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本文中我主要针对我校的校本教研现状,以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效率为出发点,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我的一些意见,希望能促进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发展。
关键词:校本教研 学校 教师 教研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007-01
所谓校本教研就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以学校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有效的校本教研有利于发挥团体的作用和教师们的集体智慧,协同解决教学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教学特点的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利于教师们分工协作,提高工作效率,还有利于增强教师们的团体意思,培养教学研究氛围,帮助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总之,高质量的校本教研对学校和教师的进步都有很大的帮助。
校本教研活动能否促进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关键在于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效果。从我校的校本教研现状看,学校对校本教研很重视,每周都安排了一次校本教研活动,但实际上走过场的现象不在少数,很多时候大家主要是交流一下教学进度,协商下一阶段的教学安排,根本没有进行真正的教学研究。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校本教研的效率,真正达到教研的目的呢?我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1 学校必须要激发教师的团队意识,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精神,这是校本教研能有效开展的根本保证
由于学校往往把教师的教学质量作为考核教师的标准,导致许多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成绩超过他人,所以教师之间总是相互竞争,相互防备,相互保留,自己的好方法、好经验不愿意拿出来相互交流,更不可能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这就导致了教师们各自为政、闭门造车的局面,校本教研也随之流于形式。所以我建议学校在考核方式上采取一些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对象的团体考核方式,在考核教学成绩的时候更重视一个年级,一个学科的整体成绩。对教学质量不高的教师,学校可以安排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并把被指导教师的成长作为考核指导教师的标尺,让他们共同承担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做好双方的思想工作,鼓励在教学中有问题的教师自己找指导教师,也对愿意帮助其他教师进步的有经验的教师一定的奖励,奖惩分明才能激发教师的动力。由于许多教学研究活动都发生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如果大家在一起办公就可以随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所以,学校在安排办公室的时候,也可考虑把指导教师和被指导教师安排在一个办公室,这更有利于教师之间感情的交流,让教师之间结成深厚的友谊,为毫无保留的相互帮助和共同学习进步奠定感情基础。因此,我觉得把一个教研组安排在一个办公室的办法也有可取之处。
2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必须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
同伴互助、导师引领应该是促进校本教研活动有效进行的主动力。但我发现本校许多教研组的教师都比较年轻,教学经验不足,教学理论缺乏,大家在一起经常找不到研究课题,更提不出有效的教学建议,使教研活动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所以我建议学校在安排教研组,备课组的成员时,应注意每一个组必须都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的优秀教师。对于一些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教研组,也可以请一些校外的专家或者名师到校指导。我们历史组就曾经请历史特级教师徐彪老师指导我们的教研活动,徐彪老师不仅帮助我们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布置给每个老师一定的研究任務,还给我们做了许多专题讲座,组织我们上课,评课,在教学理论和方法上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使我们的每一次教研活动都内容丰富,卓有成效。徐老师的严格要求也使每位老师认真对待每一次教研,大家在教研活动中都受益匪浅。
3 学校应加强对各教研组教研内容的关注和对教研效果的考察
现在学校对教研活动的考核主要是统计各教研组教研的次数和打考勤,并没有对教研的内容和效果做出要求,部分教研组也乐得做做样子,走走过场。其实我认为教学研究更多的应该放在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并非一定要开会搞研究。所以我建议学校可以在学年初让每个教研组制定阶段性的教研课题及实施方案,在教研任务完成后,提供过程性资料和总结。学校要注意放权给教研组,使每个教研组在选择教研课题,时间安排,活动设计等具体环节上能有主动权,学校重点针对教研组做了哪些教研活动,取得了哪些成果,每个教师是否参与其中这些环节进行考察,把简单的打考勤变为对教研内容和教研效果的考察。
4 打破把校本教研限制在校内,本学科内的框架,放开思想,大胆创新
我们学校虽然作为区级重点校,有着较强大的师资力量,但是仍然存在缺少专家级教师,师资力量分配不均等问题。例如我们历史组只有一位高级教师,初中历史教师都比较年轻,没有学科带头人,很难组织有效的教学研究。所以我认为教研活动应该大胆打破校内,组内的限制,可以请有经验的教师针对一些共同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理论等开展全校性的讲座,也可和其他友好学校进行一些交流学习活动。例如,渝中区的五十七中的历史教学很有特点,中考成绩长期领先,我们可以和五十七中历史教研组联系,组织一些学习,观摩活动,积极向同行取经。教研活动应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给教师提供和创造更多的机会,拓宽教学思路。
5 按照新课标要求,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教学活动,以活动来促教研
校本教研搞不好的原因之一就是找不到研究的目标和任务,所以学校可以通过组织赛课、说课、示范课、“同堂异构”等教学活动,促进教研组团队作战,分工协作,共同研究。学校也可以把各个教研组参与的情况纳入对教研组的考核,以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以活动促教研也是一种比较直接,便于操作的方法。
总之,任何教学研究的成功都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反思和探索。学校应该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出发点,建立一套规范化的,适合本校特点的管理和奖惩制度,为教师提供更的课题和学习机会,确实提高校本教研的效率,从而使学校形成一种研究性学习的良好风气,促进学校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先达.校本教研: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7):79-81.
[2] 叶瑞华.校本教研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J].体育科学研究,2010(3):130-132.
关键词:校本教研 学校 教师 教研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007-01
所谓校本教研就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以学校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有效的校本教研有利于发挥团体的作用和教师们的集体智慧,协同解决教学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教学特点的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利于教师们分工协作,提高工作效率,还有利于增强教师们的团体意思,培养教学研究氛围,帮助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总之,高质量的校本教研对学校和教师的进步都有很大的帮助。
校本教研活动能否促进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关键在于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效果。从我校的校本教研现状看,学校对校本教研很重视,每周都安排了一次校本教研活动,但实际上走过场的现象不在少数,很多时候大家主要是交流一下教学进度,协商下一阶段的教学安排,根本没有进行真正的教学研究。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校本教研的效率,真正达到教研的目的呢?我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1 学校必须要激发教师的团队意识,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精神,这是校本教研能有效开展的根本保证
由于学校往往把教师的教学质量作为考核教师的标准,导致许多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成绩超过他人,所以教师之间总是相互竞争,相互防备,相互保留,自己的好方法、好经验不愿意拿出来相互交流,更不可能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这就导致了教师们各自为政、闭门造车的局面,校本教研也随之流于形式。所以我建议学校在考核方式上采取一些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对象的团体考核方式,在考核教学成绩的时候更重视一个年级,一个学科的整体成绩。对教学质量不高的教师,学校可以安排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并把被指导教师的成长作为考核指导教师的标尺,让他们共同承担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做好双方的思想工作,鼓励在教学中有问题的教师自己找指导教师,也对愿意帮助其他教师进步的有经验的教师一定的奖励,奖惩分明才能激发教师的动力。由于许多教学研究活动都发生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如果大家在一起办公就可以随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所以,学校在安排办公室的时候,也可考虑把指导教师和被指导教师安排在一个办公室,这更有利于教师之间感情的交流,让教师之间结成深厚的友谊,为毫无保留的相互帮助和共同学习进步奠定感情基础。因此,我觉得把一个教研组安排在一个办公室的办法也有可取之处。
2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必须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
同伴互助、导师引领应该是促进校本教研活动有效进行的主动力。但我发现本校许多教研组的教师都比较年轻,教学经验不足,教学理论缺乏,大家在一起经常找不到研究课题,更提不出有效的教学建议,使教研活动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所以我建议学校在安排教研组,备课组的成员时,应注意每一个组必须都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的优秀教师。对于一些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教研组,也可以请一些校外的专家或者名师到校指导。我们历史组就曾经请历史特级教师徐彪老师指导我们的教研活动,徐彪老师不仅帮助我们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布置给每个老师一定的研究任務,还给我们做了许多专题讲座,组织我们上课,评课,在教学理论和方法上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使我们的每一次教研活动都内容丰富,卓有成效。徐老师的严格要求也使每位老师认真对待每一次教研,大家在教研活动中都受益匪浅。
3 学校应加强对各教研组教研内容的关注和对教研效果的考察
现在学校对教研活动的考核主要是统计各教研组教研的次数和打考勤,并没有对教研的内容和效果做出要求,部分教研组也乐得做做样子,走走过场。其实我认为教学研究更多的应该放在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并非一定要开会搞研究。所以我建议学校可以在学年初让每个教研组制定阶段性的教研课题及实施方案,在教研任务完成后,提供过程性资料和总结。学校要注意放权给教研组,使每个教研组在选择教研课题,时间安排,活动设计等具体环节上能有主动权,学校重点针对教研组做了哪些教研活动,取得了哪些成果,每个教师是否参与其中这些环节进行考察,把简单的打考勤变为对教研内容和教研效果的考察。
4 打破把校本教研限制在校内,本学科内的框架,放开思想,大胆创新
我们学校虽然作为区级重点校,有着较强大的师资力量,但是仍然存在缺少专家级教师,师资力量分配不均等问题。例如我们历史组只有一位高级教师,初中历史教师都比较年轻,没有学科带头人,很难组织有效的教学研究。所以我认为教研活动应该大胆打破校内,组内的限制,可以请有经验的教师针对一些共同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理论等开展全校性的讲座,也可和其他友好学校进行一些交流学习活动。例如,渝中区的五十七中的历史教学很有特点,中考成绩长期领先,我们可以和五十七中历史教研组联系,组织一些学习,观摩活动,积极向同行取经。教研活动应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给教师提供和创造更多的机会,拓宽教学思路。
5 按照新课标要求,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教学活动,以活动来促教研
校本教研搞不好的原因之一就是找不到研究的目标和任务,所以学校可以通过组织赛课、说课、示范课、“同堂异构”等教学活动,促进教研组团队作战,分工协作,共同研究。学校也可以把各个教研组参与的情况纳入对教研组的考核,以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以活动促教研也是一种比较直接,便于操作的方法。
总之,任何教学研究的成功都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反思和探索。学校应该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出发点,建立一套规范化的,适合本校特点的管理和奖惩制度,为教师提供更的课题和学习机会,确实提高校本教研的效率,从而使学校形成一种研究性学习的良好风气,促进学校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先达.校本教研: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7):79-81.
[2] 叶瑞华.校本教研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J].体育科学研究,2010(3):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