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条锈病俗称黄疸病,具有传播快、分布广、危害严重的特点。该病发生后,病菌在麦叶上产生大量的夏孢子堆,突破寄主表皮,吸取寄主营养,增强了蒸腾作用,使寄主植株大量失水,造成叶片早衰,绿叶面积减少,光合作用减弱,影响植株发育和麦粒灌浆,进而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该病流行年份发病早的小麦甚至不能正常抽穗,一般可减产20%~30%,重者可减产50%以上。
一、发病症状
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其次是叶鞘和茎秆,在穗部、颖壳及芒上也有发生。苗期染病,幼苗叶片上产生多层轮状排列的鲜黄色夏孢子堆。成株叶片初期发病时夏孢子堆为小长条状、鲜黄色、椭圆形,与叶脉平行,且排列成行,像缝纫机缝过的针脚一样,呈虚线状,后期表皮破裂,出现锈色粉状物;小麦接近成熟时,叶鞘上出现圆形至卵圆形黑褐色夏孢子堆,散出鲜黄色粉末,即夏孢子。后期病部产生黑色冬孢子堆。冬孢子堆呈短线状、扁平,常数个融合埋伏在表皮内。
二、综合防治技术
该病害为气传病害,必须采取以引育和种植抗病品种为主、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
1.选好品种:
①选用抗耐性品种,做到抗耐源合理布局及品种定期更换,这是防治条锈病最根本、最重要的途径,既经济有效又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引进的“洛夫林10号”、“山前麦”、“阿夫”、“阿奇”、“贵农系列”等品种,以及育成的“小偃6号”、“丰产3号”、“周麦18”、“秦农142”、“宝麦6号”等优良抗病品种,有效地控制了条锈病的发生。
②搞好抗耐条锈病品种合理布局,避免品种单一化,重视品种抗源多样化,注意定期轮换,防止抗性丧失。
2.农业防治:
①适期播种,适当晚播,可减轻秋苗期条锈病的发生。
②消除自生麦苗和杂草,春季人工拔除发病中心,可有效减少菌源量。
③重施农家肥,培肥地力,增施磷钾肥,搞好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避免氮肥过量,增强麦苗的抗逆性、抗病性。
④合理灌溉,土壤湿度大或雨后要注意开沟排水,后期发病重的麦田及时适当灌水,以减少产量损失。
3.药剂防治:
①药剂拌种。用种子量0.3%(有效成分)的三唑酮,即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克拌种150公斤,或12.5%的特谱唑可湿性粉剂60~80克拌麦种50公斤。
②春季叶面喷雾。小麦拔节前后病叶普遍率2%~4%、严重度达1%时,喷洒20%三唑酮乳油,可有效防治发病,控制病害传播。小麦抽穗期、灌浆期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克 2.5%禾喜乳油30毫升 磷酸二氢钾175克,兑水50公斤进行“一喷三防”,不仅能防治小麦条锈病、白粉病、麦蚜、麦红蜘蛛,而且可减轻干热风危害,增强植株抗逆能力,促进灌浆,提高粒重。(陕西省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曹小丽 任雅琴 武世信 邮编:722400)
一、发病症状
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其次是叶鞘和茎秆,在穗部、颖壳及芒上也有发生。苗期染病,幼苗叶片上产生多层轮状排列的鲜黄色夏孢子堆。成株叶片初期发病时夏孢子堆为小长条状、鲜黄色、椭圆形,与叶脉平行,且排列成行,像缝纫机缝过的针脚一样,呈虚线状,后期表皮破裂,出现锈色粉状物;小麦接近成熟时,叶鞘上出现圆形至卵圆形黑褐色夏孢子堆,散出鲜黄色粉末,即夏孢子。后期病部产生黑色冬孢子堆。冬孢子堆呈短线状、扁平,常数个融合埋伏在表皮内。
二、综合防治技术
该病害为气传病害,必须采取以引育和种植抗病品种为主、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
1.选好品种:
①选用抗耐性品种,做到抗耐源合理布局及品种定期更换,这是防治条锈病最根本、最重要的途径,既经济有效又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引进的“洛夫林10号”、“山前麦”、“阿夫”、“阿奇”、“贵农系列”等品种,以及育成的“小偃6号”、“丰产3号”、“周麦18”、“秦农142”、“宝麦6号”等优良抗病品种,有效地控制了条锈病的发生。
②搞好抗耐条锈病品种合理布局,避免品种单一化,重视品种抗源多样化,注意定期轮换,防止抗性丧失。
2.农业防治:
①适期播种,适当晚播,可减轻秋苗期条锈病的发生。
②消除自生麦苗和杂草,春季人工拔除发病中心,可有效减少菌源量。
③重施农家肥,培肥地力,增施磷钾肥,搞好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避免氮肥过量,增强麦苗的抗逆性、抗病性。
④合理灌溉,土壤湿度大或雨后要注意开沟排水,后期发病重的麦田及时适当灌水,以减少产量损失。
3.药剂防治:
①药剂拌种。用种子量0.3%(有效成分)的三唑酮,即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克拌种150公斤,或12.5%的特谱唑可湿性粉剂60~80克拌麦种50公斤。
②春季叶面喷雾。小麦拔节前后病叶普遍率2%~4%、严重度达1%时,喷洒20%三唑酮乳油,可有效防治发病,控制病害传播。小麦抽穗期、灌浆期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克 2.5%禾喜乳油30毫升 磷酸二氢钾175克,兑水50公斤进行“一喷三防”,不仅能防治小麦条锈病、白粉病、麦蚜、麦红蜘蛛,而且可减轻干热风危害,增强植株抗逆能力,促进灌浆,提高粒重。(陕西省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曹小丽 任雅琴 武世信 邮编:72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