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对员工素质及技术业务能力的要求更高。为了保证发电运行人员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如何开展培训工作,使其充分贴近安全生产和经济生产并学以致用,是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为了践行集团公司“大唐大舞台,尽责尽人才“的人才文化理念,亟需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提升员工技术能力等综合素质。为了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健全培训体系,从培训内容、培训评估、培训激励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创新对策,对现代发电企业做好运行培训工作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电厂;培训模式;运行培训
作者简介:叶红梅(1989-),女,贵州六盘水人,大唐贵州发耳发电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贵州 六盘水 553007)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5-0174-02
一、发耳电厂背景及培训的必要性
贵州发耳电厂是贵州省“西电东送”第二批“四水六火”重点项目之一,总装机容量为4×600MW机组。发耳电厂位于六盘水市水城县境内发耳镇,属典型的坑口火力发电厂,在职员工400多人。贵州发耳电厂自2011年12月并入大唐集团后,体制理顺,发耳电厂正式成为大唐集团的一员。大唐集团先进的管理体系进入贵州发耳电厂,同时也对电厂生产及发展抱有更高的期望。贵州发耳电厂面临“零非停”的严峻挑战,加之电厂提出的“人才森林”计划使电厂发电部的人员流动速度大幅加快,对发电部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安全的同时,必须进一步降低机组煤耗,为完成发耳公司“一保一降”的工作目标作出努力。
“大唐大舞台,尽责尽人才”的人才理念要求以更快地速度培养人才,员工通过逐渐熟悉、适应组织环境和文化,明确自身角色定位与岗位职责,适应新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掌握基本的技能,从而使员工更快地进入角色,胜任工作。目前发电部的人员组织结构相对年轻化,经验丰富的员工相对较欠缺,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发电运行队伍的责任更重。运行职工技术素质直接关系到机组甚至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而培训能够提高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能够保证企业战略的有效措施。为此,进一步加大运行培训力度,改进运行培训模式,建立一支强大的运行队伍是发电企业的紧迫任务。
二、发电部目前的培训方式
1.传、帮、带
“传、帮、带”是一种传统的以老带新的培训方法。在培训中体现为老师傅传授知识、技术给新员工,指导新手学习操作方法,带领、带动新人员学习、实践,是一种比较有效的、低成本的培训方法,但很多实际操作经验和技术创新是无法学到的,必须依靠新人员在实践中学习、摸索和不断总结。
2.技术讲课、现场抽问
利用业余时间自选课题进行讲解、讨论,但大多数采取“念”“签字”的方式,造成只有懂的才能理解,而不涉及相关工作或低岗位学习人员全凭听觉感受,实际接收到的有效信息较少,可能导致重点的流失,技术的传递不到位;现场抽问是利用工作时间,随时随地进行技术抽问。这种方法能让被抽问者印象深刻,但普及范围较窄,不能最大化利用资源进行知识的传播。
3.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
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都是针对未发生的事故进行事故模拟处理,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能正确把握操作原则及方法,能最快、最有效的解决问题,这在生产实践中能有效预防和处理问题,将事故影响最小化,能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经济损失。
4.仿真机培训
仿真机是模拟生产现场设备及各种运行工况,能真实反映各参数对机组设备、安全及经济的影响,是全能值班员培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正确反映各个参数的变化过程,能让新员工对操作原则以及参数变化原理理解地更深刻,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培训环节。但仿真机的设计和现场有差异,现场的技术改造和设备可靠性、真实性在仿真机上体现不全面,现实的变化因素在仿真机上反映不出来,自然因素对生产影响的灵敏性等得不到体现。
三、目前发电部培训方式存在的问题
1.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为响应“人才森林”计划等,目前发电部门的人员流动较以前有加快趋势,原有的技术人员结构变更不能适应其变动,导致岗位的交接存在技术差异和水平悬殊。经验的相对欠缺在一定程度上为机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隐患,长此以往,人员构成在技术上将会形成较大的技术漏洞,难以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人才培养周期长、速度慢、效率低,员工技能水平与技术发展水平不能同步
正常生产中很难提供更多的机会供新人积累经验,仅凭借枯燥的理论知识,运行人员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和积累更多经验,且全能值班员要求学习的知识面相对较广,这成为人才培训中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排除客观因素的影响,更多时候员工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主导了培训进度。若员工在培训中不愿意学,认为学得多,干得多,错得多,考核就更多,培训则难以开展。
3.培训重经济处罚,轻思想教育
在企业培训管理中,对不能达到培训目标等现象,往往采取经济处罚的手段,很少针对具体事件、不同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思想教育或指导,导致部分员工认识不到位,甚至产生逆反情绪,在生产学习中我行我素、破罐子破摔。
4.重事故后反思,轻事故前预防教育
在以往的实践中,每当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班组、个人一般都会采用“亡羊补牢”的做法。召开事故分析会,总结事故中存在的问题,重视对事故的反思学习,开展这些工作固然重要,但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是无法挽回的,且事实证明类似事故并未完全得到杜绝。因此,忽视事故前的预防教育是不可取的,应该加强员工日常教育,防患于未然。
5.培训评估方式单一
培训评估方式构成单一,主要通过笔试和口试。该评估方式只能体现员工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无法衡量在实际中的操作及应用能力,或事故的处理应变能力。 四、改善发电部培训效果的建议
1.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首先,每一个员工都要制定符合实际的短期目标或短期规划,目标必须要能衡量,可实现,符合SMART原则。针对目标完成情况制定相对应的激励及奖惩机制,经过部门负责培训人员审核以后进行公示,并互相监督。到期后部门管理人员针对每个人的计划进行结果评估,兑现奖惩制度。其次,培训对象是企业员工,培训的出发点是明确培训对象的组成结构、构成特点及其差异,从而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提高培训的有效性。新员工接受能力强,学习积极性高,但缺乏实践经验,知识结构不完善,针对性不强,生活和工作事务较为单一。应正确引导不想学习的部分员工,为想学习的员工提供平台,并对其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如开展拓展培训或专业外的素质培训,从而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员工能用良好的、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将仆人心态转变为主人心态,将“他得做”转变为“他想做”,激发员工的学习主动性。
2.培训多元化
在传统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应收集员工意见,听取基层心声,获取他们最容易接受的培训方式方法,提高培训效果。
(1)操作中的“微电影”。针对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易错点和典型事故处理,利用随身手机或其他录像工具,将工作过程拍摄下来,制作成教学视频。人员在拍摄过程中详细记录每一个操作步骤、操作幅度、参数变化等情况。针对难点、易错点,人员在录制视频中可逐一指出,以防止忽略工作细节。拍摄完成后经班组长、专业指导人员等审核,评定工作方法是否正确、操作步骤是否合理,并不断改进,力求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学习者理解。这种生动逼真的教学培训模式能更深刻的形成记忆过程,比纯理论教学效率更高。
(2)交流学习制度、岗位轮换制。定期在大值之间进行技术交流,将班组的先进的管理办法、培训方法进行沟通交流,对短时间内的典型成功或失败事故处理进行经验交流,讨论提出更好的处理方法或者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在总结中进步。班组与班组、机组与机组之间定期进行人员轮换,可与岗位轮换,也可根据人员配置在不同岗位之间进行轮换,到其他班组学习,和其他机组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各个班组的培训创新点和优点,从而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
(3)仿真机、现场学习及考试。仿真机能提高运行人员学习的实用性、时间的灵活性、操作的规范性,使每一个运行员工都能实实在在地掌握机组启动、停机、重大典型事故处理等各重要阶段的操作思路和步骤。仿真机考试采取仿真机考试确认管理办法,由运行经验丰富的人员作指导,确保仿真机的实用性。现场学习主要通过班组组织学习、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现场考试则根据现场具备的条件有选择性地进行现场实操,实用性较强。
(4)影子岗位培训。影子岗位培训对下一级,或者未来可以接替的岗位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包括专业技术培训以及其他工作的相关培训。该培训模式针对性较强,能提高培训者的培训意识,主动教,积极教,学习者能得到技术和其他方面的素质拓展,利于特殊情况的工作开展,任何时候都能有人能顶得上。
3.树标杆、立榜样
开展培训专栏,对学习中表现突出的个人、集体进行表扬,树立标杆。可组织班组进行技能竞赛,如画系统图、专业知识抢答赛等,对先进班组给予肯定和鼓励,使运行人员更快熟悉机组的设备系统,为机组安全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4.班组组织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根据员工需求,组织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提高班组凝聚力。玩的时候开心,学的时候上心,老师傅关心新师傅,对于有困难的员工齐心协力帮助、支持,做新员工的贴身教练,利用班组的力量来正确引导其心态发展,集体进步才是真正的进步。
5.监督和激励机制
计划的事情不执行等于零;执行的过程不追踪等于零;追踪的结果不奖罚等于零。
测试与评价既要考虑实际的工作量,更需要根据员工接受培训的效果加以评判。避免培训中走过场,一方面要激发全体工作者积极创新,提高培训工作效能;另一方面要调动员工积极参与的热情,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开展。过程中对各班组的培训进度进行跟踪和指导。推行岗位绩效奖励与岗位竞争机制,扭转实际培训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局面,完善部门培训工作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五、结束语
“21世纪人才最重要”,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关键在人才。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人性管理和科学管理相结合,坚持不懈地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任务来抓好;努力造就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建立富有生机活力的育人、用人机制,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这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孙晴)
关键词:电厂;培训模式;运行培训
作者简介:叶红梅(1989-),女,贵州六盘水人,大唐贵州发耳发电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贵州 六盘水 553007)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5-0174-02
一、发耳电厂背景及培训的必要性
贵州发耳电厂是贵州省“西电东送”第二批“四水六火”重点项目之一,总装机容量为4×600MW机组。发耳电厂位于六盘水市水城县境内发耳镇,属典型的坑口火力发电厂,在职员工400多人。贵州发耳电厂自2011年12月并入大唐集团后,体制理顺,发耳电厂正式成为大唐集团的一员。大唐集团先进的管理体系进入贵州发耳电厂,同时也对电厂生产及发展抱有更高的期望。贵州发耳电厂面临“零非停”的严峻挑战,加之电厂提出的“人才森林”计划使电厂发电部的人员流动速度大幅加快,对发电部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安全的同时,必须进一步降低机组煤耗,为完成发耳公司“一保一降”的工作目标作出努力。
“大唐大舞台,尽责尽人才”的人才理念要求以更快地速度培养人才,员工通过逐渐熟悉、适应组织环境和文化,明确自身角色定位与岗位职责,适应新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掌握基本的技能,从而使员工更快地进入角色,胜任工作。目前发电部的人员组织结构相对年轻化,经验丰富的员工相对较欠缺,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发电运行队伍的责任更重。运行职工技术素质直接关系到机组甚至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而培训能够提高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能够保证企业战略的有效措施。为此,进一步加大运行培训力度,改进运行培训模式,建立一支强大的运行队伍是发电企业的紧迫任务。
二、发电部目前的培训方式
1.传、帮、带
“传、帮、带”是一种传统的以老带新的培训方法。在培训中体现为老师傅传授知识、技术给新员工,指导新手学习操作方法,带领、带动新人员学习、实践,是一种比较有效的、低成本的培训方法,但很多实际操作经验和技术创新是无法学到的,必须依靠新人员在实践中学习、摸索和不断总结。
2.技术讲课、现场抽问
利用业余时间自选课题进行讲解、讨论,但大多数采取“念”“签字”的方式,造成只有懂的才能理解,而不涉及相关工作或低岗位学习人员全凭听觉感受,实际接收到的有效信息较少,可能导致重点的流失,技术的传递不到位;现场抽问是利用工作时间,随时随地进行技术抽问。这种方法能让被抽问者印象深刻,但普及范围较窄,不能最大化利用资源进行知识的传播。
3.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
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都是针对未发生的事故进行事故模拟处理,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能正确把握操作原则及方法,能最快、最有效的解决问题,这在生产实践中能有效预防和处理问题,将事故影响最小化,能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经济损失。
4.仿真机培训
仿真机是模拟生产现场设备及各种运行工况,能真实反映各参数对机组设备、安全及经济的影响,是全能值班员培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正确反映各个参数的变化过程,能让新员工对操作原则以及参数变化原理理解地更深刻,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培训环节。但仿真机的设计和现场有差异,现场的技术改造和设备可靠性、真实性在仿真机上体现不全面,现实的变化因素在仿真机上反映不出来,自然因素对生产影响的灵敏性等得不到体现。
三、目前发电部培训方式存在的问题
1.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为响应“人才森林”计划等,目前发电部门的人员流动较以前有加快趋势,原有的技术人员结构变更不能适应其变动,导致岗位的交接存在技术差异和水平悬殊。经验的相对欠缺在一定程度上为机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隐患,长此以往,人员构成在技术上将会形成较大的技术漏洞,难以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人才培养周期长、速度慢、效率低,员工技能水平与技术发展水平不能同步
正常生产中很难提供更多的机会供新人积累经验,仅凭借枯燥的理论知识,运行人员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和积累更多经验,且全能值班员要求学习的知识面相对较广,这成为人才培训中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排除客观因素的影响,更多时候员工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主导了培训进度。若员工在培训中不愿意学,认为学得多,干得多,错得多,考核就更多,培训则难以开展。
3.培训重经济处罚,轻思想教育
在企业培训管理中,对不能达到培训目标等现象,往往采取经济处罚的手段,很少针对具体事件、不同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思想教育或指导,导致部分员工认识不到位,甚至产生逆反情绪,在生产学习中我行我素、破罐子破摔。
4.重事故后反思,轻事故前预防教育
在以往的实践中,每当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班组、个人一般都会采用“亡羊补牢”的做法。召开事故分析会,总结事故中存在的问题,重视对事故的反思学习,开展这些工作固然重要,但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是无法挽回的,且事实证明类似事故并未完全得到杜绝。因此,忽视事故前的预防教育是不可取的,应该加强员工日常教育,防患于未然。
5.培训评估方式单一
培训评估方式构成单一,主要通过笔试和口试。该评估方式只能体现员工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无法衡量在实际中的操作及应用能力,或事故的处理应变能力。 四、改善发电部培训效果的建议
1.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首先,每一个员工都要制定符合实际的短期目标或短期规划,目标必须要能衡量,可实现,符合SMART原则。针对目标完成情况制定相对应的激励及奖惩机制,经过部门负责培训人员审核以后进行公示,并互相监督。到期后部门管理人员针对每个人的计划进行结果评估,兑现奖惩制度。其次,培训对象是企业员工,培训的出发点是明确培训对象的组成结构、构成特点及其差异,从而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提高培训的有效性。新员工接受能力强,学习积极性高,但缺乏实践经验,知识结构不完善,针对性不强,生活和工作事务较为单一。应正确引导不想学习的部分员工,为想学习的员工提供平台,并对其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如开展拓展培训或专业外的素质培训,从而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员工能用良好的、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将仆人心态转变为主人心态,将“他得做”转变为“他想做”,激发员工的学习主动性。
2.培训多元化
在传统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应收集员工意见,听取基层心声,获取他们最容易接受的培训方式方法,提高培训效果。
(1)操作中的“微电影”。针对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易错点和典型事故处理,利用随身手机或其他录像工具,将工作过程拍摄下来,制作成教学视频。人员在拍摄过程中详细记录每一个操作步骤、操作幅度、参数变化等情况。针对难点、易错点,人员在录制视频中可逐一指出,以防止忽略工作细节。拍摄完成后经班组长、专业指导人员等审核,评定工作方法是否正确、操作步骤是否合理,并不断改进,力求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学习者理解。这种生动逼真的教学培训模式能更深刻的形成记忆过程,比纯理论教学效率更高。
(2)交流学习制度、岗位轮换制。定期在大值之间进行技术交流,将班组的先进的管理办法、培训方法进行沟通交流,对短时间内的典型成功或失败事故处理进行经验交流,讨论提出更好的处理方法或者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在总结中进步。班组与班组、机组与机组之间定期进行人员轮换,可与岗位轮换,也可根据人员配置在不同岗位之间进行轮换,到其他班组学习,和其他机组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各个班组的培训创新点和优点,从而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
(3)仿真机、现场学习及考试。仿真机能提高运行人员学习的实用性、时间的灵活性、操作的规范性,使每一个运行员工都能实实在在地掌握机组启动、停机、重大典型事故处理等各重要阶段的操作思路和步骤。仿真机考试采取仿真机考试确认管理办法,由运行经验丰富的人员作指导,确保仿真机的实用性。现场学习主要通过班组组织学习、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现场考试则根据现场具备的条件有选择性地进行现场实操,实用性较强。
(4)影子岗位培训。影子岗位培训对下一级,或者未来可以接替的岗位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包括专业技术培训以及其他工作的相关培训。该培训模式针对性较强,能提高培训者的培训意识,主动教,积极教,学习者能得到技术和其他方面的素质拓展,利于特殊情况的工作开展,任何时候都能有人能顶得上。
3.树标杆、立榜样
开展培训专栏,对学习中表现突出的个人、集体进行表扬,树立标杆。可组织班组进行技能竞赛,如画系统图、专业知识抢答赛等,对先进班组给予肯定和鼓励,使运行人员更快熟悉机组的设备系统,为机组安全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4.班组组织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根据员工需求,组织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提高班组凝聚力。玩的时候开心,学的时候上心,老师傅关心新师傅,对于有困难的员工齐心协力帮助、支持,做新员工的贴身教练,利用班组的力量来正确引导其心态发展,集体进步才是真正的进步。
5.监督和激励机制
计划的事情不执行等于零;执行的过程不追踪等于零;追踪的结果不奖罚等于零。
测试与评价既要考虑实际的工作量,更需要根据员工接受培训的效果加以评判。避免培训中走过场,一方面要激发全体工作者积极创新,提高培训工作效能;另一方面要调动员工积极参与的热情,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开展。过程中对各班组的培训进度进行跟踪和指导。推行岗位绩效奖励与岗位竞争机制,扭转实际培训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局面,完善部门培训工作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五、结束语
“21世纪人才最重要”,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关键在人才。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人性管理和科学管理相结合,坚持不懈地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任务来抓好;努力造就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建立富有生机活力的育人、用人机制,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这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