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越来越要求人们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应该是青年大学生必备的人格素质,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涵义出发,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状与表现,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
引 言
当代大学生除了要承担普通社会成员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之外,还要对社会负有特殊的责任,那就是要肩负其承担推动社会政治进步、促进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大学生必须对这种社会责任有着自觉、清晰的意识,形成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不辱其社会责任。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及责任教育
社会责任感就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以及个人对他人的义务,当今大学生缺乏的就是社会责任,尤其是 90 后大学生都是出生于和平年代,是否关注社会、他人,由于这种意识淡泊,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也是当前高校工作的主要任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应包含三个层面:对国家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自我的责任,三者缺一不可。
责任教育就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增强受教育者的责任素质,帮助其树立高尚的责任意识,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地提高自己的责任能力,并外化为责任行为的教育活动。它包括责任理论、责任意识、责任能力等行为教育。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
当代大学生由于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期待,应对社会负有更多的责任。绝大部分大学生为掌握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他们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是大学生中的主流。然而,部分大学生存在责任感淡化甚至缺失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责任感的缺失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观念,父母辛勤工作、节衣缩食供孩子上学,部分父母倾其所有以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加上一味追求升学率的社会大背景下,学校、家庭和社会过分注重智育而忽视德育,造就了部分大学生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只享有权利而没有意识到要尽义务,回报父母、回报社会的责任意识淡薄。
(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在此形势的影响下,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表现为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不是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社会,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不容忽视。近几年中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无故毁约、频繁跳槽,以及个人理想仅限于实现个人价值的梦幻里,而没有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联系起来。这些现象的出现,从本质上看,是当代大学生缺乏对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关系的统一认识,缺乏对自己负有的历史使命的正确认识,于是当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时,则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社会和集体利益牺牲的精神,有时将二者截然对立起来。
(三)群体责任感缺失
当代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模式,已经造成了大学生个人与群体的不和谐。在追求实现个人目标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忽略甚至排斥他人的存在,不关心他人。在群体中,一味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自我”现象严重,造成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
(四)自我责任感缺失
当代大学生自我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对自我设计、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要求比较高,但部分大学生沉溺网络、厌学逃学和缺乏志向等现象仍比较严重。这部分大学生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没有追求,对待自己学业和职业没有规划,他们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和任务,即将成为“啃老一族”或“NEET一族”的后备军,成为社会、国家、家庭的累赘。
三、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社会中存在着各种社会流派和思潮,这些风气对我们每个人都会产生影响,身在校园中的大学生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向好的方面发展。因此,从社会的角度,政府部门首先要做到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应根据情况的需要,建立健全各种责任制,并辅以相应的激励机制。一方面使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得到肯定、奖励和强化,以起到示范作用,比如CCTV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及劳模的评选等;另一方面要对未履行自己社会责任的行为给予批评、谴责甚至处分,从而营造一个每个人都乐于承担责任的社会环境。在这一良好的社会氛围中,大学生会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同时也可以让大学生在社会中承担各种各样的责任而获得直接而深刻的责任体验,从而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其发展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
(二)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承担责任意识
1、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发挥教育主渠道作用
大学生的公共课教育中,关于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容虽然有涉及,但是都比较宏观,内容泛化,显得空洞,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发挥教育者的才能,认真钻研教材里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主要的责任教育内容,把教材中潜在的知识通过教育者的教育与引导,结合具体例子传授给学生。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育内容就不会太空泛;与实际生活结合才能给学生以吸引力。在教育的过程,同时要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教育,对他们进行“三观”教育,使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集体主义价值观,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国家的前途命运,并能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同时,要着力营造从学习到生活、从教育到教学、从管理到服务的全方位的责任教育及责任追究、赏罚的氛围和机制。有了这一氛围和机制的约束,就会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一切不负责任的行为都因不可逃避的“责任追究”而受到有效遏止,就可以把“责、权、利”有机地统一起来。责任追究、赏罚这种外在的行为强化,可以更好地促进人的责任行为习惯的养成。 2、充分利用高校的社团活动,引导大学生饯行社会责任感
大学校园设置许多性质不同的社团部门。社团的种种活动是大学生个人自我才华,自我个性展现的活动渠道,是青年学生实现其主体价值的舞台。由于社团的参与具有自主性和自律性的特点,它能使成员克服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倾向,以理性精神实现个人意愿,塑造成员的角色意识,培养其合作精神和规则意识及责任感,使大学生形成自主自律的行为模式。学校应尽量将学生聚集到自由平等和公平竞争的环境中,积极为学生表达个人意志、形成共同的公共利益提供舞台。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真正施展个人才能的机会和空间。
例如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更是一项需要传承的事业。社团理念和文化的“浓度”在每一级新生社员的加入和毕业生社员的离开时都会经历一次淡化,在一届届社员的交替过程中更要注重精神文化的传递和重塑。在交替中注重社团文化的载体建设也更有助于社团精神的传播和发扬。当然,在传承的同时社团更要与时俱进,注重文化创新,以求更贴近大学生及社会人员的接受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认可、践行和发扬志愿精神,传递爱心和文明,促进社会进步与和谐。
(三)引导大学生自我责任教育,加强责任理性自觉
自我责任教育就是加强自身修养,完善自我人格,塑造最好的自我,以便步入社会游刃有余。自我责任教育包含四个层面:智商、情商、能力、健康教育。也可以说,自我责任教育就是全方位提高自我修养,自信、自敬、自强、自立、自主,为将来立足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对大学生进行自我责任教育中,应让他们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懂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道理。可以请名人介绍成长经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应寓教育于课堂及各项工作中,让他们从心灵深处意识到自我责任感强则立,反之则废的因果关系,这样可以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斗志。
结语
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打磨现代人才的品质是一项复杂的任务,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师生的共同努力,积极整合课内外,校内外的多种教育资源,开创多种教育形式,促使大学生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增强社会责任感,进而追求一种更加高尚的行为方式和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 梁帮龙.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初探[J]文教资料,2011,(12).
[2] 过仕明,邸春姝. 关于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的反思[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6).
[3] 史慧. 关于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07)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
引 言
当代大学生除了要承担普通社会成员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之外,还要对社会负有特殊的责任,那就是要肩负其承担推动社会政治进步、促进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大学生必须对这种社会责任有着自觉、清晰的意识,形成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不辱其社会责任。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及责任教育
社会责任感就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以及个人对他人的义务,当今大学生缺乏的就是社会责任,尤其是 90 后大学生都是出生于和平年代,是否关注社会、他人,由于这种意识淡泊,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也是当前高校工作的主要任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应包含三个层面:对国家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自我的责任,三者缺一不可。
责任教育就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增强受教育者的责任素质,帮助其树立高尚的责任意识,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地提高自己的责任能力,并外化为责任行为的教育活动。它包括责任理论、责任意识、责任能力等行为教育。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
当代大学生由于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期待,应对社会负有更多的责任。绝大部分大学生为掌握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他们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是大学生中的主流。然而,部分大学生存在责任感淡化甚至缺失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责任感的缺失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观念,父母辛勤工作、节衣缩食供孩子上学,部分父母倾其所有以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加上一味追求升学率的社会大背景下,学校、家庭和社会过分注重智育而忽视德育,造就了部分大学生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只享有权利而没有意识到要尽义务,回报父母、回报社会的责任意识淡薄。
(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在此形势的影响下,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表现为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不是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社会,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不容忽视。近几年中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无故毁约、频繁跳槽,以及个人理想仅限于实现个人价值的梦幻里,而没有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联系起来。这些现象的出现,从本质上看,是当代大学生缺乏对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关系的统一认识,缺乏对自己负有的历史使命的正确认识,于是当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时,则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社会和集体利益牺牲的精神,有时将二者截然对立起来。
(三)群体责任感缺失
当代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模式,已经造成了大学生个人与群体的不和谐。在追求实现个人目标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忽略甚至排斥他人的存在,不关心他人。在群体中,一味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自我”现象严重,造成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
(四)自我责任感缺失
当代大学生自我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对自我设计、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要求比较高,但部分大学生沉溺网络、厌学逃学和缺乏志向等现象仍比较严重。这部分大学生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没有追求,对待自己学业和职业没有规划,他们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和任务,即将成为“啃老一族”或“NEET一族”的后备军,成为社会、国家、家庭的累赘。
三、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社会中存在着各种社会流派和思潮,这些风气对我们每个人都会产生影响,身在校园中的大学生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向好的方面发展。因此,从社会的角度,政府部门首先要做到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应根据情况的需要,建立健全各种责任制,并辅以相应的激励机制。一方面使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得到肯定、奖励和强化,以起到示范作用,比如CCTV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及劳模的评选等;另一方面要对未履行自己社会责任的行为给予批评、谴责甚至处分,从而营造一个每个人都乐于承担责任的社会环境。在这一良好的社会氛围中,大学生会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同时也可以让大学生在社会中承担各种各样的责任而获得直接而深刻的责任体验,从而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其发展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
(二)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承担责任意识
1、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发挥教育主渠道作用
大学生的公共课教育中,关于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容虽然有涉及,但是都比较宏观,内容泛化,显得空洞,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发挥教育者的才能,认真钻研教材里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主要的责任教育内容,把教材中潜在的知识通过教育者的教育与引导,结合具体例子传授给学生。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育内容就不会太空泛;与实际生活结合才能给学生以吸引力。在教育的过程,同时要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教育,对他们进行“三观”教育,使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集体主义价值观,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国家的前途命运,并能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同时,要着力营造从学习到生活、从教育到教学、从管理到服务的全方位的责任教育及责任追究、赏罚的氛围和机制。有了这一氛围和机制的约束,就会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一切不负责任的行为都因不可逃避的“责任追究”而受到有效遏止,就可以把“责、权、利”有机地统一起来。责任追究、赏罚这种外在的行为强化,可以更好地促进人的责任行为习惯的养成。 2、充分利用高校的社团活动,引导大学生饯行社会责任感
大学校园设置许多性质不同的社团部门。社团的种种活动是大学生个人自我才华,自我个性展现的活动渠道,是青年学生实现其主体价值的舞台。由于社团的参与具有自主性和自律性的特点,它能使成员克服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倾向,以理性精神实现个人意愿,塑造成员的角色意识,培养其合作精神和规则意识及责任感,使大学生形成自主自律的行为模式。学校应尽量将学生聚集到自由平等和公平竞争的环境中,积极为学生表达个人意志、形成共同的公共利益提供舞台。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真正施展个人才能的机会和空间。
例如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更是一项需要传承的事业。社团理念和文化的“浓度”在每一级新生社员的加入和毕业生社员的离开时都会经历一次淡化,在一届届社员的交替过程中更要注重精神文化的传递和重塑。在交替中注重社团文化的载体建设也更有助于社团精神的传播和发扬。当然,在传承的同时社团更要与时俱进,注重文化创新,以求更贴近大学生及社会人员的接受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认可、践行和发扬志愿精神,传递爱心和文明,促进社会进步与和谐。
(三)引导大学生自我责任教育,加强责任理性自觉
自我责任教育就是加强自身修养,完善自我人格,塑造最好的自我,以便步入社会游刃有余。自我责任教育包含四个层面:智商、情商、能力、健康教育。也可以说,自我责任教育就是全方位提高自我修养,自信、自敬、自强、自立、自主,为将来立足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对大学生进行自我责任教育中,应让他们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懂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道理。可以请名人介绍成长经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应寓教育于课堂及各项工作中,让他们从心灵深处意识到自我责任感强则立,反之则废的因果关系,这样可以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斗志。
结语
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打磨现代人才的品质是一项复杂的任务,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师生的共同努力,积极整合课内外,校内外的多种教育资源,开创多种教育形式,促使大学生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增强社会责任感,进而追求一种更加高尚的行为方式和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 梁帮龙.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初探[J]文教资料,2011,(12).
[2] 过仕明,邸春姝. 关于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的反思[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6).
[3] 史慧. 关于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