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精神: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精神动力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ao0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2年冬,焦裕禄到河南兰考就任县委书记后,为摘掉兰考的穷帽子,他和当地干部群众排内涝、战风沙、治盐碱,即便已患肝癌,也以极大的毅力忍受着剧痛而不退却。1964年5月14日,不满42岁的他因病逝世。
  201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习近平总书记对焦裕禄精神内涵的概括最具科学性和代表性,诠释了焦裕禄精神超越时空、永不过时的内在动因。
  亲民爱民的公仆情怀
  2009年4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来到兰考焦桐园,瞻仰了焦裕禄当年亲手种下的那棵泡桐。他认真地看着那张焦裕禄站在焦桐旁的照片,兰考县委宣传部退休干部刘俊生介绍说,这张照片是当年偷偷给焦书记拍下来的。因为每次下乡,当把镜头对准他时,他总是摇摇头、摆摆手,不让照。焦书记说:“人民群众改天换地的劲头这么大,多给他们拍些照片,多有意义,拍我有啥用!”所以,焦裕禄在兰考的一年多时间里,刘俊生给群众拍了上千张照片,但给焦裕禄拍的只有4张,其中3张还是偷拍的。习近平听后感叹说:“焦裕禄同志的确心里只装着群众,只想着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呀。”
  “党是叫我们带领30万兰考人民战胜灾荒的,而不是来送人民群众逃难的”,这句话是焦裕禄在兰考主政475天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真实写照。
  1963年1月的一天,兰考县一夜风雪。次日天刚亮,焦裕禄就对县委的同志们说:“在大雪堵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共产党员应该出现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应该出现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刻。”于是,大家分头慰问群众,这一天,焦裕禄在风雪中走访了9个村子,慰问了几十户生活困难的贫农家庭。在许楼村一位盲人大娘家,老大娘问他是谁,大雪天来干啥。他动情地说:“我是您的儿子!”老大娘深受感动。
  1963年12月13日,北风刮得呼呼叫,小雨下个不停。他披上雨衣,提着2斤羊肉、3斤红枣、2斤红糖、5斤黄豆,来到土山寨村农民郭汪民家。郭大爷开门一看是焦裕禄,感激地说:“老焦,天这么晚你怎么又来了!”原来,焦裕禄前一段来此调研时,发现郭大爷的老伴得了浮肿病,不放心,打听到治疗浮肿病的偏方后,特意再来看望。焦裕禄坐在炕头对郭大爷的老伴说:“大娘的病好点了吧?我今天去红庙,听医生说,羊肉、红枣、红糖、黄豆放在一起熬汤喝,可以治浮肿病,我特意给您带了一点试试。”郭大娘激动地说:“你真好哇!只有共产党,毛主席才能教育出来这样好的干部啊!”
  在焦裕禄弥留之际,组织上问他还有什么要求。他说,死后不要为我多花钱,省下钱来支援灾区,我只有一个要求,请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以党的事业为重、人民利益为先,焦裕禄精神里始终贯穿着这样一种公仆情怀。
  1990年7月,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写就词作《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这首词深深表达了他对焦裕禄的崇敬之情,赞颂了焦裕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也是对焦裕禄公仆情怀的最好诠释。
  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精髓。焦裕禄精神形成于我国三年自然灾害后的经济逐步恢复时期,面临诸多困难。“吃也愁,穿也愁,烧也愁,住也愁,前也愁,后也愁,白天愁,晚上愁,出门愁,进门愁,愁来愁去没个头”,是当时兰考民生的真实写照。
  焦裕禄到兰考工作的第一天,面临的首要問题就是:是两手向上,依赖救济?还是依靠群众、艰苦奋斗,改变兰考面貌?长期革命斗争中练就的顽强意志,使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于是,他当晚修改了全县三级干部会议的总结报告,提出生产救灾、表彰先进、社会主义教育等具体建议。翌日,又带着迫切改变兰考面貌的心情下乡调研,了解到盐碱、风沙、内涝“三害”肆虐兰考多年,就下决心带领干部群众治服这“三害”,造福兰考人民。为此焦裕禄进行争分夺秒的斗争,白天到灾情严重的公社和大队考察,晚上回来研究情况、看文件,反复在脑中“过电影”,找出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指导第二天的工作。
  焦裕禄善于激发群众艰苦奋斗的信心和决心。20世纪60年代初,土山寨一连八季绝收,毁灭性的自然灾害压得这里的很多人喘不过气来。在一个风雪天,他踏着半尺厚的积雪走进土山寨村民王连备的茅屋。王连备一家七口缺衣少食,生活十分艰难。他走进门拨了拨灶下没有火,看着锅里没有饭,转过身站在床前掀起破旧的毯子,只见三四个孩子穿着单衣挤在草窝里。他抱起一个最瘦小正生病的女孩,摸着孩子的小脸,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他给王连备一家批了救济布、救济款,嘱咐快给孩子们做身棉衣穿上。几天后,他再次来到王家,解决了给孩子看病的困难。他同王连备并肩坐着,指着地上的一根草棍说:“咱们贫农可不能像这个草棍这样老躺在地上不动。”说着他把草棍慢慢扶直,鼓励道:“国家的救济就好比这样扶你一把,要想站起来,还得靠自己。”接着他问王连备:“你能出力吗?”王连备答:“能,庄稼人有的是力气。”次日,焦裕禄派人送来一把铁锨和一辆架子车,让去给粮站拉粮食。以后,王连备家生活有了着落,孩子的病被治好后,两口子便积极参加除“三害”的斗争。短短数月里,他6次到王家探望。不仅关心其生活,更关心着王连备思想觉悟的提高。他每次都给王连备夫妇讲愚公移山、奋发图强和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道理,鼓励他们勇敢地和自然灾害作斗争,“只要有口气,就得跟它拼”。   焦裕禄严格要求自己。办公桌、文件柜都是原兰封县委(1954年兰封、考城二县合并为兰考县)初建时买的,有不少地方已破损。有人劝换个新的,他不采纳,而是修了再修,照样使用。他用过的一条被子有42个补丁,褥子有36个补丁。同志们劝他换床新的,他说:“我的被子破了,是需要换新的,但应该看到,灾区的群众比我更需要。其实,我这就很好,比我要饭时披着麻包片住在房檐底下避雪强多啦!”寒冬天,他只穿一件“空心袄”,连件秋衣都没有,同志们建议他“赶紧买布做一件”。他说:“没布票,钱也紧张,将就着吧。许多群众连棉衣也穿不上啊!”他的衣、帽、鞋、袜拆洗了很多次,补了又补,缝了又缝,虽破旧得厉害,但总舍不得换。他的爱人徐俊雅最后生气了,不给他补,他就学着自己补。
  科学求实的务实作风
  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的过程,就是扑下身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过程。他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办实事、求实效,用扎实工作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是他科学求实、凡是探求就里作风的形象表达。他不仅跑遍了兰考县所有的乡镇和大部分村庄,也要求其他干部沉下身子深入基层,真正了解老百姓的需要。他对干部提出“三同”要求,即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
  为了尽快改变兰考面貌,他深入灾情严重的城关区调研。在贫下中农的草屋里、饲养棚里、田间地头,详细了解情况、察看灾情。每到一个村庄都要详细察看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深入到村民家中询问、调查生产生活状况。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他不但掌握了当地基本情况,也拉近了和群众的关系。在城关区老韩陵村,他挨家挨户到群众家中访问,看屋里有多少粮食,有无棉衣被褥。在老饲养员肖位芬的牛屋,他和老人拉家常、说心里话,问改变兰考面貌“有啥好主意”。肖位芬不安地说:“焦书记,这么大的事,我是个大老粗,能拿个啥主意?”焦裕禄就开导他:“改变兰考面貌,人人有份,您年纪大,有生产经验。我今天就是来学习请教的。”肖位芬想了想说:“沙土窝里能种泡桐树,挡风、压沙,用处多。俺村一头牲口就要耕50多亩地,非多养牲口不可。”焦裕禄高兴地说:“这个主意好!”从此,这位老饲养员有心里话就说给他听,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友谊。
  焦裕禄在调研中实实在在体察民情,甘当小学生,虚心向群众学习。1963年春,全县养殖业遭遇了很大困境,牲口多瘦弱无力。他在张君墓公社赵垛楼大队调研时,发现老饲养员刘中行喂的7头牲口又肥又壮,就蹲在饲养棚里请教喂牲口的经验。刘中行说:“庄户人不知啥叫经验,只是实打实地干。年成坏,有人把牲口丢下不喂了。他们不要,俺要。7头牲口都喂在俺家里。俺家八口人,都为这7头牲口操心,割草喂牲口。俺瘸腿的小三趴在地里剜草根。一春天,俺八口人割了1万多斤草。麦子快出穗时草吃完了,咋办?我把一亩自留地的麦子叫牲口吃了。人虽受了屈,可牲口保住了膘。”焦裕禄听后非常感动:“喂牲口最重要的经验你都介绍出来了,这是最宝贵的财富呀!”之后,在全县广泛宣傳刘中行的模范事迹和经验,号召大家学习。
  每到夏季,兰考狂风暴雨多,焦裕禄经常冒着大雨察看各地的积水情况,群众的住房是否牢固。1963年5月,兰考普降暴雨,他立即带人蹚着水到田庄、金营、杜河庄、梁孙庄察看水情。每经过一个村庄,都进村看看群众的住房,观察群众的情绪,询问排洪情况。之后几天大雨继续下,他顺着洪水的流向挨村察看。城关公社的桂李寨地势高,水流不上去,积在北边6个大队的地里。他就决定从桂李寨排水,挖出5条排水沟,救出2500多亩庄稼。由于这次救灾及时,全县排出积水面积73600亩,占水淹面积的36%,占能排面积的92%,从而补种大秋作物1700亩,修盖房屋1696间,安置群众1440户。他还善于运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兰考干部群众。他树立的4个典型,即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成为兰考人民战胜“三害”的榜样和动力。
  迎难而上的无畏气概
  20世纪60年代初,一般领导干部都不愿到灾区工作,即便是在那里工作的干部也想调离。焦裕禄无所畏惧,当开封地委书记张申向焦裕禄传达任命他为兰考县委书记的任职决定时,焦裕禄坚决要求立即到兰考报到,并保证“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那里!”1962年12月,临危受命的焦裕禄来到兰考县,眼前是一望无边的黄沙、结着冰凌的洼窝,还有摇曳着枯草的盐碱地。老百姓苦笑着说,这些地,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不旱不涝收盐碱,就是不见收庄稼!对此,他发出“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的铮铮誓言。
  焦裕禄带领大家查风口、探流沙、种泡桐、筑堤坝……在兰考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他跋涉5000余里,调研走访全县120多个大队,把兰考的情况摸了个透。为了除“三害”, 他带上技术员做实验,成功后在全县推广“贴膏药”(翻淤压沙)和“扎针”(种植刺槐固沙)的封沙丘方法;他听乡亲们说,沙土地能种泡桐,泡桐长得快,既能挡风又能压沙,就带领大家栽植以泡桐为主的树木,开始建设生态防护林。
  1963年夏,大雨下了七天七夜,内涝严重,全县一片汪洋。他回到县里后一刻不停,就带着办公室3个同志出发察看灾情。眼前只有水,哪里有路?他们靠着手中的棍子,探着,走着。这时,焦裕禄突然感到一阵阵肝痛,时不时地弯下身子用左手按着肝部。随行同志劝他说:“你回去休息吧,把任务交给我们,保证按照你的要求完成任务。”他没有同意,继续一路走一路察看灾情。
  他站在洪水激流中,同志们为他撑着伞,画了一张又一张水的流向图。等他们赶到金营大队时,支部书记李广志吃惊地问:“一片汪洋大水,您是咋来的?”他抡着手里的棍子说:“就坐这条船来的。”李广志让他休息一下,他却拿出自己画的图,指点李广志如何开渠排水。李广志听了非常感动,没想到焦裕禄的工作竟这样深入细致!到饭点时,焦裕禄推掉派饭说:“雨天,群众缺烧的,不吃啦!”说着就又向风雨中走去。   在同“三害”的斗争中,焦裕禄不顾肝病缠身,忘我地工作着。有时疼得实在难受,就用硬物顶住肝部,用压迫止疼法继续工作。从1963年8月到11月,他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坚持度过120多个日夜,组织除“三害”调查队累计跋涉数千里,终于摸清兰考“三害”的底细:全县有大小风口84个、大小沙丘1600个。在此基础上,他带人一个个丈量,编了号,绘了图,还把全县的千流万河、淤塞的河渠、阻水的路基、涵闸等也调查得清清楚楚,绘成详细的排涝泄洪图。
  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
  焦裕禄离开河南尉氏赴任兰考时,正值寒冬腊月。兰考县北临黄河,风大沙多,天寒地冻。尉氏县委的同志们知道他没件像样的棉衣,一致提议给做一套。怕他不收,就决定由县委出面作出决定,可焦裕禄还是不答应。没办法,只好又请示开封地委,地委的负责同志认为尉氏县委做得对,要求尽快办好。谁知新棉衣还没做好,焦裕禄已赴兰考上任了。最后,尉氏县委派人把棉衣送到兰考,并附信告诉他这是县委常委会的决定,地委也批准了,他才收下棉衣。
  1963年春节,他在兰考县委墙上见福利救济榜上有他的名字:焦裕禄,救济60元。他对这件事很看重,立即召开机关党员大会,当着所有与会干部的面问县直机关党委书记潘庆武:“这次救济有什么条件吗?”潘庆武说,家在灾区,生活困难,本人申请等。焦裕禄立即说:“我家既不在灾区,我本人又没有申请,为什么也有我?”他坚决地说:“分给我的救济,我一分钱也不要!”又接着说:“兰考是个重灾县,人民的生产、生活都很困难,我们时时、事事应该首先想着群众。我们是共产党员,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宁肯自己苦一些,也不能随便要国家的救济。我们是县委机关,更应该给全县干部做出榜样。”在他的带动下,有十几名同志也表示不要救济。后来,机关又重新评定,重点照顾了8名最困难人员。
  1963年10月20日,他在堌阳公社牛场供销社,看到一个人拿两角钱买红糖。因供销社的糖每斤一包,营业员没法出售。他向营业员了解此人情况后得知,此人叫孔令焕,家庭生活很困难,爱人刚生过孩子,想买点红糖补身子。于是,他自掏腰包买下5尺布、2斤红糖,让随行的公社干部送到孔家,并要求公社领导再给解决点救济款。
  焦裕禄对子女要求严格。长女焦守凤上初三时,还穿着7岁时爸爸给她做的布大衣,大衣已缝补了不知多少遍。班里有同学说:“你爸爸还是县委书记呢,也不给你做件新衣服,还让你穿这件破衣服?”守鳳一听,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到家气呼呼地对父亲说:“人家都说你是县委书记,让我穿这样的破衣服,也不怕丢人?”望着女儿的神情,他指着自己身上打补丁的衣服,劝导她:“县委书记又咋样?你看我这县委书记穿的是啥衣服,这丢啥人?书记的女儿又怎样,和工农子弟一样都是革命的后代,不能高人一等。和同学在一起,你应该更热爱学习、热爱劳动、团结友爱,生活上要艰苦朴素,只要穿得干净整齐就行了;好吃懒做,贪图享受,才是真丢人。在我们家里,一定要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焦守凤初中毕业后未考上高中。这时县里几个部门抛来橄榄枝,让她去当教师、打字员或接报员。她也希望父亲能帮她安排复读或去当打字员、教师。然而,焦裕禄安排她去供销社副食品加工厂干临时工:洗萝卜、切萝卜、做咸菜。还对厂长说,你千万不要因为她是县委书记的女儿而高看一眼,一定要把她安排在最苦、最累、最脏的地方,这样才对她的进步有好处。后来,焦裕禄病重时,焦守凤去郑州探望。他取下佩戴多年的手表交给守凤:“爸爸没让你继续读书,也没给你安排好工作,爸爸对不起你,这块旧手表是爸爸唯一的财产,送给你作个纪念吧。”他临终前对妻子说:“我死后,你会很难,但日子再苦再难也不要伸手向组织上要补助,要救济。”他去世后,徐俊雅以瘦弱的肩膀毅然扛起家庭重担,牢牢遵守着焦裕禄的嘱托。
  焦裕禄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以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他对自己、对家人从严要求,“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诠释了共产党人的道德风范,在人民心中铸就了一座永恒的丰碑,在党员干部心中树立了崇高的形象。在焦裕禄精神的感召下,新时代将会有无数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勇挑重担、埋头苦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本文系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商业政策史料收集、整理与研究(1921-2021)”(20&ZD021)、2018年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网络空间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研究”(2018CKS033)、2019年度郑州大学线下精品课程项目(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史”(2019XXJPKC021)课题阶段性成果。作者分别系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 王燕萍)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业,是由无数杰出共产党人特别是那些伟大的领袖人物,以卓越领导力率领人民群众艰苦奋斗赢得的。其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开国元勋所具备的顾全大局、相忍为党、不计个人荣辱得失的崇高品质,发挥了巨大作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不计个人得失的毛泽东  1928年3月,中共湘南特委代表周鲁到井冈山,传达贯彻党中央的“左”倾盲动政策。他批评指责毛泽东,并把中央撤销毛泽东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强调,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要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行动。质胜于华,行胜于言,党史学习不仅在于知,更在于行。党史方志人更要学史力行,积极行动,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史志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攻坚克难上见真章、在担当作为中求实效,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学史力行,要在锤炼
期刊
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大旗,号召全中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军侵略。无数抗日志士、热血青年、爱国华侨和革命知识分子,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奔赴华北抗日前线。  根据国共合作达成的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挺进山西抗日前线。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前方总部、第一二九师开赴太行
期刊
周恩来的一生,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奋斗的真实写照。周恩来的奋斗观,既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共同的价值追求,也体现了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是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惟人生赖奋斗而存”  奋斗是人生战胜艰难险阻、突破重围、走向成功的不二选择,没有奋斗将一事无成。1946年6月,身处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肩负争取和平使命的周恩来,拒绝了堂
期刊
毛泽东曾指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共产党员尤其领导干部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出生在山东聊城的孔繁森给出了答案。他两度进藏,在西藏工作10年,为当地经济发展、教育提升、医疗改革、生活改善,鞠躬尽瘁,舍身忘己,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精神,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荣获“模范共产党员”“改革先锋”“优秀领导干部”光荣称号。由其言行凝结而成的孔繁森
期刊
毛泽东对尼赫鲁说:“朋友之间有时也有分歧,有时也吵架,但这种吵架同我们和杜勒斯的吵架,是有性质上的不同的。”/中苏领导人在会谈时唇枪舌剑/面对赫鲁晓夫的偏袒,毛泽东表情严肃,口气却婉转    凡事总有一个过程。中印边界冲突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早在建国之初,即使在中印关系最友好的年月里,印方也有过一些不友好的举动。1951年,印方乘中国抗美援朝之际,抢占了中印边境东段“麦克马洪线”以南的9万平方
期刊
           
期刊
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各有特点的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是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崇德,就是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2021年6月7日至9日在青海考察时的讲话   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
期刊
2013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引领。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
期刊
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之后,林彪并非时时处处都和毛泽东的认识完全一致,也非时时处处都耍了两面派,他们的分歧有一个酝酿和发展的过程。  林彪关于“政变”的讲话令毛泽东担心和忧虑    1966年5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未到会,会议由刘少奇主持。会议在5月16日通过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五一六通知》。5月18日,林彪发表了长篇讲话。林彪在讲话中,除继续宣传对毛泽东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