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7月7日凌晨,为防范北移离群独象进入玉溪市人群密集区域,造成公共安全风险,玉溪市红塔区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现场指挥部按照拟定的应急管控预案要求,紧急启动了对北移离群独象的捕捉转移应急管控措施。
【机 构】
:
云南北移亚洲象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7日凌晨,为防范北移离群独象进入玉溪市人群密集区域,造成公共安全风险,玉溪市红塔区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现场指挥部按照拟定的应急管控预案要求,紧急启动了对北移离群独象的捕捉转移应急管控措施。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 探究早期中医护理在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期间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临沂市中医医院在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在医生的操作下进行针灸治疗,其中对照组治疗期间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治疗期间实施早期中医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波特曼(Portmann)评分
塑料污染现象在世界各地海滩随处可见,日益成为海洋环境中的重要威胁。文章调查了西沙海域甘泉岛和全富岛海滩的塑料污染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尽管研究区域远离大陆,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但是海岛海滩上的塑料污染普遍存在,塑料垃圾(>5mm)的平均分布丰度为(85.07±70.48)个·m-2,平均重量为(40.23±78.15)g·m-2;微塑料(<5mm)的平均分布丰度为(1774.75±1534.37)个·m-2或(100.82±87.1
尖笔帽螺(Creseis acicula)隶属软体动物门翼足目,是营浮游生活的大洋暖水种,在世界多个海域尤其是印度洋沿岸多次暴发,但此前在中国海域未有暴发记录。2020年6—7月,在大亚湾西南部核电站邻近海域监测到尖笔帽螺大规模暴发,整个过程持续约1个月,高峰期密度达到5600个·m-3,是迄今为止已报道的该种暴发的最高密度。尖笔帽螺的高密度区均集中在西南部沿岸区域,尤其是岭澳核电站冷源取水口附近,对核电冷源运行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引起政府、企业、科研界和社会公众的高度重视。鉴于目前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疾病类型,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囊肿、滤泡性腺瘤、大嗜酸性细胞腺瘤等。但是,约5%~15%的甲状腺结节是肿瘤,病理分型主要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及未分化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从2000年开始突然飙升,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升高与检出率升高有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大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很多人在体检的时候都会做甲状腺超声检查,导致越来越多的甲状腺结节被发现。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降低甲状腺癌的病死率。
数学生活化教学是作为一种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新型教学手段,逐渐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可。在此过程中,小学教师也不断进行尝试、探索,以期通过生活化的方式为学生搭建一座联系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桥梁。但是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伪生活化”现象。基于此本文立足小学数学教学实际,以小学数学“伪生活化”教学的表现为切入点,对“伪生活化”现象的应对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能够助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同步提升。
海底麻坑是与流体逸散相关的一种海底凹陷地貌,在全球海域的陆架、陆坡和深海平原等均有广泛发育。文章利用高分辨率的多波束测深数据和三维地震资料,在中建南盆地北部识别出330个规模不等的海底麻坑,按照麻坑形态可将其分为:圆形、椭圆形、长条形及新月形麻坑。研究区内海底麻坑直径可达1500~7900m,最大深度可达175m,其中圆形麻坑规模(直径、深度)小于椭圆形、长条形和新月形麻坑,表明圆形麻坑处于麻坑发
目的研究PDCA模式在恶性脑胶质瘤患者化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02例恶性脑胶质瘤化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51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化疗,研究组应用PDCA模式化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治疗依从率、用药知晓率,观察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与生活能力评分,评估两组患者化疗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治疗依从率、用药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管理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与健康调查简表
为全面落实好“云南省景谷县笋用竹产业科技特派团”(以下简称“笋用竹科技特派团”)项目的各项工作,2021年6月9日在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隆重举办了“云南省景谷县笋用竹产业科技特派团项目启动暨笋用竹资源培育与利用学术研讨会”。
文章介绍了高职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金属材料焊接工艺》网络共享资源课程的构建,介绍了该门课程所进行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分析了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基于红壤地区长期施肥定位试验,探究了生物炭改良红壤的作用机制,揭示了镁改性生物炭能改良红壤质量和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研究(Environmental Research)》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