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不同中医证型的高血压患者的代谢紊乱程度也并不完全一致,观察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层、高血压分期、分级、血脂和血流变学指标在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患者间的差异。方法:选择2003-01/2005-01在沈阳医学院沈州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95例,男228例,女167例。参照1993年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关于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确定的辨证标准将患者分为4种证型。肝火亢盛证54例,男35例,女19例;阴虚阳亢证177例,男101例,女76例;痰湿壅盛证62例,男37例,女25例;阴阳两虚证102例,男62例,女40例。均自愿参加。①用每个证型所有患者总高血压期数、级数、层数与该证型例数之比表示高血压患者平均危险分层、级别、分期情况。②采用氧化酶法测高血压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用化学修饰酶法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③采用自清洗旋转式黏度计检测高血压患者全血黏度(高、低切)、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黏度和K值方程。用t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测定。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95例。①各证型高血压患者平均高血压分期、分级和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层:痰湿壅盛证高血压患者平均高血压分层与阴阳两虚证相近[(1.33±1.08),(1.31±0.94)层/例,P>0.05],平均高血压分期和分级明显高于阴阳两虚证[(1.57±0.89)期/例,(2.37±0.91)级/例;(1.52±0.90)期/例,(2.27±0.86)级/例,P<0.05]。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高血压患者的平均高血压分期、分级和分层明显高于阴阳两虚证[(1.88±0.76)期/例,(2.59±0.80)级/例,(1.51±0.89)层/例;(1.63±0.84)期/例,(2.76±1.01)级/例,(1.39±0.94)层/例,P<0.05~0.01]。②各证型高血压患者空腹血脂浓度:肝火亢盛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比明显高于阴阳两虚证(P<0.05)。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和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比明显高于阴阳两虚证(P<0.05~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明显低于阴阳两虚证(P<0.05~0.01)。③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除阴虚阳亢证全血还原黏度和痰湿壅盛证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与阴阳两虚证相近外(P>0.05)。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和痰湿壅盛证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黏度和K值方程明显高于阴阳两虚证(P<0.05~0.01)。结论:①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和痰湿壅盛证高血压患者较阴阳两虚证有更高的发生动脉硬化危险性和更多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患病程度更重,有更多的合并症。②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和痰湿壅盛证高血压患者较阴阳两虚证更易发生血脂紊乱和血流变学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