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要针对居住区绿化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探讨了在建筑设计与实施过程中, 如何利用节能与节地的基本原则和基础知识, 为人们创造健康、安全、美好的生活空间和环境。
关键词:绿化规划、节能设计、能源优化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已经占据了人类生活的绝大部分空间,而其建设和使用所产生的能耗也是相当巨大的。建筑能耗包括了建造的能耗,即施工中使用的材料、运输、施工等能耗;使用能耗,即供暖能耗、电能能耗、调节能耗等。其中建筑的使用时间较长,所以使用能耗要远远高于建造能耗。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已经达到了终端总能耗的30%,占总能耗的首位。而且我正处在城市化的上升阶段,全国民用建筑的总面积达到了400亿㎡,而且既有和新建的建筑中高能耗建筑的比例极高。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我国每年都会有20亿㎡的新增建筑,而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建筑能耗比发达国家的能耗高出2-3倍,加之再生资源利用上的落后,如果不控制新建建筑的能耗,那么将进一步扩大我国能耗的基数,造成潜在的能源危机。。所以建筑节能是目前所有建筑行业都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1、居住区绿化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绿化用地或绿地率得不到保障
这是现在进行居住区绿化规划中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由于历史的习惯和现实土地利用价值观的差异,房地产商开发利益寻求最大化等种种原因,达不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 比如,规范规定一般新建区绿地率不低于30%,旧区改造绿地率标准不低于25 %,而不少居住区却达不到这样的标准。
2)避免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严重失衡
在居住区绿化中各类园林花卉植物是园林绿化中有生命的主要造园和造景要素,它们以其特有的色、香、姿、韵和多姿多彩的布置形式,不但改善了生态环境, 装点着人们的生活, 而且提高了人们美化、彩化、香化环境的意识,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但取得最佳的环境效益和视觉效果,而且获得不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事实上,许多园林绿化者或决策人员的园林植物造景意识不强。在少得十分可怜的可绿化空间里,不是以植物造景为主,却硬是加上亭台楼阁、假山叠石等无生命的景观,使城市中本已严重失衡的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的比例更加严重失衡。他们没有从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角度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和造景设计,没有考虑城市绿色空间应具有的多样化功能而是注重美观和造价以求较高的取费标准,注重硬质景观在图纸上的丰富表现,以求迷惑市民和迎合房地產商的求快、求新、求超越的心态。片面追求硬质景观的结果,使人们所期望的自然环境和宁静惬意的社区氛围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3)绿化规划中未能把以人为本原则作为重点
居住区的建设最主要的并不在于选用顶级的建材,最好的配套设备,最时尚的设计风格, 而在于它能否给人们提供一个很方便的居住环境,能否给居民一个彻底放松,完全舒适的家园,是否有让住户感到舒畅的人性空间。目前我国许多居住区内园林绿化在很多方面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比如,有的楼盘用绿地做隔离带,却忽视了人们生活的方便,几分钟的路程可能得走上十几分钟;有的居住区绿化设计没有把残疾人的行为考虑进去,给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不便;有的居住区没有为老人和幼儿开辟专用活动场地;有的居住区在景观设计上较粗糙, 没能真正、准确地创造人们所需环境。园林绿化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最重要的是设计者要在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这样才能使小到每一个细节都是尊重体贴人的活动行为,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2、在建筑设计实施过程中对节能、节地的探讨
建筑是人与自然环境中的重要因素, 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适应环境的同时随人类社会发展不断进步。绿色生态建筑是指在生理生态方面有广泛的开敞性,采用无害、无污、可降解的建材,按生态经济开放式闭合循环的原理设计建筑,合理的主体绿化,利用清洁能源,应富有生态文化及艺术内涵的建筑。
节能节地是生态建筑与建筑持续发展问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建筑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方面:
1) 建筑主体节能
建筑主体节能要求在保证舒适、健康的室内热环境基础上,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改善建筑的热工性能,降低建筑全年能耗,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对能源的需求,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在建筑设计中一方面应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和场地因素,如地区、朝向、方位、建筑布局、地形地势等;另一方面减少建筑物外围护结构与外界的热交换。措施一,控制建筑的体形系数,尽量减少建筑物与室外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减少热损失;措施二,加强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使外围护结构的单位面积的传热耗热量减少,同时应根据不同供暖空调方式来设计外墙的热工性能;寒冷地区的围护结构设计要考虑周边热桥的不利影响,同时应注意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在夏季炎热地区,应充分考虑屋顶保温、遮阳、夜间通风等隔热降温措施的使用;此外,应充分利用天然热源、冷源来实现采暖与降温,如利用自然通风来改善空气质量、降温、除湿等。
2)水的循环利用与中水处理
结合当地水资源状况和气候特点,保证安全的生活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和娱乐景观用水, 制定相应的节水、污水处理回收利用、雨水收集和回用方案,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对于沿海严重缺水城市应考虑海水利用方案。努力提高水循环利用率和用水效率,减少污水排放量。
3)室外环境设计、
住宅的科学的整体规划是住宅建筑设计的节能措施之一。规划节能设计的思路是从建筑的选址开始,从住宅的布局、住宅的朝向、建筑的间距、气候风向、阳光辐射等外部环境营造入手,进行必要的分析并总结出气候结构和地理因素对建筑节能的影响,选择有利的条件,避免不利的因素,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形成一个有利于节能的微型小区气候环境,实现降低建筑使用能耗的目的。
住宅建筑的整体设计中就可以利用绿化来实现对整体环境的改善。住宅区中的绿地、广场、预留设施等不仅仅可以提供必要的休闲场所,还可以提高住宅小区的绿化面积,利用各种植物的穿插使用,营造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而且可以降低整住宅小区的环境温度,从而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应结合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来布置室外绿化(包括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和水体, 以此进一步改善室内外的物理环境( 声、光、热)。可利用园林设计来减少热岛效应,改善局部气候,保证小区内的温度、湿度、风速和热岛强度等各项指标负荷健康、舒适和节能要求; 应注意为硬质地面和不透水地面提供必要的遮阳;地面铺装材料设计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反射率;应设计一定比例的有植物覆盖的绿色屋面;应提高基地的保水性能,减少不透水地面的比例;规划设计应使得人的活动区有舒适的室外风环境,方便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应仔细协调建筑的规划布局和单体设计,以处理好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冬季防风的问题,同时保证夏季或过渡季建筑物前后有一定的压差,促进自然通风的进行。
4)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要尽可能节约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并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地热等无污染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能源系统中的比例, 同时要注意提高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效率。
作为建筑师, 提出的建筑设计与规划的构思、创作应从物质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艺术环境四个方面来综合考虑, 在建筑设计的思想上要树立遵循自然, 回归自然的意向, 考虑建筑与气候、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利用其有利因素, 防止或改善其不利因素, 创造既健康又美观的生态建筑。
参考文献
[1]张雯.浅述住宅建筑中节能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09(14).
[2]JGJ 26- 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S]
关键词:绿化规划、节能设计、能源优化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已经占据了人类生活的绝大部分空间,而其建设和使用所产生的能耗也是相当巨大的。建筑能耗包括了建造的能耗,即施工中使用的材料、运输、施工等能耗;使用能耗,即供暖能耗、电能能耗、调节能耗等。其中建筑的使用时间较长,所以使用能耗要远远高于建造能耗。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已经达到了终端总能耗的30%,占总能耗的首位。而且我正处在城市化的上升阶段,全国民用建筑的总面积达到了400亿㎡,而且既有和新建的建筑中高能耗建筑的比例极高。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我国每年都会有20亿㎡的新增建筑,而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建筑能耗比发达国家的能耗高出2-3倍,加之再生资源利用上的落后,如果不控制新建建筑的能耗,那么将进一步扩大我国能耗的基数,造成潜在的能源危机。。所以建筑节能是目前所有建筑行业都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1、居住区绿化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绿化用地或绿地率得不到保障
这是现在进行居住区绿化规划中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由于历史的习惯和现实土地利用价值观的差异,房地产商开发利益寻求最大化等种种原因,达不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 比如,规范规定一般新建区绿地率不低于30%,旧区改造绿地率标准不低于25 %,而不少居住区却达不到这样的标准。
2)避免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严重失衡
在居住区绿化中各类园林花卉植物是园林绿化中有生命的主要造园和造景要素,它们以其特有的色、香、姿、韵和多姿多彩的布置形式,不但改善了生态环境, 装点着人们的生活, 而且提高了人们美化、彩化、香化环境的意识,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但取得最佳的环境效益和视觉效果,而且获得不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事实上,许多园林绿化者或决策人员的园林植物造景意识不强。在少得十分可怜的可绿化空间里,不是以植物造景为主,却硬是加上亭台楼阁、假山叠石等无生命的景观,使城市中本已严重失衡的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的比例更加严重失衡。他们没有从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角度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和造景设计,没有考虑城市绿色空间应具有的多样化功能而是注重美观和造价以求较高的取费标准,注重硬质景观在图纸上的丰富表现,以求迷惑市民和迎合房地產商的求快、求新、求超越的心态。片面追求硬质景观的结果,使人们所期望的自然环境和宁静惬意的社区氛围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3)绿化规划中未能把以人为本原则作为重点
居住区的建设最主要的并不在于选用顶级的建材,最好的配套设备,最时尚的设计风格, 而在于它能否给人们提供一个很方便的居住环境,能否给居民一个彻底放松,完全舒适的家园,是否有让住户感到舒畅的人性空间。目前我国许多居住区内园林绿化在很多方面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比如,有的楼盘用绿地做隔离带,却忽视了人们生活的方便,几分钟的路程可能得走上十几分钟;有的居住区绿化设计没有把残疾人的行为考虑进去,给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不便;有的居住区没有为老人和幼儿开辟专用活动场地;有的居住区在景观设计上较粗糙, 没能真正、准确地创造人们所需环境。园林绿化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最重要的是设计者要在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这样才能使小到每一个细节都是尊重体贴人的活动行为,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2、在建筑设计实施过程中对节能、节地的探讨
建筑是人与自然环境中的重要因素, 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适应环境的同时随人类社会发展不断进步。绿色生态建筑是指在生理生态方面有广泛的开敞性,采用无害、无污、可降解的建材,按生态经济开放式闭合循环的原理设计建筑,合理的主体绿化,利用清洁能源,应富有生态文化及艺术内涵的建筑。
节能节地是生态建筑与建筑持续发展问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建筑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方面:
1) 建筑主体节能
建筑主体节能要求在保证舒适、健康的室内热环境基础上,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改善建筑的热工性能,降低建筑全年能耗,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对能源的需求,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在建筑设计中一方面应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和场地因素,如地区、朝向、方位、建筑布局、地形地势等;另一方面减少建筑物外围护结构与外界的热交换。措施一,控制建筑的体形系数,尽量减少建筑物与室外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减少热损失;措施二,加强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使外围护结构的单位面积的传热耗热量减少,同时应根据不同供暖空调方式来设计外墙的热工性能;寒冷地区的围护结构设计要考虑周边热桥的不利影响,同时应注意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在夏季炎热地区,应充分考虑屋顶保温、遮阳、夜间通风等隔热降温措施的使用;此外,应充分利用天然热源、冷源来实现采暖与降温,如利用自然通风来改善空气质量、降温、除湿等。
2)水的循环利用与中水处理
结合当地水资源状况和气候特点,保证安全的生活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和娱乐景观用水, 制定相应的节水、污水处理回收利用、雨水收集和回用方案,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对于沿海严重缺水城市应考虑海水利用方案。努力提高水循环利用率和用水效率,减少污水排放量。
3)室外环境设计、
住宅的科学的整体规划是住宅建筑设计的节能措施之一。规划节能设计的思路是从建筑的选址开始,从住宅的布局、住宅的朝向、建筑的间距、气候风向、阳光辐射等外部环境营造入手,进行必要的分析并总结出气候结构和地理因素对建筑节能的影响,选择有利的条件,避免不利的因素,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形成一个有利于节能的微型小区气候环境,实现降低建筑使用能耗的目的。
住宅建筑的整体设计中就可以利用绿化来实现对整体环境的改善。住宅区中的绿地、广场、预留设施等不仅仅可以提供必要的休闲场所,还可以提高住宅小区的绿化面积,利用各种植物的穿插使用,营造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而且可以降低整住宅小区的环境温度,从而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应结合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来布置室外绿化(包括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和水体, 以此进一步改善室内外的物理环境( 声、光、热)。可利用园林设计来减少热岛效应,改善局部气候,保证小区内的温度、湿度、风速和热岛强度等各项指标负荷健康、舒适和节能要求; 应注意为硬质地面和不透水地面提供必要的遮阳;地面铺装材料设计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反射率;应设计一定比例的有植物覆盖的绿色屋面;应提高基地的保水性能,减少不透水地面的比例;规划设计应使得人的活动区有舒适的室外风环境,方便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应仔细协调建筑的规划布局和单体设计,以处理好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冬季防风的问题,同时保证夏季或过渡季建筑物前后有一定的压差,促进自然通风的进行。
4)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要尽可能节约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并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地热等无污染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能源系统中的比例, 同时要注意提高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效率。
作为建筑师, 提出的建筑设计与规划的构思、创作应从物质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艺术环境四个方面来综合考虑, 在建筑设计的思想上要树立遵循自然, 回归自然的意向, 考虑建筑与气候、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利用其有利因素, 防止或改善其不利因素, 创造既健康又美观的生态建筑。
参考文献
[1]张雯.浅述住宅建筑中节能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09(14).
[2]JGJ 26- 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