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应是培养有个性发展潜力的学生。语文教学,特别是古典诗文的文气教育,可以对学生个性发展创设自由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语文教育;培养个性;创设自由;发展空间
On Wenqi language education
Han Bingyuan
【Abstract】The ultimate end result of language education should foster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individual students. Language teaching, especially classical poetry Wenqi of education,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an create free space for development.
【Key words】language education; cultivate individuality; to create freedom of movement; the development of space
語文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应是培养有个性发展潜力的学生。那么,语文教育与个性发展这中间有没有一条主线一以贯之,架设起互通的平台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特别是古典诗文的文气教育,可以对学生个性发展创设自由的发展空间。
1 文以气为主 魏文帝曹丕在他的《典论 论文》中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文以气为主。”“气”主导着作文吟诗,决定着作者的气质、才气。无论学文还是作文,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其立足点首先是“养气”问题。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无疑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假如换成一种诗性的表达,语文是大江东去的气势:语文是从笔端流出的锦绣文章,语文是从眉宇间透出的风度气韵;语文是坚贞不挠的气节;语文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语文是中国人审美性格的元素。用语文养心,华枝春满,典雅丰饶;用语文养气,怡情凝神,静谧酣畅。文以气为主,则有雄壮飞动之阳刚美;文以韵为胜,则有柔婉淡泊之阴柔之美。前者掀天揭地,喷薄而出气势惊人,后者含而不露,吞而吐之情韵悠然。
2 腹有诗书气自华 鲁迅评庄子文才“汪洋辟阖,仪态万方”庄子言鹏,曰“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其翼若垂灭之云”,这种适心任性的玄冥体验,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展现的是虚灵的空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从诗意看,所谓的“伊人”,是虚设的空白,真有“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之味,这种生机盎然的空白艺术直逼“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至高境界。这种艺术的灵气,通过耳濡目染,日积月累,自然会使人内在的气质发生质的变化和飞跃。
朱自清说过:“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它的功能在于奠定精神的底子,如果要进理步探究由“诗书”而“气自华”的心理机制,我们不妨引入格式塔这一心理学概念,它是一个德文字的译音,中文译为“完形”,是经由主体知觉活动组成的经验中的整体。
王尚文教授认为,语感格式塔是由主体的知识、经验、观念、情感合构的全新整体,即语感是人基于他的直觉语言知识、既成观念和情感倾向对于语言对象的整体直觉,这三者的关系犹如一个生命体诞生过程的胚胎、骨骼和血液的关系。
3 学问深时意气平 读书养气,重在体验。曾国藩于因声求气之道体会尤为深刻,他说:“温苏诗朗诵颇文,有声出金石之乐。因思古人文章所以与天地不敝者,实赖气以昌之,声以咏之,故读书不能求气声二者之间,徒糟粕耳。”并认为读书声若金石之鸣 ,悠悠意远,是君子三乐之一。
体验,首先要倾心。俗话说,心诚则灵。如朱熹所说:“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二是倾情,朗读时要注意把握语气、语调、顿连、重音、节奏等,特别是语气的运用,要努力做到:喜则气满声高,悲则气沉声缓,爱则气缓声柔,憎则气足声硬。三是要倾读。叶老指出:要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读音调铿锵,节奏流畅的文章,周身筋骨仿佛作同样有节奏的运动;紧张,或是舒缓,都产生极愉快的感觉。”(朱光潜语)
读书养气,贵在审美。庄子认为,“虚静”、“心斋”、“坐忘”可以进入艺术的审美之境中。“二十四桥明月,波心荡,冷月无声。”实写的是画桥寂寞,月色凄冷,水波轻荡,虚写的是睹物伤情的心境凄楚。只有读者虚惊心以纳下的心理状态,进入到诗词的再现乃至再造之境中,方可领悟诗人漂泊羁旅之悲。
收稿日期:2009-07-21
【关键词】语文教育;培养个性;创设自由;发展空间
On Wenqi language education
Han Bingyuan
【Abstract】The ultimate end result of language education should foster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individual students. Language teaching, especially classical poetry Wenqi of education,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an create free space for development.
【Key words】language education; cultivate individuality; to create freedom of movement; the development of space
語文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应是培养有个性发展潜力的学生。那么,语文教育与个性发展这中间有没有一条主线一以贯之,架设起互通的平台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特别是古典诗文的文气教育,可以对学生个性发展创设自由的发展空间。
1 文以气为主 魏文帝曹丕在他的《典论 论文》中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文以气为主。”“气”主导着作文吟诗,决定着作者的气质、才气。无论学文还是作文,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其立足点首先是“养气”问题。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无疑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假如换成一种诗性的表达,语文是大江东去的气势:语文是从笔端流出的锦绣文章,语文是从眉宇间透出的风度气韵;语文是坚贞不挠的气节;语文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语文是中国人审美性格的元素。用语文养心,华枝春满,典雅丰饶;用语文养气,怡情凝神,静谧酣畅。文以气为主,则有雄壮飞动之阳刚美;文以韵为胜,则有柔婉淡泊之阴柔之美。前者掀天揭地,喷薄而出气势惊人,后者含而不露,吞而吐之情韵悠然。
2 腹有诗书气自华 鲁迅评庄子文才“汪洋辟阖,仪态万方”庄子言鹏,曰“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其翼若垂灭之云”,这种适心任性的玄冥体验,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展现的是虚灵的空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从诗意看,所谓的“伊人”,是虚设的空白,真有“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之味,这种生机盎然的空白艺术直逼“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至高境界。这种艺术的灵气,通过耳濡目染,日积月累,自然会使人内在的气质发生质的变化和飞跃。
朱自清说过:“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它的功能在于奠定精神的底子,如果要进理步探究由“诗书”而“气自华”的心理机制,我们不妨引入格式塔这一心理学概念,它是一个德文字的译音,中文译为“完形”,是经由主体知觉活动组成的经验中的整体。
王尚文教授认为,语感格式塔是由主体的知识、经验、观念、情感合构的全新整体,即语感是人基于他的直觉语言知识、既成观念和情感倾向对于语言对象的整体直觉,这三者的关系犹如一个生命体诞生过程的胚胎、骨骼和血液的关系。
3 学问深时意气平 读书养气,重在体验。曾国藩于因声求气之道体会尤为深刻,他说:“温苏诗朗诵颇文,有声出金石之乐。因思古人文章所以与天地不敝者,实赖气以昌之,声以咏之,故读书不能求气声二者之间,徒糟粕耳。”并认为读书声若金石之鸣 ,悠悠意远,是君子三乐之一。
体验,首先要倾心。俗话说,心诚则灵。如朱熹所说:“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二是倾情,朗读时要注意把握语气、语调、顿连、重音、节奏等,特别是语气的运用,要努力做到:喜则气满声高,悲则气沉声缓,爱则气缓声柔,憎则气足声硬。三是要倾读。叶老指出:要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读音调铿锵,节奏流畅的文章,周身筋骨仿佛作同样有节奏的运动;紧张,或是舒缓,都产生极愉快的感觉。”(朱光潜语)
读书养气,贵在审美。庄子认为,“虚静”、“心斋”、“坐忘”可以进入艺术的审美之境中。“二十四桥明月,波心荡,冷月无声。”实写的是画桥寂寞,月色凄冷,水波轻荡,虚写的是睹物伤情的心境凄楚。只有读者虚惊心以纳下的心理状态,进入到诗词的再现乃至再造之境中,方可领悟诗人漂泊羁旅之悲。
收稿日期:2009-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