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对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针吸术细胞学检查在诊断肺癌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将2013年7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CT检查且结果为肺内占位的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给予所有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针吸术细胞学检查。结果 50例疑似肺癌患者经过支气管镜、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均没有确诊,给予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针吸术细胞学检查;患者的穿刺成功率为98%;没有得到确诊的1例患者中,经过胸腔镜以及开胸手术等检查、长期随访被确诊为肺癌患者。结论 给予疑似肺癌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针吸术细胞学检查,其确诊率较高,是一种操作简单的诊断方法,该种诊断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 CT引导 经皮肺穿刺针吸术 肺癌 细胞学检查
肺癌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有研究表示[1],肺原位癌的治疗效果可高达100%,Ⅰ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0%至90%,Ⅲb期和Ⅳ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为5%至20%。由此可知,早期诊断肺癌,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显著的提高患者的生存机率。因此,对诊断肺癌的手段进行研究探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当下研究工作者高度关注的内容。现将2013年7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CT检查且结果为肺内占位的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给予所有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针吸术细胞学检查,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针吸术细胞学检查在诊断肺癌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7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CT检查且结果为肺内占位的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其他检查没有对病变性质进行明确。患者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32~84岁,平均年龄(57.39±2.48)岁。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周围型肿块患者36例,直径在1至3cm之间;中央型肿块患者14例,直径在3至5cm之间。单发肿块患者35例,肿块在2个或者以上的患者有15例。
1.2 方法
本研究所用设备:PTC细针、定位CT(64排螺旋CT)。根据患者的肿块位置让患者取不同的体位,用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定位,在肿块和胸壁最接近的位置避开肋骨,用自制栅栏状定位器对皮肤表面的相应部位进行固定,作穿刺点进行定位,进行再次扫描以确定肿块与定位器位于同一个层面,对皮肤表面、肿块中心角度以及距离进行测量,对穿刺点的皮肤进行标记。常规消毒铺巾,用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麻至壁层胸膜,从穿刺点穿入胸壁,根据原先定好的进针深度以及角度,继续进针,当要穿过胸膜时让患者屏气,快速的穿进肺内肿块,再次进行CT扫描,观察穿刺针是否在肿块内,将20ml注射器连接,维持负压,多次且各个方向进行戳穿抽吸,并将穿刺针旋转,负压时将穿刺针退出,可将血性组织细胞液体以及线条状组织抽出,对标本进行涂片处理,之后进行细胞学检查。
2 结果
2.1 穿刺成功率
50例患者共进行了78次穿刺,共作一次性穿刺32例,15例患者一个病灶做两次穿刺,同一病灶进行三次穿刺的患者有2例,穿刺失败患者1例。
2.2 穿刺并发症
患者中,发生气胸的有5例,其中3例患者为少量气胸,给予吸氧处理;另有2例患者经过胸腔穿刺抽气治疗后治愈。发生咯血的患者3例,其中2例没有做特殊处理,1例进行止血处理。
2.3 细胞学检查结果
经过细胞学检查,50例患者中,发生恶性质变的患者46例,其中腺癌患者21例,鳞癌患者7例,小细胞肺癌患者3例,有癌细胞但是分型不明确的患者15例;剩余3例患者通过胸腔镜、开胸手术等被确诊为肺癌。随访中发现,1例患者存在胸膜、颈部淋巴结转移,通过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以及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为肺癌患者。
3 讨论
通过患者的病史资料、实验室检查、支气管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检查方法,难以对肺部占位性病变进行准确的诊断。临床上,经皮肺穿刺检查是诊断肺癌的重要手段,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可快速诊断的方法,通过经皮穿刺活检可以对周围型肿块中直径较大的肿块进行确诊,而且,经皮穿刺针吸术细胞学检查在诊断部分中央型肿块以及直径较小的肿块中具有更大的优势[2]。进行CT扫描可将患者病灶大小、位置以及密度等准确的反映出来,在CT引导下进行经皮肺穿刺可将患者病灶旁边的脏器、肋骨以及血管有效避开,而且不会受到液体坏死物、气体以及瘢痕的影响。若有必要,可以进行增强CT扫描,以更好的掌握脏器以及周围大血管和肿块的关系,进而提高患者穿刺的成功机率以及阳性率。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具有操作简单、减轻患者的疼痛,使患者更容易接受。当肿块直径较小时,应用针吸术细胞学检查可比较准确的到达病灶,且引发的并发症较少,因此,安全系数更高[3]。
本研究中,穿刺成功率为98%,并发症包括为气胸和咯血。在肺穿刺中,气胸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本实验发生气胸的机率为10%。发生气胸的原因主要和患者的病灶大小、基础肺功能、配合度、穿刺深度以及穿刺路径等因素有关,还与手术者技术水平、穿刺针停留时间有关。咯血也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研究中发生咯血的机率为6%。中央型病灶多发生咯血,咯血原因还包括进针路径长、病灶血供丰富、穿刺时对病灶小血管造成了损伤等。研究中,1例患者穿刺失败,原因为发生咯血或者气胸后患者紧张过度,无法配合手术。因此,在进行穿刺前。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使患者的紧张情绪得以消除,以良好的心态进行手术;同时,还要告知患者手术的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让患者有心理准备;熟练掌握手术的禁忌症以及适应症。这些举措可有效降低患者穿刺失败的机率,降低并发症发生机率。
综上所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针吸术细胞学检查在诊断肺癌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姚梦醒,赵卉,陆友金等.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针吸术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2):205-206.
[2]王斌,伍安,范晔等.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38):3023-3026.
[3]秦志浩,陈艳.针吸细胞学对肺癌早期诊断临床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3):1306.
【关键词】 CT引导 经皮肺穿刺针吸术 肺癌 细胞学检查
肺癌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有研究表示[1],肺原位癌的治疗效果可高达100%,Ⅰ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0%至90%,Ⅲb期和Ⅳ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为5%至20%。由此可知,早期诊断肺癌,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显著的提高患者的生存机率。因此,对诊断肺癌的手段进行研究探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当下研究工作者高度关注的内容。现将2013年7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CT检查且结果为肺内占位的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给予所有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针吸术细胞学检查,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针吸术细胞学检查在诊断肺癌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7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CT检查且结果为肺内占位的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其他检查没有对病变性质进行明确。患者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32~84岁,平均年龄(57.39±2.48)岁。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周围型肿块患者36例,直径在1至3cm之间;中央型肿块患者14例,直径在3至5cm之间。单发肿块患者35例,肿块在2个或者以上的患者有15例。
1.2 方法
本研究所用设备:PTC细针、定位CT(64排螺旋CT)。根据患者的肿块位置让患者取不同的体位,用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定位,在肿块和胸壁最接近的位置避开肋骨,用自制栅栏状定位器对皮肤表面的相应部位进行固定,作穿刺点进行定位,进行再次扫描以确定肿块与定位器位于同一个层面,对皮肤表面、肿块中心角度以及距离进行测量,对穿刺点的皮肤进行标记。常规消毒铺巾,用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麻至壁层胸膜,从穿刺点穿入胸壁,根据原先定好的进针深度以及角度,继续进针,当要穿过胸膜时让患者屏气,快速的穿进肺内肿块,再次进行CT扫描,观察穿刺针是否在肿块内,将20ml注射器连接,维持负压,多次且各个方向进行戳穿抽吸,并将穿刺针旋转,负压时将穿刺针退出,可将血性组织细胞液体以及线条状组织抽出,对标本进行涂片处理,之后进行细胞学检查。
2 结果
2.1 穿刺成功率
50例患者共进行了78次穿刺,共作一次性穿刺32例,15例患者一个病灶做两次穿刺,同一病灶进行三次穿刺的患者有2例,穿刺失败患者1例。
2.2 穿刺并发症
患者中,发生气胸的有5例,其中3例患者为少量气胸,给予吸氧处理;另有2例患者经过胸腔穿刺抽气治疗后治愈。发生咯血的患者3例,其中2例没有做特殊处理,1例进行止血处理。
2.3 细胞学检查结果
经过细胞学检查,50例患者中,发生恶性质变的患者46例,其中腺癌患者21例,鳞癌患者7例,小细胞肺癌患者3例,有癌细胞但是分型不明确的患者15例;剩余3例患者通过胸腔镜、开胸手术等被确诊为肺癌。随访中发现,1例患者存在胸膜、颈部淋巴结转移,通过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以及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为肺癌患者。
3 讨论
通过患者的病史资料、实验室检查、支气管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检查方法,难以对肺部占位性病变进行准确的诊断。临床上,经皮肺穿刺检查是诊断肺癌的重要手段,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可快速诊断的方法,通过经皮穿刺活检可以对周围型肿块中直径较大的肿块进行确诊,而且,经皮穿刺针吸术细胞学检查在诊断部分中央型肿块以及直径较小的肿块中具有更大的优势[2]。进行CT扫描可将患者病灶大小、位置以及密度等准确的反映出来,在CT引导下进行经皮肺穿刺可将患者病灶旁边的脏器、肋骨以及血管有效避开,而且不会受到液体坏死物、气体以及瘢痕的影响。若有必要,可以进行增强CT扫描,以更好的掌握脏器以及周围大血管和肿块的关系,进而提高患者穿刺的成功机率以及阳性率。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具有操作简单、减轻患者的疼痛,使患者更容易接受。当肿块直径较小时,应用针吸术细胞学检查可比较准确的到达病灶,且引发的并发症较少,因此,安全系数更高[3]。
本研究中,穿刺成功率为98%,并发症包括为气胸和咯血。在肺穿刺中,气胸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本实验发生气胸的机率为10%。发生气胸的原因主要和患者的病灶大小、基础肺功能、配合度、穿刺深度以及穿刺路径等因素有关,还与手术者技术水平、穿刺针停留时间有关。咯血也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研究中发生咯血的机率为6%。中央型病灶多发生咯血,咯血原因还包括进针路径长、病灶血供丰富、穿刺时对病灶小血管造成了损伤等。研究中,1例患者穿刺失败,原因为发生咯血或者气胸后患者紧张过度,无法配合手术。因此,在进行穿刺前。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使患者的紧张情绪得以消除,以良好的心态进行手术;同时,还要告知患者手术的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让患者有心理准备;熟练掌握手术的禁忌症以及适应症。这些举措可有效降低患者穿刺失败的机率,降低并发症发生机率。
综上所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针吸术细胞学检查在诊断肺癌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姚梦醒,赵卉,陆友金等.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针吸术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2):205-206.
[2]王斌,伍安,范晔等.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38):3023-3026.
[3]秦志浩,陈艳.针吸细胞学对肺癌早期诊断临床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3):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