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生本理念 阅读教学 以学定教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A-
0045-01
生本理念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理念主张教育应实现由师本向生本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的发展。但是,我们在课堂上仍然可以看到“满堂问”“满堂灌”等不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没有真正基于学情,没有将“生本”作为阅读课堂教学的根本。下面笔者就生本理念下的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要想上好一节阅读课,教师就要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即将阅读的内容有所了解。教师只有准确把握学生学情,才有助于教师从学生学习的需要出发,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而及时应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反观现今的阅读教学,一成不变的阅读教学模式致使学生的思维在低位徘徊,因此,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光彩。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七册《桂花雨》一课时,学生在通读全文以后体会了摇桂花乐、桂花香,但是无法理解母亲说的话:“外地的桂花再香,却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就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以生为本,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如笔者从学生平常的生活谈起,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家在什么地方,自己對家乡有什么评价。为了深化学生的理解,笔者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父母的评价。学生都说自己的家乡好,自己的爸爸妈妈好。在学生有了初步的感受体会之后,笔者乘胜追击提问:“你的家乡就没有不足之处吗?你的爸爸妈妈难道就没有缺点吗?为什么它(他、他们)在你们的心中那么美好?”在此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体会妈妈的话,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文中母亲为什么会说家乡的桂花香,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正是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采用了换位思考体验的方法,这样教学,不仅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而且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提高了阅读教学效果。
二、真诚对话,多向互动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师生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要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进行。”由此可以看出,对话在阅读教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然而,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课堂对话更多的表现为“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的问答形式,当教师追问时,学生仍旧迷惑不解,教师就把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这样的对话教学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兴趣。而生本理念下的对话是教师真正关注学情,让学生在多向互动中能真正有所收获的教学。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八册《云雀的心愿》一课时,笔者带领学生一边模仿云雀妈妈带领云雀飞行的动作,一边和“小云雀”对话。“小云雀”埋怨着说:“这里的风沙真讨厌。”“云雀妈妈”说:“孩子,以前这里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慢慢变成了贫瘠的沙漠。”“‘贫瘠’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啊,课文中已经给了最好的注释,你只要仔细阅读定会有所发现。”“我明白了,你看那沙漠上空,一阵狂风刮过,漫天飞舞的黄沙迷得我们睁不开眼睛,树木越来越少,这不就是对‘贫瘠’的最好注释吗?”“小云雀”欣喜地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就课文内容进行过多的提问、引导和启发,只是创设了一个适合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们在和谐友好的课堂气氛中有效实现了师生互动,教学效果显著。
三、着眼素质,立足长远
在生本理念的阅读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要经常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当一节阅读课结束以后,最终留在学生头脑中的是什么,是一篇篇课文内容,一个个生字新词都被学生掌握了,还是留下了一个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的语文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毋庸置疑,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培养,为学生的能力发展奠定基础。如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八册《莫高窟》一课时,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是作者描写的重点,笔者主要采取了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在精读中体会作者先总述、后分述的表达方法,重在引导学生不仅理解课文内容,还了解了文章的写作方法。在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时候,笔者让学生运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学,这样一来,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写作特点等,不仅理解了教学内容,而且还掌握了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了解了莫高窟的具体情况,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了自学课文的基本方法,凸显了学习主体性作用,促进了学生的长足发展。
总之,生本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动态和长远发展。教师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并逐渐由师本向生本转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杨 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A-
0045-01
生本理念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理念主张教育应实现由师本向生本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的发展。但是,我们在课堂上仍然可以看到“满堂问”“满堂灌”等不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没有真正基于学情,没有将“生本”作为阅读课堂教学的根本。下面笔者就生本理念下的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要想上好一节阅读课,教师就要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即将阅读的内容有所了解。教师只有准确把握学生学情,才有助于教师从学生学习的需要出发,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而及时应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反观现今的阅读教学,一成不变的阅读教学模式致使学生的思维在低位徘徊,因此,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光彩。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七册《桂花雨》一课时,学生在通读全文以后体会了摇桂花乐、桂花香,但是无法理解母亲说的话:“外地的桂花再香,却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就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以生为本,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如笔者从学生平常的生活谈起,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家在什么地方,自己對家乡有什么评价。为了深化学生的理解,笔者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父母的评价。学生都说自己的家乡好,自己的爸爸妈妈好。在学生有了初步的感受体会之后,笔者乘胜追击提问:“你的家乡就没有不足之处吗?你的爸爸妈妈难道就没有缺点吗?为什么它(他、他们)在你们的心中那么美好?”在此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体会妈妈的话,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文中母亲为什么会说家乡的桂花香,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正是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采用了换位思考体验的方法,这样教学,不仅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而且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提高了阅读教学效果。
二、真诚对话,多向互动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师生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要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进行。”由此可以看出,对话在阅读教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然而,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课堂对话更多的表现为“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的问答形式,当教师追问时,学生仍旧迷惑不解,教师就把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这样的对话教学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兴趣。而生本理念下的对话是教师真正关注学情,让学生在多向互动中能真正有所收获的教学。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八册《云雀的心愿》一课时,笔者带领学生一边模仿云雀妈妈带领云雀飞行的动作,一边和“小云雀”对话。“小云雀”埋怨着说:“这里的风沙真讨厌。”“云雀妈妈”说:“孩子,以前这里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慢慢变成了贫瘠的沙漠。”“‘贫瘠’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啊,课文中已经给了最好的注释,你只要仔细阅读定会有所发现。”“我明白了,你看那沙漠上空,一阵狂风刮过,漫天飞舞的黄沙迷得我们睁不开眼睛,树木越来越少,这不就是对‘贫瘠’的最好注释吗?”“小云雀”欣喜地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就课文内容进行过多的提问、引导和启发,只是创设了一个适合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们在和谐友好的课堂气氛中有效实现了师生互动,教学效果显著。
三、着眼素质,立足长远
在生本理念的阅读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要经常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当一节阅读课结束以后,最终留在学生头脑中的是什么,是一篇篇课文内容,一个个生字新词都被学生掌握了,还是留下了一个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的语文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毋庸置疑,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培养,为学生的能力发展奠定基础。如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八册《莫高窟》一课时,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是作者描写的重点,笔者主要采取了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在精读中体会作者先总述、后分述的表达方法,重在引导学生不仅理解课文内容,还了解了文章的写作方法。在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时候,笔者让学生运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学,这样一来,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写作特点等,不仅理解了教学内容,而且还掌握了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了解了莫高窟的具体情况,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了自学课文的基本方法,凸显了学习主体性作用,促进了学生的长足发展。
总之,生本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动态和长远发展。教师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并逐渐由师本向生本转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