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职院校逐渐兴起,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目标中存在很多盲目的现象,特别是在体育教学的活动中,很多高职院校不明白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教育方式落后,不但达不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还浪费了教育资源,笔者通过对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几点解决的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用性
高职院校在起初开展体育课程时都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的,秉承着培养实用性的人才为主,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却偏离了这一教学目的,与学校提倡的学以致用思想存在很大的偏差,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针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才能更好地增强体育教学的实用性。
1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存在不足,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1 体育课程设置目标不明确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标准,其中一个首要的因素就是课程目标设定的不明确,在教学活动中没有明确的目标作为引导,教师盲目地执行者教学任务,学生盲目地接受学习,在体育教学中教学的重点不突出,很多教学模式与高中体育课和大学体育课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根本达不到高职院校应有的教学标准。
1.2 体育课程教学体系职业性特征不明显
由于高职院校的体育课不同于普通大学的教学内容,其更加注重实用性的教学,培养实用性的体育人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恰恰就缺乏了实用性的指导,在对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职位定位,这就使得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盲目性,不能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的技能,这都是由于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缺乏职业性特征造成的。
1.3 体育课程教学资源不足
由于国家的支持力度不同,高职院校再发展的过程中在资金方面存在着制约,由于高职院校和普通大学的教学内容不同,所以对一些教学设施的要求较高,而由于资金的缺乏使得很多设备都不能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长时间的训练使用,使得很多设备产生破损,在教师资源上也相对薄弱,很多职业水平较高的教师对薪资的要求比较高,由于资金的限制学校只能聘请一些普通的体育教师,其在专业水平上就有了一定的限制,所以,教学资源的缺乏成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限制性因素。
2 高职体育教育课程教学中应采取的对策
课外体育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愉悦身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体育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早操、课间操、课余锻炼、训练、竞赛及校外体育、家庭体育等各种组织形式。相比课内体育,课外体育具有“内容丰富性与组织形式多样性”、“自愿性与规定性”、“自主性与指导性”、“空间的广阔性和时间的广延性”、“独立性与补偿性”等特点。长期以来,高校体育工作一直存在重视课内、忽视课外的倾向。课外体育相关体系建设均存在诸多的不足,“放羊式”课外体育教育现象更是普遍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课外体育的功能发挥。“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开展不能仅依赖体育课教学。体育课作为一门课,它承担的是体育知识及技术的传授。[4]一周一次的体育课教学,充其量也仅发挥“授其渔”的功能,而针对性、有计划、有组织地以课外体育形式帮助学生进行长期的日常身体锻炼才是高职体育工作的落脚点。
2.1 转变传统体育观念,确立终身体育、健康教育的教育指导思想
2.1.1 任何学校的体育教学首先都要以强身健体为中心思想,通过在体育课程上的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其身心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便于更好地投入生活和学习。
2.1.2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不同于普通的全日制大学,其主要是为了培养实用性的体育人才,所以要以全面促进学生发展主主要目标,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通过开展竞技活动来增添体育教学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2.1.3 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用性的体育人才是需要不断的进行学习,所以学校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能力,是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仍然保持体育锻炼。
2.1.4 高职院校不但要教授给学生专业的体育知识,还要强化对学生的保护责任,因为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学校必须强化责任意识,树立全方位的教学观念,保护学生的安全。
2.2 突出高职院校职业特点,丰富和发展体育课程目标
高职院校要想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必须要明确开展体育教学的目标,结合实际的教学目的做好教育规划,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其次要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塑造实用性人才,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2.3 进行体育课程结构的调整,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课外体育首先要突出的就是“职业化”,即活动的开展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职业和岗位需求。在活动和竞赛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与特定专业练习紧密相连的运动竞赛项目,如康复专业可以举办太极拳比赛、酒店管理专业可以举办形体训练班、护理专业可以开展模拟急救竞赛。通过特定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各项体育社团活动和竞赛中既锻炼身体、愉悦身心、开展交流,更加深职业认同、强化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提高职业体能和职业技能。
竞技比赛是体育运动的动力源泉,是课外体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和形式,但要防止将课外体育简单理解为各种竞赛活动的举办。课外体育的主要功能是强身健体、调解身心、情感交流,对象是全体学生。而竞技比赛则需要较高的运动技能和水平,这样就会导致大部分学生作壁上观。
要想增加体育教学的实用性,首先必须对原有的教学结构进行调整,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通常只是一味地强调体育的专业性,课程内容十分枯燥,使得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因此,必须要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增添一些趣味性的内容,在实现实用性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更好地实现教学的目的。
2.4 加强教法改革,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学生对问题主动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态度。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不仅要注重教法的研究,更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丢掉以前采用结果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来说,既不公平又不符合职业教育特点。
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课程必须要立足于社会的发展需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对学生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虽然近几年我国的教育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还存在很大的不足,需要根据社会的实际发展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用性
高职院校在起初开展体育课程时都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的,秉承着培养实用性的人才为主,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却偏离了这一教学目的,与学校提倡的学以致用思想存在很大的偏差,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针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才能更好地增强体育教学的实用性。
1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存在不足,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1 体育课程设置目标不明确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标准,其中一个首要的因素就是课程目标设定的不明确,在教学活动中没有明确的目标作为引导,教师盲目地执行者教学任务,学生盲目地接受学习,在体育教学中教学的重点不突出,很多教学模式与高中体育课和大学体育课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根本达不到高职院校应有的教学标准。
1.2 体育课程教学体系职业性特征不明显
由于高职院校的体育课不同于普通大学的教学内容,其更加注重实用性的教学,培养实用性的体育人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恰恰就缺乏了实用性的指导,在对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职位定位,这就使得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盲目性,不能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的技能,这都是由于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缺乏职业性特征造成的。
1.3 体育课程教学资源不足
由于国家的支持力度不同,高职院校再发展的过程中在资金方面存在着制约,由于高职院校和普通大学的教学内容不同,所以对一些教学设施的要求较高,而由于资金的缺乏使得很多设备都不能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长时间的训练使用,使得很多设备产生破损,在教师资源上也相对薄弱,很多职业水平较高的教师对薪资的要求比较高,由于资金的限制学校只能聘请一些普通的体育教师,其在专业水平上就有了一定的限制,所以,教学资源的缺乏成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限制性因素。
2 高职体育教育课程教学中应采取的对策
课外体育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愉悦身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体育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早操、课间操、课余锻炼、训练、竞赛及校外体育、家庭体育等各种组织形式。相比课内体育,课外体育具有“内容丰富性与组织形式多样性”、“自愿性与规定性”、“自主性与指导性”、“空间的广阔性和时间的广延性”、“独立性与补偿性”等特点。长期以来,高校体育工作一直存在重视课内、忽视课外的倾向。课外体育相关体系建设均存在诸多的不足,“放羊式”课外体育教育现象更是普遍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课外体育的功能发挥。“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开展不能仅依赖体育课教学。体育课作为一门课,它承担的是体育知识及技术的传授。[4]一周一次的体育课教学,充其量也仅发挥“授其渔”的功能,而针对性、有计划、有组织地以课外体育形式帮助学生进行长期的日常身体锻炼才是高职体育工作的落脚点。
2.1 转变传统体育观念,确立终身体育、健康教育的教育指导思想
2.1.1 任何学校的体育教学首先都要以强身健体为中心思想,通过在体育课程上的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其身心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便于更好地投入生活和学习。
2.1.2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不同于普通的全日制大学,其主要是为了培养实用性的体育人才,所以要以全面促进学生发展主主要目标,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通过开展竞技活动来增添体育教学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2.1.3 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用性的体育人才是需要不断的进行学习,所以学校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能力,是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仍然保持体育锻炼。
2.1.4 高职院校不但要教授给学生专业的体育知识,还要强化对学生的保护责任,因为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学校必须强化责任意识,树立全方位的教学观念,保护学生的安全。
2.2 突出高职院校职业特点,丰富和发展体育课程目标
高职院校要想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必须要明确开展体育教学的目标,结合实际的教学目的做好教育规划,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其次要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塑造实用性人才,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2.3 进行体育课程结构的调整,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课外体育首先要突出的就是“职业化”,即活动的开展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职业和岗位需求。在活动和竞赛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与特定专业练习紧密相连的运动竞赛项目,如康复专业可以举办太极拳比赛、酒店管理专业可以举办形体训练班、护理专业可以开展模拟急救竞赛。通过特定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各项体育社团活动和竞赛中既锻炼身体、愉悦身心、开展交流,更加深职业认同、强化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提高职业体能和职业技能。
竞技比赛是体育运动的动力源泉,是课外体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和形式,但要防止将课外体育简单理解为各种竞赛活动的举办。课外体育的主要功能是强身健体、调解身心、情感交流,对象是全体学生。而竞技比赛则需要较高的运动技能和水平,这样就会导致大部分学生作壁上观。
要想增加体育教学的实用性,首先必须对原有的教学结构进行调整,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通常只是一味地强调体育的专业性,课程内容十分枯燥,使得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因此,必须要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增添一些趣味性的内容,在实现实用性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更好地实现教学的目的。
2.4 加强教法改革,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学生对问题主动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态度。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不仅要注重教法的研究,更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丢掉以前采用结果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来说,既不公平又不符合职业教育特点。
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课程必须要立足于社会的发展需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对学生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虽然近几年我国的教育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还存在很大的不足,需要根据社会的实际发展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