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ra_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来说,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发生过程,与人类認识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我是一位从教三十年的老教师,在教学生涯中经历过形形色色的课堂教学,但我认为真正做到提高学生能力的课堂教学就是看这堂课的有效性。而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通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教师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用具”
  皮亚杰曾经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可以说,加强动手操作是现代的数学教学与传统的数学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从很多国家的小学数学教学引导学生去通过操作学具(如奎逊耐彩色棒、钉子板等)学习数学的实践来看,加强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所以我认为教师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具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学具特点及其操作活动的特点,决定了使用学具的教学过程既不是重复人类的认识过程,又不同于直接向学生传授概念、公式和法则的传统教法。尤其是一些探索性学具的操作活动,为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提供了机会;为学生感知具体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来源创造了条件。
  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既是10以内加法的延伸,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多位数加法的基础,正是认知的生长处,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充分利用学具(小棒),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动手操作。就以9+3=12为例:
  (1)① 9根小棒要和几根小棒才能凑满10根小棒?
   ② 另一根小棒应从哪里来?怎样摆?
   ③ 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摆出来?怎样列式?
  (2)① 3根小棒要和几根小棒才能凑满10根小棒?
   ② 另7根小棒应从哪里来?怎样摆?
   ③ 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摆出来,怎样列式?
  (3)如果老师要你摆出15根小棒,要求一眼就看出多少根,你认为应怎样摆? 有多少种摆法?
  (4)以上这些摆法中,相同的一步是什么?(凑十)
  通过以上的操作和思考,不仅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了这样的一种认识,即“从( )里拿出( )与( )凑成十,再加上余下的( )得( )”,更让学生自己获得了方法。而且通过操作学生还发现了这种拿法不是唯一的,还可总结出其他的方法。
  此教学案例可以看出,“学习用具”的利用,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凑十”规律的认识,而且恰在认知的结合部加强了同化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果再辅之以反复训练,就能比较容易地使学生做到20以内的进位加法脱口而出。
  二、教师帮助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学分层,就是进行有差别、有层次的教学,目的是“人人都出成绩,出自己的最好成绩。”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分类教学,是对课堂有效性最好的发挥。
  1、选择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实施教学有导向作用。教师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同一年级同一班级的学生固然属于某个特定的类群,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组成这类群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差异的。老师要注意学生的“共同性”,更要研究学生的“特殊性”。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制定目标,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我一般分为下限目标和上限目标。下限目标是要求全体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上限目标则是发展目标。教学时,以学困生“吃得了”、优秀生“吃得饱”、中等生“跳一跳摘得到”为原则。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留有余地。既要有统一的教学活动,又要对学困生及时辅导,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优秀生冒尖露角,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
  2、选择内容
  依据学习内容和阶段学习情况的需要进行编组,一般有两种方式:即单一组或混合组。单一组就是同一层次的编在同组内,把C层学生组合为“直接辅导小组”,把B层学生组合为“间接引导、互相学习小组”、把A层学生组合为“自主学习小组”。混合组就是把各层次学生编在同一组内,利用差异,展开帮教活动。这两种分组形式是我在分层教学中常用的方式,我觉得两者没有优劣之分,针对教学内容与课型,灵活选择,交替运用,便可达到理想效果。
  三、教师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或学习的内在潜能,学习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在教学中不应把指令性的要求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诱导、激发每个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产生潜意识活动,品尝自主学习的快乐。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教学《10的认识》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天鹅举行“保龄球大赛”,邀请了8个小动物参加,让学生猜一猜小动物们有可能一次打中几个保龄球?没中几个?让学生们讨论,通过汇报总结出10的组成,让学生想一想如果让你参加比赛,还有可能是什么情况?最后按照成绩给小动物排队、发奖(找规律)。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在应用中学到了基础知识,也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了到提高。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丰富学具,因材施教,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课堂有效性的最好体验,更是让学生达到爱学数学,乐学数学,会学数学境界的最好途径。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學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几年的工作经
期刊
【摘要】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的课紧张活泼,学生兴致勃勃,思维异常活跃;相反有的教师的课却气氛沉闷,学生无精打采。究其原因,除了教师上课的精神状态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教师调控课堂节奏技能的高低和强弱。教师的语调要做到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语言要徐疾有致,快慢得体;声调要高低起伏,有波有澜。另外,一堂课中,教师的语言有时要像山间瀑布,飞流直下;有时要像村畔小溪,涓涓细流。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领地,受到整体教育改革的启示。目前最为活跃的“研究性学习”为改变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为学生学好语文提供了良好契机。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不仅以获得大量的知识与技能为目的,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在一个“学习化”社会里如何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有学习能力,又有着科学的思维方法与精神的人。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思维能力;言语能力;
期刊
【摘要】 现今学生的功课负担重,语文学习在课堂四十五分钟的学习效果很重要。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掌握学习内容,需要师生配合,共同进入语文课本教学内容的艺术氛围。掌握课堂语言艺术,引导学生进入状态,教师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完成语文教学任务,首要一条,就是要讲究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应该做到:一是规范性;二是形象性;三是趣味性;四是激励性。  【关键词】
期刊
数学实践性作业,是指通过作业这一形式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的眼光思考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它既属于作业的范畴,又有明确的行为特征——实践性,还为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  《新课标》为开展实践性作业,提供了实践和理论导向。“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
期刊
【摘要】 朗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駕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是书面语言向口头语言的复原。同时也有相当多的教师认为学生的朗读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即已形成,到了高中阶段无须再行教学,甚至认为朗读教学功能有限,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没有太大帮助,尤其在应试中更是毫无用处。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目前高中生的语文朗读能力以及学校的教学现状都不佳。本文仅就加强高中朗读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 朗读;语文素养;
期刊
【摘要】 初中数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创新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内容,能体现各种能力得到锻炼的最佳方式就是解题能力的提高,因此必须从四个方面加强锻炼,但要避免陷入题海战术的怪圈。  【关键词】 能力培养;理解;确定;表述;回顾;题海战术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成为教育工作者经常谈到的话题。就初中数学而言,学生能力的培养就包含了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创新
期刊
“没有食欲,勉强把食物吞到胃里,只能引起消化不良。反之,他就会乐意接受,很好地消化它。”同理,成功的教学也不应该是强制性的,而应激发学生的兴趣。俗语说的好:“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
期刊
【摘要】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老师包讲、学生包练的单调、枯燥机械重复的教学模式中,而是要针对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习主体的个性差异来设计适合使不同学生得到相应发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来不断激发兴趣,挖掘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
期刊
【摘要】 学习语文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这种语言感受能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语感。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新课标把语感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基本内容,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仅就在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语言感受力;培养语感;语感迁移    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