坚强战斗堡垒,通过组织与课程思政相关的“三会一课”,把党组织的作用贯穿于课程思政工作的全过程,调动教师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党建带动课程思政有序开展的良好态势。
(三)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督查作用
为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成效,必须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高校基层党组织对教师教育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中,既对课程思政内容检查督促,又对课程思政效果考核评价。在考核评价机制中,对科学建立考核评价指标、完善考核评价过程及方法、公正公开评价结果都要严格监督,促进高校教师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对于在课程思政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应及时进行表扬表彰,并在其职称晋升、荣誉评定、考核奖励以及评奖评优中,党组织要给予优先考虑。
三、高校基层党组织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对策
高校基层党组织近年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多措并举,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一)积极构建思政课程建设工作新格局
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党组织要重点抓好的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党委要根植自身独特的办学特色、办学定位和办学传统,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及学科特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全力构建“高校党委—基层党组织—党员”相互贯通的三级联动工作体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和教务部门牵头抓总、各院(系)具体推进实施、各部门密切协作教书育人的良好局面。
(二)创新方式方法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首先,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创新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推进专业课程、通识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方式方法同向同行,打造具有协同效应的“同心圆”结构系统。其次,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在保持基本教育教学原则不变的前提下,采用交互式、翻转式或体验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程思政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再次,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坚持与时俱进,开展教学沙龙、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教学评比等活动,让经历了改革创新的课程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能够按照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要求全方位铺开。 (三)发掘内涵元素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发挥课程的思政载体作用,就要使思政与课程有机融合、相互促进,而并非泾渭分明。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细化课程的思政教学具体目标,引导教师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加强教材的育人价值分析、开发与课程设计。要进一步鼓励和组织教师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重点突出对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理论、革命先锋思想文化、理想信念教育,在专业教学中提炼出爱国主义情怀、工匠精神、社会责任、法律思维等核心要素。只有将知识、技能传授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提升政治认知,培养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素养与品德修养。此外,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创建智慧化平台,如党组织QQ群、微信群以及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群等,利用“互联网+媒体终端”模式,将基层党组织和教师、学生紧密连接在一起,达到“树德莫如滋”的效果。
(四)协同思政课程助推课程思政建设
高校思政课程是党的理论宣传和教育的主渠道和主战场,其系统性、理论性和实效性无可替代,而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建设,更多的是要发挥好辅助和补充作用,使二者互相促进、协调发展。无论是思政课程还是专业课程,其育人功效具有一致性,都承担着“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初心与使命,高校基层党组织既不能弱化思政课程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也不能简单地把专业课程等同于思政课程,混淆了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的主次地位和功能定位。目前高校也在不断探索形成以专业教育课程、综合素养课程、全方位培养课程等多渠道、多层次相互补充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合力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五)提升队伍素质能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教师的育德意识与育德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思政工作的效果。长久以来,专业课教师更加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政治素养、思想道德素养、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对新时代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高校基层党组织为此下更大功夫。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思政育人的自觉性。要探索教师党支部与专业课程教研活动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既要深化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党性修养,又要引导专业教师关注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为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更好地融入思政教育最新内容提供支撑。要加强党内学习,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使教师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按“六个要”“八个相统一”的要求锤炼队伍,使教师真正当好大学生的“四个引路人”。
(六)考核评价机制激励课程思政建设
在课程思政建设的管理、组织与推进的进程中,最有力的抓手无疑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高校基层党组织要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组织和实施对专业课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建设,将社會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高校课程方案、教学计划、绩效评价等课程思政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对在课程思政中获得了相应的教学研究成果或教学实践成果的,党组织应奖优罚劣,选树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工作经验。
总之,通过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在课程思政建设育人实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各类教学体系建设成为新时期学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一个主阵地、主渠道,从而丰富、扩展和延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工作内容,实现全课程建设育人的大思政教育新局面,激励大学生牢固树立崇高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
[3]骆郁廷.论高校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责任[J].思想理论教育,2017(3).
[4]许涛.高校怎样全面推进课程思政[N].解放日报,2019-10-29.
[5]王冠玥,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推进课程思政工作中的作用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1).
编辑 常超波
[关 键 词] 高校;基层党组织;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6-0048-02
2016年全国高校基层党建思政理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政工作能力”。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发挥组织优势和重要作用,广泛组织和政治动员,将“三全育人”理念深入到支部、党员和教师中,多措并举,强力推进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发展。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大意义
我国的高校,不仅是培养新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机构,同时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使命。课程思政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确保高校马克思主义这一鲜亮底色的基本要求。从历史经验中我们可以得知,只要高校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就一定能够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指导地位。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强化立德树人理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辐射面和实效性,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广大师生头脑,要把握好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在课程建设、教材选用、学术活动等重大问题上把好政治关。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意识形态与政治斗争环境,培养新一代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迫切需要高校基层党组织提高政治站位,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强化政治自觉,为培养政治坚定、情操高尚、人格完善、拥有过硬专业知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
如何真正实现“知识传授”紧密携手“价值引领”,如何探索构建“三全育人”模式,其中最为关键的当属高校基层党组织如何定位其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问题。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主体作用
增强高校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须明确高校党委处于主导地位,应切实担负起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责任、组织责任和落实责任,加强思政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整合课程资源、学科资源和学术影响,构建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径。要调动各级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和战斗力,就要引导教师自觉成为课程思政“主角”,打造“育人共同体”场域。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作用
中共中央在1996年3月18日印发《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其中第28条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党组织要对师生员工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和国情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形势政策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认真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高校院(系)党组织是课程思政具体的组织者、推动者,要通过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等方式研讨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细化落实措施,找准和研究解决关键问题等。教师党支部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坚强战斗堡垒,通过组织与课程思政相关的“三会一课”,把党组织的作用贯穿于课程思政工作的全过程,调动教师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党建带动课程思政有序开展的良好态势。
(三)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督查作用
为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成效,必须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高校基层党组织对教师教育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中,既对课程思政内容检查督促,又对课程思政效果考核评价。在考核评价机制中,对科学建立考核评价指标、完善考核评价过程及方法、公正公开评价结果都要严格监督,促进高校教师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对于在课程思政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应及时进行表扬表彰,并在其职称晋升、荣誉评定、考核奖励以及评奖评优中,党组织要给予优先考虑。
三、高校基层党组织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对策
高校基层党组织近年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多措并举,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一)积极构建思政课程建设工作新格局
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党组织要重点抓好的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党委要根植自身独特的办学特色、办学定位和办学传统,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及学科特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全力构建“高校党委—基层党组织—党员”相互贯通的三级联动工作体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和教务部门牵头抓总、各院(系)具体推进实施、各部门密切协作教书育人的良好局面。
(二)创新方式方法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首先,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创新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推进专业课程、通识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方式方法同向同行,打造具有协同效应的“同心圆”结构系统。其次,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在保持基本教育教学原则不变的前提下,采用交互式、翻转式或体验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程思政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再次,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坚持与时俱进,开展教学沙龙、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教学评比等活动,让经历了改革创新的课程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能够按照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要求全方位铺开。 (三)发掘内涵元素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发挥课程的思政载体作用,就要使思政与课程有机融合、相互促进,而并非泾渭分明。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细化课程的思政教学具体目标,引导教师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加强教材的育人价值分析、开发与课程设计。要进一步鼓励和组织教师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重点突出对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理论、革命先锋思想文化、理想信念教育,在专业教学中提炼出爱国主义情怀、工匠精神、社会责任、法律思维等核心要素。只有将知识、技能传授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提升政治认知,培养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素养与品德修养。此外,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创建智慧化平台,如党组织QQ群、微信群以及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群等,利用“互联网+媒体终端”模式,将基层党组织和教师、学生紧密连接在一起,达到“树德莫如滋”的效果。
(四)协同思政课程助推课程思政建设
高校思政课程是党的理论宣传和教育的主渠道和主战场,其系统性、理论性和实效性无可替代,而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建设,更多的是要发挥好辅助和补充作用,使二者互相促进、协调发展。无论是思政课程还是专业课程,其育人功效具有一致性,都承担着“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初心与使命,高校基层党组织既不能弱化思政课程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也不能简单地把专业课程等同于思政课程,混淆了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的主次地位和功能定位。目前高校也在不断探索形成以专业教育课程、综合素养课程、全方位培养课程等多渠道、多层次相互补充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合力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五)提升队伍素质能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教师的育德意识与育德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思政工作的效果。长久以来,专业课教师更加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政治素养、思想道德素养、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对新时代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高校基层党组织为此下更大功夫。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思政育人的自觉性。要探索教师党支部与专业课程教研活动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既要深化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党性修养,又要引导专业教师关注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为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更好地融入思政教育最新内容提供支撑。要加强党内学习,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使教师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按“六个要”“八个相统一”的要求锤炼队伍,使教师真正当好大学生的“四个引路人”。
(六)考核评价机制激励课程思政建设
在课程思政建设的管理、组织与推进的进程中,最有力的抓手无疑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高校基层党组织要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组织和实施对专业课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建设,将社會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高校课程方案、教学计划、绩效评价等课程思政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对在课程思政中获得了相应的教学研究成果或教学实践成果的,党组织应奖优罚劣,选树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工作经验。
总之,通过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在课程思政建设育人实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各类教学体系建设成为新时期学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一个主阵地、主渠道,从而丰富、扩展和延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工作内容,实现全课程建设育人的大思政教育新局面,激励大学生牢固树立崇高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
[3]骆郁廷.论高校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责任[J].思想理论教育,2017(3).
[4]许涛.高校怎样全面推进课程思政[N].解放日报,2019-10-29.
[5]王冠玥,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推进课程思政工作中的作用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1).
编辑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