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好意施惠关系的认定

来源 :中国商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a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1-357-01
  
  
  摘 要 好意施惠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很普遍,如:搭便车到某地;火车到某站时,请叫醒下车等。它符合互相帮助的传统道德,应加以提倡,但由于其无偿性及良好的动机,因该行为引发的法律纠纷也应该有一定的特殊规则。当前我国立法在这方面尚属空白,这给司法实践带来很大困难,尤其是在其性质的认定上意见难以统一,导致同案不同判现象时有发生。据此,笔者试图以对好意施惠行为的理论探析为基础,借以提出自已对好意施惠行为认定的看法。
  关键词 好意施惠 认定
  
  一、好意施惠关系的概念及定性
  (一)好意施惠关系的概念
  根据台湾的王泽鉴先生的介绍,好意施惠关系来自德国判例学,在德国判例学中称为:Gefalligkeitsverhaltnis,王先生将其暂译为 “好意施惠关系”①,台湾的黄立先生称做“施惠关系”。从翻译的名称可见这类行为的动机,体现了其特殊性。不过时至今日仍无人对这类行为给出明确的概念。笔者认为这类行为是出于好意动机无偿为他人提供某种理性的行为总称,故应突出好意两字,故采纳王先生观点,即“好意施惠关系”。
  (二)好意施惠行为的定性
  如果希望对这类行为建立相应的法律机制,就必须首先明确其法律性质。这是先决问题。笔者认为,好意施惠关系是基于当事人的情谊发生的一种社会行为,不是法律行为。
  1.从法律行为层面分析
  关于法律行为的理论出自德国法,按照萨维尼的观点,法律行为是指行为人为创设其意欲的法律关系而从事的意思表示行为,也即这一制度设立的目的是“给个人提供一种法律上的权力手段”,让个人能在合法的范围内,按自已的意志构建法律关系,实现个人的需求②。而好意施惠关系并不符合法律行为的构成条件:
  第一、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件,法律直接根据其效果意思赋予其法律效力,是否具备意思表示是判断法律行为的首要条件;
  第二、并非具备意思表示的行为都是法律行为。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必须具备发生私法法律效果的意思,并表示在外,即追求法律后果;
  第三、好意施惠者实施行为只是为了增进情谊,并不追求法律后果。换好意施惠者并没有追求法律后果的意思,并不希望其行为受到法律的约束,因此不能将好意施惠视为法律行为。
  2.从与无偿合同的区别分析
  有些学者将好意施惠视为无偿合同,但仔细分析可见,虽然两者有某种共同点,但好意施惠并非无偿合同。好意施惠关系与无偿合同的共同之处在于无偿和施惠,区别在于无偿合同基于人身信任关系,具有法律约束力,而好意施惠基于好意或情谊,无法律约束。具体如下:
  第一、无偿合同有法律效果意思,即双方当事人有受其意思表示拘束之意。如前所述,好意施惠当事人间欠缺法律行为上的意思表示要素,双方没有达成契约的意思,没有受约定拘束的法律效果意思③;
  第二、法律对无偿合同有特殊的调整方式,比如赠与合同中的撤销赠与,除公益赠与合同外,赠与人在履行前都可以撤销,法律对此无强制。在好意施惠关系中,因好意施惠关系不属于契约,故当事人之间不产生债的关系,不会产生给付请求权。
  综上,笔者认为,“好意施惠关系”是一种普通社会关系,是一种情谊行为,而非法律行为。其特性是,施惠人基于情谊无偿施惠于受惠人(并无法律拘束力),受惠人对施惠人无履行请求权,受惠人受益非不当得利④。
  二、好意施惠关系的认定准则
  (一)认定的基本步骤
  1.判断当事人的主观意图。好意施惠者主观上基于情谊而为,缺乏订立契约的意思表示,没有受法律约束的意思。好意施惠者的主管态度仅仅是帮助或好意。
  2.看双方当事人是否有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好意施惠关系中,施惠人是没有法定义务的,而受惠人也没有相应的履行请求权。若在施惠过程中,施惠人有放弃施惠的权利,受惠人无权请求施惠人继续施惠。同时,面对受惠人的请求,被请求人也有权拒绝施惠。
  3.从法律介入上看,只有发生损害之时,法律才会对好意施惠加以调整。因为好意施惠关系不属于法律行为,故其本身不受法律调整。好意施惠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在没有造成损害后果的情况下,法律是永远不会对其加以调整的。它将永远作为“情谊行为”而存在下去。
  (二)认定的基本准则
  1.考查当事人是否有締约的意思表示。合意主要指双方是否有意达成契约,让行为受法律约束。如果没有,则为好意施惠关系。法律上所谓的效果意思,一般为表示上的效果意思,是指以书面或口头形式的表示行为所推断的效果意思。如:甲有车去乙地办事,知道好友丙为乙地人,便邀其同行。对于该例子中,甲是否有受法律约束的意思表示呢?对此意见不一,持否定观点的认为当事人应明示“君子协定”。但是,“明示”不应作为唯一的标准,如果上述案例中,在运输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丙死亡的话,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甲将承担赔偿责任,显失公平。
  2.依据公平原则进行利益平衡。上述案例中甲的行为并没有获利,若赋予合同义务,显然是不公平的。甲丙之间应为好意施惠关系。不过,实务中应对一些名为好意施惠实际为有偿合同的情况加以区分。如:甲乙丙三人为节约费用,约定轮流开车上班,此为双务有偿合同。在该例子中,任何人都不是免费乘车的,作为对价的是代为开车。
  3.结合交易习惯加以认定。交易习惯通常出现在特定的交易参与人当中。结合交易习惯助于对当事人主观意思的识别。施惠人在意思表示时知道或应知道交易习惯,却没有明示排斥的,可认定愿意遵从交易习惯,如此双方之间原本的好意施惠关系转变成无偿契约关系。当事人自愿承担法定义务,是意思自治原则的体现和运用。
  
  注释:
  ①王泽鉴.债法原理一•基本理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199.
  ②萨维尼.当代罗马法体系.朱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③李克才.好意施惠关系的法律责任.中国法院http://www.chinacourt.org.
  ④高颖.好意施惠行为的认定及其纠纷解决.长乐法院网http://clsfy.chinacourt.org.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D922.2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1-334-01     摘 要 股东资格,又称股东地位,是投资人取得和行使股东权利、承担股东义务的基础。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公司法律的不尽完善,实践中公司法运作不够规范,如何认定股东资格标准不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司法上的混乱,本文进一步阐述了股东认定股东资格应遵循的原则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3.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1-343-01     摘 要 经济法的功能是经济法基础理论中重要理论问题之一。经济法的功能反映经济法的特征,体现经济法的本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亦属于经济法的组成部分,本文就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视角下来分析我国经济法的功能。其主要包括:经济信息传递功能;公共利益和远视功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2.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1-346-01       摘 要 本文从劳动合同领域、劳动关系协调领域、劳动标准领域、劳动保障领域、劳动争议处理领域这五个领域分析了目前辽宁省劳动关系的法制状况。  关键词 劳动关系 立法 实施现状 法制状况    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发展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6.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1-347-01     摘 要 在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张洪林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我们结合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编号:1056111132)——“我国律师事务所改革的前瞻性分析”的研究,對律师事务所党委建制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分析并提出了党委建制的具体举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1-350-01       摘 要 由于国际交往日趋复杂多样,跨国多方当事人合同争议的增多,仲裁中的某些程序性问题引起世界各国仲裁理论界的重视,国际商事领域的争议也牵涉到越来越多仲裁协议以外的第三人。本文分主要介绍仲裁第三人的基本问题,论述仲裁第三人制度的理论基础及立法实践,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1-349-01       摘 要 公司归入权的实质是对公司所涉及的各方利益平衡的一种制度安排,我国现行《公司法》第149条和《证券法》第47条均对公司归入权制度做了规定。但由于法律条文相对简单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在法律实践中出现法律规定的公司归入权难以适用的情形,笔者着重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1-348-01       摘 要 设立中公司的交易指的就是在公司设立过程中,以公司设立为目的,或为公司之利益而与第三人进行的一系列交易活动。一般而言,公司在有效成立前,不能以公司名义对外交易,但是在实践中,为了使公司有效成立,发起人必然与第三人签订一系列合同、进行交易,包括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1-352-01       摘 要 合同行为虽然是高度自治的法律行为,但这种自治并不是绝对的,考虑到当事人尤其是债务人的利益,应该加以合理限制。本文将从债权让与的角度探讨合同转让中对债务人的保护及债务人的抗辩制度问题。  关键词 债权让与 抗辩权 抵销权    在市场经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1-340-01     摘 要 刑事诉讼,即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追诉犯罪,解决被追诉人刑事责任的活动。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即是刑事辩护,但其理论划分的研究一直不充分,为此,本文试图从刑事辩护的目的及其基础意义考量,将其划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1-356-01       我国刑法第186条第一款规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
期刊